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薛继连在会上发表演讲 中国经济网 王泽彪摄
中国经济网沧州1月24日讯(记者 袁霓)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发展机遇”高层研讨会1月24日在渤海新区举行。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薛继连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渤海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地方领导的发展思想开放,这些都为企业在沧州的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渤海新区应做好微观与宏观的协调、地方与区域的协调、企业与政府的协调。
以下为讲话全文:
主题:借“一带一路”东风 促地企和谐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经济日报社与中共沧州市委、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沧州渤海新区发展机遇高层研讨会,神华集团路港航等产业落地在沧州、发展在沧州,繁荣在沧州,我们感谢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等各级政府对神华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大家研讨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与沧州渤海新区的关系,关心的是在此战略下渤海新区未来的发展机遇,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就神华集团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为渤海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现地企和谐发展,谈一些想法。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写入全会决定。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动力,也是对区域合作的全方位拓展。
有的学者把丝路战略分为北线、中线、南线,北线是京津冀到俄罗斯到西欧,中线是传统的亚欧大陆桥,南线则是海上丝绸之路,我认为这样去理解“一带一路”战略还不完全。比如2014年8月在总书记的见证下,玉卓董事长在代表集团公司在蒙古国与蒙古噶顺苏海图铁路公司签署了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铁路融资的框架协议,2015年1月22日,该铁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蒙古国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标志着中蒙第一个采用标准轨距和技术标准的中外口岸铁路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方在铁路、口岸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对推动两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经济技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铁路和口岸的建设,集团在蒙古国南戈壁省的资源能通过口岸顺利进入中国境内,再通过集团公司的甘泉、包神、神朔、朔黄等铁路最后从黄骅港下水,形成一条蒙古与中国便捷的能源运输通道及蒙古国到第三国的下海通道,这条能源通道的开辟是中蒙能源合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蒙经济合作的丰硕成果。从区位上看,集团的这条通道不在传统的丝绸之路上,但是通道的建设完全符合国家与周边国家发展的理念,符合利益共同、命运共同、责任共同的发展思路,这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所以我所理解的“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个特定区域的发展战略,也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发展的思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发展经济合作,打造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战略,是未来政策对区域发展的红利,而作为企业,我们也在思考,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发展红利实现企业的发展。总书记说“建设一带一路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所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
神华集团的运输系统从1986年包神铁路建设开始,至今已经进入第29个年头,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疏运相配套的现代运输体系。甘泉、塔韩铁路专用线及沿线集装站的建设,扩大了集运系统能力,保障了充足的煤源;包神、神朔、朔黄、大准等线路的扩能,以及巴准、准池铁路的建设,在国家煤炭资源核心区形成了神华铁路网,北到蒙古国,西到银川,中间联结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榆林,山西忻州等煤炭主产区,使集团运输能力整体提升,运输组织更加灵活;下游黄万扩能、黄大铁路,沿线卸车站,以及黄骅港五期规划,布局三线南下,优化了集团疏运系统,最大发挥了集疏运能力。截至2014年底,集团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127公里,铁路运量完成4.08亿吨;黄骅、天津、珠海三个煤炭港口(码头)完成吞吐量1.96亿吨;拥有船舶36艘,约200万载重吨,完成货运量6300万吨,集团的运输系统已成为连接生产和销售的纽带,是集团经济的新增长点。
神华铁路所经过的区域是中国能源主要产区,特别是蒙陕甘宁地区,被称为中国能源的“金三角”。该区域铁路纵横交错,已建成铁路包括了集包、包西、太中银、包神、大准等11条,在建的铁路包括蒙华、呼准鄂铁路、准朔等9条,形成“六横五纵”的路网格局;从运输通道来看,大秦、神华的神朔黄、以及在建的包头—集宁—张家口—曹妃甸(第三煤运通道)、包西—宁西、山西中南部、蒙西至华中等煤运通道都将在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华的运输系统在这些运输通道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首先集团运输通道具有一体化的优势,通道尽头便是作为能源出海口的黄骅港,而且集团拥有自己的船队,“路—港—航”一体化的运输模式已经成熟;其次具有里程优势,鄂尔多斯、榆林地区煤炭外运经神华包神—神朔—朔黄通道下水较大秦、张唐通道下水分别近400公里和345公里;三是运输能力优势,通过扩能改造,未来神朔、准池能力将达到3亿吨和2亿吨,从而形成朔黄铁路5亿吨的运输能力,形成了包神—神朔—朔黄,巴准—大准—准池—朔黄闭环运输网络。神华集团公司加大重载科研力度,朔黄铁路公司于2014年9月成功开行了世界首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搭载4G-LTE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30吨轴重2.5万吨重载列车,进一步增加神华铁路网络的运输能力;第四,为配合渤海新区作为亚欧大陆新通道起点的战略性定位,神华集团公司已经先期开展反向运输工作,2014年货运量达300多万吨,并呈现逐年跨越式递增的趋势;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集团运输系统的对外战略意义。集团的甘泉线连接中蒙铁路口岸,蒙古国的能源和物资能通过铁路延伸至沿海黄骅港下水,从而形成一条亚洲内陆至东部沿海港口下水的能源运输通道。目前集团公司已在蒙古国南戈壁省投资了煤炭项目,对外能源运输通道的构建将有助于中国在蒙古国的资源投资和区域交流。
沧州是神华运输产业集中之地,渤海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新区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齐鲁,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北方深水枢纽性港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园区;其次,渤海新区的投资环境优越。神华集团在此运营着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的煤炭码头,围绕着码头还有电厂、铁路、航运等产业,神华在沧州的产业发展得到了河北省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地方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三,渤海新区的发展思想开放。我们在这里讨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是最好的体现。面对如此的发展优势,借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明确定位,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为“开放”做谋划,需要开放的视野,应该从更宽广的角度去看渤海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渤海新区作为亚欧大陆新通道的起点,作为丝路经济带向东延伸的出海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撑,这些都是渤海新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优势。沧州渤海新区发展研究部的《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与“一带一路”关系初探》这篇文章就写得非常好,它从历史沿革和现实发展角度阐述了渤海新区与“一带一路”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了沧州渤海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初步定位,作为双向开放的桥头堡,打通以黄骅港为枢纽的“沿桥经济”和“沿海经济”双向经贸合作,这就是对渤海新区定位的思考。
2.做好规划,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总书记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渤海新区要想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受益,需要尽快制定渤海新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规划。渤海新区的发展规划不能仅盯住渤海新区这个“点”,更应该从国家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环渤海发展战略这个“面”上去寻找依托,从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等战略规划中探寻适合渤海新区的发展思路,从不同层面对接河北省、环渤海、京津冀的发展规划,做好微观与宏观的协调、地方与区域的协调、企业与政府的协调,统筹渤海新区资源,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3.找准切入,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切入是什么,那就是刚才说过的“路”和“航”的基础设施建设。渤海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抓住与蒙古国能源合作的战略机遇,以区域能源通道建设为重点,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扩大对外能源交流;协调好区域内各港口间的发展关系,集中优势资源保障物资的便捷流通;建设好环渤海的对外运输通道,辐射广阔的丝绸之路腹地,从而实现区域东西双方向的资源流通,即从西向东是国家能源战略运输通道,保障东南沿海能源战略需求,融入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从东向西,作为河北省的国际资源中转港,向西辐射国家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域,承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
神华集团愿意与地方政府一起,借“一带一路”发展的东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薛继连:对接"一带一路"应做好企业与政府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