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问答 » 水文化 » 正文

作家作品:奇迹,就这样诞生(报告文学) 来自:南水北调

已关闭 悬赏分:15 - 提问时间 2014-03-14 15:36
 
作家作品:奇迹,就这样诞生(报告文学)
 

 

裔兆宏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最好的时节。

  时令已是四月的中旬了,我们中国作家“南水北调”采风团一行走进这里时,却发现此时的扬州才是最美的。

  为何这样认为?因为此时不仅扬州城绿意盎然、鲜花烂漫,而且就连近郊的江都也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下午4时左右,当我们来到江都水利枢纽走进江都站大门时,顿时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了:人行道两旁,高大的龙柏、雪松庄重雍容,银杏枝叶层层叠叠,500米长的“迎宾大道”,宽敞坦荡。阳光明媚之中,通扬运河与芒稻河静若处子、波澜不惊,抽水站里到处佳木郁葱,绿草如茵,花丛中彩蝶飞舞,草坪上小鸟漫步,就连空气里也透着一股股清香,沁人心脾。尤其是河岸边那成排的垂柳犹如爱美的扬州女子,梳理着长长的青丝;让人油然而生“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走进这里,我们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水利枢纽工程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绿树丛中,四座泵站依次排开,泵站内一台台水泵被保养得整洁、光亮,随时都可以投入运行。四座泵站中的第四站是功率最大的一站,江都水利枢纽管理处主任汤超介绍说,它的能力等于前面三站的总和。走进第四站的站房内,一溜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直入到水下10米多的深处,一个个机泵,直径都超过3米。就是这些巨型水泵,多次战胜了在江苏里下河肆虐多年的水龙,创造了江苏人治水的一个个奇迹。

  让我特别欣喜的是,四座泵站之内的河水清澈明亮,使得古老的大运河自然风光与水利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难怪曾在这里当过8年“家”的荣迎春先生自豪地说:“这里不仅是中国现代版的水利奇迹,又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是扬州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江都水利枢纽,是长江水北调重要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引江枢纽工程。

  其实,对于江都水利枢纽,我一点也不陌生。我的家乡在苏北盐城,自从我有机会走向省城南京,在那个没有等级公路、没有火车的年代,无论是从老家奔向南京,还是从南京赶回老家,我都要经过这里。而每一次从北面狭长的大运河堤走来,还是超从江南回乡经过这里,我都不免对此多瞧上几眼。那时,仅仅知道这里水网密布,江、河连体,但从未对此有更多的感受,更深意义的认识,更不会有先见之明,预料它日后会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世事沧桑,如今有暇置身其中,仿佛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到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水源是如此地清澈,随行的同行们一个个赞叹不已。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江都水质可靠,是否意味着长江水一路北上也是如此?

  在随后几日的北上采访中,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笔者随处注视着:无论是在淮安城区古老运河,还是在宿迁的骆马湖;无论是在徐州的云龙湖,还是在济宁的南四湖;也无论是在东平湖,还是在济南的小清河……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泓泓清水,甚至清澈得令人难忘置信。这到底为何?

  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

  当初,南水北调东线开始时,沿线从南到北都是污秽的河湖,怎么会在不到十年的之间变成了处处清流?

  一条污染严重的古老运河,怎么会在不经意间重新焕发出往日的繁华亮丽?

  十年前,国家高层在谋划南水北调决策时,干渴的北方人为何拒绝这东线准备送去的水?

  第一章 干渴的北方为何“不缺水”?

  “中国人OK!”

  2009年的3月。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春光明媚。

  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暨世界水展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国用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粮食问题。”

  “中国30年来以年均1%的用水低增长率,支撑了年均近10%的经济高速增长。”

  ……

  3月19日,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的发言,顿时引起了与会国家首脑、水利高官以及学者、专家的极大关注。

  一时间,现场掌声雷动,赞叹不已。

  “中国了不起!”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人OK!”

  许多代表纷纷要求与中国代表团单独交流,以分享中国水利建设的辉煌成就与成功经验。

  此次论坛,从2009年3月16日开幕,至22日结束。出席此论坛及相关活动的,有来自13个国际机构以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有各界人士2.5万人,规模宏大。

  世界水资源论坛每3年举办一次,是水资源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活动。如此规模,可谓人类对水的重视程度之高,受到关注的影响之大。

  上帝的恩赐

  水,滋润绿色!

  水,孕育生命!

  水,生长万物!

  古人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的生命、智慧乃至于灵魂,都是由人体内无数的水分子支撑的。每一普通人体含水50升,占体重的65%至70%;占人体组织的70%至75%;占骨骼的20%,占血液的几乎百分之百。

  水,蕴藏在地球物种的生命体内。有资料显示,有相当于全球河流一半的水,流淌在人类和动物的血管里,流淌在植物的根茎、叶脉之中。

  诚然,大地是人类唯一的立足点,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中枢,生灵万物是人类的亲朋好友,而维系这一切的命脉则是水。水,维持着整个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运动。

  湿润的眼睛是灵动的,而干枯的灵魂则是死亡的。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地球,有70.8%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全球藏水总量约13.7亿立方公里,可是淡水只占2.53%。在所有的这些淡水中,又有68.7%储存于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及永久性的“雪盖”之中。

  中国境内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一万平方公里的有78条。其中,长江与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大河,分别列世界第3位和第5位,而澜沧江与黑龙江也是在世界十大河流之列。中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和美国相近,大河的数量却多于欧洲和美国。就连面积为中国两倍多的北美洲,长度超过一千公里的大河数目,也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二。中国天然河流的总长度为43万公里,可以环绕地球赤道十圈半。造物主如此厚爱华夏子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福分。

  水患的国度

  熟悉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但又是一个有多灾多难历史的民族。

  我们的先祖在创造灿烂农耕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废墟和灾难。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和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

  中国的降水从空间而言分布极不合理:

  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6%,耕地占全国的38%,可是年径流量占全国的83%。淮河、淮河以北各河、西北内陆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4%,耕地占全国的62%,可是年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8%,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9%。

  而全国一年中降水的时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即6月至9月。这4个月的降水,占了华北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六成到八成。中国大多数河流的径流量,在雨水最多的这4个月里,也占了年径流量的六成至七成。这一季节性的降水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能截留的雨水不过百分之几。

  让人无奈的是,中国人却眼看着这洁净的宝贵淡水付之东流,弄不好还要在东流的路上决堤淹没,不得水利而尽得水害。

  仅以今年这例,6月22日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出现了一次较强降雨过程,受强降雨影响,广西蒙江、桂江、贺江、北流河、南流江,福建闽江上游干流及支流建溪、富屯溪,江西抚河、信江及赣江支流,浙江钱塘江中游干流,广东北江中下游干流等4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广西蒙江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大洪水,福建建溪支流南浦溪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目前,闽江、抚河、信江、赣江、钱塘江中游干流、北江下游干流水位仍在上涨,预计江西抚河、信江及赣江中游等河流可能发生一般超警洪水。

  据初步统计,6月22日以来暴雨洪水共造成江西、广东、云南、湖南、内蒙古、广西、福建、四川、甘肃等9省(区)69个县(市、区)452个乡(镇)71万人受灾,死亡11人,失踪8人,转移群众1.6万人,农作物受灾4.9万公顷,倒塌房屋7080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05亿元。

  洪涝灾害肆虐的同时,黄淮部分地区则出现了旱情。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淮大部分地区土壤失墒加剧,部分耕地出现了无法播种、出苗不齐或苗小苗弱的现象。

  截至6月21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76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4620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3141万亩,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内蒙古等省区;有428万人、48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湖北等省区。(参见:2012年6月25日 人民网)

  在中国历史上,“治国必先治水”,向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甚至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与几千年文明史的走向……

  然而,1949年新中国诞生时,偌大的国土上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库和一些塘坝、小型水库,江河堤防也只有4.2万公里,几乎所有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治水”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一定要根治海河!”

  ……

  新中国缔造者们的决心,很快化为了亿万人民的行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水利建设高潮,几乎每个时期都有标志性的水利工程诞生,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前苏联的七分之一,排列世界第109位,且分布不均。

  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个贫困水国之一。

  在中国的600多个现有城市中,严重缺水的城市达400多个,缺水特别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

  北方:干渴!干渴!

  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扰,普遍存在水资源超负荷运行。为维持不断增长的水需求,不仅严重超采地下水,地表水即河川的径流也几乎是竭泽而渔。国际上对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有个公认标准,即开发利用率不能超过40%,否则地下水便因得不到补充而发生恶性循环。而眼下:

  黄河流域径流利用率已达67%!

  淮河流域已达60%!

  北京、天津、河北所在的海河流域已达90%!

  远远超过极限标准。换句话说,也就是已经有河皆干,根本无水可用!

  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被炎黄子孙们糟蹋得更是惨不忍睹,从1972至1998年的27年中,共断流21年,累计1050天。

  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黄河年年春季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提前。1995年,下流的东营比1994年提前42天断流;而1996年又比1995年提前72天。

  断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1995年是180天,断流的距离为622公里;1996年到洛阳以下全部断流;最严重的是1997年,断流13次,其中有一次断流河段长达700多公里!该年有330天滴水未能入海!

  滔滔万里的江河,竟然到了滴水全无的地步,这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1996年5月,山东滨州、东营市一带所有的自来水龙头前,都排起了长队。人们忽然感受到黄河真是太重要了!浑浊无比的黄河水太可爱了!那时,黄河大堤上,时而会见到翘首以待的老乡,面对黄河呼喊着:“黄河啊,你咋就不来水了呢?”

  北方不仅有河皆干,而且有水皆污!

  2000年,全国水环境监测网对全国九大流域700多条河流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在114万公里的河流长度中,不能饮用的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竟长达48万公里!

  北方因缺水,年经济损失高达4700多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有3000万人和几千万牲畜吃水困难!

  3亿多人用不上健康、卫生的饮用水!

  然而,就在本篇作品结束时,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个令普通民众难以接受的事实(2012年6月20日 央视 《新闻1+1》):

  “高尔夫球场占地1200亩以上,甚至个别的地区占地更多,全国600多个高尔夫球场已建或在建的高尔夫球场实际上占地72万亩,那么占用林地和耕地28万亩,像这样一种情况确实是触目惊心的”

  不仅如此,高尔夫球场在目前的中国还是高耗水、高污染的场所。

  一个高尔夫球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至少达到两千,或者两千到两千五百立方米。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场地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苏德荣,是一位从事高尔夫教学20多年的学者。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

  “一个18洞的标准球场,每天平均耗水2000到2500立方米,一年下来就要用掉40万吨的水,而对于27洞、36洞甚至54洞的高尔夫球场来说,耗水量更惊人。根据材料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得耗水达到了将近4000万立方米,4000万立方米什么概念,对于一户北京普通的三口之家,每月的平均用水量是8立方米,一年100立方米,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万户普通家庭,也就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的全年生活用水量,而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这些高尔夫球场为了逃交水费,大都私自打井使用地下水。”

  “除了耗水巨大,高尔夫球场为了维护草坪而大量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和化肥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一份高尔夫年度报告显示一个占地1000亩的18洞高尔夫球场每个月施用的氮磷钾混合肥、杀菌剂、杀虫剂至少13吨,而这些化肥农药被草坪吸收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随雨水从阴沟暗槽里流向附近的水库、河流,有的则渗透到地下。”

  北方缺水!

  北方干渴!

  以天津为例,这是一个跨河临海的大都市,理应不该缺水。

  历史上的天津,曾有“九河下梢”之誉,天津市区内河纵横、海浪涛涛。被天津人称为母亲河的海河拥有72公里长,穿城而过。可以说,天津一直不缺水,而是一直在闹洪水。

  然而,自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辽宁、河南等广袤地域,遍地开花,纷纷开始截流蓄洪,修筑水库,海河流域一下子修起了大大小小1900座水库!所有的河流都被拦截了,蓄水了!

  从此,海河流域再没有洪涝之灾了,天津再不被水淹了。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干旱到来了!原本每年高达140多亿立方米经天津入海的水量,结果连一立方米的水都流不到天津了!

  从1972年始,天津便进入了一连几十年的水荒……

  天津干渴!干渴!!

  从2000年至2004年,面临断水的天津又连连向中央呼救:天津缺水!

  于是,国务院又连续四年作出“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决定。此间,曾9次用黄河水解救天津的干旱之困。

  然而,黄河自身都断流了,哪有滚滚之水不断地解救干渴的天津。

  看到长长的河床,赤裸裸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干裂的胶泥地被灼热的阳光烤出鱼腥味,你还能要求母亲河作出怎样的牺牲和奉献?

  人们在叹息之后,还是叹息。

  事实是残酷无情的。

  当年,天津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65立方米!这比沙漠之国以色列还少100多个立方!这还不到联合国测定的生存极限缺水500立方米的三分之一!

  这是全国水资源量最低的城市!只有全国平均量的十五分之一。

  天津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何止是天津缺水?!

  干渴笼罩下的北方,遍布着对水的期盼。

  从山东的胶东半岛到河北,从天津到北京,城郭处处,沃野千里的北方大地,处处可见缺水的困顿。

  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年年洪水,年年抗旱。南方水漫城池,北方则土地龟裂。

  资料显示,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世界的十六分之一。水资源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曾连年干旱,水资源完全靠老天恩赐,缺水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

  1997年至2005年,华北地区又遭遇了连续8年的大旱,北方大地一片焦土。春旱连夏旱,夏旱连秋旱。

  为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国家实施了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滦入唐、引碧入连、引大入秦等大型工程。

  与北方相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是华北地区的3至4倍,达9000多亿立方米,数千年来为洪涝灾害所苦。

  天津发文:不要长江水!

  一方需水,一方怕水。

  让南方充盈之水滋润北方。

  这样,修建一条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南水北调,再一次提到了国家的高端决策层!

  按照工程总体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阶段总投资为2546亿元。东线工程2013年通水后,多年平均抽长江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向胶东地区年供水量9亿立方米,供黄河以北水量5亿立方米。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后,多年平均年调长江水95亿立方米,届时长江之水可调入北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中央的构想是美好的,但缺水省份的反映却十分冷淡,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简直让人感到意外!这到底是为什么?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

  以东线为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部分:

  一是胶州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的用水。因为这些虽是山东工业最为发达的沿海城市群,却又是严重缺水的城市。

  二是天津的缺水。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是30年来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央政府着力建设的中国第三极,滨海新区需要上马大量的工业项目,而紧张的水资源一直却是最大的障碍。

  当然,还要解决河北部分地区的缺水。

  所以,天津缺水是除了北京用水之外,南水北调得以通过决策的一大理由。

  在南水北调的总体规划中,中线的头等目标是供北京用水,东线则保障天津。

  然而,现实情况如何?

  早在南水北调开工之初,天津就对此存在强烈反对意见。

  干渴的北方为何“不缺水”?为何不要长江北上的水?

  夏青教授,曾是主持制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总报告的负责人。他这样对新华社记者说:“早在工程之初,河北和天津就拒绝用东线之水,他们不大相信山东能把水治好。”

  2001年10月30日,国家水利部举行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

  在这样一个隆重的纪念活动中,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作了《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发言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汪部长坦言:

  天津市最近用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不用东线水,因为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质不放心,对水污染能否治理好不放心。后来张基尧副部长到天津与他们交换意见,我又打电话给天津市领导。这次我从国外一回来,又打听他们的回话,仍然是这个意见,对东线水污染不放心,所以不要东线水。

  天津人不愿要东线的水,河北人也不愿要北上的长江水。

  干渴的北方不愿要东线长江北调的水,这就使东线的整个方案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如果认为东线的水质问题不能解决,这就彻底否定了南水北调东线的理论基础。

  怎么办?

  反对归反对,现实的工程还是上马了!

  经过多年艰苦、细致、深入的勘测、设计、论证,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12月30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为什么这么决策?

  地方的思维并不能代表全局的利益。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的高端决策者对这样一个跨世纪工程是有必胜信心的!是充满了巨大希望的!

  第二章  呻吟的河湖

  是谁弄脏了“母亲河”

  缺水的北方!

  干渴的北方!

  却又是一个脾气倔强的北方!

  北方的天津、河北坚持不要东线的水,主要的原因是,南水北调的沿线水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如果是这样,那么花费巨资的长江北调水还有价值吗?还有意义吗?

  那么,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水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究竟污染到了何种程度?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与中线、西线相比之下,东线穿越的是苏鲁两个经济大省。它们犹如我国东部崛起的“经济高地”,欣欣向荣;犹如两匹奔腾的“黑马”,在市场经济的莽原上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当时,山东的经济总量、GDP均位居第二,紧随广东之后;江苏则暂时屈居老三,但人均则显然高于山东。为了“解放思想”,为了超越发展,为了超常规发展,为了一时的政绩,一些地方岂能顾上环保?

  因此,在一些人看来,环境污染是正常的。无论是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还是南四湖;也不论是淮河,还是曾经美丽的太湖,几乎没有哪一条河流、哪一个湖泊可以幸免。那时,在山东、江苏两省,能够找到未受到环境污染的河湖是很难的。

  我们还是先看南水北调东线的水环境如何?

  宏观地看,南水北调,是从长江调水北上。那么,长江的水质如何?

  长江流域分布的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长江为两岸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人们却把长江当成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的垃圾场。

  据2000年3月21日《经济日报》“谁弄脏了我们的母亲河”一文披露:

  目前三峡库区每年固体废弃物总量在2170万吨以上,每年汛期,经暴雨和洪水冲入江中的废弃物就达462万吨。从长远看,三峡工程完工(截流)后,库区以上江水流速势必减缓,水的自净能力将有所降低,三峡水库中水质的污染程度,随着来自上游污染物的缓慢沉淀与积累,将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故需要警惕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于三峡,如果届时长江上游的水环境未能出现较大改善,那么所调之水将是质量不高、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劣质水。

  长江不仅干流污染严重,而且许多一级支流受城市的影响,亦发生了严重污染。

  2001年12月27日。北京。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

  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发言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报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情况。

  邹家华指出,检查发现,当前,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不容乐观。无边污水纷纷下,不尽垃圾滚滚来,日益严重的污染正将长江折腾得“上吐下泄”。

  据资料显示,2000年与1999年相比,长江劣于三类水标准的河长占总河长的26%,比1999年上升了5个多百分点,上升态势明显。其中,长江沿岸排污口的排污是造成污染带的根本原因。1999年,长江流域(包括太湖流域)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为207亿吨,占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不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根本不能适应水污染防治的要求。随着重庆人口不断增加,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去年底达4亿多吨,而全市仅有3个处理量较低的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垃圾正严重威胁着长江和三峡库区的水环境。“白色污染”不仅影响到长江水质,而且影响到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安全。1998年的特大洪水携带的大量垃圾,曾在葛洲坝前堆积成一道高度达2至4米的“垃圾山”,迫使电厂停机。

  当时,长江干流沿岸共有取水口近500个,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长江流域工业、城镇生活用水量约600亿吨,主要取自岸边,由于找不到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不少城市被迫采用江心取水办法,以改善饮用水质量。

  但若都改从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此外,农业面源污染和船舶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亟需采取措施解决。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东线调水工程的取水口,位于南京与南通之间。南京——南通江段则是长江水污染最严重的地段之一。从取水口上游的大环境看,除上海外,重庆、攀枝花、武汉、南京四座大型工业城市均在东线调水工程的取水口之上;从取水口上游的小环境看,南京距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取水口不到100公里。而南京以下、取水口之上,还有仪征、镇江、扬州以及江都等中小型城市,建有化工、电力、纺织、机械、电子、造纸等工业企业。这些城市分布在距取水口数十公里的江段内,对长江构成了密集型污染。此外,南京上游200公里范围内,沿岸还有马鞍山、芜湖、铜陵、贵池、安庆以及滁州、巢湖等中型城市,亦为抽水口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污染物。

  据1998年末新闻媒体公布的统计资料,江苏省长江沿线95条入江河流,水质超过5级者有9条,处于5级者有17条,处于4级者有33条,境内4级和4级以上水质的河流已占62.1%。列入排放必须立即进行综合治理的有405家重点污染企业。流经江都取水口附近的长江之水,实际上已不能饮用。

  鉴于治理工业污水缺乏成熟、经济的治理技术与工艺,治理万里长江沿岸点状污染的任务既十分严峻又十分艰巨,水环境治理必然是长期行为,不能指望短期奏效。

  同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面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加剧,另一面每年施用的农药超过70万吨,其中氯农药占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大约有0.88万吨氯农药和0.88万吨其他农药,随着水土流失而进入长江。

  还有长江发达的航运业所带来的污染也非常令人担忧。长江航运占我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2.7%,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9万公里。年运货量约2.5亿吨,年货运周转量约600亿公里。当时,长江上有3000余家航运企业,数十万只大小船舶在长江上日夜航行,其中仅客轮每年向长江倾倒的生活垃圾有3万多吨,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达3.6亿吨。

  长江的航运业污染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船舶对长江干流造成的污染;

  二是船舶对长江主要支流造成的污染;

  三是船舶对通江湖泊造成的污染。

  特别是在东线调水的取水口附近,航运尤为繁忙。如南京港、镇江港是长江下游重要的集装箱港口。当时,南京港有两个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20万TUE;镇江港有一个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8万TUE。

  显然,航运愈繁忙,对水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就愈大。

  而当时国内关于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呼声很高,建议以整治长江主航道为重点,2020年前,使5万吨级海轮直抵南京,3万吨级海轮直抵湖北的城陵矶,万吨级船队通航重庆,航运能力比现有水平提高150%。不难想象,长江航道的污染程度也将随航运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令人堪忧的古老运河

  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看,江水北上必须途经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除了江南的钱塘江之外,江水北上涉及到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

  那么,长江以北的京杭大运河水环境怎样?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至东平湖段,大运河河道主要是迁就和利用了淮河水系,运河之水来自淮水。例如:淮河主要天然拦洪蓄水湖泊——洪泽湖,其出湖水道共有两个:一是苏北灌溉总渠。苏北灌溉总渠之高良涧至淮安段,与大运河相通。二是经大运河南下长江。高邮湖则在高邮镇南与大运河相通。淮河中上游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21条,淮河及淮河支流污染严重,使进入运河的水质形势不容乐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济宁(南阳湖)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在大运河上建成16座通航梯级,其中大型船闸12座。徐州以南河段,船闸年通过船舶吨位已达1370余万吨,年货运量达5500万吨。为适应区域货运任务迅速增长形势,分流煤炭南运,济宁至杭州段的运河又启动了扩建续建工程,进一步浚深扩宽了航道,加建复线船闸,沟通运河至钱塘江的航道,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使运河单向通过能力达到3500至4000万吨,每年可承担货运量达1亿吨左右。船舶货运量日益增长,亦加重了运河的污染。常年生活在运河航线上的船民达二、三百万人;船舶以柴油为动力,每年泄漏入运河的柴油约六、七百万吨。

  据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的《水质通报》,京杭大运河水质中氨氮、生化需氧量、砷化物、酚、汞、氰化物、铜等污染物时有超标,水质为4级。1996年统计的数字表明,淮河每年接纳的废污水总量多达40亿吨,占淮河全年地表径流量的6.4%。全国30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中,有131家分布在淮河流域,导致淮河80%的干支流变黑发臭。

  同时,山东半岛地下水是我国受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内地下水(主要是孔隙水)普遍遭到污染,污染源来自工业和生活废污水,在排污下游的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地下水污染带。

  同样,京津唐地区地下水也是我国受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地下水总硬度超标范围达6500平方公里,此外矿化度、氰化物、硫酸盐等亦表现为超标。

  因此,不少人担心,依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解决京、津、鲁、冀等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由于水质较差,对用水地区的径流与地下水污染而言,势必会进一步雪上加霜。

  可见甚至有人断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污染严重,改善水环境任务非常艰巨,协调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难度相当大,很难进行彻底治理。

  淮河还有什么资格叫“河”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的河湖固然很多,但特别令人关注的则是“一河一湖一源头”(即淮河、南四湖和江都水利源头)。

  古老的淮河水系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必经之地,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调水绕不过的水系。那么,淮河的水环境状况如何?

  《诗经》上说,淮河与江、河、济并列为“四渎”之一,有源头,有流程,有自己的入海口。历史上,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誉,沿淮膏腴,富甲天下。宋代诗人秦观登临泗洲城后,曾这样赞美淮河:

  渺渺孤城白水环,

  舳舻人语夕阳间。

  林梢一抹香如画,

  知是淮流转处山。

  公元12世纪末叶以前,淮河并不注入长江。

  因为,它是一条完整的河流,有自己的入海口,现在江苏淮安以下的黄河明清故道本来就是淮河的入海故道,汹涌的海潮可以上溯到盱眙县城,其入海口则在涟水以上。淮河河道既宽又深,足可吐纳上游来水,含沙量远低于黄河,甚少淤积,水利之便,广布两岸。

  公元1194年,黄河首次夺淮。从此,淮河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了,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

  1950年的夏季,新中国诞生还不到一年,淮河就泛滥成灾。淮河灾情的电报送到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手中,当他读到“人民群众在汪洋大水挣扎,遭毒蛇噬咬而毙命时,”对秘书田家英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这样,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它也就成了新中国的“第一道政令”。

  从此,治淮工程一发而不可收,延续了四十多年,总投资400多亿元。

  对淮河治理来说,从洪泽湖东至黄海扁担港的170公里长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及新沂河、新沭河等入海水道,是治淮的大手笔。这样,淮河进入洪泽湖后,大部分经入大运河、高邮湖、邵伯湖等,注入了长江;另一部分则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令人遗憾的是,治淮尚未彻底完成,淮河新的灾难又来了。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十多年间淮河就发生水污染事件十多起;进入90年代,关于淮河污染的警告不断传来。但谁也没有想到,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

  1994年7月20日凌晨3时,从淮河上游经蚌埠闸下泄的2亿立方米污水,经过8昼夜的长途奔袭,以一百多公里长的污染集团带,悄无声息地直逼江苏盱眙。由于旷日持久的干旱,这一中国河流史上从未见过的如此猛烈的污染集团带,在占领低水位的盱眙河道之后,便滞留不去。

  “7月28日黎明,还是干旱,太阳一出来便喷射炽热,‘知了’鸣叫不绝。如果说盱眙人已经为高温折磨得心烦意乱的话,这个黎明所眼见的一切,却顿时刺激到了使他们不顾炎热、奔走相告、欲哭无泪的程度——淮河突然变成了酱油色,死鱼漂泊着,簇拥在黑色、褐色、黄色的泡沫中。没有风,淮河上的腥臭却依然广播城乡。

  有人看得真切:那些死鱼的眼睛都是厄运突然的惊恐,大瞪着哀怨。

  盱眙人维系生命的唯一饮用水源,不用任何检测,肉眼便可看到,它已经成了一河毒鸠。”

  没有水怎么办?

  人们拼命地找水,哪怕是一口老井、废井,也有上千人拥挤在那里。人们对水的渴望不断地蔓延,甚至有些丧失理智,为抢水而战!

  一个星期后,《中国青年报》在一版以图片配合文字,首先报道了盱眙污染事件。

  8月13日,《人民日报》以《污水大于天灾》为题。图文并茂,不仅使中国也让世界得悉了盱眙淮河变黑的消息。据《淮河的警告》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披露淮河的特大污染事件。”

  国务委员宋健痛心地说:“如果再不重视淮河污染,什么星火计划、丰收计划、菜篮子工程,都将化为泡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现在,淮河流域的人民连这样一点点大自然给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连江上的清风和不受污染的清水都没有了!”

  他大声疾呼“再不决定治理污染,就是愧对淮河流域一亿五千万人民,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无法向历史交待!”

  这样,淮河治污是从“救急”开始了。

  1994年,由国务院牵头,开展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大规模治理。随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这是中国江河流域污染治理的第一部法规。对污染源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改造,关停4000多家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希望为我国污染日益严重的大江大河治理探索出成功经验。

  1995年,国务院制订了我国第一个流域污染治理规划《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规划》,要求256座城市建立污水处理体系。特别是以所有工业企业限时“达标排放”为内容的1997年“零点行动”、以根治淮河污染为目的的2000年“淮河水体变清”,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淮河流域浩浩荡荡地开展。其中,沙颍河污染大户“莲花味精”,投资1.5亿元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安徽、山东、江苏各地关闭5000家左右的乡村污染企业。

  然而,十年过去了,淮河的环境治理状况如何?淮河的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没有?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

  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湖,顺者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鱼虾蟹)千里。环保专家和蚌埠群众描述了特大污染团通过蚌埠大闸的灾难性情景:

  先锋是鱼鳖,蟹虾是殿卫,无数水族抢着潮头夺命狂奔,无数鱼类跳到岸上逃生,无数龟鳖爬上堤岸乞命。污水的锋头浅黑带亮,阴沉中透出杀机;中腰是稠脓一样的黄绿色,表层水藻欣欣向荣;最后是酱鸭色的“大部队”,满河道浩浩荡荡走了近两天,污团所及处,肃杀一片。

  在江苏省盱眙县河桥镇猫湖村,有一个叫刘杰的7岁小男孩,环境污染,喜欢玩耍。7月22日上午,他像平日里一样欢快地奔到家附近的七里湖戏水,几分钟后,母亲突然听到他的哭喊声。随即母亲奔跑到湖边。可此时,母亲惊呆了:昨天还清澈的湖水,竟然一夜之间变为了褐黄色,冒着泡沫,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

  刘杰已经爬出水面,光着屁股站在岸边,他的身后,成群的鱼浮出水面,成堆的螃蟹从水中争恐着逃往岸边,但许多未及爬出水面便已死去,一只鸭子吞食了一条漂白的鱼,惨叫着在水面扑腾,很快耷拉下脑袋一命呜呼。而刘杰则浑身火烧一般刺痛,母亲赶紧用水缸的清水给他冲洗,但他仍旧很快起了一身红疙瘩,奇痒难耐,一抓就破皮溃烂。

  农民们后来才得知,因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河、涡河上游局部地区突降暴雨,沿途各地藏污闸门被迫打开,不想5亿多吨高浓度污水,形成污染团,奔袭直下“扫荡”了淮河中下游。

  淮河干流江苏段全长70公里,流经盱眙汇入洪泽湖,而七里湖位于安徽与江苏的交界处,正是污水团袭击江苏的首站。

  猫湖村村民刘培根痛心地说,全村54户养殖户受灾,8000多亩水面全军覆没,几乎每户都损失了几千斤鱼、蟹。

  刘培根承租了900亩湖面,价值60万元的鱼、蟹在这次污染中全部死光。他痛心地说,“这里原先有90多户养殖户,但3年来,屡遭淮河污水祸害,有40多户陆续退出,我3年来亏损200万元,今年连老本也倒贴进去了。养殖户们以前开的都是大船,现在几乎都将大船卖掉换成了小船。”

  烈日下的七里湖畔,堆积得如同小山似的一座座死蟹、死鱼堆,不时地散发着一股股浓烈的腥臭味,蚊蝇营营不散。之后,七里湖边的一些村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一堆老人孩子对着淮河无奈摇头。

  7月22日,污水的先锋队继续向洪泽湖逼近。当天下午,在盱眙淮河公路桥上,数千群众目睹了污水团的过桥场面,震人心魄,鱼虾等水中生物惊恐地夺命奔逃。污水甚至连河堤上的植物也未能放过。

  8月3日,污水过后一个星期,在洪泽湖堤上远眺,昔日绿意盎然的洪泽湖岸边如今枯黄一片。

  8月21日晚,66岁的周广来将白天收来的一万多斤鱼倒进水网内,提上一桶清澈的淮河水洗完澡后睡觉。就在他沉浸在梦乡时,污水团悄然抵达老子山。第二天清晨,周广来跨出船舱却傻了眼,一万多斤鱼全都翻了肚。

  守着洪泽湖没水吃的讽刺画面又在这里上演,渔民们此前一直用洪泽湖的水洗澡,用洪泽湖的水烧茶做饭,但现在不得不吃5元钱一桶的廉价纯净水。

  ……

  治淮十年,耗资600亿,声势浩大,震惊中外。然而,功过未明之际,淮河却以最大的污染团回应世人,创下了淮河污染“历史之最”,也创下了“治污十年之痒”的空前尴尬。

  尽管淮委会和国家环保总局都解释十年治淮污染只花费193亿元资金,但淮河严重污染未能根治的事实却容不得国人半点宽恕!

  2004年7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就此次特大污染在北京发表讲话: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基流,已不能简单称之为河流。枯水季节,死水一潭;洪水季节,毒浪滔天,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

  淮河到底怎么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这首美丽的旋律流行50年后,有人考证指出,这条美丽的大河就是淮河。

  历史地看,我们宁愿相信它就是淮河。但现实地看,没人相信它是淮河。现实的淮河,就是周期的水患,就是不愈的背痈,每年汛期总是“脓血夹下”。

  血,是洪水!脓,是污染!

  一场暴雨使污染迅速积累,仿佛向人们集中展示:

  淮河治污,十年不成。

  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淮河治污还有不为人晓的内情?!

  此次淮河污染事件之后,淮河水污染防治的第一个规划——“九五规划”的制订负责人公开承认:这个规划的时间限定是“运动式”的,“军事化的”,是当年为了满足“2000年变清”的时限要求而定的,是逆向“倒推”出来的治污计划与方法,愿望当然是好的。30种常规污染指标中的重点、对水颜色影响最大的是COD,为消除COD,时间安排与措施制订上也采取了“不太合适”的办法。这位当年居于领导岗位的专家现在说,当年如果不是这样,淮河治污也许会更好点,更科学点。已退休的他认为,按目前的治理方法,淮河治污要见成效,至少还需要50年。

  令人看不懂的事情还在后面。

  人们查阅、分析淮河的监测数据发现,自2000年起淮河污染持续反弹,淮河流域污染状况回复到10年前开展大规模治污前原点。从2004年1月下旬到5月上旬,淮河干流13个断面,全部超标。地处淮河下游盱眙县境内的淮河水质,更是出现了多年来没有过的持续上百天劣五类水现象。

  从淮河发源地河南桐柏县到江苏洪泽湖和淮河入海口,千里淮河两岸居民成天都在为饮用水发愁。重要的污染指标COD入河排放量,在1993年最高时为150万吨,到2000年降至94.33万吨,此后则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3年已回复到123.2万吨。而在1993年大规模开展淮河污染治理规划目标中,到2000年COD排放量每年为36.8万吨。全流域年污废水入河排污量从1993年的37.4亿吨,增加到2003年的43.69亿吨。另一个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入河排放量更是增势强劲,2003年排放量为12.16万吨,比1998年增长超过30%。

  王子松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东孙楼村村民。这个村坐落在淮河的支流沙颍河畔,有280户,1500人。其中,40多人患了食道癌。

  王子松家的井水,黑糊糊的。如果在天旱的时候,水位低,浓度大,更黑。王子松家已经死了两个人。爱人在37岁时得了食道癌,没钱治,上吊自杀;父亲也死于此病。近两年,母亲也不知得了什么病,极度厌恶井水。用家里的井水做饭,她不吃。用深井水做饭,她能吃一点。让她喝一口矿泉水,她连连说“这个好,这个好”。

  王子清66岁的大哥王子忠,因食道癌去世整整100天了,他弟弟王子灵,去世73天,也是食道癌。王子清家隔壁有一条街,从南到北,20多户,一户都不落,家家都有食道癌患者。

  这个村里,人们不管年老而死,还是早年夭折,往往与癌有关。

  村民们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沙颍河被污染了。“污染是从近20年前开始的”。65岁的村民王子清说。

  以前,无论在东孙楼村的什么方位,只要往下扎个孔,就有水。一上午就能打一眼井。自然,都是四五米的浅水井。

  如果在20年前,这是引以为荣的事情。那时候,沈丘县的水利工程在全国都享有盛名,干渠、支渠、毛渠,渠渠相通,覆盖全县几乎每个村庄。许多村子实现了自流灌溉。只要一关沙河闸,水就溢入村子。

  而现在,在这个村里,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就看他家的井有多深——井越深,水越少污染。但是,这里最深的井也只有35米,用水壶烧水,不几天,水壶里就会长起一寸厚的水垢。

  王林生是沈丘县黄孟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家近几年打了四次井。第一次是6米,水是黑的。第二次是15米,水是涩的。第三次25米,水垢特别多。第四次,44米。但这44米深的井水,经周口市防疫站化验,碘、氟含量很高,长期饮用,就会得大骨节病,牙齿也要变黑。

  事实上,周口市防疫站对这个村上百户人家的水进行了化验,只有王林生家的化验结果告诉了王家,其他100多户的都没有公布。这其中包括该村所有肿瘤患者的人家。

  10年来,该村死了205人,其中因癌症死106人,自然死77人,不名病因的猝死者有22人。就在眼下,又有18人走到了死亡的边沿,随时都可能死掉。

  不仅如此,水污染还殃及下一代,村里6年没有一人参军,体检者都不合格。目前,村里发现了35个发育不良的孩子

  1996年,黄孟营村里有27人死掉,计划生育统计时,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大家才意识到水有问题。

  1999年,一个叫王参军的年轻人回东孙楼村里当支书,村民们说,“你这一辈子,就干成一件事:打一眼深井。那子子孙孙就会永远记住你”。

  光打井,需要30万元,还不包括各种配套设施。这对于没有任何企业和副业的孙楼村来说,是天文数字。几年来,王参军不断给水利局、扶贫办写申请,但没有任何结果。

  而早从1994年开始,黄孟营村就开始争取资金打深井。10年后的今天,县政府终于拨款90万,给他们打了388米的深水井。不久,这里苦难的人们就能吃上比较干净的水了。

  ……

  在2004年全国人大领导进行环保执法检查时,河南省周口市提供的河流出境COD含量为每升33毫克,基本达标。而该市水质自动检测站站长王余柿当场指出:“应该是58.1毫克还多。”面对外界的质疑,王站长说:“你们不是问:‘同是一条淮河水,为啥数据不一样?’我告诉你,是对数据‘处理’得不一样!仪器是死的,咋能不一样?”

  事实上,淮河的治污历史上还有人们不愿提及的一件事:为了完成2000年“淮河变清”的目标,有关部门已提前更改了我国水质测定标准,其中五类水COD含量由每升25毫克提高到40毫克。

  换句话说,以前COD每升含量25毫克即为超标,现在要40毫克才算超标,“录取分数线”大大降低。

  根据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的调查,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与苏、鲁、皖、豫等四省政府大举投入治理淮河。

  但是淮河对我们的回报却是2004年夏天创出历史污染之最。

  怎么解释都是令人疑团重重。在此,笔者有必要提及这样一个企业。

  在蚌埠,“丰原生化”名头之大无出其右,但是隐蔽的排污口却鲜为人知。记者对其进行了暗访,找到了“丰原生化”的排污口,一处是“八里沟”,一处是“席家沟”。

  “丰原”之大,已是一座小城市的规模,空气中弥漫着“尸臭”,越走近排污口,“尸臭”越呛人,“八里沟”坐落在胜利西路王岗村附近,沟宽3米许,地下管道从公路下面穿过,再从公路远端导出,粗心的人怎么也看不出这里埋伏着环保杀手。

  墨汁一般的污水从桥下汹涌流过,没有经过任何环保处理,直接排入淮河。

  蹊跷的是,八里沟西面方向,有一股很大的清水从高处泻下,形成瀑布,再经明渠滚滚羼入乌黑的八里沟,羼和后的污水明显稀释了。

  那股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八里沟北边有高高的淮河大堤,爬上大堤,恍然大悟:两根直径半米的大铁管蜿蜒数百米伸入淮河,出口就是一条大渠,大渠的水汹涌向下,瀑布状冲入乌黑的八里沟。

  拾荒的群众说,这两根大铁管有时排泥,有时排水,“搞不清是干什么的”。

  距八里沟数百米的“席家沟”排污口更是气势夺人,它的宽度是八里沟的数倍,径流量也是八里沟的数倍,大股黑水瀑布一样澎湃着入河,呱呱地冒着黑泡黄泡,在淮河中形成巨大的黑色“蒙古包”。

  人站在排污口,喉咙疼,眼睛疼,胸口憋得透不过气来。

  ……

  淮河的污染问题让国人触目惊心!

  事实上,淮河的治理并非没抓,问题是力度仍然不够。1997年之前,环保部门没抓别的,就坚决抓了淮河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关了1211家造纸厂,这在全世界都是轰动的。那时候全国人民还不大清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环境整治就开始实施了,环保部门为此所做的努力,这是不能忘掉的。

  而那10年,恰恰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0年。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沿淮流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在逐年下降,从1996年至2003年,整个流域GDP增长134%,而COD的排放量从1996年到2003年降低了大约50%。治淮初期,整个流域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了57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了335万吨,形成了年削减25万吨COD的能力。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加速治理。否则,淮河将后患无穷!

  那么,要让淮河变清应该需要多长的时间?

  夏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水质标准及水质规划专家,曾主持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规划项目,均获国务院批准实施。1995年,国家领导人提出“淮河还清”的口号,他受命承担主持淮河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任。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用5年或10年的时间治理淮河这样一条河流时间太短了,作为一条河或者一个湖,如果是50年或者100年能给治好就很不错了,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发展。夏青说:“我们当初规划中说明了,就是整个淮河流域的排污量相当于京津沪3个城市的总和,但是它的生产产值只相当于京津沪这3个地区的四分之一。京津沪这些发达城市都没达到的标准,要求在这个穷地方达到,时间太短了。”

  无论是流量,还是流程,淮河都不比黄河、长江。可是,淮河不小。全流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5亿人口,自古就是我国农业主产区。淮河以占全国3.4%的水资源,养育着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

  人们关注着淮河的治理,但专家的论断却让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经全面展开,2007年必须送水北方。那么长的治理时间,似乎让人们等得太久!

  南四湖在呻吟

  淮河的水环境是如此地糟糕,那么苏鲁交界的南四湖状况如何?

  南四湖,南水北调东线最重要的中间湖。根据有关规划,长江下游水自扬州由13个泵站逐级提水北上,进入海拔相对较高的南四湖、东平湖等,然后自流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及天津等地区。

  对于苏鲁交界的南四湖,江苏人则通常称之为“微山湖”。为什么?因为微山湖的名气太大了。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铁道游击队》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让微山湖这一名字家喻户晓。

  暮春时节,当我们走进微山湖湿地时,但见湿地和风拂面,绿意盎然,森木葱郁,莺歌鸟鸣,成为旅游胜景的湿地,已经不再是歌曲中的“微山湖上静悄悄”,而是游人如织。我们的游艇行进在浩瀚的湖中,一望无际的湖水,在蓝天白云之下,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然而,微山湖对于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那是15年前的一个夏天,我随本系统的领导来到微山湖边采访一家国有农场。当时,这里有一家场办的造纸厂,其每天生产的污水都是直排。我问农场的一位场长:“这污水排往哪里?”

  “那当然是排往微山湖啦。”农场的场长理直气壮。

  “那不是将湖水糟蹋了吗?”

  让我没想到的是,场长回答说:“大家都这么干的!烦不了那么多!”

  回到招待所,我对随行领导说:“如果领导都没有环保意识,那将来是要付出代价的。”

  领导说:“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事实上,此时的微山湖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形似“如意”的南四湖,远比“微山湖”的概念大得多。它地处鲁、苏、豫、皖四省接壤之处,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组成。

  然而,上世纪后半期,南四湖饱受污染困扰,湖水因污染沦为水草不生、鱼虾绝迹的“死湖”,世居于湖畔的百姓深受其害。他们用“散发异味”、“五颜六色”、“没有不死鱼的年头”等通俗语言,诉说这里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纪录片《南四湖在呻吟》中,有反映南四湖生态恶化的确切表述:“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医疗废水、船舶废水源源不断流入南四湖。53条河流沿河的排污企业达到4000多家,每天54万吨工业废水、14万吨生活污水排入南四湖……”

  50年代淘米洗菜,

  60年代洗衣灌溉,

  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

  90年代身心受害。

  这成了南四湖流域遭受污染的真实写照。

  湖水污染的加剧,甚至导致湖区居民的体质随着环境质量一起下降。最为典型的是,在南阳湖中的南阳岛上,曾连续几年招不到一个合格的兵。岛上不少青壮年弃家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小孩与蚊蝇和臭水为伴。当地百姓说,因为污染严重,密集的蚊蝇曾经将村里的牛窒息而死。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四面八方注入的工业污水,曾使南四湖的天然湿地遭到空前破坏,水质一度恶化为劣五类水,鱼虾死光,水鸟绝迹,南四湖成了一个死湖。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着京杭大运河送水,南四湖成为干线上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水库,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按照要求,南四湖湖水必须稳定在三类水标准。如此高的要求,南四湖能够达到吗?

  2003年,8月初的骄阳下,水面泛着奇异的光彩,不等靠近就有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过河不远有个院子,挂着“南阳湖农场机械厂”的牌子。院子门口的两位老人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这是泗河,污染由来已久,附近的人深受其害,平时经过都得掩鼻。

  泗河,山东南四湖18条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当地人说,除泗河外,老运河、光府河、城郭河等,也都是污染相当严重的河流。

  微山县鲁桥镇,小而破旧的街道。路边老农听说是北京方面来的人想看微山湖的水,似乎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他说:“到这里看水的人很多,省里的、中央的都有,来了很多次,有什么用?”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公布资料,南四湖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18条入湖河流中,17条水质劣于五类,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三类水质标准。

  ……

  2002年12月10日,“南水北调节水与水污染防治项目合作圆桌会议”提供的材料上,对东线水质现状的结论是:

  “总体来看,骆马湖以南,以氨氮超标为主;骆马湖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项超标,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海河流域全部为超五类。”

  南四湖就属于其中的“骆马湖以北至东平湖”区间。

  当然,东线其他河湖的治污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河南卫河的水质劣于五类,是海河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省际水污染纠纷的高发地区;

  徐州有三条河的水质均劣于五类;

  海河流域河北、山东、天津部分,水质劣于五类。

  ……

  2002年年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后,国内很多人士都担心南四湖水质污染可能是东线工程的“心腹大患”,如果其水质无法治理达到调水标准,污水一旦北上,就会使东线彻底沦为劳民伤财的工程。

  《北京晚报》 2001年7月30日第4版这样报道:

  今年的高温大旱使得“南水北调”这一重点工程进一步引起全国人民关注。江苏一记者团在本月沿南水北调东线进行了一次环保考察并于前日抵达南京。他们的调查报告显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单就水利工程而言,已具有充分的规模与能力担负南水北调的重任,但江苏部分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假如不及时治理,长江的水即使运到天津、北京,也是不能喝、不能用的废水。

  据江苏省环保厅有关人士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仍在筹划阶段,动工要在明年以后。按照国家要求,江苏的任务是把长江水引到山东的微山湖,并且保证到达微山湖的水质是三类以上。水流的主要运输渠道是京杭大运河。虽然长江水目前的水质尚好,总体是二类水,但由于从长江到微山湖的一路上污染严重,所以干净的水也可能会被污染。

  据《江南时报》报道,从7月21日至26日,记者团沿输水主干线大运河进行考察时发现,在徐州自来水公司运河取水口(日取水量13万吨,占市区居民自来水供水量的50%),目测已可断定水质不佳,并且还停泊着七八只货船(按规定,取水口上游2公里、下游0.5公里之内不准停靠任何船只)。另据了解,徐州辖区大运河两侧尚有25家造纸厂在运行,这多数都是危及河水质量的重污染企业。

  ……

  而《江南时报》接着还这样写道:

  在宿迁,城市建设步伐在加快,生活污水与日俱增,但仅有两家污水处理厂,河滨一处规模太小;城南一处,虽耗资巨大(超过5000万元),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形同虚设。

  在淮安,四季青污水处理厂是投资8500万元的国家重点工程,但该厂辛苦培养几个月的生物菌,居然因一家工厂排放超标污水泄入污水处理池内而被全部毒死。在淮安市,主要工业污染源来自148家重污染企业,其中仅关停了10家,其余厂家也不能持续稳定地达标排放。在东线南水北调的源头——江都三江营引水口,仍然是一个异常忙碌的货运码头,岸上的一家造船厂正在正常生产。

  江苏省环保厅有关人士透露,该省部分地区水质确实差,在徐州段大运河,水质均劣于五类水。

  ……

  谁来保证源头的水质

  淮河的水污染惊动了中央高层,南四湖的环境污染又是到了目不忍睹的地步,那么南水北调东线江都的源头水质怎样?

  江都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外地人一直仰慕不已。著名的美景瘦西湖就位于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称为“瘦西湖”。园林环绕瘦西湖,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这一撇,一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如果说万里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京杭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全球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在江苏境内有690公里,占大运河的五分之二。在江苏境内沟通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水网,贯穿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市。而它在扬州境内则蜿蜒143.3公里。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486年,至公元1295年全线通航,前后持续1779年。在古迹中论资排辈,可以说是一位高龄老人,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而京杭大运河与扬州与江都有着特殊的渊源。大运河的“第一筐土”,起源于邗城,也就今天的扬州。《春秋左传》有如此记载:“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当时,吴王开凿邗沟,仅仅是为了自己入主中原,成就有逐鹿天下的霸业。

  隋炀帝时,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605年至616年,隋炀帝曾三下江都(今扬州)。

  而江都则在公元前153年建县,因为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江都。千百年来,在这1300多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文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长江风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多情邵伯湖,气势恢宏的水利枢纽工程……

  江都地处三水交汇处,物产丰富,钟灵毓秀。江都紧依扬州名城之畔,文化璀璨,渊源流传。“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体现了典雅、深邃的扬州文化特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则体现了雄浑、俊逸的江都文化内涵。

  然而,此时的扬州,此时的江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让人欲爱不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从位于江都市的长江三江营取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向北输水。因此,三江营取水口的水质对整个引水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此时的江都市有大小80家造船厂,会带来重金属污染、金属氧化物的污染以及一些废渣、油料的污染。而三江营正是造船的理想之地,从白天到黑夜,这里到处是焊接的耀眼火花,如火如荼的热闹景象。

  46岁的徐晓东是土生土长的三江营农民,从小就喜欢在江边捞鱼摸虾,对这里的水环境可谓了如指掌。2002年的夏天,他对前去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这样说,三江营的水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前些年,渔民还能捕到不少鱼虾,可今年,捕不到鱼虾的渔民干脆改行了。

  江都市沿江开发工业园区位于三江营的下游。这里有一个长青农药厂。在这家厂区的附近,有一条宽约3米的河流,整个河水呈现为浑黄色。大桥镇屏江村年过七旬的村民张大鸿痛心地说,这河虽然只有3米宽,但它是当地的一条长距离灌溉河,现在钢管厂、农药厂都将污水排入这个河道里,一到下雨的时候,这些污水都被排入了长江。长江是感潮性河流,每天有两次大涨潮和两次小落潮,每次涨潮时,下游的水都会被推向上游。三江营下游所建的农药厂、钢管厂、造船厂对水源地肯定是极大的威胁。

  作为东线调水的水源地,扬州市邗江区的位置相当重要。邗江三面环水,境内的芒稻河、夹江是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还有一条廖家沟也与三江营长江水相通。作为江苏苏中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邗江的乡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这里的杭集镇乡镇工业异常红火,有包括三笑集团、琼花集团在内的大小企业2000多家,素有江苏“小温州”之称。可那些年,杭集的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都在急剧下降。可以说,此时在杭集镇找不到一条河流是干净的。等到汛期过后,好多河水都散发臭味。

  杭集镇杭集村焦坝组位于廖家沟大坝的东侧,该组北面的丁家口与廖家沟相通,是杭集镇向外界排水的一个重要通道。在焦坝组南面约两百米处,有一个企业叫天仙日化有限公司。焦坝组村民宦根林气愤地说:“天仙日化自开始,就不断地向丁家口排污,让我们傍河而居的村民吃尽了苦头!”

  而在焦坝组西面的一条小河沟,整河的水都呈浓黑色,用村民的话来形容:“可以当墨汁用。”黑色的河水不时散发出阵阵的恶臭,刺鼻难闻。

  为了保护生存环境,焦坝组的村民和公司多次发生冲突,有五六名群众被企业雇用的人打伤。

  村民们气愤地说,向丁家口排污的,远不止“天仙日化”一家企业,再加上镇里的生活污水都朝这里排,这水永远都好不了。

  ……

  时任江苏省环保厅厅长的史振华曾去东线检查一处重点污染源,检查了才发现,这家企业在排污口放一块砖,企图逃过环保自动监测系统的声波监测。

  ……

  整个南水北调东线水环境污染都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让国人震惊!让世界震惊!

  面对如此的环境状况,尽管北方缺水严重,干渴异常,然而北方人岂敢要北调的长江水?

  第三章  是否会将污水送到北方

  千秋伟业治污难

  2002年12月27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东线的江苏、山东两省也在施工现场同时举行了开工仪式。

  上午10时15分,当苏、鲁省两主要负责人分别向主会场报告分会场开工准备完毕之后,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庄重宣布: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顿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内掌声雷动。

  江苏、山东施工现场,彩旗招展,马达轰鸣。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至此,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领袖毛泽东提出的宏伟设想,经过了50多年的勘测、规划、论证,终于正在成为现实。

  涛涛大江北上,赫赫千秋伟业。

  50年的蓝图,50年的建设,5000亿元的投资!

  中国南水北调,注定要被历史冠以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每年向北方调水450亿立方米,等于再造一条黄河的水量。

  这样的浩瀚工程,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然而,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包括淮河入长江的水道,那可是现代中国水源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淮河,在安徽蚌埠曾经是连五类水都达不到的水质,沿岸的子民们竟然守着淮河没水吃。

  难怪北方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担心:南水北调的东线会不会把污水直接弄到北方来?南水北调会不会变成污水北调?

  事实上,人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相比中线与西线而言,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在考察东线工程时曾指出,东线工程的重点是治污,难点也是治污。

  运筹南水北调这一气壮山河的雄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温家宝总理强调,“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更有一些权威人士断言:治污成,则南水北调成!治污败,则南水北调败!

  治污,东线人努力了

  “一江清水北流”的理想预期最终能否实现?实际治污进展到底怎样?

  相比于中线、西线,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率先启动,并在南水北调东线开工之后全面展开。

  有责任,才能有压力。工程开工之初,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就和苏、鲁两省分别签订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江苏、山东两省也与境内的下一级政府签订了责任状。

  不可否认,从中央到地方,对东线治污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东线污染隐患多,治污任务特别繁重。

  让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时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典礼刚刚两天,即12月29日,江苏扬州的邵伯湖就发生了养殖历史上罕见的悲剧:鱼虾死亡十多万斤,损失上百万元,湖区的栖生物如蟹、螺丝、蚬子等均遭到劫难。

  这一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不仅让干渴的北方忧心忡忡,就连沿线一些政府官员、业内人士和百姓也对南水北调水质保持,心存疑虑和忧患,甚至惴惴不安!

  治污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工程治污有296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140多万元。其中,山东治污项目投资87亿元,江苏49亿元。按照预定规划,2007年,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将正式调水到天津、山东等地。届时输水干线全线要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为了不让“一江污水向北流”,江苏省关停了14家两万吨以下草浆化学制浆生产线,随后全面淘汰了石灰法制浆工艺,关停两万吨以下黄板纸、5万吨以下其他化学制浆生产企业。江苏省提高苏北地区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并将新建项目安排到工业区,集中处理污染物,同时加快治理老项目,逐步实施搬迁。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仅山东省就确定实施五类治污项目396个,总投资113.26亿元。早在2001年,山东省就在全国率先关闭调水沿线所有2万吨以下42家造纸企业的草浆生产线;2004年,山东关闭8家5万吨以下造纸企业草浆生产线和所有5000吨以下酒精生产线;2005年,山东又关闭调水沿线黄河以南段28家造纸、酒精、淀粉企业生产线。并根据造纸、纺织、印染等5个行业特点,颁布实施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治污技术改造,山东全省造纸行业COD排放量削减74%。山东省对于环境容量饱和的区域,禁止新增排污总量的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造纸、化工、酿造等重污染行业项目。

  为适应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需要,江苏、山东两省均加快污水处理费调整和污水处理厂改制工作。调水沿线所有地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均已提高到每吨0.8元至1元,以解决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和配套管网建设资金问题。沿线市县大多采取BOT、TOT、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对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进行改制,逐步实现污水处理的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

  江苏、山东两省实施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淘汰水泥船4000艘,拆改挂桨机船2.4万艘。江苏省在京杭运河段建成17座船舶垃圾收集站和43座污(油)水回收站,并在苏北沿线主要城市建设水上服务区。山东省出台规定,要求在京杭运河干线不再规划建设新的码头,并计划搬迁、改造、拆除一批污染严重、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码头和作业点,已基本建成济宁、枣庄等5个垃圾回收转运站及污(油)水回收站。

  江苏省在水源及输水沿线5个地市,分别建设截污导流工程,将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利用管道、渠道导入长江或入海,实现输水干线的“清污分流”,并计划在入江和入海口建设人工湿地。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区域及鲁北地区,利用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因地制宜,截污导流,建设21项中水截蓄导工程,对经治理达标排放的中水进行截、蓄、导、用,保证调水季节中水不进入或少进入输水干线。

  江苏省将调水源头的江都取水口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在输水沿线地区建设6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1500多万亩,化肥使用量较2000年减少15%以上。山东省开展南四湖人工湿地中试基地和试验工程建设,已在河流入湖口建设5000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入湖河水再次进行深度净化,水质可达到调水要求。山东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南四湖38万亩围垦圩田的退耕还湿工作。

  江苏、山东两省省政府还分别与调水沿线地市签订了治污目标责任书,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

  ……

  治污的答案没有及格

  时间如白驹过隙。

  一转眼,5年过去了。

  2007年,对于南水北调工程来说,原本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年头。在原有的规划书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工近5年后将于本年建成通水。

  然而,整个工程的整体可研报告却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复。

  一时间,中外舆论哗然。

  2007年8月26日,全国人大检查组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汇报检查淮河、辽河水污染的治理情况。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说:“从检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和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专项规划至今仍未批复,即使年内能批复实施,用剩下的时间完成5年的任务,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实施效果将受到影响。”

  据介绍,按照治污规划的要求,徐州市另外三分之二的污水,需要经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不牢河和房亭河,通过截污工程导入同为淮河支流的新沂河入海。但是,徐州的截污导流工程至此没有完成规划批复,工程还没有实施。

  而扬州、淮安和宿迁的截污导流工程规划,同样因意见不一致至此未批,新的方案也未确定,导致大量污水进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

  南四湖的水污染治理同样也存在滞后问题。

  全国人大检查组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这必须引起足够警惕。

  检查组通过对河南、安徽两省情况的了解,淮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8个地级城市,污水处理率均只有50%左右。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规划批复较晚,短期内建设资金难到位,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

  在此之前的2005年6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率国家五部委调研组到江苏检查指导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江苏省副省长何权汇报说,今年5月,14个考核断面中,10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等6项指标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71%。“目前江苏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部分地区超过环境容量;考核断面水质不能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偷排、超标排污情况时有发生。”在国家调研组面前,何权副省长并不隐瞒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的不足。

  此时,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线有30%的治污项目没有开工,还在纸上谈兵。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也不能满负荷运转。在江苏省建设厅提供的一份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度表上,采访的记者看到,宿迁市惟一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尚未动工。而当时该厂日处理污水只有1万多吨。

  经济发达的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同样没有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曾经多次到南水北调水源地调研的两位专家向媒体提出呼吁:杭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最终都要进入水源区,如果杭集的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东线水源区势必隐患无穷。

  从东线源头江都来说,水质污染的问题同样不容乐观。

  江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通长江、接运河,里下河地区望不到边的大河小河,纵横交错。

  早在1977年,江苏就建成了江都水利枢纽。

  当时建泵站,其实也是出于迫不得已。安徽蚌埠在淮河上游建了一个大水闸,把淮河水给截住了,到了旱季几乎全部截断,到了涝季,就大量泄洪,这让主要依靠淮河水生存的苏北地区陷入了困境。

  当时,江苏水利界就考虑从长江调水供应苏北。于是,便有了江苏境内的江水北调工程,建起9级泵站,实现了长江水往高处流。几十年来,江水北调工程就像苏北平原上的都江堰一样,让这片土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地处苏北的江都与苏南各市相比,算不上富裕,原本的支柱产业化工业,近几年在严格的环保标准限制下,日益萎缩,随之发展起来的是花木和建筑产业。从取水口到长江之间的15公里河道两旁,原本有一大片造砖厂、化工厂,还有一座江都的生活垃圾填埋厂。此时,这些都被清理干净了。

  但与10年前相比,江都的水质还是越来越差了。“江都的水危机不在于我们自己,而在于长江和淮河上游,这两条河如果污染了,那我们这样一个小县城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在江都环保局干了一辈子环保的刘志祥无奈地说。

  那两年,江都陆续建了5个污水处理厂。但“乡镇也是吃财政饭,环保局给他们补贴,才愿意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至少要投资百万以上,这对江都来说,是比较吃力的。”刘志祥说。       

  此时,5个污水处理厂并没有全部投入运行。即使全部投入了,距离南水北调的水质要求还是差距很大。南水北调要求往北输送的水必须达到稳定的地表3类水标准,可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此时也只能达到劣5类水标准。

  在南水北调东线的工程图上,还有一项重要的配套工程,名为截污导流工程,就是开挖新的河道,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导流到其他地方入海,从而绕开输水干线。这项工程曾遭到不少质疑,认为这是污染转移,尤其对取水区来说,是不公平的。

  包括江都在内,江苏省境内一共有5个城市需要建截污导流工程。但此时,除泰州已建成投运之外,其他4个城市都还没有开建。当地有群众认为这是污染转移,而相关部门的解释是:处理过的水都是达标排放的,就不能算污染了,只是南水北调的水质要求太高,国家要求打造“清水廊道”,不得不通过这些配套工程导流。

  过了江都再往北,就是高邮湖湖区,高邮湖是江苏第三大湖泊,也是整个东线工程链上水质最好的一个。

  东线被认为是施工条件最好的一条线路,就是因为主要利用现有河道作为输水通道,然后用沿途各大湖泊来蓄水,一级一级往北送。只需要疏通河道,建设泵站,就能实现水往高处流。但是,沿途湖泊的水质如何,也就成了东线水质的关键。

  2007年6月的太湖蓝藻事件,让公众第一次意识到湖泊污染的可怕。随后的7月,江苏省政府、国家环保总局分别召开誓师大会,誓用“铁腕”手段治理重点湖泊的污染问题,以缓解公众对生态安全日益上升的担忧情绪。

  对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说,湖泊的问题不仅仅是一城一省的污染问题,如果无法使沿途湖泊水质达标,整个东线工程将完全报废,不仅毫无调水的作用,还会成为不同地区之间排污纠纷的产生地。

  但湖泊污染的治理远非一时一日之功。

  “在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湖泊是最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系统之一。污染起来很容易,可是想要恢复就非常难,它不像江河,经常流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范成新研究员举例说:“日本霞浦湖,面积还不到太湖的十分之一,可是日本人花了170多亿还没有治好。到今天,随着中国东南部地区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地很多湖泊都被污染得不成样子了,要想恢复水质很难,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难治的污染源在哪

  在南水北调线路设计之初,东线走向是最早确定的,也是争议最小的一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江苏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30年的成功运转。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考虑南水北调时,在水利工程专家的图纸上,东线的设计显得一目了然,想把长江水调到京津和华北地区,只需要再在山东境内接上4个泵站,把水调过黄河,然后自流即可。

  但是,人们没有想到,时至2007年,当工程还没有完全建成时,人们已经调不到干净的水了,沿途用来储水的各大湖泊也不再像几十年前那般清澈。从高邮湖一路北上,到洪泽湖流域时,注入湖区的各条河流,水面都已难掩腥臭,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承接了大量的淮河来水,碰到淮河泄洪,大量的劣五类污水,通过众多河道,几乎全部注入了洪泽湖。洪泽湖的治污困境,是淮河流域治污工程中的一环,淮河治不好,洪泽湖也就谈不上治好。

  对于洪泽湖周边的水污染状况,范成新介绍说:“主要是总氮含量急剧增加。”造成总氮超标的原因很多,比如化肥的滥用、生活污水和粪便的乱排放、岸边禽畜饲养和湖面养殖等的影响。”

  东线治污在苏北和鲁西南的遭遇,清晰地印证了一句话:贫穷是最大的污染源。

  苏北、山东南四湖等地区均是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人口密度却很大,区域内存留着大量高污染工业企业。受经济实力限制,污水处理程度低,生活污染排放浓度高,多年来一直是地方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到达徐州的不牢河时,高邮湖流来的清澈之水,已经彻底变得污浊不堪。水质监测显示,这一段水体水质常年徘徊在五类水左右。

  为什么常年徘徊在五类水质呢?这其中有三个原因:

  一是,根据保证不让一滴污水排入南水北调通道的原则,徐州地方所制定的截污导流计划,需要7.9亿元的投资,如此巨大的资金不知如何筹措。

  二是,按照计划,徐州市还有30多家造纸企业或生产线需要进行关闭,这一工作难度很大;南水北调通道南四湖上的养殖业非常发达,高密度养殖对水质影响很大;徐州钢铁产业非常发达,尤其是一些小钢铁厂对水体也有一定污染。

  三是,对上游来的污水偷袭非常烦恼。山东这些年在治理污染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依然有山东污水通过新沂、邳州进入南水北调重要调蓄站骆马湖。

  就江苏来说,江水北调之水到徐州境内后,只要把达标的水送到山东境内的南四湖,江苏调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相比于江苏调水部门的自信,山东治水的现状要严峻得多。

  2007年3月9日至15日,山东省专门组织了一次整治违法排污环保专项行动,对省内部分河流断面进行暗访,结果发现:被暗访的43个河流断面中,竟然有42个断面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5类标准,劣5类水完全为废水,连起码的农业灌溉也不能使用。这些数据意味着山东境内97%以上的河流为废水。

  南水北调到山东境内的第一站是鲁西南名城济宁市。

  这座城市有着一连串耀眼的别称:“运河之都”,“孔子故里”,“江北小苏州”。但在今天,这一切都已经只是历史。

  两千多年前,济宁老乡孔夫子站在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旁,感慨道:逝者如斯夫。这句圣人之言,涵括了世间万物变化的终极,让所有的河流都充满了繁复的哲学意味。

  圣人早已驾鹤西去,圣言却长久世间。

  此时的济宁,则是一座以化工、医药、造纸、煤电、轻纺等重污染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

  济宁的压力来自于天然的地理位置。对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说,济宁境内的南四湖和东平湖是必经之地,这两大片已是重度污染的湖区,承接了济宁以及徐州等几个城市所有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

  济宁最大的资本是煤矿,地下有260亿吨煤,上世纪80年代末期,济宁的煤炭资源开始被发现,在山东境内淄博等地煤矿资源逐渐开采殆尽之时,山东八大矿务局纷纷进驻济宁,一时之间,有了“八国联军进济宁”的说法。

  这些煤矿给济宁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基础,却也让这座曾经的“运河之都”被蒙在了厚厚的煤灰之中。

  此时,济宁有33家电厂,提供着山东十分之一的供电量。依靠丰富的资源,制药、化工、造纸等行业迅猛发展。济宁市内大大小小的制药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味精厂有几十家。

  “我们定的标准比任何其他地方都苛刻,比如造纸,国家COD排放标准为每升420毫克,而省里要求南水北调沿线企业新标准不能超每升100毫克。”济宁市环保局的一位副局长非常严肃地说。

  这些都意味着在济宁投资企业,承担的环保成本将是周边城市的几倍乃至数十倍。

  济宁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蒋保华每次去企业检查,他听得最多的抱怨就是:

  “别人花1毛钱来治污,我们至少要花1块钱。”

  “没有人给过我们任何补偿,现在的治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缴纳的排污费。但是,下一步,人家企业都达到标准了,我们还从哪里收排污费呢?”

  ……

  事实上,即使济宁的企业全部达标排放了,工业结构的现状注定了整个南四湖地区的水质依然会不断恶化,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南水北调水质标准的可能。

  对于济宁来说,要想完成任务,唯一的办法,恐怕就是把全市排污企业全部关闭。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刚刚崛起的工业城市将遭到致命打击,偌大的东部工业区将会是一片荒芜。

  为了应对不断前来检查治水状况的上级领导,济宁市先在流经市区的府河上打造出一条“清水廊道”。从市内金宇路到皇营工业园之间约3公里河道上,河水清澈见底,挤满了夏天的游泳戏水者。

  在众多媒体采访济宁时,敏感的新闻记者们,对这段短暂的清水河道一直感到疑惑。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则解释说,主要是通过在河底埋设了管道,将污水分流到其他地方去了。

  但是,究竟是将污水分流到哪些地方去了呢?

  2007年7月8日,有一位“好事”的记者顺着府河一路寻访,至石佛村时,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了臭气熏天的府河。于是,他听到了村里一名老人讲述的一个有关水井的故事:

  石佛村一共有1600多口人,30多年前,村民们吃水都是用自家的人力压水井,只需下挖10多米深,就能打出清澈的饮用水。到了1980年代,随着周围煤矿的开采,几十米深的水井冒出来的全都是黑乎乎的煤水,村里集资挖了一口120多米的深水井,各家各户接上了自来水管,统一用水。

  但2000年以后,这口深井的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浑浊,到了2004年,120米的井也不能用了,政府派人给村里打了眼更深的井,有160多米。3年过后,这眼井也快不能用了。

  2007年4月份,政府又来挖井了,这一次,水井深度超过了200米。但是,打出来的水依然污浊不堪,需要澄清了才能喝。村民们有钱的都把家搬去了市区,没钱的,只好痛心去买矿泉水喝。

  两年前,国务院曾经专门在济宁召开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现场会,再次强调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济宁治水的结果和进程,决定着南水北调东线的未来。

  但对于济宁治水的前景,外界的态度则更多的是保持悲观。难怪“早在工程之初,河北和天津就拒绝用东线之水。

  因为,他们不大相信山东能把水治好。

  ……

  现在这样的担心果然灵验了!

  人们看到,直到2007年的七八月间,南水北调东线的水环境污染仍然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触目惊心的。

  这项志在泽被苍生的宏大工程所遭遇的困难,远比设计者最初预想的多得多。原以为可以利用现有河道、湖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既可以节省工程费用,加快修建速度,难度一定是最小的,可现在却遭遇到了治理污水的重重难题,南水北调的东线通水时间正变得遥不可期。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期限到了,可水环境的治理却无法达标,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心痛的遗憾。

  人们不禁要问,南水北调贯彻的“三先三后”原则还要不要执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思路是否要改变?还有,是否需要按原计划将向北方送水?难道真的要将南水北调变成污水北调?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第四章  怎么算平治污账

  治污遇到了“拦路虎”

  南水北调,千秋伟业,惠及民生。

  对于南水北调,国家的方针是:“三先三后”。尤其是东线工程,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是成败的关键。

  然而,因为治污不到位,2007年东线一期工程通水计划已经落空。面对如此尴尬局面,百姓关注,中外媒体瞩目,党和国家决策高层更为关心。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中的“拦路虎”在哪?能否及时清除?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将会带来何种后果?

  全国人大检查组在沿线检查,国家环保总局在沿线检查督促,众多的国内媒体监督报道,南水北调东线治污中的顽症究竟在哪里?是否有更多的良策治污?

  众多的信息渠道,传来了这样不同凡响的声音:

  一是,重水利,轻治污。

  虽然国家一直强调水利和治污并重,但事实上更多的是关心水利工程,国家的投资也基本大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对于苏鲁两省的其他发达地区而言,南水北调沿线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所限,对治污工作有心无力。

  这无疑就给南水北调治污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2004年,江苏省查处了违法排污企业200多家,调水沿线的工业污染占整个污染的比例,从“九五”期间的60%降低到2007年的45%。江苏还出台《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并表示将投入49.5亿元用于南水北调的治污工程。

  此后两年中,山东省将投入72.3亿元,强化水环境的污染治理。诸如:

  落实工业污染源再提高治理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中水截蓄导工程建设;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工程;

  ……

  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将调水沿线污染物排放量削减60%以上。

  可以说,苏鲁两省政府所做的努力,初步有效遏制了南水北调东线沿线污染的加剧。但两省政府的投资对地方市县政府来说,还远远不够,相关地方政府在治污过程中,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按照计划,江苏省南水北调沿线城市还有8座污水处理厂没有动工,其中有4座集中在宿迁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动辄上亿,同时还涉及管网的配套,建成之后,还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护运行。这些对于经济欠发达、财力十分紧张的宿迁市来说,有些遥不可及。

  南水北调过程中控制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截污导流工程。截污导流是指,将所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将其导入其他河道中,最后进入海洋,不让其进入南水北调的“清水廊道”。这一工程,对保证南水北调的水质意义重大,但由于资金的巨大缺口,此时这些工程大都未动工。

  国家给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的预算是:

  江都:4500万元;

  淮安:3.38亿元;

  宿迁:8000万元;

  徐州:1.8亿元。

  而四市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预算是:

  江都:7100万元;

  淮安:4.1亿元;

  宿迁:1.6亿元;

  徐州:7.9亿元。

  事实上,即使是国家核定的预算,此时也基本未到位,更别说四市实际所需的资金了。

  那么,重水利轻治污的理由是什么?

  一位环境专家曾这样分析:在上世纪90年代淮河治污时,有关人士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治理,淮河水质肯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届时实施南水北调,治理污染就不再成问题。可十年治淮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国家有关部门所始料不及的。

  这种状况,不仅在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存在,在随后的中线也同样存在。

  “南水北调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如此巨大的工程必须要由国家来保驾护航。尤其是在治污方面,如果国家不重视,地方将很难提起积极性。”南京大学环境科学院教授陆根法说,“国家将治污的压力过多地交给了地方政府,这肯定不行。”

  事实上,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水源区生态环保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拖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后腿。

  二是,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的矛盾。

  从2003年开始,江苏省正式提出了沿江开发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利用难得的沿江岸线资源,大力发展化工、钢铁、现代制造业等项目。江苏沿江的每个市、县基本都建立或计划建立化工园区,其中包括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扬州和江都。

  当时,外地人去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水源地江都市三江营,人们都会看到,相隔不远处有两块牌子:一块是“加快沿江开发”,一块是“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用江都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的话来说,江都希望为南水北调作出巨大贡献,但江都也很难拒绝经济发展的诱惑。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董雅文则认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和沿江开发本身就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沿江开发给南水北调埋下了隐患。可以说,沿江开发发展越快,水源地的保护就越难。董雅文透露,在水源地一个县级市的沿江开发规划中,就有在重要水源地夹江的湿地保护区建立沿江工业园区的计划,并正在竭力引进一家投入资金达10多亿元的化工项目。

  宿迁是江苏调水沿线的工业相对落后的地区,当时区域内水质保持得还比较好。但宿迁市水务局为了能够还上亏欠银行的债务,水务局在中运河边要了一块地,后将地转手给开发商获取了一定的利润。当时,开发商正在中运河边开发住宅小区。其实,宿迁境内,在中运河边开发小区的不止一处,有的小区已经建成了。

  事实上,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这对矛盾当时也很尖锐。

  三是,边界成了污染的挡箭牌。

  南水北调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省、市、县,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水质的污染是流动的,环境行政管辖区域则是相对固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在一个地区,但相邻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危害。由于地方政府利益不同,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这时行政管辖边界,则成了各地政府相互推诿环境保护责任的“挡箭牌”。

  这一问题在南水北调过程中同样存在。下游说,污水是上游排放的;上游则说,下游自己也在排污。边界因素由此成为污染的挡箭牌,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

  水源地扬州市认为,他们对当地的水质保持是有信心的,但对淮河上游的来水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这些年来,每年淮河上游的河南、安徽都会在汛期大量下泄污水。这些污水通过洪泽湖、高邮湖的入江水道进入长江,直接影响了扬州境内的水质。

  因此,江苏省南水北调办的人表示,即使江苏省沿线四市均能保证水质达标,江苏省也不敢保证给山东送去达标水。原因有二:

  一是淮河上游的污水下泄将极大地影响到水源地扬州的水质。当时,扬州地区水质发生的波动就是很好的证明。事实上,淮河上游的污水下泄每年都会发生,而且还不止一次。

  二是山东一些污染企业也会将污水排入江苏境内,通过徐州新沂、邳州进入到南水北调重要调蓄站骆马湖。

  在江苏,尽管在省界乃至市界之处,都有水质监测设备,但水毕竟是流动的,不可避免会出现双方互相扯皮的现象。水质都能达标还好,一旦上游来水不达标,那么处于下游的地方就有了继续排放污水的机会,最后将责任都推给上游。

  可见,跨区域的全流域保护呼唤“大环保”视角,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否则,就很难以保证污水治理的效果。

  合理的补偿机制在哪

  无论是在南水北调的东线,还是在南水北调的中线,你只要走进这些地区,走近这里的百姓,你都可以听到许多人士在呼吁:

  对为南水北调作出贡献的地区,应该给予生态补偿,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提高这些地区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在东线,戴上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光环后,无论是扬州的江都市还是邗江区,也不论是附近泰州市,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面临着诸多的制约。

  最明显的约束,便是对当地产业结构的限制。江都市沿江拥有30多公里的良好岸线资源。2003年,在江苏省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大潮中,江都本来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实现自身经济的一次飞速发展。

  但因是南水北调东线最主要的水源区,按照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要求,江都所有的有环境污染的项目,都必须由江苏省环保厅来把关,大用水、大排水的项目根本不能上马。

  江都市为此失去了很多招商引资项目,江都市沿江工业园区的发展也一直非常缓慢;在和一些企业洽谈投资时,一听江都是水源区,有些企业掉头就走。

  正常情况下,企业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达标标准进行污水排放即可;但对水源区,国家却要求企业达标排放之水,还要进一步深度处理,才能排放。这一要求,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大增加了当地环保部门的工作难度。当地一位基层环保局长抱怨说,每当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对自身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时,一些企业就会拿出环境保护法来和环保部门争辩,认为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排污就行,这让环保部门束手无策。

  国家对当地政府的治污要求提高,也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负担。江都的城市垃圾场位于芒稻河边。按照当初的规划标准,这个垃圾场至少能再用上15年,但芒稻河是输水通道。因此,国家要求江都必须在2007年之前将垃圾场移走。当地政府估算了一下,要迁移这么大一个垃圾场,需要投入1.2亿元资金。但国家对此并无任何补助,完全要由地方财政支出。“这对地方政府来说,绝对是提前支出。”同时,南水北调对水源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些对当地财政来说,也是极大的压力。

  为防止生活污水对水源区三江营的污染,江都市要将江中一个小岛的居民全部移出。对这些居民的安置需要土地和资金补偿,且不说资金补偿,仅安置的土地问题就够政府头疼的。

  2005年,江都市所能开发的土地只有700亩。这些土地,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居民的安置需要,更别想将其用于发展经济了。

  为服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局,支持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扬州市特地请南京大学环境研究所做了一个关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规划。

  事实上,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实施后,对扬州市的近期发展,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近期的负面效应进行适当补偿,必将影响扬州市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正常建设。

  在山东人看来,南四湖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以南四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造纸行业为例,自2000年开始,因为要为南水北调做准备,泰安、济宁、菏泽、枣庄四个地市同时大规模关停造纸企业。截至2007年,上述四个地市的造纸企业,济宁由13家减至3家,菏泽由12家减至2家,枣庄留了1家,泰安则全部关掉。

  动作如此之大,也属不得已而为之。一个造纸厂一年就排污1万吨,不关怎么办。在南水北调之前,南四湖地区的工业排污标准并不是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污染主要是国家标准本身不高,因为适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标准,首先要保证能生存,能发展。

  有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个标准就远远不能符合要求了。2000年前,济宁市全年COD排放总量为23万至25万吨;2002年,济宁市已经努力降至5.5万吨左右;“十五”规划中,按淮河流域标准,该指标下降到2.5万吨;而按南水北调的新标准,COD排放总量为7000吨,2008年前后达到。

  7000吨的标准意味着什么呢?据该人士透露,济宁市环保局人士给来考察的国家环保总局领导算了笔账:

  济宁市区人口每天生活用水15万吨,按照国家要求100毫克每吨的COD排污标准,每天就是150公斤,一年就将近6000吨。也就是说,济宁市区生活用水的排污,就已经基本占用了排污指标。

  这意味着企业就基本没有排污指标了,工业企业几乎要全部关门,对济宁市的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就济宁市而言,南四湖流域自身不属于缺水地区,调水对本地区意义不大,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促进作用。更何况,治污标准提高,设施得增加,这都要花钱。

  济宁市有家10万吨机组的电厂,曾向国家环保总局哭穷,说建一套治污用的脱硫设备需要2到3个亿;国家环保总局说,1.2个亿就够了。但这也相当于重建一个电厂了。而且治污花的钱与发展生产不一样,发展生产的贷款和投资可以收回,治污的收益却不能直接体现在帐面上。

  有关人士透露,山东各地市政府纷纷写报告向国家环保总局要钱:

  济宁市要99个亿;

  菏泽80多亿;

  枣庄70多亿。

  四个地市加起来300多亿。

  这显然不是国家能够全部解决的。曾到济宁考察的国家环保总局领导说,济宁治污国家只有8个亿。而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起来也得4到5个亿。

  账算来算去,南四湖治污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早在南水北调东线开工之前,专家夏青就说,东线开工必须首先治污。按规划,东线的治污资金与主体工程费用比例是1∶1,分别是250亿元。但夏青认为,这里的关键是规划有没有落到实处。现在治污的落实远远落后于工程,而沿线城乡的环境整治又要提速,难度极大。

  缺钱,直接导致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项目的进度滞后。此时,国家环保总局承认,原计划于2008年底前完成的295项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项目中,尚有164项未动工,占项目总数的55.6%。

  客观地讲,这对生态环境改善者是不公平的,对整个水源地保护区也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提高保护者的积极性。

  事实上,有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我国的生态补偿政策还很不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没有得到重视,现有的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缺乏对生态补偿的明确规定,国家对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与建设投入不足。

  鉴于此,许多人士呼吁,针对东线、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亟待从多条路径探索出一条建立生态补偿的有效机制。

  第五章  江苏铁腕治污

  确保源头清水不含糊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曾被有关专家们认为是“天下第一难”。

  专家们的论断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想想吧,要把昔日一条条“酱油河”变成汩汩清流,化学需氧量浓度从几百、上千降到每升20毫克,这岂能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事实上,治理类似的水污染问题,不少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吗?

  然而,北方严重干渴,北方严重缺水。上百年的时间治污,太久远,太让人失望,中国的北方等不起!

  按照工程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总投资320亿元。其中,44%被用于治污工程建设,在向天津、山东正式通水时,干线水质要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目标。

  然而,多年治污,却在“大考”面前没有及格,这不仅引起了舆论媒体的极大关注,引起了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更让沿线的江苏人、山东人如坐针毡。

  怎么办?

  开弓没有回头箭。

  “先治污后通水”。这是国务院明确南水北调的调水原则之一。因此,绝不让污水进入调水干线。

  直面难题,沿线的江苏、山东两省毫不犹豫打响了治污攻坚战。

  江苏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又是南水北调率先启动的东线工程取水源头。东线工程建成后,能否在保证水量的同时保证水质,可谓举世瞩目。

  东线工程开工以来,“要送水、先治污”已成为江苏从上到下的共识。作为与供水工程并重的治污工程,江苏境内原定总投资60亿元,安排治污项目102项。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江苏采取“治理—截污—导流”措施,重拳减排,提高苏北化工行业准入门槛,新建项目集中入园,高污染项目一律不能上马。

  江苏省沿线各地按照清水北送的要求,坚决打好截污导流这场硬仗,用实际行动迎接国家工程“生态环境大考”。

  源头江都的水质如何,是打造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走廊”的第一关键。2007年,江苏上马了总投资8120万元的江都截污导流工程,利用提升泵站和压力管道,将江都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调出,以改善南水北调输水干河三阳河段的水质和沿线水环境。工程设计排水规模为每天4万吨,由22.84公里输水干管、1座提升泵站、6座穿路顶管、22座穿河倒虹吸等组成。2007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2009年5月通过联合试运行验收,2009年底投入试运行。

  经环境监测站检测,运行3年多来,三阳河、通扬运河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相关污染物的标准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水质得到改善。

  “南水北调”主要输水通道大运河在扬州境内有100多公里,途经几十个乡镇。运河两岸湖泊交错,各类水产畜禽养殖星罗棋布,农副产品基地绵延数里。因此,建设绿色输水通道,是保护水质的重要环节。

  扬州为此不仅划定了19个水资源功能保护区,并立牌保护。范围涵盖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区、输水干线和支流水体,包括80.5公里的长江北岸扬州段,33公里的夹江,143.5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段,以及与干流水道相通构成的境内河流、湖泊水网地区。

  同时,扬州市还启动了南水北调沿线绿化工程。通过种树植绿的生态方式,为工程输水提供清洁水源,以打造南水北调工程“清水走廊”。 整个工程采用国际上流行的生态绿化手法,沿线两侧的“景观走廊”已初具雏形。其中,三阳河潼河宝应站的绿化工程长达45.45公里。

  2006年3月,经国家环保局批准,扬州市设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规划保护区及外围控制总面积372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56平方公里,在核心区内停止一切产生严重污染的项目建设。扬州市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2家企业、1个垃圾场、2个围网养殖场和3个砂石码头,并对全市20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挂牌督办。

  随后,扬州对全市37家工业污染源完成在线监控装置安装。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扬州下辖的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江都,更是精心呵护水源地的环境。

  早在2005年,江都市就提出建设滨江园林生态城市,将“江河湖一水贯通,古水绿一体和谐”作为城市个性和特色追求的目标。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即: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生活垃圾处置工程。

  源头环境保护工程。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城乡绿化造林工程。

  长江北岸江都的三江营口,有个24小时运转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站一头系着江都,一头连着千里之外的北京,水质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两地的神经。

  江都纳入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项目,共有四大类16项。其中:

  污水处理工程两个;

  垃圾填埋场迁建工程1个;

  工业污染整治工程12个;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输送工程1个。

  截至2011年底,江都已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顺利完成了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规划确定的治污工程。

  从2007年开始,江都实现了当年新增治污能力超过排污增量,境内的两条输水通道河流,水质多年来一直稳定在国家地面水二三类水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则一直保持100%。

  在城区新通扬运河两岸,每天都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在此垂钓。碧波清水的背后,是江都这些年来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的结果。

  如今,站在江都的“母亲河”通扬运河沿岸,沿线人家原先排往河中的下水管道被堵死了,改排入污水处理厂。

  和南水北调输水河道相连的芒稻河边,原有一个可使用30年、面积达130亩的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后,江都市新建了垃圾填埋场。

  那么已经使用了15年的老垃圾场怎么办?

  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如果选择搬迁,政府将耗费巨资;如不搬迁则能省下费用,但“一江清水”无法保证。责任面前,江都没有犹豫,毅然选择了前者。

  结果,老垃圾场无害化处理后,面貌一新,成为一片生态绿地。

  从南水北调的大局出发,江都近几年来宁可经济发展速度慢一些,也不以牺牲源头生态环境为代价,所有工业项目都实现了进园进区。划定限制开发区、核心保护区。

  近5年来,江都累计否决钛白粉、炼油、油漆等项目68个,涉及投资额80多亿元。开展行业性、流域性、区域性环境综合整治,化工项目只减不增。2011年,江都还实施了重金属行业整治专项行动,关闭铅酸蓄电池企业5家。

  同时,江都强化节能减排,拓展环境容量,先后实施49项重点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1350台(套),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个,关闭重点污染企业6家、“五小”企业251家。

  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江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产,努力减少因为农业而产生的污染,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

  如今,江都覆盖全市农村的垃圾转运处置体系已见雏形,13个镇全部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新建标准化垃圾箱2060个,改造提高310个。

  作为示范带动的配套,江都市还融资5.3亿元,实施全市所有农村河道的疏浚整治,成片造林3万亩。

  仅2010年,江都市的环保投入就超亿元,一年干了三年的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更成为全省的样板。

  “洪水走廊”的治污决断

  淮安(原名淮阴),是南水北调东线扬州向北送水的必经之地。

  淮安,因淮河而得名,因淮水而得利。作为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兴的城市,鼎盛时期,曾与扬州、苏州与杭州,并称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的文明与兴盛,与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南船北马,舍舟登陆”,清江浦里运河畔的那块古石碑,仿佛铭记着淮安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同时,它的每一次辉煌,都与水利有着难以割舍的纽带联系。

  在当地曾有这样的说法:全国水利看江苏,江苏水利看淮安。诚然,这种说法虽非确切,但却反映出水利对于淮安这座城市的重要。从淮安的治淮展示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代水利人的足迹。

  历史上的淮安,曾因大运河的漕运进入“千灯夜市喧”的繁盛。可自从宋代黄河从阳武决口夺淮,淮安便繁华不再。直到明朝嘉靖之后,黄河再次改道并裁弯取直,又使得京杭大运河实现了南北航运的贯通。明代永乐年间,平江伯陈宣总督漕运,利用宋代开挖的沙河故道,在淮安开凿了20公里的里运河,引淮安城西管家湖的湖水入淮,从而孕育出了大运河沿线的“清江浦”。

  作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淮安,历史元、明、清三代的京杭大运河上漕运总督府,曾有相当长的时间就高在了这里。可见,谁安这地方对于国家南北大动脉治水地位的重要。

  淮安地处淮河下流的苏北腹地,境内有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全市80%的土地面积处在设计洪水位线以下,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洪泽湖要承接淮河上中游15.8平方公里的来水,经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等流域性河道,入江入海,历史上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作为“洪水走廊”,作为淮河下流,淮安人几乎吃尽了水环境污染的苦头。

  面对南水北调,淮安毫不犹豫,坚决服从国家大局。从市区污染的根治,到河湖湿地的恢复,到东线调水涉及的截污导流工程,他们都认真梳妆,精心雕琢。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不仅有穿越淮安沿线的10多个送水建设工程,而且还涉及到市区里运河、清安河等诸多的治污区域。

  过去,里运河像是个蓬头垢面的“丑小鸭”,沿岸生活区、厂区密布,生产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中,不仅河堤杂草丛生,崎岖不平,而且河面垃圾成堆,水葫芦疯长,河水浑黑一片,不堪入目,走近河边,恶臭阵阵,路人只能掩鼻而过。

  淮安市还实施了一种“河长制”治理环境措施。

  加大考核力度,对国家和省考核的重点控制断面。

  无论是市委书记、市长,还是区县(市)领导,每人都要负责一条河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并缴纳风险抵押金。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如果负责的河流治理环境达不到标准,则风险抵押金不予返还。被罚款是一方面,而领导者的面子和责任感则是另回事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强了领导者的环境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这种方法被层层效仿,大大促进了全市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让淮安的每一条河道清澈,坚决保证南水北调的优良水质!这是淮安人心声,这是淮安人铿锵的誓言。淮安通过截污导流工程,对里运河进行彻底清污整治,拆迁房屋近10万平方米,挖取淤泥140多万方,有效改善了水环境。如今漫步在里运河两岸,只见河水清澈明亮,周边绿树成荫,一派盎然生机。

  在加大水环境整治中,淮安不仅让城市的河道景色美化了,而且加大了农村水环境的整治,现在,全淮安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所有的河道则都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令人钦佩的是,淮安人不仅在治理环境上妙笔生花,而且重拳出击危害水环境的犯罪行为。

  2009年2月中下旬,淮安市区饮用水出现异味,一度引起了市民的恐慌。

  后经洪泽县人民检察院举证指控,污染源为洪泽日辉助剂有限公司。原来,这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袁国来、戈建东、肖志东是污染事件的幕后黑手。他们曾多次出资,安排个体老板张百鸣、张百平等人,将含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故意排放到苏北灌溉总渠,因而造成水体重大污染。

  同年,2月19日10时至20日22时,淮阴抽水站从已被污染的苏北灌溉总渠抽水1500万立方米。这些水,后来被淮安市北京路水厂和城南水厂取走,进入淮安市自来水管网。

  此案发生在2009年春节后不久,淮安全市近一周时间无法正常用水,给全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给自来水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万多元。

  经司法调查取证,个体老板张百鸣、张百平为感谢袁国来、戈建东给他们提供了这笔废水处理生意,分别给予袁国来、戈建东6.1万元和5.61万元的回扣。

  2010年1月,江苏洪泽县人民法院一审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对相关企业和事故责任人给予严厉处罚:

  判处污染事故责任方洪泽日辉助剂有限公司罚金100万元,并赔偿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人民币35万多元;

  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判处责任人袁国来、戈建东有期徒刑29个月和22个月;

  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分别判处肖志东等6名被告人1年至9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3人执行缓刑。

  另外,并处8名被告人2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罚金。

  对于被告单位及8名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人民法院则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随后,二审法院驳回原告上诉。此案判决正式生效,判处的附带民事赔偿和罚金一并执行。

  对于这起水污染事件,人民法院既对犯罪分子判处有期徒刑,又对犯罪单位和个人判处附带民事赔偿及罚金,具有很强的法律警示作用。

  ……

  煤城“亮剑”行动

  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在江苏境内14个水质控制断面中,徐州有6个断面。

  徐州是江苏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著名的煤炭基地。这里曾是烟囱林立,煤灰飞扬,污水横流。

  2007年8月26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

  这是毛如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跟踪检查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时,介绍此情况的。

  毛如柏在报告时,还特别强调:徐州市三分之一的污水经奎河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排入发源于本地的奎河,但徐州市铜山县还有3家造纸企业向奎河排污,致使奎河由江苏进入安徽的省界断面水质污染严重。

  据介绍,按照治污规划的要求,徐州市另外三分之二的污水,需要经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不牢河和房亭河;通过截污工程,导入同为淮河支流的新沂河入海。但是,徐州的截污导流工程至今没有完成规划批复,工程还没有实施……

  其实,早在这两年前,江苏省环保厅公布了2004年上半年全省水生生物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其中的调查显示:

  江苏全省有50%的饮用水源地测点受到中度以上污染;45个主要河流测点中,有73.3%的测点受到重度以上污染,有57.8%的测点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等级为贫乏和极贫乏,物种缺失现象严重,生物多样性功能基本丧失;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扬州、淮安段水质尚好,但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污染较重。

  为保证江苏出省水质率先稳定达标,徐州市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坚决打响治污攻坚战。

  曾几何时,徐州市水泥粉尘排放量,竟然占到工业企业粉尘排放总量的95%以上,成为影响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重症,徐州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调优工业结构,提出了“扶大关小、以关促治,调整布局、优化结构”的思路,采取关闭、搬迁、限期治理等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水泥企业治理。

  徐州引进海螺集团、巨龙技改升级等大水泥先进工艺项目,取代了24家小水泥企业。随之而来的是,全市水泥生产能力由1370万吨增加到1700余万吨,粉尘年排放量却削减了60%以上。

  严厉的环境整治中,徐州扶大关小,以关促治,淘汰落后造纸企业。

  关闭了162座小煤窑、52家小水泥厂、117家小造纸厂,拆除市区790台燃煤锅炉,从市区迁出140家污染企业,全面完成了规模以上电厂脱硫工程。

  对传统产业大规模改造升级,新上坑口电厂、煤电铝、煤电碱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

  同时,徐州在新上项目上严格守住环保底线。

  徐州市在严厉的环境整治中,坚持不留隐患,努力保证南水北调涉水沿线的环境不受污染。

  徐州市铜山县的大运河两岸,码头星罗棋布,各种吊车高耸林立,它们像远程的高炮,又似一座座堡垒,运输的卡车等空排档,川流不息,十分繁忙。一个小码头,一年下来至少能挣上个十几万元,多的则可以挣到几十万,甚至一年赚上百万元的小老板也大有人在。

  不但如此,这些小码头,还是附近村民们发财致富的重要来源渠道。

  可大运河边的这些小码头也是污染运河水质的源头之一。因为这些小码头大多装卸不规范,甚至有许多的作业和生活垃圾抛入河中,很容易产生水质污染。

  为了确保南水北调送水沿线不受污染,徐州痛下决心开展小码头整治,坚决关闭大运河沿线120多座小码头,并投入近两亿元重新兴建一座亿吨大港码头。

  可是,习惯于进行自由作业的小老板们并不理解,他们不愿意拆除自己自由自在的小码头。

  徐州水务局下辖的解台闸管理处范围内,就有20多户这样的小码头老板。市政府将任务交给了市水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水务局领导又将任务分解到了这些小码头管辖的责任区负责人。

  赵润雷这个解台闸管理处主任的责任顿时倍增。怎么办?时间在急,任务必须早行动早落实。

  然而,赵润雷第一次去与这些小老板接触时,他们根本不理他的这一套,甚至背后还发出了许多狠话。

  可赵润雷根本不在乎。别看他才38岁,是位最基层的管理者,又不是本地人。但他曾在军队的大熔炉中锤炼过,办事果断,大胆泼辣,并且有思想,有办法。他想,他一定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他把动员第一个拆迁的对象锁定在了小老板刘本初的身上。

  刘本初,40左右,血气方刚,经营小码头也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一年的码头收入自然也是非常可观的。

  为了动员刘本初带头拆除小码头,赵润雷拿着市政府的红头文件,早也跑,晚也跑,去反复动员他带头。看到赵润雷不辞辛苦多次跑腿,刘本初的思想开始松动,同意带头拆除小码头。可是,不到两天,刘本初的主意改变了,他不同拆除小码头!

  这是为什么?明明讲好的事,刘本初为何又反悔了?经过赵润雷的摸底,刘本初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当他答应带头拆除自己的小码头时,与他一起经营小码头的其他伙伴们不愿意了。

  有的对他说:“你刘本初是个大傻冒!公家一分钱也不补贴咱,凭啥说拆就拆!”

  有的对他说:“看你平时挺有能耐似的,现在真的遇到事了,你却成了个软蛋!成了孬种!”

  有的晚上打电话威胁他说:“刘本初你给我听着,你小子敢带这个头,断我们的后路,我就下了你的一条胳膊!”

  ……

  听了刘本初的内心痛苦,赵润雷一面安慰他吃“定心丸”,一面要他带头服从国家大局。

  今年3月初的的一天早上,一上班,赵润雷就组织两台挖掘机,率领闸管理处的同事,赶往来到大运河边,率先拆除了刘本初小码头的两个台基。现场的刘本初虽然心痛得落泪,但他还是服从了大局。

  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解台闸管理处范围的小码头纷纷开始拆除。

  说起拆除大运河上小码头的事,我们不能不说依靠小码头发财致富的个体运输户。

  地处蔺家坝水利枢纽附近的柳新镇蔺山一个村,就有近百家个体运输户。这些村民农闲时间多,用不着一年四季去打理自家的承包地,因为这里人均才8分地,再怎么也打理不出什么挣大钱的名堂。因此,他们不是进城打工,就是自己筹款买辆卡车跑运输。临近的运河边小码头上,总是有干不完活,过去煤多,他们就运煤,现在黄沙吃香,他们就运黄沙。这里的黄沙多是从沂蒙山区运来的,非常好销,从这里可以销往鲁、皖、豫、苏方圆二三百里的地方。一个运输车,一年下来,至少能够挣上八九的,还有的一年可以挣上十几万元的也是常有的。

  但现在为了保证南水北调的水质,政府决定拆除大运河上的这些小码头,这下可断了他们的财路。

  2012年6月6日下午,我在柳新镇蔺山村就遇到了五六个搞个体运输的农民。站在自家外的路边,农民蔺启源穿着短袖衬衫、大裤衩,一脸的无奈。我和陪同的同志上前一问,才知道他正在与村里搞运输的几个朋友聊天,原因是为他们的财路发愁。他向笔者诉说道:“我家是一吨半的小货车,以前,搞黄沙运输,每年都能收入十几万元,现在搞南水北调,拆除了小码头,我们两三年以后才能去亿吨大港那边搞。这么长的时间等待,让我断了致富的财路,像现在我等在家里,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

  不过,交谈中,与蔺启源在一起的这几个体运输户都承认,这几年大运河的水的确变得越来越清了。他们也能理解国家的需要,觉得自己作出的利益牺牲也是迫不得已。

  这里,我们不能忘记,为了保证南水北调的清水,徐州一些地方的普通百姓做出的利益牺牲是巨大的。

  在距离微山湖较近的一条小沿河边,有一个自发兴起的小集市。这里有商店、有饭店、有招待所、有油库、有码头,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由于这里紧挨着煤矿的矿区,这些个体经营户个个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然而,这个繁荣忙碌的小集市在带给经营者丰厚收入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河边,很容易导致水源的污染。

  怎么办?是拆除还是保留?

  保留,自然容易。拆除,群众的工作当然难做。

  然而,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只要对南水北调水源可能产生影响的,就一定要想办法予以清除。

  任务最终交给了铜山县柳新镇和徐州市小沿河水源地管理处,因为这里属于柳新镇的西象村。小沿河水源地管理处主任杨朝春经历了事情的全过程。

  拆迁任务下达后,这些个体经营者中最难做工作的,应当是西象村的王继民了。王继民夫妻俩在这个河边的码头上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生意,王继民张罗全部,妻子做得一手的好菜,生意越做越大,从单纯的开饭店逐步发展成了饭店、招待所一条龙的服务。王继民家有3个院落,主院有两层小楼是新盖的,时间还不到4年,装潢得富丽堂皇。

  他家热情待客,服务周到,生意在附近的经营户中是最好的,当然收入也是最多的,少则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元,多则一年赚到六七十万元。

  因此,当县、镇、村和杨朝春开始动员王继民拆迁时,王继民全家怎么也不同意。

  按照当地南水北调拆迁补偿的标准,普通瓦房是每平方米500元,楼房是每平方米600元。王继民家3处院落共有500多个平方,按照标准只能补偿30多万元,而他家的主院楼房一处就花费盖房、装潢费用40多万元。更主要的是,如果王继民同意拆迁了这里的饭店招待所,那么就意味着他的生意无法经营了,一年几十万元的财路就此走到了尽头。因此,王继民岂能同意搬迁?

  整治任务艰巨,整治时间在急,县、镇、村和杨朝春一起做的干部们,个个嘴上了火。因为,他们与王继民的酒也喝了多次,道理不知讲了多少遍,从家庭的局部利益到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平时的个人感情到政府决策,他们该做的事都做到位了,道理也讲深讲透了。

  可王继民就是3个字:不同意!

  2010年1月,徐州市政府下了一条硬性指令,某月某日,有一个环境整治活动要在柳新镇西象村举行,具体地点就在王继民所在的小集市,分管市领导将出席这个仪式。

  这下可急坏了县、镇、村和杨朝春。

  时值隆冬,寒潮阵阵。杨朝春和县、镇、村的三级干部一起参加做工作。

  那天,他们与王继民一家用从下午一直谈到深夜一点多钟,可王继民和妻子就是死活不同意。他们夫妻俩面对那么多做工作的人,只是在屋内默默地流眼泪,就是不肯走出门外。

  柳新镇人民武装部部长郝玉华说:“老王,我们的话已经讲到这份上了,看在我们平时的交情上,你拆迁后新房地基,保证由我负责办好。”

  杨朝春说:“老王啊,我大道理不说了,你要相信政府,我们大家一定会帮你选好新地基,请算你王老板帮我个人的忙吧。”

  西象村党支部书记说:“老王,我保证让你选个满意的新地基。”

  ……

  屋外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屋内热情如火、苦口婆心。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还有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要拆除房屋,要整理场地,岂能再耽搁起?

  在那关键时刻,王继民和妻子终于豁然开朗,决定服从国家大局,同意拆迁。随着,王继民和妻子流泪走出屋外,他的房子被等候在屋外的挖掘机和铲车拆除了……

  当时,杨朝春和县、镇、村在场的三级干部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多好的百姓啊!

  事后,杨朝春说:“如果这房子是我的,或是我的亲人的,我们的心情会怎样?”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王继民一家四五口人只好住临时搭建的草棚,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他们只好忍受着。

  为了对得起王继民一家对南水北调的付出,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杨朝春多次找村党支部书记商量,一定要给王继民家安排一处好的房屋地基。

  那天下午,我随着杨朝春主任来到王继民新盖的房子,看到崭新的楼房,心里有了些踏实。王继民外出不在家里,只好老婆在家,见到我们来了,她热情地迎出门外。她告诉我:“房子的地基还好,但现在的房子只好二百多平方,不及以前的一半。但我们家从此没有收入来源,拆掉了那个饭店和招待所,等于砸烂了她家的金饭碗。好在女儿出嫁了,儿子媳妇随他们生活。”

  我问她:“为何不能再开家饭店?”

  “饭店哪能说开说开的。再说这里远离了矿区,也不好停车,怎么能做生意赚钱?”

  “感谢你们对南水北调作的奉献?”我对她说。

  她说:“我和老王能够理解国家的难处。”

  离开时,杨朝春禁不住对我说:“你看看,这是多好的老百姓啊!”

  自从2007年以来,共否决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达125个。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淘汰所有麦草制浆造纸生产线,全市造纸企业从138家锐减到12家。

  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增加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2座,日处理能力74.5万吨,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28%。市区截污管网已铺设550公里,实现主城区全覆盖。涉水企业基本做到了设施完善、达标排放。仅2009年,全市就投入24亿多元,完成国家和省治污规划项目25项,奎河、沛沿河120项综合整治项目完成38项,建奎河水质监测站两座。

  谋求环保与发展双赢之路,是徐州人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一条智慧之举。

  位于新沂市的江苏花厅酒业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大、全国第四大的酒精生产基地,年产15万吨。根据工艺,每天至少需要处理近4000吨酒糟废液。然而,现在在厂区内已经看不到大量污水排放,高耸的烟囱也未有浓黑的烟雾。公司副总经理马继飞颇为自豪地说:“通过治污,我们已经变废为宝了!”

  花厅酒业曾因污染问题被国家环保总局曝光。徐州市开展环境污染整治之后,公司痛下决心,花2000多万元购进环保设备。通过技术改造之后,公司实现了循环生产,不但再没有接到有关污染环境的举报,而且每年还能创造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这下,花厅酒业发现真的值了!

  花厅酒业的嬗变,正是徐州通过以治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优化促进环境改善,谋求环保与发展双赢之路的缩影。

  过去,都说徐州是煤都,黑和灰曾经是遮蔽城市的主色,粉尘也大。民间有个顺口溜:“进了徐州城,先喝二两土”。这几年,徐州城变了,实现了从“黑能源”到“绿能源”的华丽转身。

  当你有机会登上贾汪区青山泉镇鸡鸣山南麓时,漫山遍野的太阳能电池板仿佛向日葵一样,追随着阳光的角度缓缓地转动,安静地吸收大自然的无穷能量。这座2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就是徐州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07年9月投运以来,凭借着技术和产业转型升级,“转”出好几个第一:一是产能已达到2.1万吨,目前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已经成为亚洲第一的多晶硅生产厂家;二是环保第一,实现了尾气回收即四氯化硅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三是生产成本国内最低;四是能耗最低,跟国际水平持平。目前,徐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奔向“世界级”。

  这就是徐州经济转型走出的环保经济之路。

  2008年10月25日。

  邳州市张楼镇中运河畔,彩旗招展,机器轰鸣。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清水廊道”工程中的关键项目: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

  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的开工建设,是建立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清水廊道”的关键性工程,是保护南水北调水质的重要屏障,标志着江苏省东线截污导流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

  这项工程,总投资为7.2亿元,设计尾水规模为每日41万吨。

  对徐州而言,实施截污导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过去,由于大运河水质不达标,市自来水大运河取水口建成后,一直未能启用,只能取用微山湖水作为饮用水源。实施截污导流工程后,使徐州市饮用水既可以使用微山湖取水口,又可以使用大运河取水口。

  同时,还大大改善了骆马湖以北、运河以东两个低洼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前,骆马湖以北、大运河下游段经常遭受涝渍灾害,翻水费用居高不下。通过截污导流工程的建设,特别是沂河涵洞的兴建和湖东自排河的扩建,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地区涝渍灾害问题,缓解排涝压力,减少了长年翻水的费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导流河道长度172公里,加上支河,调蓄能力可达1767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带状水库,将尾水调蓄利用,只有多余时,才会向东排入大海。每年农灌期,尾水全部用于灌溉,这就有效降低了农灌成本。

  因此,截污导流工程既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徐州市用水的需要,更是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徐州整治水环境污染不仅是动真格的,而且是全方位的。

  徐州市对于南水北调沿线的河岸、湖岸还一律建立生态保护带,调整靠近水源的100米范围内的种植业结构,按照每亩地每年补贴800元的标准,首次与农民签订15年的补偿协议,并一次性发放给种植的农民。这样就有效保护了沿线的水源。

  不但如此,从2012年3月1日起,徐州市还实施了一项更加扎实的保障措施。即:

  实行水环境资源污染损害补偿机制,全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廊道。这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推行水质达标区域补偿的地级市。

  这一方案,是以“污染者付费、损害者补偿”为原则,将京杭运河徐州段、房亭河、复新河、沛沿河、徐沙河和奎河作为考核河流,把南水北调及淮河流域8个国控、省控断面作为补偿考核断面。按照水污染防治要求、治理成本和水质单因子超标情况,明确补偿金分为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4个等次,所缴纳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区域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对于未按期缴纳补偿金的,按天加收滞纳金,并在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

  连续多年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污染点源整治等工程,徐州共投资了20亿元,使得全市的水污染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现在,整个徐州的水环境大为改善。农村再现了水清、岸绿、洁净的田园景象,城市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景观处处。

  春意盎然的四月,当我们驱车穿行在徐州市中心的云龙湖畔,长堤、绿地、垂柳,一派盎然,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碧波万顷的湖水总是那么地清澈,透露着灵性。

  女作家梅洁不住惊叹道:“这哪是苏鲁边界的城市?这简直就是美景如画的江南!”

  徐州的“蓝天”数量也逐年增加。一份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徐州连续5年拥有“蓝天”数超过300天,且每年都在不断递增。而在2005年之前,徐州蓝天数量还没有超过300天的记录。

  水清了,岸绿了,天蓝了,景美了。这就是当下的彭城。如果是第一次到徐州,还以为是误入了美丽的“江南”。

  未雨绸缪奏新曲

  在治理南水北调水环境过程中,江苏人总是未雨绸缪。

  宿迁段大运河在城区段的货运量每年接近1亿吨,货物周转量占全省内河货物周转的三分之一强,相当于3条铁路的运输量,对缓解京沪线铁路运输紧张起到积极作用。但每年船舶流量增速仍保持在10%以上,船只过往频繁,大大超出了航道原有设计负荷。加之随着两岸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和工业排放的污水,带来的是运河水体污染增多和水环境质量下降。 

  怎样保障南水北调输水主干线的水质不受影响?宿迁市毅然决定,将全长16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市区段改道东移。

  即在原有航道的东侧重新开挖一条新航道,绕过宿迁城区与大运河连接,从而实现过往船只不再从原先河道通航,改线工程在2007年底通航后,确保了南水北调大运河宿迁段的水质。

  泗洪县除专门上马污水处理厂外,还把农业面源污染相对重些的山芋种植面积,从过去的20万亩缩减到2万亩。

  像这样的事,可以说在江苏南水北调沿线不胜枚举。

  ……

  针对我国重特大水环境污染事故相继发生,早在2006年,江苏省就出台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对污染水源地实施工程控制。新预案适用于江苏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涵盖三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是大量污水集中排放、上中游河流污水集中下泄、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

  二是化学物品污染事故;

  三是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的水源地污染事件。

  此外,江苏还制定了水质应急监测子预案,对长江、太湖、洪泽湖、骆马湖、淮河干流、南水北调供水干线及其主要支流等水源地,制定了省级水利工程应急调度子预案。

  对南水北调所经苏北运河船舶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整治项目已建成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在调水沿线建成了21座船舶垃圾收集站、43座油废水回收站,做到船舶垃圾收集上岸,油废水统一收集处理。

  江苏还积极推行标准化运输船型,改造和拆解挂桨机船舶1.7万艘,淘汰水泥船3050艘。此项措施,每年可减少船舶废油排放300多吨,大大减少了船舶石油对水质造成的污染。

  经过多年奋战,江苏省南水北调治污工程建设已经全线告捷。到2011年底,在列入国家考核的14个南水北调水质控制断面中,已有12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另外两个断面也有改善。

  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劲松自信地说,今年底,江苏将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治污工程建设。届时,所有江苏南水北调输送水道都将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第六章  山东壮士断腕

  压力!压力!

  山东在南水北调东线中的地位是特殊的。

  山东省既是东线调水干线的必经之地,又是主要的汇水区域、受益地区,涉及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沂沭河、小清河、省辖海河五大流域,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境内南北、东西输水线路长达1191公里。其中,输水干线487公里。工程涉及山东省10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点在山东省,难点也在山东省。仅黄河以南段就有20条河流汇入,还有南四湖、东平湖两大调蓄湖泊,治污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山东段治污能否达标,能否保证清水北上,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败。高质量地完成山东段治污和工程建设任务,确保东线工程一泓清水北上,对于南水北调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始,山东省就开始治理环境污染。然而,治污的总体效果如何?

  按计划,东线本该于2007年年底通水,但受治污等因素的影响,通水延期至2013年。

  2007年初,有媒体甚至用这样的标题来评价延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山东污染严重推迟5年》,类似的说法,深深刺痛了山东的神经。

  如《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2月5日)曾经这样报道说:

  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样,东线工程也未能摆脱被推迟五年的命运。在这些输水干线上,分布着不尽其数的造纸、化工、煤炭和制药等企业,济宁市只有南四湖下级湖和上级湖湖心区基本达到了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这就让人们想起,早在工程之初,为什么河北和天津就拒用东线水?为什么他们不大相信山东能把水治好?其实,兄弟省市并非对山东有偏见,而是因为山东在地理条件上先天复杂。

  面对媒体的监督,面对南水北调的延期,面临着国家要求2013年东线必须通水的总体目标,山东上下顿感压力倍增。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激情。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上,山东省以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坚决治理环境污染。

  针对造纸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重的特点,山东积极采取法律、行政、科技、市场等手段,下决心关闭了一批草浆生产线。

  早在2001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关闭了2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线,其中调水沿线40多家。随后,又关闭了所有:

  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

  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黄板纸企业;

  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

  1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

  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

  这样,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了结构性污染。

  2003年之后,山东省先后制定实施了《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4个地方环境标准,分时段逐步加严,引导企业调整原材料及产品结构,关闭淘汰落后高耗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2005年以来,山东省又相继关闭了调水沿线所有:

  5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草浆企业以及酒精、淀粉企业29家;

  5万吨以上草浆企业(生产线);

  2万吨以上废纸企业(生产线)3家。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企业逐渐转变了发展方式,完成了升级换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其中,枣庄市政府为确保调水水质,下大力气彻底关闭了全市所有麦草造纸生产线,并通过实施原料及产品结构调整,全市造纸生产能力扩大到80万吨,产值增加了8倍,而COD排放却减少了2.23万吨,污染负荷削减了83%。

  同时,山东省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按照不同的环境功能和环境容量,将山东调水沿线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按照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相衔接的原则,分区执行严于国家要求的排污要求。《标准》从实质上取消了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其中COD最高严于国家行业标准6倍多,氨氮最高严于国家行业标准7倍。

  再难的污染源也要治

  山东段沿线各市在狠抓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

  “十一五”时期,沿线有320多家工业企业在已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又投资近50亿元,实施了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沿线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率提高到97%。

  南水北调沿线还新增污水管网2300多公里,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9座,新增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近1万吨。其中:

  临沂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市共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工程26个,配套管网1100多公里,日处理能力达86万多吨,并全部实现了一级A标准排放。

  莱芜市积极探索村镇生活污水处置新方式,依托大企业建设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周边村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置,全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6%。

  淄博市加大对河道排污口的综合整治力度,封堵市域河道排污口280多个,并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

  为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山东段沿线各市利用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因地制宜地建设规模不等的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不少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也建设了再生水回用设施。到2010年,调水沿线日再生水利用能力达到81万吨,年实际回用量1.3亿多吨,分别是2006年的9倍和7倍。

  “十一五”时期,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新建户用沼气池140多万户,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7亿亩次,减少化肥投入50多万吨。建立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00多个,综合防治面积2100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7万吨。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

  无论是枣庄市实施的中国水泥生产线“第一爆”(一次性爆破9条年产10万吨立窑生产线),还是济宁市关闭了全部麦草造纸和酒精生产线,或是泰安市终结“中国粉条第一乡”的荣誉(东平县旧县乡有40多年小淀粉加工历史),都是山东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真实写照。

  “十一五”时期,山东调水沿线各市共淘汰:

  造纸企业49家,产能90多万吨;

  化工企业15家,产能130万多吨;

  水泥企业490多家,产能6000多万吨;

  酒精企业18家,产能21万多吨;

  印染企业6家。产能近2 亿米。

  同时,还淘汰了一批小制革、小焦化、小电镀等重污染企业。

  按照“先算、再审、后批”的程序,严控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发展。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山东认真审核沿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市场准入条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对不符合环保、节能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十一五”时期,山东沿线9市共拒批和缓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10多家,涉及投资近190亿元。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治污任务层层分解。

  山东省细化南水北调治污任务,层层分解到了县(市、区)和重点排污企业,强化考核监督。济宁、临沂、枣庄、德州、聊城、菏泽等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担任治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制。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监控网络,包括:

  重点工业污染源;

  污水处理厂;

  河流断面及重点水源地;

  空气监测点的自动监测系统。

  仅在调水沿线就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400多台(套),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

  从2002年沿线只有21座污水处理厂到现在的72座,从日处理能力仅8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316万吨,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不足22%到现在的86%。沿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迅猛发展,正是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建设,狠抓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还有,过去因照顾行业之间的差别,我国对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实行差别标准。比如,造纸行业的 COD 排放标准为每升450毫克,而对化工行业则根据去向不同,COD 的排放标准分别为每升100毫克、每升150毫克、每升500毫克。

  因为南水北调的特殊要求,山东省重新制定高于国家的区域排放标准,果断取消污染物排放特权,即于2010年 1月1日开始,山东省四大流域的所有企业将全部享受同一排放标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省造纸行业多而小。出于保证南水北调的特殊责任,山东经过逐步提高排放标准,使其走向健康发展之路,企业数量由700多家减少到24家,产值却一举跃居全国第一。

  为了保证区域环境不受污染,山东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不再仅仅是罚款批评,而是采取了加大刑事违法查处力度。

  2007年年6月,山东省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中发现,齐鲁排海管线严重超标排污并长期责任不清,山东省政府对负有责任的临淄区等实施了“区域限批”,责令限期整改。为此,临淄区开展了“拉网式”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年关停小化工企业1167家,并对24名环境违法分子依法实施了行政或刑事拘留,刑事立案3起。

  其中,临淄区梧台镇辛兴村王姓居民,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一块场地承包给他人储存废油渣和污油泥,齐某则先后运来3000吨废油渣储存在王某的该场地内,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经临淄区人民检察院批准,王某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依法逮捕,另外3名人员也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立案侦查。按照环境污染法,造成环境污染损失价值超过30万元的,都将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王某等4人属于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重大环境污染罪。

  还有朱某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农用地建设办公用房、储油罐,挖污油池及硬化地面等,造成23.7亩农田基本无法耕种,并向其公司非法占用的土地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废水和土壤中所含挥发酚分别超过标准值7240倍和308倍。张某在临淄区皇城镇大马岱村东经营防水油膏厂,大量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加温罐南侧的无防渗土坑里,具有毒害性。两人均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就从根本上打击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从而遏制对环境的破坏。

  多管其下治难点

  2012年的4月。鲁南大地春意盎然。

  阳光明媚下的南四湖,波光粼粼,荷叶田田,鱼虾欢跃。10多年的时间,这个曾经水面又黑又臭的南四湖,是怎么变成了风景秀丽的迷人画卷?

  同样,人们还见到了这样的一幕情景:

  野鸭在水面嬉戏,鹭鸟在苇丛伫立,鱼儿在水中游弋……这样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图景,很难让人相信是在一家造纸企业的污水处理区出现的。

  但却是人们在兖州太阳纸业看到的真实一幕。作为山东省三大造纸企业之一的太阳纸业,已经把环保上升为一种发展战略,上升为一种企业文化。

  “只有天空变得更蓝,天地才会变得更宽。”太阳纸业副总经理李继飞说,由于企业地处南水北调工程前沿,必须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在济宁境内长达198公里,占山东境内总长的一半。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济宁市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不管多大牺牲,也要把污染治好,不能为了几个企业把国家工程耽误了。”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王安德介绍,南四湖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承接苏、鲁、豫、皖4省32个县的来水,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入湖53条河流,过去几乎全是劣五类水,哪条河治不好,都会影响湖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医疗废水、船舶废水源源不断流入南四湖。53条河流沿河的排污企业达到4000多家,每天54万吨工业废水、14万吨生活污水,间接或直接排入南四湖。几年之间,16.5万亩的水面被严重污染,日入湖有害物质达到218.2吨……

  严重污染破坏了南四湖的生态平衡,给微山、鱼台、济宁郊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危害,给沿湖40万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污染造成土地板结,原来亩产1000斤以上的高产田,由于污水灌溉,亩产不足五六百斤。渔业和养殖业的损失更大。因污染,有些河流断面已经无鱼可捞。当地5万多渔民,面对湖水却饮水困难。

  东线治污有多难?南四湖颇具代表性。

  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下游调水到胶东半岛和天津,南四湖是必经之处。南四湖,南水北调东线最重要的中间湖。根据有关规划,长江下游水自扬州的江都由13个泵站逐级提水北上,进入海拔相对较高的南四湖、东平湖等,然后自流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及天津等地区。

  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的公布资料,2002年底,山东南四湖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18条入湖河流中,17条水质劣于五类,离国家要求的三类水质标准相距甚远。

  当然,东线其他河湖的治污现状也不容乐观:

  河南卫河水质劣于五类,是海河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省际水污染纠纷的高发地区;

  徐州有三条河的水质均劣于五类;

  海河流域河北、山东、天津部分,水质劣于五类。

  东线经过几年治污,成效是明显的,但山东结构减排压力仍然很大。“十一五”期间,山东调水沿线9市结构减排仅占减排总量的16%。此时,沿线还有造纸企业40多家,化工及涉重金属污染企业260多家。

  对于南四湖这样的治污现状,2008年,一位白发苍苍的专家曾经对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南四湖要达到三类水标准,打死我都不相信。”

  因为南四湖周围有53条像蜘蛛网一样的河流注入,几乎全是超五类水。这些河流,属于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省。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总报告负责人夏青表示,南水北调重点在山东,难点在南四湖。

  那时,有人甚至认为南四湖治污是“天下治污第一难”。

  显然,南四湖治污之难,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

  其一,南四湖地区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有800多人,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水量也因此较大。

  其二,流域内经济结构偏重。当地煤化工、石油化工、造纸、纺织、酿造、淀粉、味精之类的行业较多。以鲁西南为例,造纸行业是当地工业污染的第一大户。2000年,仅造纸行业排的污染物总量就占当地总量的80%,一家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时,几乎每个县都有好几家造纸厂。最多的时候,山东省仅麦草制浆纸厂就有720多家。

  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既是税收大户,又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发展心情迫切的干部群众,对这些企业往往比较欢迎。

  早在2002年,在山东流行一种说法,对于有些欠发达的县,一个造纸厂上交的地方税收,可能就是当地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因此有人说,如果造纸行业垮掉,后果将非常严重。

  其三,南四湖没有入海通道。流域内产生的废水,或者经过治理的中水,拐弯抹角都进了南四湖。按照不同的降水概率计算,南四湖流域汇到南四湖的水,是调水量的2到8倍。基于此,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不管从江苏调过来的水是几类水,和当地的水一混,要想再确保三类水,谈何容易?”

  其四,自然净化能力比较差。南四湖地区属缺水地区,降水量年均700毫米左右,自然净化能力比较差。另外,几十年来,南四湖地区的不少地方政府组织老百姓破坏自然湿地,“造田”种庄稼,人进湖退破坏了天然的湿地系统,使南四湖的自然净化能力进一步降低。

  怀疑情有可原,治污刻不容缓。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南四湖就像一个锅底,地势比较低,所有污水都汇到那里,旁边的城郭河、大闸河,污染都很严重。上世纪90年代,COD曾经高达每升2000毫克。

  那些年来,还发生过几起水污染事件。比如,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位于枣庄境内的新薛河,氨氮含量一度高达每升5000毫克,测量仪都测“爆”了。水流至徐州,当地水源受到了污染。徐州和山东打起了官司,此事最终通过协调才解决。

  “不能再让南四湖呻吟!”山东省痛定思痛,决心坚决打赢整治流域污染的硬仗。

  进行流域水污染整治,涉水企业首当其冲。

  近8年来,仅济宁市取缔薯类加工和小淀粉生产企业320家,关闭小蒜干加工企业137家、酒精生产线7条,淘汰造纸厂麦草制浆生产线14条,否决新上污染项目223个。

  2007年,济宁还打破行业限制,率先在4个行业提出“零排放”的要求,即在废纸商品浆造纸、煤炭、火力发电和机械加工实行“零排放”;对部分排污量大、影响断面水质的重点污染企业,逐一落实停产治理、限制生产能力、关闭生产线等强制性措施。最后剩下的5条麦草制浆生产线,COD虽然达标排放,但污染负荷仍较重。于是,2010年上半年,这最后5条生产线也被关闭。

  高标准严要求下,各级政府显示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湖泊所处的微山县首当其冲。曾是微山县第二利税大户的微山湖煤电公司,2007年实施了全国小火电的第一爆。微山县有关负责人说,关停企业对县财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县城部分居民的冬季取暖也需要调整,但为了湖区生态,县里下决心实施了第一爆。由此,微山县拉开了取缔微山湖周边污染源的大幕,并对此后有污染风险的项目全部拒之门外。

  微山湖煤电公司小火电爆破之后,炼钢生产线、水泥厂、造纸厂、化肥厂等8家支柱企业先后被拆除,“十一五”以来,微山县先后取缔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8家。

  ……

  事实上,这一系列整治举动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利益搏弈。

  济宁所辖的多个县工业基础薄弱,一家造纸企业往往就是这个县的财政支柱。关闭一条生产线,不仅企业效益受影响,政府的“口袋”也会瘪下去。仅2010年关闭的5条麦草制浆生产线,就减少财政收入上亿元。

  阻力由此而来:个别地方领导对污染企业下不了狠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少数企业环保守法意识淡薄,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每治理一个污染项目,都是观念与利益的博弈!”济宁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刘云廷感慨地说。

  如今,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济宁人的自觉行动。泗水县是山东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的造纸企业华金集团,每年上缴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三分之一。

  该集团副总经理孔繁波说,为了保护水环境,为了南水北调,我们企业不惜关闭落后产能,投入巨资治污。2010年6月,华金关闭年产8.9万吨的麦草制浆生产线,并投入6000万元改造设备,废水排放量从原先的4.5万吨降至2.5万吨。

  济宁还在全市120多家涉水企业中,先后安装了148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实行24小时监控,哪家企业偷排偷放、超标排放,都逃不过环保部门的眼睛!

  “十一五”以来,济宁相继投入116.2亿元防治水污染,2010年再次投资44.2亿元。

  济宁治污还有两招“杀手锏”:

  一是对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出了问题对包保人实行行政问责;

  二是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联手治理。

  济宁的74家重点控制的水污染企业,全部被相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负责。如果发现超标排污行为,除了对包保人问责外,还要对企业停产治理、挂牌督办、经济处罚等。2010年以来,全市已有29名干部因环保问题被问责,10多家企业被查处。

  最严厉的处罚要算区域限批。济宁市下属有两个县排污总量指标没完成阶段目标,济宁市环保局遂对两县实施涉水项目区域限批。2010年以来,在济宁市环保局审批的296个涉水项目中,有17项因环保问题被否决。

  济宁市环保局还与济宁人民银行建立了环境信息共享制度。哪家企业环保做得好,可优先贷款;哪家企业上了“黑名单”,放贷时一票否决,冻结贷款。

  这几年,山东为了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的治污任务,制订并采取严于国家要求的标准。其最严格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要严厉7至8倍,总体上也要严格3至4倍。以氨氮为例,根据国家标准,化肥工业被控制在每升70毫克以内,山东现在只允许排放每升10毫克;关于草浆造纸,国家控制其出水COD在每升450毫克以内,山东现在最严的是每升60毫克。

  但是,这距三类水要求仍有距离,标准却不能再严了。用张波的话说,“再严的话,经济发展担负的环境成本太大了,社会稳定的压力太大。”

  因此,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山东省利用季节性河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再生水资源循环和运用。如此一来,进入干线的水大幅减少。尤其是枯水季节,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点水都进不了干线,而汛期排洪时,排出的则是再生水资源。

  除此以外,在河流入湖口,建设人工湿地水利计划工程,环湖沿河进行生态修复,在河滩地、湖滩地开展退耕还湿等。通过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的净化功能,削减面源污染,改善生态资源。

  南四湖的治污进展,并不意味着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划上了句号。

  工程减排有新挑战。由于管网不配套,一些地方污水收集率只有70%左右,新建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影响长期运行。

  另外,大多乡镇缺少污水处理厂。

  水污染的主要矛盾也开始变化。以山东为例,2000年左右,水污染的主要矛盾是氨氮污染。其时,氨氮动辄上百毫克,一些河流鱼虾绝迹,甚至草都不长。

  后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控制得比较好了,但是,农业造成的总氮总磷的污染仍比较严重,并由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农村污水同样直接威胁水质的安全。

  “就像刘翔很难提高0.1秒一样,把COD从200(毫克/升)降到100不难,从100降到60就很难了,而从60降到20就难极了。”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枣庄市环保局局长李建勋感觉很无奈。“我们的执法力量到不了农村。另外,针对农业使用的农药、化肥,我们让农民按比例、按时段、按标准使用,但他们做不到。举个例子,前些年,我们一个区供销社一年能卖四百吨农药,这些农药哪去了?有一部分就可能进入了河流。”

  令人烦恼的是,农业面源污染不好治,不像工业点源污染,农民用多少化肥、农药,是无法强迫的。

  2012年2月1日,即农历正月十一,山东南四湖流域泗河沿岸的农民张东开始思量今年种地该买多少肥料。而按照鲁西南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当地农民才会开启新一年的农忙。

  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算上承包邻里的近30亩地,张东2012年耕种的总面积在40亩左右。

  去年秋收后,张东种了24亩冬小麦,共投入7000多元购买肥料,其中包括100斤装的小麦专用肥料、复合肥各24袋。

  张东说:“这还不是全部的,开春小麦浇水时,每亩地还会再施80斤左右的氮肥。”

  随着近年农产品价格逐年提高,农民种地时对肥料早已不再吝惜。

  在张东看来,肥料多了,农作物产量也会提高。实际情况却是,农作物产量提升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的增长速度。

  2011年秋收后,张东曾做过一次统计:目前小麦平均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较2000年前后每亩增产50公斤,增长幅度在14%左右。而在此期间,每亩小麦所的需肥料为100至150公斤,较之以前普遍翻番。

  张东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些肥料、农药等种地不可或缺的东西,如今却成为泗河乃至其最终汇入南四湖的主要污染源。

  中国南水北调网的测算数据显示,南四湖流域每亩农田平均施用化肥150公斤、农药1至1.5公斤。每当湖水上涨,化肥农药就大量流失入湖,成为湖水一大污染源。

  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难不同,东线之难,则难在治污。

  尤其是南四湖流域耕地种植面积大,属山东省重要的种植业区域。农业污染控制难度相当大。

  山东省环保厅一份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南四湖、东平湖周围的土地约50万亩,每年氮肥用量约2.33万吨,磷肥用量1.17万吨,每年进入湖体的总氮和总磷分别约3500吨和140吨。

  这就成为南四湖水质达标的主要威胁,也将直接成为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羁绊。

  山东省环保厅2010年的水样监测结果显示,以代表工业污染的COD和氨氮的检测值看,南四湖取水点的水质现已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的水质,符合南水北调要求。

  根据有关规划,长江下游水自扬州由13个泵站逐级提水北上,进入海拔相对较高的南四湖、东平湖等,然后自流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及天津等地区。

  现在的水,完全可以南水北调了。

  但让人揪心的是,以总磷和总氮的检测值看,水质却是五类水。

  于是,山东下决心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立河区、湖区与保护带,基本隔断了种养殖业对南四湖的污染。

  为这,微山县想尽了办法。

  从2005年开始,微山县开始推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在全县几十万个取土点取样,测量出土地所需化肥量,再以发放施肥卡的方式告知每家每户,通过这项措施,全县一年减少了5800吨化肥施用量。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南四湖入湖河流COD浓度平均下降45.5%,氨氮下降89.3%。

  现在,南四湖上级湖能够达到3类或4类水质标准。2011年,流域内治理消除了劣5类水质。

  现在南四湖又回到了水清鱼肥的状态。夏天,人们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荷花塘和芦苇荡。

  生态治污出奇迹

  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的治理中,采用在流域内建设人工湿地的做法,很有耐人寻味之处。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的实施,让济宁治污的压力倍增。因为济宁是南水北调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水源地,必须保证湖水清流北上。

  济宁在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寻求治污新路径。被世人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进入济宁环保部门的视野。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利用湿地系统中的植物、基质、微生物、动物以及众多环境因子,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净化,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净化,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进一步截留和降解入河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和生态环境。

  2003年,山东省和济宁市环保部门开展了南四湖人工湿地科学实验。实验证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是非常明显和有效的,在湿地植物茂盛期COD的去除率为30-50%,氨氮的去除率为35-65%。

  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提供一道生态保障,2005年初,济宁启动“人工肾”行动,开始建设南四湖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并确定为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占地5000亩。以芦竹、芦苇、蒲草等为主构建挺水植物带,以藕、芡实等构建浮叶植物带,以金鱼藻、苦草等构建沉水植物带,形成挺水、浮叶、沉水植物立体搭配的优化配置,从而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2008年8月,该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工程运行状况良好,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标准;示范区内植物种类比生态修复前增加72%,鸟类增加近百种。

  这样南四湖地区水质有了极大改观。2009年,南四湖在山东境内的53条入湖河流,均已经恢复并常见鱼类生长。国控台儿庄大桥出境断面,全年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达到或优于三类水标准,达标率为100%。和2000年相比,南四湖地区实现了在经济年均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水质改善80%以上。

  微山岛乡万庄村的时继芬一直在微山湖从事捕捞和水产养殖,至今记得过去和污水打“游击”的辛酸事。“看到河道里来了脏水,我就得拉着网箱往别处跑。”这位憨厚的渔民说,以前污染严重时,南四湖里有些地方就像是倒进了肥皂水,全是人作的孽啊。

  近几年来,很少再有这样的事情让时继芬担忧了。除了天气长期干旱,大雨偶尔会将一些污物冲入湖区外,脏水追得渔民四处跑的情景,已很难以再有了。

  当我们的船行在南四湖时,但见靠近岸边的湖面不时的出现养殖围网,近岸水生植物间水鸟嬉戏,湖水碧波荡漾,连接湖面与陆地的河道间不时有渔民摇着小船经过。在微山岛周边的养殖区,我们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湖水,与矿泉水进行比较,可是肉眼几乎看不出它与清水的区别。

  据监测,湖区生态的改善,让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极其严格的鱼类再现湖中。在岛上生活的渔民也主动调整养殖结构,多养鱼,少养蟹,养护水下生态,为保护复得的环境尽微薄之力。

  同时,济宁还投资6700万元,启动建设老运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面积约3800亩,每天可以承接7.5万吨中水。污水处理厂中水经过湿地处理后,COD含量由每升50毫克下降到每升20毫克以下,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水清鱼游。

  人工湿地治污具有很大的优势,投资少、效果快,运行费用低,而且长期受益。投资几千万元建设人工湿地,可以非常轻松地将污水中的COD含量从每升50毫克降到每升20毫克以下,但是现在的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算透了“经济账”和“生态账”,济宁全面推广人工湿地建设。2006年以来,济宁在南四湖及重点河流建设17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还重点推进了老运河、泉河、老万福河、西支河、小沙河、大沙河和洸府河7处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不仅具有水质净化功能,还可紧密结合生态旅游,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增加旅游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每到夏日,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微山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水质的优化,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最好的印证。

  2011年9月,南四湖秋季放流活动在南四湖上下级湖同时展开。此次放流,在上级湖微山湖青虾国家级种质保护区内,投放规格10毫米的青虾苗种,约120万尾;在下级湖微山湖乌鳢国家级种质保护区,投放规格50毫米的微山湖乌鳢约50万尾、微山湖鲤鱼400万尾、鲢鳙鱼约640万尾。

  从2005年开始,山东省市县三级已连续7年对南四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放流品种由起初比较单一的草鱼、鲫鱼、鲢鱼、鲂鱼扩展到名贵的鳜鱼、鳙鱼、青虾和地方自繁自育的四鼻鲤鱼、黄颡鱼等优良品种。南四湖人工增殖放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全湖每年增产各种鱼蟹1400吨-2500吨。去年,南四湖下级湖单船日捕捞量最高达到750多公斤,创近十年来新高。

  还有,他们在薛城大沙河治污上,通过修建橡胶坝,对达标的废水逐级拦蓄净化、降解污染,河流中COD浓度由上游的每升62毫克下降到每升28毫克。对处理后的中水循环利用,每年回灌地下水1000多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16万亩,并正在建设向海化化工园供应中水的配套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辖区内部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促进了废水减排工作。下游在河流入湖口开展了1万亩退耕还湿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对入湖河水实行深度净化,将薛城沙河入湖水质COD浓度降低到每升20毫克以下,达到调水水质要求。

  同样,在枣庄市城郭河泉上人工湿地,人们看到,湿地里芦苇丛生,不时还有白鹭从芦苇丛中掠过。

  家住前泉村的张红英说,这泉上人工湿地的前身是采煤形成的塌陷坑,好多年来都是荒滩一片。以前,附近还有个造纸厂,后来也被砍了。“也就在四五年以前,城郭河都是乌黑的,水还没整治,那时逮的鱼都不能吃。”

  南水北调山东段调水沿线实现了人水和谐的局面,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

  现在,每到夏季,微山湖湿地连片的荷花盛开,场面甚为壮观。走进老运河人工湿地,你看到的是:荷塘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苇草间白鹭翩翩飞翔,清水里鱼儿畅游……一幅动人优美的自然生态画卷。

  2010年6月。鲁南滕州阳光灿烂。

  19日上午。山东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

  由世界华商联合会、中国国际健走节组委会和滕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国际健走养生大会,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近千名健走爱好者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于此,领略微山湖湿地和谐的生态文化,体验健走养生和优良的原生态环境给身心调养带来的妙趣。

  如此健康、低碳环保的活动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举办?

  中国国际健走节组委会秘书长张弛说:“选择在滕州举办健走节,就是因为滕州的低碳环保做得出色,可谓全国的一面旗帜。”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如今微山湖的山东省滕州红荷湿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

  人们走进这里,不仅能欣赏到湖光山色,而且还可以观赏湿地景区内的多样性的动植物。据调查,目前景区拥有各类植物53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9种,水生动物325种。如此优美的生态,这是10年前所无法想像的。

  不仅南四湖的生态明显改善了,现在的东平湖同样是碧波荡漾、白鹭翩翩,微风吹过,滴翠的湿地芦苇随风飘荡。前来东平湖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泗水县湖水中,人们也同样发现了对环境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的发现,是南北水调东线山东段水质持续改善的有力见证。

  山东就是这样,为了南水北调,他们将昔日的一条条“酱油河”、“浊流湖”变成汩汩清流。

  截至2011年底,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全部投入运行,调蓄能力达到2.1亿立方米,工程已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11年冬春抗御特大干旱时,利用中水浇灌农田上百万亩。

  近几年来,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共淘汰落后的产能近7000万吨。其中:

  造纸产能:170多万吨;

  水泥产能:6000万吨;

  酒精产能:21万吨;

  印刷产能:2亿米。

  投资50多亿元,实施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沿线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超过97%。沿线拒批、缓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00多家,涉及投资近200亿元。

  截至2012年3月,东线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确定的324个治污项目,已建成321个,完成率为99%;按照国家确定的考核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上的9个测点已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汇入干线的20个支流测点,已有14个达到目标要求,调水沿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针对农业面源、航运、养殖等污染成为主要矛盾的问题,除继续加严排放标准、逐步建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外,将加快推进环南四湖、东平湖大生态建设,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调整该区域50万亩耕地的农业种植结构,让20万渔民转产转业。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在考察滕州截污导流和湿地建设项目后,饱含深情地说:“我深深被山东同志们在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治理方面所采取的科学思路和有力措施而震撼。截污导流实际上已经跳出了截污本身的含义,在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治、防、截、蓄、导、用、保’相结合这个思路,使得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得到进一步深化。”

  尾声

  东线治污,会不会影响地方发展?

  专家认为,单靠行政手段“关停”,只是权宜之计。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保障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治污也要发展。5年来,老工业基地徐州162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1.66亿元,产业结构由重变轻,层次由低变高。煤城济宁,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33%以上。

  高标准没有“卡”死企业,反而促进了产业升级。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草浆生产企业减少了65%,而纸产量和利税却增加1.5倍和3.7倍。

  治污腾出环境容量,也腾出了发展空间。徐州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冯正刚说,一个满足调水水质和徐州发展的截污导流规划,整整做了5年,投资额从2亿元追加到7.2亿元,彻底解决全市城乡尾水出路问题,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空间更大了。

  治污见实效。2010年大旱,江苏南水北调沿线泵站全部开足马力,从江都到苏北旱区,400多公里,抗旱调水53亿立方米,水量超过一个洪泽湖,每亩灌溉成本降低10元。江苏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吕振霖说:“有了工程保障,水资源实现综合利用,才能为抗旱提供及时水。”

  从2000年到2008年间,调水沿线GDP保持快速增长,调水沿线水质COD排放平均浓度下降了82.7%,氨氮平均浓度下降了90.8%,水质持续改善。

  6月18日至19日,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率团考察江苏南水北调工程,并就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建设与江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江苏正式签订了南水北调合作框架协议。

  在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上,夏占义意味深长地说,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是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首都顺利接纳南水北调来水、提高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保证首都供水安全的意义极其重大。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已经得到首都北京的认可、肯定!

  九,意味着持久;

  九,蕴含着久远;

  九,意味着九九归一;

  九,体现了完美,体现着成功;

  九,一个吉祥如意而又有特殊意义的数字。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建设9年,整治水环境9年。

  9年,让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清水滚滚而来;

  9年,让古老的大运河重圆了清流之梦;

  9年,让干渴的天津、河北人重新燃起了解渴的热情梦想;

  9年,也是沿线地区百姓作出了巨大的利益牺牲和奉献;

  9年,让沿线的苏鲁经济发达地区提前实现了经济转型;

  9年,让一条“酱油”式的河流湖泊变成了清澈之水,让当初认为南水北调东线治污成为泡影的论调再无躲藏之处,让东线污染治理的“世界第一难” 流域变成了清水走廊。

  外国人认为治污做不到的天下难事,却在中国人奋进努力中就这样创造了奇迹:东线9年攻坚治污,沿线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浓度下降92%,水质达标率从5%提高到80%。水清了,草绿了,有鱼了,干线水环境明显改善。

  在淮安水利枢纽,笔者还发现,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利建设工地上,工程星罗棋布,其密度为全国之最,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纵横交错。同时,这里也是淮安最漂亮的水文化景区,绿树成阴,水鸟翱翔。

  ……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奇迹就这样在沿线诞生!

(字:62346)
2012年6月27日

  附:作者简介

  裔兆宏,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西大学路遥文学院教授,《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编委、首席作家。先后发表和出版过散文、杂文、小说、电视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计380多万字。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为青春祈祷》(系“江苏省杂文十家”系列丛书之一);长篇报告文学《青春无悔》、《中国式世界冠军》、《中国驱动》、《人间大爱》、《张闻天在延安》(系“2011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不辱使命》、《洒下一片真情》;长篇纪实文学《爱情青春痘》(系“1993—2003年江苏报告文学奖”10长篇报告文学奖之一);长篇小说《前程有多远》;电视文学剧本《月缺月又圆》等。

 
 

 


来自:南水北调  
762 次关注     提问者: 匿名  


[ 知识问答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问题搜索
     
相关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