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遵循“源头控制、资源化利用优先”的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9  浏览次数:100
核心提示: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三类方式:一是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二是围绕解决同类环境问题或保护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三是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服务功能的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用于解决区域性农村环境问题,可采取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技术模式。遵循“源头控制、资源化利用优先”的思路,按照工艺成熟、经济实用、易于管理、运行投入低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区域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适用技术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连片处理技术模式选取需综合考虑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条件、现有治理设施等,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参照《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 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等规范性文件。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需考虑以下因素:(1)污水排放量≤0.5m3/d、服务人口在5人以下的农户,适宜采用庭院收集系统;污水排放量≤10m3/d,服务人口100 人以下的农村适宜采用分散收集系统;地形坡度0.5%,污水排放量≤3000m3/d,服务人口30000 人以上的平原地区宜采用集中收集系统。(2)人口分散、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地区,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3)位于城市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半径以内的村庄,可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4)收集系统建设投资与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投资比例高于2.5:1 的地区,原则上不宜建设集中收集管网。同时,污水收集系统需合理利用现有沟渠和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考虑以下因素:(1)村庄布局紧凑、人口居住集中的平原地区,宜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大型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设施,其中服务人口大于30000人的集中处理系统,宜建设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工艺的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服务人口小于30000 人的集中处理系统,宜建设人工湿地等处理设施。(2)布局分散且单村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适宜以单村为单位建设氧化塘、中型人工湿地等处理设施。(3)布局分散且单村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区,适宜建设无(微)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设施。土地资源充足的村庄,可选取土地渗滤处理技术模式。(4)丘陵或山区,宜依托自然地形,采用单户、联户和集中处理结合的技术模式。

    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参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22-2007)标准。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需参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 号)。

 

    集中式处理模式

(1)采用多村共建共享处理设施模式的集中连片治理项目,主要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大型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管材宜使用缸瓦管、混凝土管等,管径应不小于300mm,每隔30~50m 应设置污水检查井。

(2)处理设施的建设选址应综合考虑村庄布局、管网建设投资等,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人工湿地建设需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水塘,并铺设防渗系统,填料材质应就近选取。污水收集管网布设应符合地形变化,合理利用现有沟渠,沿主要道路铺设。

(3)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应考虑区域农村人口发展趋势、设施运行负荷等因素。采用多村共建共享模式,应适当增加污水提升泵站数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管网建设密度应分别不低于4km/km2、3km/km2、km/km2。

(4)干旱、半干旱地区宜采用合流制排水体系,南方地区宜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污水管道优先考虑自流排水,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不小于0.3%。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和管材强度等条件确定,在机动车道下应不小于0.7m,在绿化带或庭院内不小于0.4m,北方农村地区管道铺设深度应大于土壤冰冻线深度。当污水收集系统不能实现全程重力自流时,应在需要提升的管渠段建污水泵站,建设位置应尽量靠近污水处理设施,集水池可利用现有坑塘,集水池坡底向集水坑的坡度不小于10%。

(5)污泥处理处置系统应与区域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统一建设,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无害化标准后排放或综合利用。污泥产生量较大时,亦可建设区域性污泥收集和处理处置中心。污泥处理处置包括污泥脱水、污泥干化、污泥消化、污泥堆肥、污泥消毒等。

    分散式处理模式

(1)综合考虑地形条件、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等因素,结合沼气、卫生厕所、化粪池等建设,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实施。

(2)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项目,应与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排洪系统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管道、沟渠和池塘,亦可配套建设污水农田回灌的水质深度处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按照地形条件确定,入户管道管径一般应大于75mm,支管管径大于200mm。

(3)以单户或多户为治理单元的项目,宜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沼气池、氧化塘等,并与三格式化粪池、沼气池配套建设。

(4)针对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连片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后需根据水环境功能要求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可建设水质深度处理设施,并结合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统筹建设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