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研究报告 » 正文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业务模式转型走势预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03  浏览次数:281
核心提示: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业务模式转型走势预测 一、致力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做长产业链和做宽市场面,是多数大中型设计企业采取的较为普遍的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业务模式转型走势预测


 

 

    一、致力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做长产业链和做宽市场面,是多数大中型设计企业采取的较为普遍的发展方式。

    首先,工程建设产业链前后端延伸。立足于工程建设环节进行前后端延伸,体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从勘察设计业务适度向前后端延伸,是以原有业务为核心主业,通过延伸获取相关业务的收入贡献;第二个层面是立足于各环节之间的补充、完善和整合,体现为以原有业务为龙头的全过程化业务;第三个层面是适度超越出工程建设领域,在全产业链中定位自己的业务,体现为涉足到前端的融投资及后端的营运领域。
    其次,行业领域横向拓展。立足于业务领域扩大的横向延伸,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在勘察设计细分领域中的扩大,体现为多领域勘察设计能力的培育;二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环节延伸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化的拓展,体现为建材、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探索。
    最后,市场区域的扩张。区域布局扩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区域化、全国化和国际化。


    二、部分中小型设计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做专做精。

    过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基本上按照地区、行业进行布局。现在,区域和行业分割格局正在被打破,设计行业区域市场化融合愈加明显。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向精专化方向转变。对于中小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而言,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与能力选择自身的业务模式。


    三、部分大型工业设计院一直致力于向工程公司转型。

    从业内环境看,国内不少大中型工业设计院都纷纷提出了转向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公司的发展思路——以设计为基础,通过前后延伸横向整合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实现由单一环节向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的转变。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变使工业设计院实现由价值链上一个“点”向整条“线”的变化。特别是在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领先的企业如成达、寰球、中冶京诚、中冶赛迪、中冶南方等,这些企业均已经实现了由单纯的设计型企业向综合工程公司转型。


    四、部分工业设计院大力发展产品和装备制造,逐步实现从工程建设向制造业的跨越。

    随着行业内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寻求自身产品及技术方面的优势,如新产品的开发、某方面技术的领先、新材料的有效应用等,随后进行跨界整合及业务扩张。部分工程公司已逐渐开始以打造产业集团为企业发展定位,不再局限于工程建设领域,已从传统意义上设计院转变成为集设计、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五、部分大中型设计企业积极探索技术、管理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发展投资型业务,通过投资带动工程业务的发展。

    有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开拓BOT/BT项目,不断探索和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等。目前,部分交通、市政较多采用此种模式。


    六、部分设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重点关注业务层次的提升。

    部分设计单位不仅关注业务领域、业务模式的延伸和突破,更关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层次。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进行业务创新和集成,并建立起高层次的竞争优势。(未完待续)


 

过去,在我国的国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改制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的国有资本战略性改组的实际情况相对较少,而“内部型股权多元化”加“稀释型股权多元化”的形式较为普遍,但这种改制模式也显现出了某些弊端。

    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勘察设计行业在近几年间实现了新的突破,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企业开始更加注重管理创新方面的探索,更加注重项目管理,更加注重基础工作,努力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体制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少设计院通过内部机制创新等一系列举措进行管理变革,并获得了一定成效。


    一、体制管理创新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改制进入理性推进阶段,改制方式将日益多样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内部股权多元化与战略投资者引进相结合。

    过去,在我国的国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改制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的国有资本战略性改组的实际情况相对较少,而“内部型股权多元化”加“稀释型股权多元化”的形式较为普遍,但这种改制模式也显现出了某些弊端。

    近几年一批立足于向工程公司战略转型的大中型设计企业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改革道路,例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走资本运作的道路;行业内具备一定实力的优秀企业为谋求企业快速做大,加快实施并购重组战略。

    二、改制与上市相结合。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上市成为一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目标,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希望借助企业上市来推动体制机制的更深层次变革,还有的企业希望通过上市来融资,满足企业业务拓展对更多资金的需求,一些企业则是这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地推进改革。针对企业的不同改制目的, 其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 从目前上市规则来看,改制为上市留下接口已经获得相当多的国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领导的认同,即改制过程中最好和企业上市有很好的衔接。

    三、改制与并购重组相结合。

    近几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内并购重组的种种迹象表明,并购重组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主要模式为强院并购弱院、大院并购小院以及设计院之间的强强联合。在此过程中,国资主导的重组联合也时有出现。

    例如,2010年9月,上海市政院重组进入上海建工集团;同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展开了版块整合动作,分别以五院(五洲工程)、六院(北方设计院)为主体,整合内部的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各自形成两大集团。

    四、组织模式创新

    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改变过去内部承包、分散经营、资源割裂的管理方式,向更加强化整体协同、集约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过去很多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短期机会导向和任务导向的色彩,在资源的配置上,往往更侧重于短期市场机会的争取和短期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忽略围绕长期战略发展定位对资源整合进行系统规划与布局。长期以来的“资源割裂”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普遍情况。“以包代管”的运作模式成为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现实组织状况,致使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整合。

    随着自身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组织模式创新,从而能够更有效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加强整体协同,进行集约化运作,以及在相应细分市场上有效联动。

    部分勘察设计企业通过组织模式创新积极探索解决多业务领域、多业务形态、多区域布局下的资源整合问题,并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勘察设计企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多业务领域、多业务形态、多区域布局下的资源整合问题。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积极探索组织模式的创新,比如事业部+区域公司模式,事业部+强矩阵生产中心模式等,取得一定成效。

    品牌管理、科研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等成为未来勘察设计企业职能建设的新热点。

    随着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水平的丰富不断提升,管理创新的内容日益丰富。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品牌管理、知识管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等将成为未来勘察设计企业职能建设的新的关注点。

    五、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文化创新

    从人才管理理念来看: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再向人才经营的转变。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人员管理更多是“人事管理”,更多体现在“管人”等行政性日常事务,未能把人员作为“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伴随着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深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从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过渡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转变原有的传统管理观念,从更高的层面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以保障企业战略转型目标的实现。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人才结构转型下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呈现多样化。

    随着近几年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人才结构也亟待转型,与传统行业相比,勘察设计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起点较高,因此如何有效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等是近年来许多企业人才建设的重点。为此,众多设计单位为了变革的需要,对现有人才知识结构进行更新,逐渐注重内外部培训,扩宽培训渠道,例如与知名高校从人才引进到教育培训进行全方面合作。同时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从原来只关注技术人才转向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并且通过对骨干员工进行多种方式的激励措施,同时完善员工的福利以及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空间等,以留住人才,打造企业稳定的人才队伍。

    从人才激励的角度:人才激励由薪酬“独木桥”走向薪酬与文化并行,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中长期激励。

    以往大多数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激励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部分国有性质的勘察设计单位长期采用以产值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发现:企业传统的薪酬激励模式变得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以产值论英雄”的模式会导致二级部门只关注产值这样的短期目标,而对质量控制、服务到位、技术提升、品牌铸造、人才培养等关系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关注较少。对人员的激励方式单一,不利于对核心人才的培养,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需求层次提高的员工,产值导向的薪酬激励日渐乏力, 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满足员工的个人发展、能力素质提升、个人成就感提升、工作与生活平衡等高层次精神需要,才能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人力资源激励将由薪酬“独木桥”走向薪酬与文化并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

    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缺失,造成短期逐利意识的强化,短期薪酬分配的冲突与矛盾逐渐显现。随着2010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关于部分央企中长期激励、分红权激励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少量的央企设计单位在骨干员工的股权激励、中长期激励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例如企业年金、中长期绩效奖励、分红权激励等。

    从绩效管理的角度:绩效管理将从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转变为为战略目标管理服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关注员工成长三个方向。

    绩效管理的作用不仅局限于监督和约束层面,实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其变革创新将呈现三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从依附于薪酬管理的绩效考核转变为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流于形式的绩效考核和依附于薪酬分配的考核管理,难以体现战略导向和整体绩效提升。因此需要引入基于企业战略实现和战略举措的关键绩效管理理念,从企业战略发展和经营角度出发,强调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组织目标下的关键绩效。通过战略目标和举措提取关键词,根据相应的举措分层面对目标进行分解,构建指标体系,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和计划。

    第二,从定性评价转变为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不少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绩效考核仅重视“德、能、勤”三个方面,对于“绩”的考核采取比较模糊的做法,使“绩”无法真正与收入挂钩。现在的绩效管理立足整体绩效模式下的全方位绩效管理,通过引入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方式,增强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第三,从监督约束层面转变为服务于员工成长: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与员工的互动,强调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能力提升,通过绩效辅导帮助员工完成绩效计划,通过沟通、交流或提供机会,给予员工以指导、培训、支持、监督、鼓励等帮助。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并且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个性化与经济性。

    不少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受体制影响,企业文化建设都停留在公关宣传、社会公益活动和员工文化娱乐层面,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和推广。近几年随着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陆续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时,也注重企业文化与制度变革,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并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个性化,即建立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注重经济性,即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优秀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和谐发展的角度:随着我国企业发展阶段的演进,企业和谐已经是管理层现实的关注点。

    很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注重创新企业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突出品牌企业文化特色,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深化职工民主管理,切实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推进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改善现有工作环境,寻求新的合理办公空间的拓展;运用党团组织、工会等多种渠道手段,促进内部劳动关系和谐,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技术创新和转化先进科技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及成功经验,为实施节能减排、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作出了贡献。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创新将持续深入,不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研投入将不断加大,并积极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打造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进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客观要求。在2011年全国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曾在讲话中提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既是先进科技应用实施者,也是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者,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

    今后几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科研投入将会持续加大,政府以及行业层面对勘察设计行业科研创新的支持也将大大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奖励、科技项目的产业化以及产权交易机制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等将得到加强。企业层面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未来发展方向将在明确科研工作的战略定位、建立科研项目的合理运作模式、落实科研管理职能、理顺科研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激励办法等多个方面寻找突破,从而营造适宜科研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节能减排力度将持续加强,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助推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的力度将大大加强。在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将会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责任,加强抓好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和灵魂,其工艺技术的应用、工程技术的优化、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是确定节能减排内容的关键阶段。因此,工程勘察设计为建设项目的节能减排从技术层面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未来,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节能减排标准,确保节能减排标准落实到位,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和低碳,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绿色低碳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运用,部分设计企业将以此形成独特优势。绿色低碳不仅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节能减排政策在推行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能耗产业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和升级,以及研究和开发新材料和创新的节能设计方案,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大有可为的另一方面。

    在今后一段时间,节能减排以及绿色节能技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将会得到大力推行,设计方案的节能水平将不断得到提升。部分具有前瞻性眼光和科研技术实力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将会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紧紧抓住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积累,并构建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业务模式,形成绿色低碳领域的独特竞争优势。


    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开发将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力度不断加强,从上海世博会的重大工程项目到普通的住宅工程、交通工程、工业工程,都有大量的新兴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例如太阳能屋顶、长寿命路面材料、钢铁节能工艺等。与此同时,新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将进入新阶段,从单纯的产品领域拓展,进入到业务形态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阶段。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进而打造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核心的材料生产、装备制造、产品开发的业务体系,并向业主提供基于新技术和新材料、新装备的解决方案。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维协同设计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逐渐从分散的信息整合向一体化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发展。整合企业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和设计平台,向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的广度延伸,除本企业的财务、设备、人力等资源的管理外,还包括客户、供应商、分包商、合作伙伴等的延伸管理,构成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完全共享的集成化管理系统。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上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但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企业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将是共同的发展趋势。

    三维协同设计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模式的一次重要变革,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真实信息进行仿真模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于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用于图纸生产及协调。这样可以减少错漏碰缺,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推行三维协同设计,是一项技术、协调和组织工作量比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整体布局并分阶段推进,做好员工培训和工作衔接。当前,许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三维协同设计在工作中的应用,以实现生产手段的革新和更好的客户服务。


    繁荣工程设计创作,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我国工程设计企业,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方案创作的整体水平,以高水平的方案创作获得业主方对设计成果和设计人员劳动的尊重,这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要构建以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为特征的设计技术体系,提升自主设计创新和方案原创的能力。要突出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特色,增加设计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在工程建筑设计中,探索推进以优秀的设计团队为标志的优质优价的收费方式,提高民用建筑设计市场回报率。

 

 



    来源:中国建设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