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 2018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问答 » 水文化 » 正文

【独家】稻盛和夫新书:它道出了企业基业长青的真正秘密

已关闭 悬赏分:15 - 提问时间 2014-03-19 11:29
 

【独家】稻盛和夫新书:它道出了企业基业长青的真正秘密

2014-03-17 正和岛

  (独家)坏企业要变成好企业,好企业要持续兴旺,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就是“燃烧的斗魂”;另一个就是“斗魂”的根基,也就是人格、道德,或者说“一颗美好的利他之心”。如果将“斗魂”比喻为发动机,那么驾驭这“斗魂”的人格、道德、利他之心就是方向盘。

 

 

来源:正和岛《决策参考》2014三月刊

  

作者: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和岛岛邻曹岫云

 

摘编:正和岛《决策参考》副主编杨焱


好企业持续兴旺的两个最基本条件

 

  “燃烧的斗魂”本来是《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中的第八条,而且是篇幅不长的一条。而现在这一条演绎成了一本书,而《燃烧的斗魂》这本书一出版就畅销,短短二个月在日本就卖出了十万多册,势头不逊色于《活法》当初的景况。

 

  我想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本书击中了日本社会的时弊。日本有所谓“失去了二十年”的说法,而本书对日本这二十年衰落的原因作了透彻的分析。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航空重建的卓越成功。八十岁的稻盛先生以他的无私忘我的精神和“燃烧的斗魂”点燃了日航三万二千名员工的斗魂,一个激情燃烧的团队迅速创造了奇迹:仅仅一年,破产的日航就创造了日航六十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在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占据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日航不仅是日本的大企业,而且是日本有象征性的大企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日航拓展到世界各地。但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这二十年中,日航也随之衰败。因此,稻盛先生拯救日航具有重大的示范性意义。

 

  坏企业要变成好企业,好企业要持续兴旺,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就是“燃烧的斗魂”;另一个就是“斗魂”的根基,也就是人格、道德,或者说“一颗美好的利他之心”。拯救日航,稻盛先生就是出于不管怎样都要守护员工、无论如何都要为日本经济重生助一臂之力的纯粹的“动机”。

 

  如果将“斗魂”比喻为发动机,那么驾驭这“斗魂”的人格、道德、利他之心就是方向盘。

 

  这两条不仅对个人、对企业,而且对国家都完全适用。

 

  比如,用这两条就可以概括整个日本的近代史。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亚洲各国,对日本也虎视眈眈。为了避免遭受殖民统治的悲惨命运,一批日本的年轻志士们挺身而出,奔走呼号,掀起了“明治维新”。一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而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西乡隆盛。西乡的信条是“敬天爱人”。西乡的人生跌宕起伏,西乡的故事荡气回肠,但贯穿西乡—生的就是“无私”二字,就是在紧急关头表现出来的“燃烧的斗魂”。西乡的精神和行动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所谓“富国”就是“殖产兴业”,所谓“强兵”就是“扩展军备”。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迅速崛起。中国却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更加衰弱。日本傲慢起来,把“德”字抛到了九霄云外,根本听不进孙文有关“弃霸道、行王道”的忠告,不但仿效欧美列强的霸权主义,而且有过之无不及,贪婪地追求自己一国的繁荣和领土的扩张,在“强兵”道路上一泻千里:占领朝鲜,侵略中国,甚至利令智昏,发动太平洋战争,进攻美国。这时的日本人当然不缺“燃烧的斗魂”,但其方向大错特错,沿着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道路狂奔暴走,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而且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结果理所当然遭遇了惨败。

 

  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日本民族勤奋认真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在一片废墟中日本开始重新崛起。以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先生、索尼公司的井深大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他们怀抱“经济立国”、“技术立国”、“贸易立国”的远大志向,燃烧起激烈的斗魂,互相竞争又互相切磋,带动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外观精美、品质优良的日本产品风靡世界,仅仅二十余年,日本就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其中,稻盛和夫先生赤手空拳创立的京瓷公司立志更为高远。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稻盛先生超越了狭隘的所谓“爱国主义”,倡导并实践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崇高理念。

 

  如果说战前的日本一味“强兵”,那么,战后的日本就是一心“富国”,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然而,稻盛的经营理念并没有为日本的主流社会所认同,日本的“富国”方针走过了头。一方面竞争力强大的日本产品席卷全球,另一方面日本又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农产品等的进口,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国拥有巨大的贸易黑字,形成了日本“一国独胜”的局面,日本人被揶揄为“经济动物”。

 

  世界在学习日本的同时掀起了批评日本的声浪,特别是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由此催生了逼使日元快速升值的“广场协议”。由一美元等于三百六十日元开始,极端时升至一美元等于七十九日元,大大削弱了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198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日元升值危机”。

 

  同时,在要求日本开放市场、增加进口、扩大内需的强硬呼声之下,日本不得不出台了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致使市场上资金充溢。而日本国民中又滋长了轻轻松松赚大钱的投机风潮,土地和股票价格疯涨,这样的局面当然难以为继,1990年代,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破裂的危机,日本经济元气大伤,进入了长期低迷的状态。

 

  加上引领日本经济高歌猛进的一大批创业型经营者相继过世,日本的大企业都由所谓“职业经理”接手经营;中小企业大都也由第二代、第三代继承。其中许多人缺乏前辈创业者的“燃烧的斗魂”。同时中、韩等国异军突起,很多日本企业相形见绌,甚至曾经叱咤风云、出现过松下先生和井深先生的松下和索尼也一落千丈,陷入了巨额赤字。

 

  在本书中,稻盛先生描述了日本盛衰的“八十年周期”变动。而变动背后的本质无非就是“斗魂”和“斗魂”的根基。

 

  说到“斗魂”的根基,稻盛先生既没有将一开始就高速发展的京瓷本体和KDDI作例,也没有将迅速起死回生的日航作例,而是以历尽辛酸的京瓷的太阳能事业作例。因为对太阳能事业的执着和坚持,集中体现了稻盛先生为人类社会做奉献的崇高志向。

 

  太阳能发电是为了拯救石化能源枯竭时代的人类,同时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大义大如天。

 

  稻盛先生早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就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类将面临的能源危机,而且说干就干,在三十九年前的1975年,就由京瓷出资51%,与日本的松下、夏普、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泰科实验室技术公司共五家企业合资成立了“日本太阳能发电株式会社”。同时,作为太阳能事业的先驱,稻盛先生还亲自担任首任“日本太阳光发电协会”会长达十二年之久。

 

  太阳能发电这种破天荒的伟大事业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连年赤字,当年曾投入太阳能发电的企业纷纷撤退。同时,京瓷的四家合作伙伴也退出了合资企业,“日本太阳能发电株式会社”由京瓷单独承担经营亏损,合资公司变为京瓷一家的独资企业。然而,稻盛先生要把太阳能发电事业坚持到底的信念和决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在这一事业艰难的进展过程中,稻盛先生经常抽出时间,提着威士忌看望技术开发人员,一边饮酒,一边对技术员们说:“要目不转睛、死死盯住硅结晶的全过程。大家身上散发出的热气变成蒸汽升到屋顶,然后变成水珠滴下来,缺乏如此程度的热情和斗魂,开发难以突破。”

 

  经历时代的变迁,太阳能发电事业终于露出了成功的曙光。看到这项事业有利可图,最近十多年来,许多企业蜂拥而上。但是这些企业既没有开发出像样的新技术,也不讲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只想靠规模和低价取胜,结果导致太阳能发电市场的极度混乱,他们自己也陷入了巨额亏损。在全世界太阳能企业一片哀鸣声中,唯有京瓷的太阳能事业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

 

  2007年6月13日,稻盛先生应中共中央党校上海分校的邀请,来上海浦东干部管理学院讲演。他把京瓷(天津)太阳能公司的中方出资人代表和我请到上海,在谈到“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的发展状况时,稻盛先生曾表达了忧虑,认为如此大规模的所谓跨越式的盲目扩张潜伏着极大的危机。尚德电力2005年12月因在美国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其负责人2006年被誉为“中国首富”,当年又进入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行列。这位负责人踌躇满志,企图依靠地方政府的强力的资金支持和所谓国际化战略,迅速成为全世界太阳能行业的龙头老大。

 

  2007年7月初稻盛先生要来无锡参加“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的开讲大会。这之前我专程去无锡尚德拜访了这位负责人,并邀请他参加会议。在两小时的交谈过程中,他也曾表示出对稻盛先生和稻盛哲学的浓厚兴趣,并也来会场听取了稻盛先生的讲演。本来,我安排他与稻盛先生共进晚餐,让他们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可惜他告诉我临时接到市领导通知,要赶去开会,放弃了当面听取稻盛先生意见的宝贵机会。

 

  其实,在与他两小时的交谈过程中,我感觉到他虽有一定的专业才能和国际背景,但与他的宏图相比,他的思想境界,思维方式、人物器度、包括口才等等,反差未免太大。我当时就有一种直觉,觉得他志大才疏,德不配位。

 

  此人果然昙花一现。后来不仅经营判断连连失误,而且搞了若干他个人及家族的关联公司,损公肥私,让国家遭受巨额损失,以至被有关方面“限制出境”。尚德公司并不尚德。它是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怪胎,最后破产有它内在的必然性。

 

  尚德与京瓷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在“燃烧的斗魂”这一点上,无锡尚德一时甚至不亚于京瓷,而且号称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但就“斗魂“的根基,即领导人的品格、德行、操守乃至思想水准而言,则不可同日而语。太阳能发电事业虽然具备大义名分,但借此追逐私利利欲的个人和企业却如流星般迅速陨落。

 

“燃烧的斗魂”和“美好的心灵”相结合

 

  翻译《燃烧的斗魂》这本书,时而触发我的连想,我再说四点。

 

  第一点,所谓“燃烧的斗魂”,就是非赢不可、决不服输的、不屈不挠的劲头,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取胜、不管怎样也要成功”的一种气势和迫力。之所以需要这样的斗魂,不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团队,不仅是为了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也不仅是为了战胜剧烈的经济变动,更是为了战胜自己,因为人都有好逸恶劳的一面。稻盛先生强调“有言实行”,就是每个人都要当众宣布自己可能实现的高目标,“因为公开说了,就没有了退路。不给自己退路,就是逼着自己必须真干,逼的结果,自己就会拼命努力去实现自己当众宣布的目标。”对于拿不到订单,完不成目标,畏缩不前的销售部门的员工,稻盛甚至这样叱咤激励他们:“好,如果你做不到,我就在后面用机关枪打你。反正后退也是死路一条,那么你就抱着必死的勇气向前冲吧!”

 

  第二点是关于“中国梦”。“中国梦”正在振奋中国人的精神,或者说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燃烧的斗魂”。但“中国梦”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对照稻盛先生在本书中的思想,我认为,“中国梦”应该是“在追求全体国民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如果说“美国梦”是以满足个人欲望为原动力,那么,“中国梦”就应是以“大爱大义”为原动力。如果全体中国人为实现这样的梦想而奋斗,那么中国不仅能够持续繁荣昌盛,而且一定能够受到全世界的信任和尊敬。

 

  第三点是关于“正能量”。近年来,“正能量”这个词突然流行起来,大概是因为中国社会负面的东西太多的缘故吧!但什么是“正能量”呢?对照稻盛的思想,我认为,所谓“正能量”,就是激发人的正义感、激发人的利他精神的能量;就是激发人积极向上、激发“燃烧的斗魂”的能量;就是激发人的能力、特别是内在潜力的能量。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发挥自己天赋的才能。这就是人生获得巨大成果的秘诀,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四点是本书中提到的“物心一如”。

 

  将“燃烧的斗魂”和“美好的心灵”相结合,我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将自己的魂魄注入到工作对象之中。稻盛年轻时曾经“抱着产品睡”;随时带着放大镜在现场观察产品有无伤痕,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仔细倾听机械的哭泣声”,“将自己化身为机械、化身为产品”。达到“物心一如”的境界,由此制造出完美无缺的、“会划破手的”产品。而这样做的结果,就让京瓷的关键产品席卷了全世界的半导体市场,几十年来一直遥遥领先,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对这一点我自己也有深切的体验。这5年来,我翻译了稻盛的《活法》、《干法》、《稻盛和夫的哲学》、《稻盛和夫的实学》等十四本著作。出版社和许多读者赞赏我的译作“传神”。但是,将作品的精神实质如实传递,译出作者思想的“神韵”,这本来就是译者的使命。

 

  译者要倾注自己的心血,投入自己的魂魄,尽力将自己化身为作者,化身为作品。比如在翻译本书时,我悉心揣摩稻盛写书时的心境,就是说,尽力化身为稻盛和夫,化身为《燃烧的斗魂》这本书。当然,稻盛先生是顶天立地的伟人,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凡夫,但对稻盛先生和稻盛哲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元旦前后翻译这本书,我只用了半个月,几乎是一气呵成,除吃饭、睡觉、一小时散步外,每天约15个小时伏案思索、书写,欲罢不能,乐在其中。可谓怀着“燃烧的斗魂”译完了《燃烧的斗魂》这本精彩的著作。

 

  我忽然想起了辛弃疾的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想我们应该追求这种“物心一如”的美妙境界。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做成,让人生幸福。

 
113 次关注     提问者: 匿名  


[ 知识问答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问题搜索
     
相关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