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场直播的主持人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的 副主编 王领全 (13752275003)。首先,感谢各位行业同仁莅临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间,观看本场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顺应科技和行业的发展,隆重推出的云直播平台,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许多业内专家、企业家和行业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同时,再次诚挚邀请国内外水行业专家、企业家和行业同仁推荐、自荐优质内容,到中国给水排水云直播平台,为水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中国给水排水云直播入口已经在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上开通:进入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cnww1985,首页右下角,点击 云直播 ,即可观看直播、直播回放以及近期直播预告。
另外,凡是今天15:30 前转发,并成功邀请其他同事、网友观看本场直播的行业同仁,我们特赠送2019年雨水或者 排水大会、污泥大会 论文集1本和中国给水排水杂志1本。有需要的网友请和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的孙磊联系。
言归正传,下面进入直播主题: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 侯立安 院士 :侯立安 院士 的直播题目为: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侯立安 院士 :环境工程专家。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6项,国家专利47项;出版专著8部,其中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 院士 讲课结束后,会和大家共同答疑互动。欢迎各位观众朋友在观看直播时,提前将问题通过直播间的讨论区或者提问区发送给我们。编辑部的同事会及时整理汇总。在直播答疑环节,侯立安 院士 统一和各位朋友交流互动。
下面首先有请 侯院士 给我们授课!有请侯院士!

欢迎进入《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间
凡是直播结束前转发,并成功邀请其他同事、网友观看本场直播的行业同仁,我们特赠送2019年雨水大会、排水大会 或者 污泥大会 论文集1本和中国给水排水杂志1本。有需要的网友请和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的孙磊(13702113519)联系。
直播交流
扫码二维码加入《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交流群,获得更多资讯。
报告主题
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到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水安全保障是重要切入点。我国已推出“三水”同治理念、制定“水十条”、建设健康饮水工程、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虽然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南水北调综合效益等总体向好,但是我国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仍以重化工和煤为主,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导致水环境质量改善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我国水资源呈现人均水资源量少、分布与生产需求不均、农业用水利用率低、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不佳的特征。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地下水的开采过度、非常规污染物威胁、内涝频发等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面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不断提升的水环境质量诉求,提高水环境污染控制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显得十分紧迫、重要。
基于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及水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二、统筹规划,推动水环境的长效治理。继续贯彻落实“水十条”,全面推广“河长制”管理模式,同时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三、创新水安全保障技术。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和淡水科技等新兴科技共同推进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绿色发展。
四、着眼未来,建设前瞻性的“智慧水厂”。因地制宜开发“智慧水厂”,保证水厂的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
总之,我国水安全保障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生态环境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同时,热切期盼广大青年环保人才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
直播时间
2020年8月12日(周三) 14:00—16:00
主持人
王领全《中国给水排水》杂志副主编
主讲人
侯立安(1957.8.24- )环境工程专家。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6项,国家专利47项;出版专著8部,其中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观看回放
直播交流
扫码二维码加入《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交流群,获得更多资讯。
观看直播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直播时间 8月12日下午 14-16点
主讲人:侯立安 院士,环境工程专家。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到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水安全保障是重要切入点。我国已推出“三水”同治理念、制定“水十条”、建设健康饮水工程、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虽然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南水北调综合效益等总体向好,但是我国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仍以重化工和煤为主,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导致水环境质量改善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我国水资源呈现人均水资源量少、分布与生产需求不均、农业用水利用率低、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不佳的特征。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地下水的开采过度、非常规污染物威胁、内涝频发等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面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不断提升的水环境质量诉求,提高水环境污染控制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显得十分紧迫、重要。
基于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及水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二、统筹规划,推动水环境的长效治理。继续贯彻落实“水十条”,全面推广“河长制”管理模式,同时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三、创新水安全保障技术。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和淡水科技等新兴科技共同推进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绿色发展。
四、着眼未来,建设前瞻性的“智慧水厂”。因地制宜开发“智慧水厂”,保证水厂的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
总之,我国水安全保障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生态环境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同时,热切期盼广大青年环保人才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
侯立安院士简介
侯立安(1957.8.24- )环境工程专家。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6项,国家专利47项;出版专著8部,其中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欢迎进入《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间(进入微信公众号:cnww1985,首页右下角 云直播 即可观看 直播和直播回放 以及 近期直播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