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广州污泥 蝶 变重生 确立了“浓缩+深度机械脱水+热干化”路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6  浏览次数:115
核心提示:广州污泥 蝶 变重生 确立了“浓缩+深度机械脱水+热干化”路线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原标题:广州污泥 蝶 变重生

药剂投加系统,向原污泥按需定时精确投加药剂

浓缩调理系统,针对含水率90%以上的污泥进行浓缩和调理

“没有臭味!没有臭味!没有臭味!”重要的话要讲三遍。

很难想像,原本臭不可闻的污泥,其处理车间居然闻不到臭气。这是在广州市污泥处理的样板工程——石井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减量技术改造试点项目采访时,笔者的第一印象。

“车间臭味小是我们项目的特点之一,因为采用的是低温干化的独特技术,避免污泥在高温下发生裂解产生臭气,另外整个系统是全封闭式的,除臭效果更佳”,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目前广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为475万吨/天,其中出厂污泥每天在2700吨左右,由于含水率高(80%左右),黏稠易发臭,运输和处置困难,导致污泥乱倾倒现象频发,一般的处置方式为制肥和制砖。根据《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2010年全市每天因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2425吨。到2020年这个数据将增加到3120吨。此前广东有政协委员称,广州面临污泥围城的严重困境。

而从2014年开始,广州通过石井污水处理厂的试点,确立了“浓缩+深度机械脱水+热干化”路线,在污泥处理上的创新技术,走出了一条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广州线路”。

污泥干化 变废为宝

专家指出,干化的污泥,热值可达到煤的1/3,印染、造纸污泥的热值更高。黑臭的污泥其实蕴含大量热值,能够成为有效的辅助燃料。

根据科学测算,从污水里转入污泥中的COD比例大概是30%~50%,转入污泥中的氮约为20%~30%,磷约为90%,而且多污泥中的氮、磷、钾含量还高于农家肥。从资源角度考虑,目前磷矿是界紧缺资源之一,全球磷矿储存量大约仅能再开发100年左右。欧洲从90年代开始不断强调磷资源的重要性,国际磷肥价格也在近五六年翻了4~6倍。但因我国目前工业污水无独立管网,是同市政污水一同处理的,故污泥中除了有效肥性外,重金属含量也较高。因此,既要充分挖掘污泥的内在价值,令其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又要避免污泥本身引起对土壤和环境的二次污染,是每一个污泥处理处置企业要面临的课题。

如上所述,尽管污泥具有各种各样的潜在价值,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处理技术不完善,污泥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甚至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巨量污泥难以有效处理,主要由于顶层设计缺失、相关政策不完善、资金不足和技术瓶颈等原因。”专家分析,解决污泥问题,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鉴于污泥处置进展缓慢的现状,有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力度,加快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同时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污泥处置工作中来,对于民间投资建设的污泥处置设施,如采用国家鼓励的技术和设备的,应该配套融资和税收等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申请获得纳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或环保专项等财政补贴,营造良好的多元化投资环境。

苛刻的考核

为彻底解决污泥问题,广州先行先试探索了新的道路,在广州市石井污水处理厂厂内,建设污泥减量技术改造试点项目。该项目一期日处理规模为10万吨污水所产生的污泥,二期日处理规模为15万吨污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对象是含水率94%-97%的剩余污泥。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石井污泥处理处置的环境效益明显。据悉,石井污泥处理项目应用电能对污泥进行低温的热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经过热干化处理的污泥含水率为30-40%,呈颗粒状或半粉状,性质稳定。笔者看到,出厂污泥较干,无恶臭,与原来含水率80%的污泥性状大相径庭。虽然石井项目主要能源为电能,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污泥干化技术,干化一吨干基的污泥也仅需300多度电。

为降低政府投资风险,石井项目采用的是“先用后买”的带资建设模式,建成后须通过严格考核后才算正式中标。相关考核要求之严苛在全国污泥行业也是罕见的,如:处理后的干化污泥含水率要求在30-40%之间,其中监测30-35%区间30天,35-40%区间30天;污泥pH值标准为5-10;污泥(重量)减量比高于50%等等。

截止2016年1月18日,石井项目共处理污水处理量为44508017m3,干基量约为6980吨,折合含水率80%的污泥约为34900吨,平均出泥含水率为35.18%,PH值均值为8.17,减量比在65%以上,各项指标均达标。

易于监管,杜绝偷排

石井项目的另一特点是易于监管,杜绝偷排。石井项目的污泥出厂后委托国有企业的运输车队和水泥厂进行后续无害化处理。与以往委托私人外运处置单位相比,这样的处置方式不仅易于监管,无乱倒偷排的动机,更可以使污泥彻底实现资源化、无害化。

因出厂污泥含水率低,呈颗粒状或半粉状,可以直接投料至水泥窑掺烧。含水率30%-40%污泥焚烧能耗小于含水率80%污泥,存放空间也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水泥窑协同处置干化污泥优势是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具有热容量大,工况稳定,实现规模化、稳定化处置。水泥窑煅烧温度、分解炉温度高,污泥可彻底无害化处置。有机物的焚烧率高达99.99%。能使二恶英等有机物完全被分解。同时能够固化污泥中大量的重金属,避免二次污染。焚烧后污泥残渣最终形成水泥成品。

“石井经验”验证“广州路线”

2014年4月试点开始建设。石井项目运营以来,在行业和社会引起了强烈回响。先后有大量行业专家、各城市水务管理部门以及同行前来参观考察,得到了许多专家、水务部门的认可。

鉴于石井项目试点成功,2014年12月2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市水务局编制的《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广州市新建、扩建污水厂同步实施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建设,已建污水厂于2014~2016年进行改造。至2016年底,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厂内干化减量至含水率30%~40%,然后运至水泥厂、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焚烧,实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

对于广州污泥处理模式,业内专家说:“目前还不好说广州的污泥处理路线是最好的,但是这样的‘厂内减量干化处理+厂外无害化焚烧处置’的方式有效地杜绝了偷排乱倒,改变了政府对污泥的监管模式,是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有益的探索和革新”。

文/杨辉

 

广州污泥 蝶 变重生



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污泥无害化处置正朝好的方向发展(图)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原标题:广州污泥无害化处置正朝好的方向发展(图))

 

药剂投加系统向原污泥按需定时精确投加药剂。
药剂投加系统向原污泥按需定时精确投加药剂。

为了解决“污泥围城”困境,2013年广州市政府提出“污泥在厂内干化减量至含水率40%以下,运往水泥厂、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焚烧”的技术路线,并选择石井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干化减量工程试点。经过试点项目的考核和运营,有关部门最终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优势:减量明显节省运费、杜绝二次污染,有利于彻底无害化、同城处置便于监管等。

2014年底,按照上述技术路线全面推进广州市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减量干化的相关工作方案正式通过了市府常务会的审议。目前,在石井试点项目之后,猎德污水处理厂等4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化减量工程已于去年8月完成招标,相关工程正在如期推进。

如今,距离石井项目通过试验期考核已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石井项目情况如何?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厂内减量+国有企业焚烧”这样的处理处置模式有什么优势和好处?

减量稳定 节省运费

以往,被运出厂的污泥含水率高达80%,污泥臭气大,易洒漏,污泥运输车经过的路上经常跑冒滴漏,臭气扰民。

如今,含水率低的污泥出厂再无此类现象。笔者到石井污泥项目现场走访发现,石井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处置现场环境整洁且无臭气。

石井污泥项目的生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8日,该项目共处理污水量为44508017立方米,干基量约为6980吨,折合含水率80%的污泥为34900吨。

从污泥总量(含水)减量效果来看,石井项目运营至今,平均减量比为67%。干化至40%以下的污泥,性质稳定,减量了60%以上,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如果推广到全市,广州污泥总量(含水率30%—40%)每天900吨左右,通过焚烧就能在广州本地处理完所有的污泥。

同城处置 便于监管

由国有企业运输和焚烧,彻底杜绝偷排乱倒,再无二次污染。从污水处理厂到电厂或水泥厂的“两点一线”的指定路线,及定点称量计费,减少了中间环节,明确责任分配。

在监管方面,污泥就地同城处理,与原来外运处置的“出厂之后不知去向”不同,“广州路线”实施后干化的污泥处处有迹可循。更重要的是,不再存在跨区域执法处罚难等问题,使得广州有关部门的监督均能落到实处。

无害化处置充分利用污泥资源

笔者了解到,石井项目的污泥运到水泥厂后,能够直接投料与水泥熟料进行焚烧,无须任何二次加工,大大节省焚烧成本。水泥窑温度在800度-1400度,焚烧污泥采用闭路生产措施,不产生新的废物,污泥所含的重金属在高温水泥窑能晶化,且无二噁英形成,实现真正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与此同时,污泥中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能在水泥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无机成分的氧化钙、氧化硅可以被生产所用,有机成分可以产生热量。

综合成本更低投资成本数年可收回

笔者在石井项目了解到,石井项目采用的是新的浓缩工艺,污泥浓缩时间仅为通用浓缩时间的1/6,大大提高污泥处理的工作效率。且整体污泥处理设备紧凑,占地面积较少。

据悉,石井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化项目投资大概在3800多万元,其中工程投资约2900万元,比原有脱水机房的工程投资略高。根据石井试点项目数据,将污泥干化到30%至40%含水率的费用是268元/吨;加上后续运输和无害化成本,折成含水率80%的统计口径大概是320元/吨。

由于新的污泥厂内减量项目运行后,原有的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机房的运营费用可以节省。而运输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以后,总体运费将大大减少,综合处理处置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

业内专家认为:“综合成本的下降,可在数年内收回设备成本。如果不能完全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即便费用再低,也是一种浪费。因此,评价一项技术的适用性,要看其的投入、运营,也更要看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次污染的概率、最终处置的无害彻底性以及监管的难度。环境保护是要讲良心的,环境保护没有免费的午餐,环境是无价的”。

宽进严出招标方式减少政府决策和投资风险

广州“宽进严出”的招标方式,以及严格的试验考核要求,都大大降低了政府决策和投资的风险。

2013年9月,石井污泥项目开始招标。该项目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评标条件却非常严格,例如:中标人候选人须带资建设进行EPC建设,而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期连续跟踪监测考核,若无法通过3个月连续跟踪考核,须拆除设施并退场,且一切费用由中标候选人自负。又例如,“在试验期针对干化污泥含水率的考核是分段考核的,不仅要求含水率30%—40%之间,还要求其中监测含水率在30%—35%区间的有30天,其中监测含水率在35%—40%区间的有30天;处理后的污泥PH值标准为5—10,处理后污泥的重金属含量不能高于处理前污泥重金属含量;污泥(重量)减量比高于50%”等等。三个月后,石井试点项目顺利通过考核并且进入正常运营。

在石井项目之后,其余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相关工程正在如期推进。

可以预计的是,广州原有含水率80%的污泥外运出厂处理处置的模式即将逐步退出市场,从而逐步结束广州污泥乱倾乱倒的乱象,青山碧水也许离广州市民不远了。此前,负责污泥处置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污泥干化减量、焚烧无害处置是大方向,下一步的工程也会按最严格的标准继续向社会招标,政府和业主单位欢迎有更多好的技术、能经得起考验的过硬工艺加入广州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

“有比较,就有鉴别。有变革,就有进步。有监督,就有秩序。有良心,就有责任。”石井项目负责人说:“我们有一个倡议,希望所有污泥处理处置的企业,承诺决不倾倒一点污泥,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欢迎全社会对污泥处理行业进行监督,随时曝光违法乱倾乱倒污泥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广州在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努力和探寻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革新。随着这样的改造工程的推进,广州污泥问题彻底解决值得令人期待。

广州污泥处理处置大事记

2008年,由于臭味扰民而屡遭投诉的津生污泥处理厂被关闭。

根据市府2013年3月9日工作纪要,水务局报送《广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提出了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厂内干化减量,然后运至水泥厂、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焚烧,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

2013年9月,石井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减量技术改造试点项目(以下简称“石井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

2014年10月8日,石井项目开始进入为期3个月的试验期。三个月后,石井项目顺利通过考核并且进入正常运营。

2014年底,市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工作方案》,标志着“厂内减量稳定化,厂外焚烧无害化”的广州污泥处理路线正式确定。

旧处置路线图

污泥(含水率99.9%)

污水处理厂处理至含水率80%污泥

第三方污泥处理公司将污泥外运填埋或堆肥

好处:便宜,节省财政费用支出。


弊端:监管困难无法监控污泥出厂后的去向;不能实现百分百无害化处置,存在臭气污染严重,重金属富集等问题。

新处置路线图

污泥(含水率99.9%)

场内减量至含水率30%~40%干泥

运往水泥厂或电厂焚烧

好处:百分百无害化处理;“两点一线”运输,减少了中间环节,明确责任分配,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

弊端:前期投资建设成本较高,短时间内增加财政费用支出。

撰文:李秋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