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广东湛江将投资46亿元建设海绵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29  来源:湛江日报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28日,记者从广东湛江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获悉,未来几年,湛江市将投资约46亿元,实施147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重点推进实施22.82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形成生态河流修复、老旧城区改造和滨海带状空间三大特色区,多点式引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28日,记者从广东湛江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获悉,未来几年,湛江市将投资约46亿元,实施147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重点推进实施22.82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形成生态河流修复、老旧城区改造和滨海带状空间三大特色区,多点式引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该省唯一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
湛江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45mm,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较大。虽然降水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复杂多变,地形和地质条件导致蓄水能力不足。湛江是广东省目前唯一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多年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范围不断扩大,供水保障率和安全性有待提升。再加上台风暴雨灾害多发,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城市建设侵占湿地水系,涵养水份的海绵体逐年减少,造成城区遭受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的困扰。
显然,相对于基础设施发达的珠三角城市,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湛江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涝抗旱等灾害应对能力,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严控开采和涵养回补建海绵城市初见成效
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湛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相关部署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2014年10月提出将打造“海绵城市、循环城市和脚印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创建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初见成效。通过严控开采和涵养回补,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控制;实施“水清岸绿”工程,对北桥河、南柳河等14条“臭水河渠”进行了流域截污、生态治理,主要河流水质显著提升;全面排查并完成了赤坎立交桥、椹川大道、海滨路等13个易涝点的整治,“水浸街”问题明显改善;建成了粤西首个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能力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将投资约46亿元实施147个项目
未来几年,湛江将投资约46亿元,实施147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其中按片区整体打包实施PPP项目约28.52亿元,占总投资的62%。重点推进实施22.82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形成生态河流修复、老旧城区改造和滨海带状空间三大特色区,并多点式引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明确了9类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道路与广场类、建筑与小区类、公园与绿地类、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水资源保障类、再生水和污水处理类、防洪排涝类和应急能力类海绵建设项目。
七大举措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机制构建,通过制定工作机制、出台建设管控、资金保障、产业激励等政策,形成常态化海绵城市管控,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享的管理机制等;
规划先行,编制海绵专项规划,强化研究,探索滨海台风地区的海绵城市技术,以顶层设计指导实施建设;
系统防护,构建陆域海绵体、保育滨海红树林以及构建智能化应急体系提升极端灾害天气预警应急抢险能力;
灰绿结合,融合自然海绵系统、低影响设施系统以及市政工程三大系统,统筹自然生态与工程系统功能;
生态优先,新增绿地空间,保障海绵格局承接与连通;
开源节流,通过给水厂站新建与技改提升地表水供水比例,通过原水工程及水源地水质改善提升供水安全;
以点带面,集中打造试点区域,同步推进海东新区、调顺文化中心、湛江西客站、钢铁基地等海绵化建设,多点式引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关键词: 海绵城市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