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7下一步进入实操阶段的“双一流”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1  浏览次数:134
核心提示: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7下一步进入实操阶段的“双一流”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双一流”入选方案解读:中国大学贫富格局如何重组?

 2017-09-21 陈少远 等 

“985”“211”后,中国穷大学富大学如何沉浮?31省市支持“双一流”建设计划资金总额已超550亿元

记者  陈少远 实习记者 徐壮 孔翔凤

中国首批“双一流”高校名单终于靴子落地。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三部委公布名单,137所中国高校上榜。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前者分A类高校36所,B类高校6所。财新记者梳理,在39所“985工程大学”外此次新加入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三所“211工程”高校。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95所,其中71所为原“211工程”学校,有24所非原“985、211工程”学校进入该榜单。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根据中国官方此前公布的时间表,经过“双一流”建设,到2020年,中国希望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就此名单答记者问时提醒,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非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建成还要看最终成效”。

 

在高等教育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均采取向精英大学倾斜并且以“重点建设、项目主导”为主的投入模式。此前,中国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倾斜投入,在20年间重点支持了一批大学快速发展,但两项工程也因投入失衡等问题引发争议。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分析,单纯从名单看,取代“985”“211”的“双一流”更加重视对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扶持。但“双一流”的资金投入以原来的211、985、优势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专项投入的盘子为基础来测算,“所以投入的差异性基本维持了原有状况”。

 

中国高校获得财政投入的“贫富差”将继续存在,但贫富格局或将局部改写。

 

“双一流”高校将获国家和地方财政两个渠道的支持。据财新记者统计,除港澳台外的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计划支持资金总额已超550亿元。

 

中国大学此前公开的2017年预算可见端倪。有多所高校因为“双一流”建设而导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增加。如中山大学高等教育支出比去年增加约4.8亿。该校在公开预算报告中指出,增加原因主要是“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预算增加”。而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均以“2017年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经费及中央高校管理绩效改革拨款预算数”的名目解释两校在高等教育支出里增加的5.5亿元和0.35亿元。

 

“双一流”如何诞生

 

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大学建设工程中,财政投入如何选择倾斜建设的大学和学科?

 

“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解读,“双一流”建设不是普惠性的,“始终将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潜力作为最优先的考虑”。

 

曾参加建设高校遴选认定标准讨论的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也在解读文章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将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就像“211”工程明确提出的“重点建设、带动全局”的方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透露,评选名单由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

 

具体方式为,由专家委员会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再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中国官方的部署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发展重点在于“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则着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

 

据刘海峰透露,在遴选认定标准的过程中,还参考了国际相关评价因素,并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

 

教育部的公开信息显示,专家委员会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主任,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并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评选过程中,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同时,认定遴选标准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教育部还表示,此后的具体工作中,将做到“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考核也“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一流大学”现AB档

 

“双一流”榜单非常吸引眼球的一点在于,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AB两档。在36所A类高校外,还有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6所B类高校。

 

教育部解释,将一流大学作区分,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张端鸿分析,一流大学建设单位分为AB两类主要是体现了“绩效导向”和“能进能出”的建设思路。刘海峰则指出,让参与建设的高校形成梯队,是因为现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少数是接近甚至是初步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的,但有一些高校和学科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比较远。

 

在6所B类高校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原“985工程”大学。张端鸿分析,3所学校不能与A类学校同列一个梯队,或是因为在评选过程中,其主要的发展数据指标跟其他985高校存在差距,专家评价也不甚理想,未能得到更多“双一流”专家委员会成员的青睐。

 

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入选,一方面可体现了其发展实力和潜力,但另一方面,其整体发展数据跟之前的诸多985院校还是有差距,所以归入B类比较合理。

 

除此之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原“985”工程大学名单大部分重合。黄达人分析,这一结果是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效。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行”前500名中,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重合的有20所,包括排名第25位的清华大学、排名第38位的北京大学等。

 

而在2018年“《泰晤士报》世界高等教育大学排名榜”前500名中,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重合的有12所。

 

增3所中西部大学体现“公平”

 

在对中国大学的建设上,缩小“国家队”(部属大学)和“地方队”(地方大学)投入差的呼声一直不绝。其中尤以东西部高校所获财政投入的差距为甚。

 

根据中国高校2017年的公开预算,广东地区的中山大学收支总预算约116亿,而中西部高校相较而言则逊色不少,大多预算总额在20至30亿间,如兰州大学为约31亿。

 

在“一流大学高校”的入选名单中,中西部地区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三所原非“985”高校的入选较为醒目。张端鸿分析,此举或是为了体现进一步扶持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的政策意图。

 

此前,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启动被称作“小211”“小985”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以提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刘海峰分析,在以往建设重点大学和现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计划中,一直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例如一个省区的省属高校通常只设一所“211”高校。而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在遴选新增少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时,统筹考虑区域布局与已有水平,“重点支持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遴选”。

 

刘海峰认为,新增3所非原“985”工程大学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视为在重点大学建设的“公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入选的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在解读文章中表示,“双一流”建设“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国家层面的公平考虑,中西部地区自身对大学建设的投资却显局促。例如,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大力度,但在新疆自治区,地方财政仅投入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区内本科高校在5年内建设50个重点专业。

 

24所非“985”“211”高校入选

 

财新记者梳理,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进入重点建设行列的学科数在10个及以上的高校共有12所。北京大学以41个学科居首,其次为清华大学34个,浙江大学18个,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入选17个学科,紧随其后。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95所,其中71所为原“211工程”院校。有24所非原“211工程”院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对学科评选有深入研究的张端鸿向财新记者透露,此一流学科遴选非常重视基础性发展指标的数据支撑,一是由于第四轮学科评价结果尚未公布,所以继续使用第三轮学科评价结果。另外,ESI和QS两大国际学科领域评价指标或排名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只要在某一个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遴选过程中就尽量不放过、错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优势突出的高校及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近年涌现的新秀外,天津等地的五所中医药大学也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在两会期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标准)作为中国高校的评审依据,会让“特色学校、学科吃亏”。

 

张端鸿认为,一流学科建设突破了此前“211”工程更加重视综合性大学建设的格局,遴选了一批单科性、行业性院校,鼓励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千校一面。

 

教育部也透露了在一流学科建设上“扶持特殊需求”的导向,“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认为,行业特色高校的智力资源,集中由一流学科来承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中国,这些高校覆盖农、林、矿、油等事关国计民生基础行业。

 

入选校享有较大自主权

 

在“一流学科高校”名单中,一些学科后标有“自定”二字。教育部解释,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入选高校可根据自主编制的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决定建设经费如何使用。

 

黄达人进一步解释,“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和学科建设方案编制将注重体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方案编制方面,高校的建设目标可以是学科、学科群或学科领域,“把学科建设的组织权交给了高校”。

 

此外,在考核评价方面,2018年以高校自我考核评价为主,三部委只对2020年周期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教育部还强调,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在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据此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

 

各高校的建设方案将由高校日后另行公布。

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时政新闻人民日报2017-09-21 10:38
分享
422评论收藏

[摘要]有关地方表示,“双一流”建设站位高、视野广,体现了国家计划国家标准,有利于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专家委员会委员认为,程序设计科学合理,不申报、不评审,杜绝了不正常的人情往来,结合各种因素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实行综合认定,标准全面客观,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高校认为,不申报、不折腾,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有利于学校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有的高校表示,标准客观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虽然自身没有占到“便宜”,但充分认可。

自动播放开关自动播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乘客:高铁更加准时比较方便

 
<>
  1. “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 42所高校入选一流大...
  2.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乘客:高铁更加准时...
  3. 特朗普称南海国家主权被威胁 外交部超机智回...
  4. 特朗普1.1亿元海滨庄园遭飓风破坏 棕榈树全...
  5. 外交部确认墨西哥地震有台胞被困受伤 将提供...
  6. 擦肩而过!实拍联大特朗普入场同时朝鲜代表...
  7. 特朗普放话“彻底摧毁朝鲜” 中国外交部紧急...
  8. 感人!中国驻比利时大使与众人高唱国歌欢送...

 

重磅发布!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北大清华等42所高校位列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双一流”高校是怎么选出来的?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2“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增量方式统筹推动建设,以存量改革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专家委员会对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咨询,首先把牢政治关,其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逐校对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咨询意见。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有关高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核对把关。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3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认定体现了哪些战略考虑?

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注意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二是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必须坚持高水平、鼓励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既要体现冲击一流的水平,也要与我们的国情国力相适应;既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也要与以往重点建设项目平稳衔接。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主要根据客观数据和综合评价。

有两个主要考虑:一是落实稳中求进、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继承原“985工程”建设基础,又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增加建设动力,特别是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的高校的压力,实行存量改革、激发活力。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同时,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同等重视,就是一视同仁,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同等建设,就是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4遴选认定的第三方评价是如何选择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各方对此次遴选的评价如何?

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选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传承中国文化,引导高校把“四个服务”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简单套用国外的标准排名,不把中国特色狭义理解等同于学科特色;二是坚持综合性、多维度,利用各类评价,从各个侧面、多个维度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与单纯的人才指标、论文指标挂钩;三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用。

专家委员会经过比较论证,综合各方意见建议,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从我国实际和可操作性出发,确定采用的国内国际评价为:

(1)4类国内第三方评价:一是人才培养类,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二是学科水平类,体现高校学科水平;三是贡献奖励类,体现高校学科的社会贡献;四是政策导向类,综合考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大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

(2)高校认可度较高、客观性较强的的国际第三方学科评价,体现各学科点的实力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依托选定的上述第三方评价,专家委员会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突出考查有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等。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此次遴选得到各方的认可和好评。有关地方表示,“双一流”建设站位高、视野广,体现了国家计划国家标准,有利于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专家委员会委员认为,程序设计科学合理,不申报、不评审,杜绝了不正常的人情往来,结合各种因素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实行综合认定,标准全面客观,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高校认为,不申报、不折腾,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有利于学校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有的高校表示,标准客观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虽然自身没有占到“便宜”,但充分认可。

5遴选认定工作有哪些机制创新?

三部委在总结以往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设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认定遴选机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有: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建立战略专家咨询组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创新,也是实施推进的重要保证。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权威性,不仅在认定遴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方案咨询、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和周期评价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改革认定工作流程。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三是依托第三方评价。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根据已公开发布、可公开获取、高校普遍认可的国内、国外第三方权威评价结果确定,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体现内涵发展要求,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6“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最终形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突出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中管高校巡视情况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兼顾前瞻性和可行性,制定相互衔接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对学科建设作了系统安排部署,详细规划设计路径、内容、举措。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建设方案由高校另行公布。

7下一步进入实操阶段的“双一流”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下一步,“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将进一步深化。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建设高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

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建设高校深化认识,通过座谈会、宣讲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宣传解读“双一流”建设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交流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好头、起好步、走对路,抓好建设落实。二是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策举措,通过高校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深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一方面为建设中期评价指导和周期评价作准备,另一方面把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的过程变成建设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抓手,引导“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 。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