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治污先治官”关键在转变发展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9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治污先治官”关键在转变发展模式.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近期,河流污染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热议:一是上海黄浦江松江段出现大量死猪漂浮;二是全国两会上各级有关领导对“市长下河游泳”的关注——14日,有媒体就“市长敢不敢下河游泳”这一话题,对广东的10位市长进行采访,结果是“能游”与“不能游”者各半;15日,环保部吴晓青副部长在回应“市长下河游泳验水”时表示,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环保部将加强检查整治,对严重污染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近期各地流行的“高价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活动,无疑饱含了民众对日益糟糕的环境状况的强烈不满,但也不得不要说,所谓“某某长敢不敢下河游泳”,似乎有着娱乐化的趋向。 

将检验水质的标准,简化为“某某长敢不敢下河游泳”,显然是不科学、不严谨的;而且,如果只纠结于官员“敢不敢”,这种情绪化乃至娱乐化的吆喝声,还很有可能淡化乃至遮蔽官员对真问题的反思——不妨恶意揣度一下,倘若较真起来,即便河水很脏,恐怕官员也是敢下河游泳的,如果这能平复民怨、撇清自身责任的话。何况,对于手握大权屡创“奇迹”的地方官员来说,下了河取悦民意,在短时内让“黑河”变成清水河,本身就不是什么难题。 

很显然,“某某长下河游泳”远不是治污之策,尽管其中可以检验官员对治污的态度,但对于环境整治来说,所谓“态度”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应景文章罢了。毕竟,环境治理关键看行动、看效果,而不是嘴上功夫。而吴晓青提出的“治污先治官”,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问题显而易见,今日中国环境污染之所以如此糟糕,环境治理之所以踟蹰不前,直接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乃至纵容,以及官员环保责任的长期缺位,但祸根在于经济至上(而这又简化为唯“GDP”是瞻)的畸形发展观。 

在“环境靠边站,税收才是硬道理”,以及招商引资与干部升迁直接挂钩的畸形政绩观主导下,地方官员的一切行政作为,必然围绕着地方权力的中心任务(经济数据)而亦步亦趋。在这种体制下,为了多捞政绩、早升迁,地方官员必然急功近利、饥不择食,盲目招商引资。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保护纳税大户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环境保护。一些“三高”企业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而对于“税收大户”的排污乱象,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奉行“三不查主义”:只要老百姓不上访、媒体不曝光、上级领导不批示,环保部门便视若无睹,一概不查。就算是被曝光,也不过走走过场而已,有的甚至助纣为虐,替企业掩盖污染环境的真相。 

正是号准了地方权力的脉门——对政绩的饥渴,“纳税大户”由此而获得某些特权。正因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有的“污染大户”,尽管废气超标千倍,工厂附近臭气熏天,然而却无心治污,有心烧钱搞广告轰炸,呈现“广告影响一日千里,废水废气一泻千里”的病态张狂。在这里,一个不算夸张的事实是,地方政府尤其是环保部门,已然被“纳税大户”所绑架,沦为污染企业的“家丁”。 

可见,在整治污染问题上,提高当前官员环保考核分值的比重、完善官员环保问责机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唯有改变目前地方政府唯GDP是瞻的畸形发展模式,实现“海晏河清”才有可期。 (作者系广州媒体人) 

 

“治污先治官”关键在转变发展模式
时间:2013-03-19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