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部省合作 共筑环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构建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9  浏览次数:116
核心提示:部省合作 共筑环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构建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部省合作 共筑环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首届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推进会
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启动
中欧清洁技术对接合作平台建立
中宜环境医院
 
千人计划(宜兴)环保研究院落户环科园
国际环保展示中心
第二届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
中宜生态土研究院

 

    2015 年10月29日,一年一度的环保业界盛会——“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将在“环保之乡”宜兴召开。今年是第三届“推进会”,本届“推进会”的主题是“创新创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作为本届“推进会”的重要内容,是启动实施《新一轮部省宜兴合作计划》。

    在2013年首届“推进会”上,江苏省人民政府与科技部共同签署《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2013—2015)》,在10个方面支持宜兴环科园打造中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第一轮《宜兴合作计划》实施以来,宜兴环科园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环国投、中电建、中广核等央企,保利协鑫、北大资源、东部软件园等实力公司,以及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来园加盟合作;科技部社会发展工作会议、17届中日韩环保部长会议、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宜兴环科园都作大会交流发言;中新水处理国际创新园、中韩大邱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宜兴环科园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规模环保企业销售增幅超过70%。

    “推进会永久会址落户在宜兴,我们将全力以赴把这项活动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合作、交流大平台,成为环保业界的‘达沃斯’。”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表示,宜兴环科园作为国家级环保专业园区,在科技部、江苏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将继续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新形态新业态,坚持走构建人才高地、引领技术高地、融汇资本高地、打造产业高地“四高”新路子,打造中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更多优质环保创新资源

    走进中宜生态土研究院,实验室里各种琳琅满目的“高精尖”科研设备让人目不暇接。该院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和宜兴环科园合作共建,污泥处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院长薛强介绍,他们研发的淤泥原位固化稳化技术,能将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泥无法再溶解于水,这样就避免了二次污染,此外分离出来的水清澈见底,和正常的水差不多,可以养鱼。目前,该院的技术和设备已运用于天津污染泥土固化稳定化安全处置、湖北造纸厂污泥改性干化工程多个重大项目,遍布全国13个市区,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为当地政府和居民解除了污染之痛。

    环保产业核心是人才和技术。宜兴环科园围绕打造国内环保创新资源最密集区域的目标,坚持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新建中科院宜兴生态土研究院、江苏省宜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宜兴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辽宁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环保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海归高层次人才入驻园区创新创业。目前在园区创新创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已达1100多名,正在实施的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达340多项。今年上半年,就有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领军人才在环科园落地创业。

    国际创新资源也在源源不断引进。7月29日,宜兴环科园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水资源和环境研究院合作,南洋环境(中国)技术转移中心在宜兴签约落户。该中心的主要使命,是把新加坡及国际先进的环保理念、技术和产品向中国进行宣传和介绍,并支持在宜兴实现产业化。在合作机制上,双方将共享相关信息,对接洽谈和合作网络,共同鼓励和促进新加坡企业与宜兴的合作项目,推动新加坡企业落户宜兴,一起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宜兴环科园已建成中德、中芬等10个国际清洁对接中心。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一批境外研发机构与园区企业合作建立了环保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国际水协原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在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达51项。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以“互联网+”思维搭建的宜正环保电商平台,是国内首家通过阿里巴巴认证的环保产业网上采购平台,可提供100多个品类、2000多种规格的产品,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宜兴本土企业。“我们承诺100%正品货源,价格比线下便宜20%至40%,现在客户分布在13个省份。”公司副总经理廖鹏介绍,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改变传统环保产品靠供销员跑单、互相压价模式,附加的售后服务功能,像卖电器、汽车一样销售环保产品。

    “产学研联合就像一架盘旋在高空的飞机,如何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修好跑道和停机坪,解决降落的问题。”宜兴环科园先后投资完成国家环保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宜兴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中宜环保学院、中宜鹏鹞环境工程设计院、宜正环保电子商务平台、国家环保科技成果网等一批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环保技术公共研发、环境工程设计、环保产品检测检验、环保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转移、环保科技成果(产品)展示、环保产品交易等10大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

    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实力

    全面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9月23日,作为宜兴环科园与韩国大邱市建立合作关系后的第一个合资项目——污泥干化合资项目签约,成为中韩两国环保领域合作的典型示范。污泥干化合资项目是由宜兴环科园、韩国大邱环境公团、江苏菲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韩国恩百康斯株式会社合资成立。该项目通过对菲力股份进行增资的方式,引进韩方投资3至5亿元人民币,打造10亿级的环保合资公司。同时,将引进处于韩国行业第一水平的污泥干化技术和装备,实现在宜兴本地化生产制造,并致力于推进“菲力股份”两年内实现上市。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宜兴环科园扶持培育一大批“四新”企业(新人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幅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批环保骨干企业还凭借高端的环保设备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加快宜兴环保产业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步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江苏一环集团成功申报对外承包资质,正积极推进安哥拉、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环保项目;江华集团与以色列顶级研究机构魏兹曼建立合作关系,成功竞标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大型水处理项目;江苏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则凭借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最强的可行方案,于2008年拿下孟加拉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

    近年来,宜兴环科园新建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12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目前,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累计达到27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园区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正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460多项;新承担并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3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家水专项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3项,有3项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宜兴环保产业格局从过去以单一的水处理为主,向气、声、土、固、仪和资源利用全方位拓展,从单一装备制造向环保制造和环保服务业并举转变。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今年8月,国内首台采用物联网技术的“环境120”急救车在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诞生。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长泷介绍,以前接到水污染等情况的举报,通常要到现场采集样本,带回化验,找专家会诊,制定解决方案,走完这套流程起码花两三天。现在急救车直接开到现场,所有环节在车内解决,时间大大缩短。

    以模式创新来引领发展,以产业革命来重塑竞争力。宜兴环科园推出“环境医院”模式,从环境诊断、方案设计、工程投资到运行服务等,能够提供“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环境医院”实践的核心内容,是从环保制造企业中分离出环保科技研发、环保工业设计、环保物流配送、环保售后服务、环保信息咨询等生产性环保服务业,使其走向独立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目前,“环境医院”设立污水处理、固废资源化、污泥处理、土壤修复、流域生态治理等11个“专科门诊”。在技术库、项目库、专家人才库建设上集聚200多项先进环保技术和50多位国内外环保领域的专家。目前,采用“环境医院”模式推进的区域性环境治理工程已达30多项。

    园区还积极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完成21个孵化型、初创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完成4个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宜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8个环保优势特色企业股权合作投资项目;引进外部产业投资基金8支,基金总规模50亿元,完成25个投资项目;与平安银行合作,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环境工程PPP模式专项投资基金;推动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当前,随着新《环保法》的正式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环保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对此,朱旭峰表示,下一步宜兴环科园将抢抓时代机遇,以第三届“推进会”为新起点,以新一轮部省合作为新动力,全力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创新优势、资源优势转化现实生产力,打造成“中国环保第一园”和“世界环保产业中枢园区”,为中国环保产业的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 夷  王学君  闵德强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