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推进生活污水处理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力促“三万”工作
2013年01月26日 农村新报
![]() ( 2 )
|
农村新报讯 图为: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了垃圾压缩转运站
鄂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户”活动。鄂州市环保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为契机,在环梁子湖和城乡一体化长港示范区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内的村庄(社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起到了示范作用。
全市2010、2011年,在79个示范项目中,共铺设生活污水管网、沟渠122.2千米,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65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49套,形成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8880吨。
在此次“三万”活动中,市环保局站在关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促进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三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切实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市“三万”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打造亮点,做好示范
按照全市“清洁乡村”工作统一部署,鄂州市环保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完成4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在43个村庄中各选择一个中心自然湾,作为污水处理的示范工程,力争出经验、出成果、出亮点,为下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在全市铺开打好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该局遵循“源头削减、资源利用、因地制宜、维护简便、统筹城乡”的原则,采取建设污水收集管沟、人工湿地、净化塘等形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对传统村庄,保持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修整村湾既有的沟、渠,畅通排水,接纳生活污水,建设必要的格栅、沉淀、过滤和稳定塘等设施处理好地表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村庄周边池塘和水系。对现代村庄,有餐饮服务业的单独建设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使用水冲式厕所。采用管沟集中收集+厌氧滤池、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或稳定塘等技术集中处理外排污水,就近排入村庄周边池塘和水系。对农村新社区,实施雨污分流,采用污水集中收集+格栅、沉淀+厌氧滤池生物滤池处理+人工湿地进行二级污水处理,就近排入村庄周边水系。对城区周边村庄,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收集污水,连通市政污水管网,并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
在各区、开发区、有关乡镇及相关“三万”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倒排工期,科学调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
二、因地制宜,全面推进
对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全市其它村庄,各地及“三万”工作队结合实际情况,在侧重对村庄污水收集管沟进行科学布局、修整、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当家塘治理等多种措施,推进生活污水处理。
一是在建设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中,切实规范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村民的宣传引导,确保了生活垃圾不乱丢乱放,防止生活垃圾对水体和沟渠的污染。二是全面清理灌溉水渠和排污管沟,确保村庄污水排放系统和灌溉系统畅通。三是做好当家塘治理工作,通过科学投放鱼苗和栽种水生植物等方式,对水质进行净化,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四是加强卫生厕所改建和沼气池建设工作,对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利用洼地、农田等进一步净化和综合利用,确保不排入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水体。
三、加强指导,成效显著
鄂州市环保局通过制发清洁工程污水处理工作手册,建立局党组成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联系点制度,局党组每名成员分别负责联系一个区或开发区,帮助、指导和协调各区(开发区)污水处理工作,促使工作进展顺利。
该局健全污水处理专家技术咨询和验收制度,探索和推广新型农村适用污水治理技术;同时积极探索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市场化运营等农村长效环境管理机制,保证了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确保了污水处理工作的成效。
该局作为“三万”活动片长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在抓好庙岭镇“三万”工作中做表率,工作人员率先进驻庙岭镇大屋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开展走访民情、指导协调等各项工作,筹集资金10万元,出动76人次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悬挂宣传横幅260条、刷写标语300条,发放《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3000份等,为推进全市“三万”活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版文/图:周惠清、赵毅、吴晓红、童丽芳)
作者:本版:周惠清 赵毅 吴晓红 童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