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跳出以末端处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构建以有用垃圾回收利用为核心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9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跳出以末端处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构建以有用垃圾回收利用为核心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垃圾处理应坚持“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企业参与、因地制宜、自产自消、源头控制、资源回收利用”等原则,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又应坚持“物质回收利用先于能量回收利用”的原则,催生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理产业,完善垃圾处理产业的支撑体系。

  

  从垃圾处理管理再到治理

  

  传统上我国政府及公共部门主要关心的是垃圾出路问题,即关心如和收运如何处置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担当了处理的主体一角而弱化了管理的功能。随着我国垃圾量的增多,垃圾性质的变化,垃圾处理处置问题日益成为难点和重点,政府重处理轻管理的弊端日益体现,由此社会上出现了对于政府由处理角色转换为管理角色的呼声。

  

  但垃圾处理是一项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公益性,垃圾来自于民,垃圾处理服务于民,垃圾从生产到处置全过程需要全民参与监督。但垃圾处理具有典型的邻避效应,容易产生搭便车,不合作,人人需要而又很少关心的现象。依靠传统的强制式管理容易造成社会抵触,而台湾意大利的抵触事件也证明,强制性管理不利于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提供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和服务平台,推动、引导、规范和监督垃圾处理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向社会提供广泛、公平和优质的垃圾处理服务。因此,需要政府再一次从垃圾管理思维转换成垃圾治理思维。

  

  分类、焚烧再谈到处理产业体系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垃圾量不断增大,垃圾构成也由原来的无机到有机量转换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渗滤液问题,焚烧产生的二噁英话题逐渐成为人们忌讳的话题。在焚烧和填埋为主的争议中,垃圾处理设施潜在的邻避效应不知不觉显现出来,垃圾处理的窘境也不知不觉中从"垃圾围城"演变成"垃圾填城"。

  

  其实对于垃圾处理方式和方法问题,关键在于构建怎样的逻辑关系。填埋是必要的,因为总是些物质是既不能产生热值,也无法回收再利用的。而焚烧也是必要的,因为那些不能物质利用的有机质经过焚烧回收热能也是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目前焚烧的混合垃圾的热值不超过热效率的24%。所以无论焚烧还是填埋的前提下首要的是应遵循物质重复利用,二次开发利用,即回收利用的原则。当然,无论是物质利用、能量利用,还是填埋处置,其前提是必须进行垃圾分类收运,其选择、过程与目标都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进一步,垃圾处理不仅仅只是已排放垃圾的处理,源头控制垃圾排放量和种类才是积极的垃圾处理作业。垃圾排放权交易融政府宏观调节和市场调节于一体,是控制垃圾排放的有力手段,并有助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垃圾处理跨域合作。最后,需要强调,垃圾处理的主体包括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但垃圾处理不同环节,这些主体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从邻避现象到迎臂现象

  

  消除垃圾处理的邻避现象,推动跨域合作,根据本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形态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避免重复建设,是垃圾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垃圾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消除垃圾处理的邻避现象并培育迎臂现象应成为讨论课题之一。

  

  推动垃圾处理跨域合作需要克服的障碍不少,但垃圾处理跨域合作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紧迫性。垃圾中含有大量有用资源,而资源紧缺是目前生产面临的一大问题,资源跨域(城)流动总是受欢迎的,这是垃圾处理跨域合作的客观基础。只要跳出以末端处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构建以有用垃圾回收利用为核心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包括能量),将垃圾处理产业由公益服务业转化成物质生产的基础产业,如果这样,垃圾处理将不仅能够消除邻避效应,还将产生迎臂效应,这正是推动跨域合作的前提。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