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李俊峰:为何水比能源对中国更重要—中外对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6  浏览次数:163
核心提示:李俊峰:为何水比能源对中国更重要—中外对话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309位行业代表了)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二维码加载失败...

李俊峰:为何水比能源对中国更重要—中外对话

2014-10-21 刘虹桥 中外对话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认为,不同于石油,中国不能依靠进口水资源来发展,因此水安全将决定该国未来的能源结构

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土地缺乏的国家,但很少把中国看做一个缺水的国家。图片来源:emdurso

 

[新朋友]:点击图片上方 中外对话 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水危机:为何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

李俊峰: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也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很重要且息息相关,但是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更复杂,也更需要引起重视。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石油60%依赖进口,仍可维系;但若10%的淡水资源需要进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而言,将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水危机: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2050年前实现煤炭使用减半。在减煤过程中,水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俊峰: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高煤”还是“低煤”时代,能源与水都密不可分。中国未来的能源布局应当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按目前的设想,我们希望煤炭使用量能够每年减一个百分点,其他能源的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洗煤、燃煤发电、冷却、除尘、排渣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水。有人可能会认为,减少煤炭使用会节省大量的水。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替代能源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以页岩气为例,中国计划天然气和页岩气年产量在2030年前达到4000亿立方米,仅开采环节每年就要消耗至少150亿立方米淡水。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站都是中国的耗水大户。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也离不开水。

 

中国水危机:如你所说,所有能源都离不开水。根据现行的减煤计划,在能源转型后,能源耗水量是否会减少?

李俊峰:如果用天然气或核电替代煤,耗水量可能减不了太多。因为天然气开采、核电冷却都需要大量的水,核电比煤电用水还多。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调整是“被动的”受制于水资源的制约。煤和煤化工都要以水资源来定,核电也是如此。核电所需的大量冷却水限制了它的选址,沿海核电站可以用海水冷却,内陆呢?抛开安全问题,在内陆发展核电只能建在大江大河上。海洋干枯的可能性很小,但内陆河湖干涸我们已经目睹很多了。未来能源选址、能源种类选择,都不得不考虑水的制约性。

 

中国水危机:煤炭产业发展已经强调“以水定煤”。现行的能源规划是否已经将水安全纳入其中?

李俊峰:现在还没有这么看待。我们过去对水资源没有那么重视,觉得水是天上掉下来的。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土地缺乏的国家,但很少把中国看做一个缺水的国家。其实中国的水资源绝不丰富,并且利用的不好,污染很多。

 

但是,现在应该是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从中央来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宣战”。中央很快出了“大气十条”,现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编制“水十条”。可以说,现在对水的关注度已经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中国水危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会对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这会否影响未来的能源决策?

李俊峰:短期看,水资源的地理分布限制着能源项目的选址。这一点已经在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得到清晰体现——新项目需要在工程书中精确计算耗水量、明确水源供应渠道和应急水源方案。

 

长远看,能源布局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曾预测说,中国将从“南涝北旱”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南旱北涝”。显然,降水分布的变化将对中国未来20至30年的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以核电站为例,在核电站60年的运行周期里,气候变化的影响会比较清晰了。现在要在安徽、江西等内陆省份规划核电站,就是希望使用长江和鄱阳湖的水源。单位未来真的有那么多水可用吗?我持怀疑态度。鄱阳湖经常干涸,里面是可以放牧的。

 

中国水危机:现在公众的“反核”声音很大,核电规划会否搁置?

李俊峰:就我的观察,核电如果现在不建,那么以后可能会更困难。核电未来的发展,一是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发展情况,二是取决于成本。如何未来风电、太阳能发展地很快,核电可能想做都做不了。核电的环保措施越来越高,也增加了发电成本,削弱了核电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美国现在的页岩气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5美分,风电大概5-6美分,天然气发电不到10美分;核电比谁都贵,谁还会投资?

 

在核电可有可无的问题上,国内有很多争论。不少支持核电的专家说,没有核电无法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那我要问,有核电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发展7000万到3亿千瓦核能。中国到2030年能源需求预计要到27到30亿千瓦。按这个数据,就算把全世界核电站都搬到中国,核电也只能解决中国能源消耗的不到10%。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比例。你说核电有多重要?

 

中国水危机:“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西南地区批复了不少大型水电项目。你怎么看水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李俊峰:过去十年是水电的黄金时期,今后十年是收尾期。中国水电的发展已经是强弩之末,不是加速发展;80%的理论开发量都已经开发掉了。中国现在的水电已经接近2.5亿千瓦,未来最多能做到3.5亿千瓦。到2030年,中国大规模水电建设应当已经结束。

 

中国水危机:在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富有争议的跨境河流上,也规划了许多大型水电站。你做何观察?

李俊峰:这些(水电项目)很可能不会开发了。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位置遥远、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许多项目选址在极其不稳定的地质带上,还有一些处于高风险的地震带上。在这些地区继续建水电,要慎之又慎。就像我说的,水电的黄金开发时期已经过去了。

 

从政治层面看,环保意识对高层决策的影响已经显现。前任总理温家宝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已经大大减缓水电项目批复计划。大家都是慢慢在改变。

 

中国水危机:那么,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将如何调整?

李俊峰:这很难预测。我们必须汲取国外的经验,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速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二是把化石能源弄干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多能互补”。

 

我不是反对核电,但核电只是能源发展中的一小部分。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都要继续发展,最终过渡到非化石能源。

 

同时,我们应当提倡节能、提高能效。这是不得不做的。我们必须给“发展”戴上两个“龙头”:一是环境容量,二是能源容量。新项目批复必须满足不突破环境容量、不对能源容量带来多大损害的前提。具体到能源问题,就不能再批复需要大量耗水的项目;任何一个新建设项目,都必须提供水源供应的计划和合同。

 

在宁夏,新建燃煤电厂如果想采用“水冷却”技术,就得先找到水源。实际上,由于宁夏省的水资源基本已经分配完,新建项目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采用节水措施,或改用耗水较少 “空气冷却”技术,但这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刘虹桥,中外对话与“中国水危机”合作的水项目分析师。加入中外对话之前,她供职于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财新《新世纪》周刊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报《南方都市报》,并获多个奖项。

 

Liu Hongqiao (LH): Why is water security more important than energy security?

 

Li Junfeng (LJF): China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nationwide shortage of energy and water resources. Water and energy security are both important and closely related. However, water security is more complex, and needs more attention. China’s oil demand can be met by importing 60% of its oil from other countries, but it wouldn’t be possible to ensure freshwater supply in this way – it would be unsustainable if a highly populated, global manufacturing country like China imported 10% of its water demand.

 

LH: China is currently undertaking an ambitious energy transformation plan. One of the most urgent tasks is to cut coal use by half by 2050. How will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shape this reduction?

 

LJF: For China, whether it is in a “high coal demand era” or “low coal demand era”, energy and water are inevitably linked. For future planning of the energy mix, water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current plan is to reduce coal use by 1% per year, while increasing the use of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by the same amount.

 

Coal mining, coal washing, coal plants, cooling and slag processing all require a lot of water. So people assume that cutting down on coal use will save huge amounts of water. However,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some types of alternative energy also require large water consumption.

 

Take shale gas as an example: China plans to reach 400 billion cubic metres of shale gas an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per annum by 2030. This extraction process would require at least 15 billion cubic metres of freshwater each year. Both gas-fired and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re also big water consumers in China. Even wind and solar power are also water consumers.

 

LH: All energy needs water, but will the reduced share of coal in the energy mix result in less water consumption in energy production?

 

LFJ: If natural gas or nuclear were to replace coal, water consumption may remain the same or even increase because natural-gas extraction and the cooling of nuclear plants requires even more water than coal. Water availability is critical to China’s current restructuring of its energy mix. Coal and coal-to-chemical industries rely on large amounts of water. Same for nuclear power – the huge demand for water for cooling significantly limits nuclear-power expansion, meaning coastal areas are favoured over inland areas. The sea will hardly dry out, but China’s inland rivers and lakes have already been greatly depleted. Water availability will greatly impact the future selection of energy sources and their locations.

 

LH: Water availability has been factored in for coal expansion. Has this translated to the whole national energy plan?

 

LJF: Not yet… we used to take water resources for granted. China has been describing itself as a country short of land and energy but rarely do we hear that we are water scarce. In fact,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re not abundant; moreover they are not being effectively used.

 

But the situation is changing. At central government level, premier Li Keqiang has declared “war” on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and soil pollutio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is also working on the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 Control Action Plan”. This is a very positive signal from the top.

 

LH: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distribution across China. Will this influence future decision-making about energy?

 

LJF: For decision-makers, geographical water availability limits the location of energy projects in the short term. New energy projects should clearly take into account future water demand both for operational and emergency needs. In the long run, energy distribu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changing climate patterns. According to recent studies by scientis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the current pattern of “flood in the south and drought in the north” might gradually reverse and become “drought in the south and flood in the north”. The process will be slow but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a’s energy planning for the next 20 to 30 years.

 

A nuclear-power plant has an operational lifespan of around 60 years, long enough for it to be exposed to impacts from climate change. Current nuclear plants are all located in coastal provinces such as Guangdong. There are plans to locate some of the new plants to inland provinces like Anhui and Jiangxi, with the hope of drawing wat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Poyang Lake. But is there really enough water in the long term? I doubt it. We have already witnessed flow interrup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as well as the depletion of Poyang Lake.

 

LH: Some proposed nuclear plants have faced resistance from the public. How do you see the future of nuclear-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

 

LJF: Well, in my view, if we are not building more nuclear-power plants now, it will be more difficult to build them in the future. The future of nuclear power also depend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ther alternative energies. If wind power and solar energy continue to grow fast, there will be less space for nuclear power. Cost is another factor. More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have increased the cost to develop nuclear power, making it less competitive than others. For instance, in the US, after the big fall in the cost of shale-gas extraction, no one is willing to invest in new nuclear plants.

 

Within China, there are lots of debates going on. Those who support nuclear power claim that China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energy security without nuclear-power development. But is this true? China plans to develop 70-300 gigawatts of nuclear power by 2020 and 2030, while total power installation will reach 2,700 to 3,000 gigawatts by 2030. So nuclear power will only account for around 10% of total demand, making it optional rather than essential.

 

LH: Under the 12th Five-Year Plan, quite a few large-scale hydropower projects were approved in the south-west. Where do you see hydropower heading?

 

LJF: The past decade was the golden age for hydropower in China, but the next decade will see an end to this boom. In essence, China’s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s “a spent arrow”. Hydropower is no longer rapidly growing; 80% of China’s available hydropower resources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China’s hydropower capacity has reached 250 gigawatts and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o 350 gigawatts in the futur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should likely reach its final stage by 2025 and by 2030 China’s massive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should be finished.

 

LH: What about the planned large-scale hydropower expansion on transboundary rivers such as the Yarlong, Nu and Lancang rivers?

 

LJF: They are very unlikely to be developed. Many of these projects are proposed to be built in areas with extremel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some even in extremely unstable zones with high risk of earthquakes. To build hydropower in those areas requires great care. As I said, the golden age for hydropower has passed. From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the high-level decision-maker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er premier Wen Jiabao approved far fewer hydropower plants during his second term than his first term. Change is slow, but it is happening.

 

LH: So what do you think China’s optimum future energy mix looks like?

 

LJF: It is hard to predict, but we do have lessons to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We need to “walk on two legs”: one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fossil fuels, and the other is to make fossil energy cleaner. For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have a balanced energy mix.

 

I am not opposed to nuclear power, but as I said, nuclear development will only make up a small portion of total energy needs. We need to keep developing solar, wind, hydro and natural gas and eventually shift to non-fossil energy sources.

 

With regard to China’s future energy plan, we need to increa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save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Actually this is a must. We must ensur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ys within both it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energy capacity. Approvals should only be given to projects with limited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ecurity. No more water-intensive energy projec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Every construction project should be required to provide a water-supply plan.

 

Take Ningxia province as an example; new coal plants wanting to use water-cooling technologies must find water sources to meet their demand. In reality, water quotas in Ningxia province are almost used up, leaving little water allocation for newcomers. New plants, therefore, have no choice but to adopt the most advanced water-efficient technologies or switch to air-cooling.

 

This is an edited version of an interview published by China Water Risk

 

--------------------------------------

"中外对话"是世界上致力于环境问题的第一个完全双语网站,旨在发布高质量文章,提供双语信息,促进直接对话,为我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跨国公司能源转型与低碳创新--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技术前沿(2025级第3期) 直播主题:污泥高效低能耗脱水装备和节能焚烧工艺的应用与推广  本次直播将会分享以下内容:1.污泥高效低能耗脱水路线;  2. 污泥低成本焚烧路线;3.污泥低成本处置设备的介绍。      今天我们很荣
直播--6月11日下午丨《智慧水厂评价标准》 宣贯会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讲人:陈燕波(中国市政中南院副总工程师)  收起  2025-06-1 直播主讲人:陈达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报告:溴代聚合物阻燃剂的环境转化与风险
苏伊士亚洲 程忠红 直播题目:破局·共生·零碳未来——污泥处理处置的绿色革新路径  本次直播将会分享以下内容:  1.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2.零碳处理技术路径与创新  3.低碳污泥处理处置项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6月4日全天) 同期举办世环会-污泥处置主题展 2025年6月4-6日 (请提前扫描二维码免费报名,限200人;会议现场抽大奖——华为手机等)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直播时间:2025年4月11日(周五) 14:00—16:00 2025-04-11 14: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14期丨水中新污染物高级氧化降解机制探索 直播时间:2025年1月25日(周六)10:00-11:00 2025-01-25 10:00:00 开始
直播报告题目: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下的供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技术方向 1、城市更新由来 2、城市更新政策导向 3、供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技术方向 3.1供水条例与排水条例要求 3.2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技术路径 3 直播:《新国标下饮用水典型嗅味物质管控:在线识别、逐级强化、精准控制,保障供水安全与品质》 臭和味,是饮用水水质中的敏感指标,常引发用户投诉。自新标准《GB5749-2022》实施以来,要求饮用水臭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2024年排水年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30日(周六) 08:30—18:00 2024-11-30 08:30:00 开始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环卫设施异味控制研究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7日(周三)13:30—15:00 2024-11-27 13:30:00 开始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因泥制宜选择污泥干化技术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2024-11-26 14:00:00 开始
11月14日上午丨2024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水务博览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4日(周四)10:00-13:00 2024-11-14 10:0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市供水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直播:中国水协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日(周五) 08:30—18:00 2024-11-01 08:30:00 开始 全球水务前沿科技创新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 10:00—12:00 2024-10-31 10:00:00 开始
直播: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系列活动“城市水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7日(周日) 09:00—17:00 2024-10-27 09:00:00 开始 城市有机固废(餐厨厨余、污泥和渗滤液)技术现况及发展趋势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3日(周三)13:30 2024-10-23 13:30:00 开始
2025年《中国给水排水》主办的主要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六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固废大会、工业污泥大会、渗滤液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 直播|沙特全球水务创新奖路演发布会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7日(周五)10:45—12:15 2024-09-27 10:45:00 开始
苏伊士工业园区绿色低碳环境治理方案 直播时间:2024年9月30日(周一)9:30—11:30 2024-09-30 09:30:00 开始 主 讲 人:江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报告:硫基生物技术助力废水低碳处理  时间:2024年9月14日(周六),10:00-11:00          主讲人:江峰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质安全与高品质供水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4年8月30日(周五)13:30—17:30 2024-08-30 13:3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6)| 紫外线水处理技术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8月31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8-31 10:00:00 开始
肖威中博士--美国污水处理概述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日(周一)20:30—22:00 2024-09-02 20:30:00 开始 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活动主题:AI时代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创新  涉及领域:污水资源化、人工智能、物联网  召集人:曹效鑫 博士  活动时间:8月21日下午  活动地点: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报告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高级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题目:污泥干化技术的选择  内容: 	不同干化设备的特点及适用性 	污泥干化系统的选择依据 	干化在污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碳减排评估标准》宣贯会通知  报告人:王秀蘅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直播时间:2024年7月17(周三)14:00-16:00 2024-07-17 14:0
苏伊士 程忠红 :反硝化滤池在污水脱氮中的差异化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2024-07-02 14:0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5)|低碳型装配式污水厂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9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6-29 10:00:00 开始
吴迪   博士: 百年持续迭代,新型生物膜工艺在提质增效、督察常态化背景下的典型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0日(周四)14:00—16:00 2024-06-20 14:00:00 开始 Paul Westerhoff院士、王鹏教授等人领衔空气取水学术与科技高端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6月8日(周六)08:50 2024-06-08 08:50:00 开始
报告题目:《湖南省排水系统溢流控制技术导则》解读及相关技术探讨  报告人简介:  尹华升,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湖南省非开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排水协会副秘书长; Water & Ecology Forum: 水与生态新起点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4日(周三)14:30 2024-05-24 14:30:00 开始
中国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2024-05-28 14:00:00 开始 5月22日下午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诊断技术规程》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2日(周三)14:00-16:00 2024-05-22 14:00:00 开始
双碳背景下污泥处置资源化路径探索--杜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复旦大学资源 JWPE 网络报告/用于快速现场废水监测的折纸微流体装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19:00 2024-05-13 19:00:00 -杨竹根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高级传感器实验
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倡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7日(星期二)9:00-16:30 2024-05-07 09:00:00 开始 华北院 马洪涛 副总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与不应——海绵城市建设正反案例1 直播时间:2024年4月30日(周二)9:30 2024-04-30 09:30:00 开始
高效纳滤膜: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特点与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4月27日(周六)10:00-11:00 2024-04-27 10:00:00 开始-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4) 聚力水务科技创新、中德研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Max Dohman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4日(周日)15:00 2024-04-14 15:00:00 开始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低碳运营实践与探索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开始 世界水日,与未来新水务在深圳约一个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直播时间: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开始    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的污水厂水质提升解决方案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 华北设计院: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开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开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开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开始 大湾区青年设计师论坛直播预告(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论坛)  “醒年盹、学好习、开新篇”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山东日照:“乡村之肾”监管装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办负责人时培石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被称为“乡村之肾”,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国际大咖/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基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净化之路 直播时间: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开始
马洪涛院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的一些思考 直播时间: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开始 2024年水务春晚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开始
《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排水基础设施》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开始--刘树模,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WPE网络报告:作者-审稿-编辑视野下的高水平论文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开始
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继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开始
【直播】【第五届水利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王浩院士: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监测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开始 第二届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水环境专题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开始
JWPE网络报告:综述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强志民研究员: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再生水
水域生态学高端论坛(2023)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务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2023年11月14日9:00线上举行直播/JWPE网络报告: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应对新的影响并识别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题:“对症下药”解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人:陈智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开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长江水环境治理关键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开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开始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开始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2) 直播时间: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开始
直播题目:苏伊士污泥焚烧及零碳足迹概念污泥厂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内容包括: 1.	SUEZ污泥业务产品介绍 2.	全球不同焚烧项目介绍 3.	上海浦东污泥焚烧项目及运营情况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四届中国污泥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晓昌  爱思唯尔期刊《水工艺工程杂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4年
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结合项目案例,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探讨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路径,提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主讲人简介:  简德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
第一轮通知 | 国际水协第18届可持续污泥技术与管理会议 主办单位:国际水协,中国科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等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