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城市生活污泥“变废为宝”的背后,区校合作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戴晓虎先后负责了上百项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开发、研究及转化应用,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德国穆恩斯特(MüNSTER)生活有机垃圾厌氧集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1  浏览次数:102
核心提示: 城市生活污泥“变废为宝”的背后,区校合作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戴晓虎先后负责了上百项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开发、研究及转化应用,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德国穆恩斯特(MüNSTER)生活有机垃圾厌氧集成化处理、沼气能源回收工程,匈牙利布达佩斯北方(BUDAPEST NORTH)污泥高温发酵、能源回收工程,阿联酋富加拉赫(FU- JAIRAH)热带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等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城市生活污泥“变废为宝”的背后,区校合作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2017-08-30 19:26:51 来源:解放网

  一边是有技术但找不到“婆家”落地的科学家,一边是迫在眉睫但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家重大工程,如何对接起来?成立一家专门的公司,独立运营此项目。

  城市里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菌、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过去,污水处理厂的做法是将污泥填埋,这种粗放的处理手段只是将污染源从污水转嫁到了泥土中,对环境的污染并没有消除。

  如今,利用高温水解工艺和厌氧消化等工艺,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消解和稳定,产生的能源和肥料还能变成宝贵的资源重复利用。一项掌握在科学家手中的技术,如何转化为产业?这种转变,来自于上海杨浦和同济大学共同支持成立的一家科技公司——上海同济普兰德生物质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项掌握在科学家手中的技术

  普兰德的核心技术来自同济大学戴晓虎教授团队。戴晓虎教授是同济的校友,2010年以前,他长期在德国从事环境工程、污水污泥处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作。“我国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经超过70%,但是伴随污水处理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却越来越成为城市不堪之重。”戴晓虎介绍,以含水率80% 计,全国年污泥总产生量已突破3000 万吨。

  戴晓虎科研团队的核心技术是高温水解工艺和厌氧消化工艺,不仅可以把污泥中的病原菌消灭,还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消解和稳定,产生能源和肥料。同时,这项技术的减量化的效果明显,100吨的污泥可以递减到30吨。其处理效率也是传统技术的数倍,可以使得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一天处理完毕。




 在德国,戴晓虎先后负责了上百项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开发、研究及转化应用,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德国穆恩斯特(MüNSTER)生活有机垃圾厌氧集成化处理、沼气能源回收工程,匈牙利布达佩斯北方(BUDAPEST NORTH)污泥高温发酵、能源回收工程,阿联酋富加拉赫(FU- JAIRAH)热带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等。但当时在国内,一直未有中国人实施过这类工程。




如何将技术与工程对接起来?

  2010 年,戴晓虎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授回到中国,主持了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的工作。通过对国内生活污泥性状的研究,戴晓虎团队结合多年来在国外公司大型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程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鉴欧洲最先进的污泥处理高级厌氧消化先进技术,成功开发了“基于污泥改性预处理的高级厌氧消化技术”,而这项成果要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急需工程项目的落地。

  2011年,湖南长沙市开始启动污泥处理项目,为长沙日处理500 吨的污泥处理项目组织招标。作为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污泥处理新技术示范工程,必须采用全新的技术路线,然而建设方找遍全国,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和技术。

  一边是有技术但找不到“婆家”落地的科学家,一边是迫在眉睫但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家重大工程,如何对接起来?一项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落地?在同济大学和杨浦区的共同支持下,上海同济普兰德生物质能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经历九个多月对科研技术进行消化和整合、通过中试反复验证。2012年同济普兰德参与的联合体中标了长沙市污水厂污泥集中处置工程。“戴晓虎团队研发的预处理技术,与发达国家成熟技术相比,不仅达到同等水平的处理效果,投资成本更低,是适应我国污泥特征的技术,能有效解决国内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决心为其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 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济大学产业负责人表示。



同济普兰德镇江项目-热水解系统。

  建造自给自足的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循环系统



公司一成立就面临巨大的技术创新挑战,也是一条没有退路的创新创业之路。”普兰德原总经理梁念丹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感慨万千。“由于这项工程在国内从未有过实施经验,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公司的初创团队从图纸、工艺和设备不断摸索,每天和研发人员开会到凌晨两三点。”
 


  在这个过程中,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下属的同济建设给予了普兰德大量的技术和服务支撑。杨浦区的多家企业参与了项目,协同合作。在杨浦区科委的扶助下,杨浦区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SPYP)经前期酝酿后,也在2015年正式成立,平台贯通了区域内的上下游污泥处理产业链,推动了普兰德完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热水解示范项目——长沙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镇江市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等项目,为国产化的污泥高级厌氧消化工程向全国铺开奠定了基础。

  而普兰德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新一代自给自足的污染处理循环系统。“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这些生活污泥有毒有害,但其实它们也可以变成宝贵的能源。”戴晓虎指出。在镇江市的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项目中,污泥处理中产生的沼气已经提纯并网,处理完成后的污泥已经资源化,变成生物碳土运用到了市政园林建设中,而这也是未来污泥资源化处理的一大趋势。在欧美,这项技术已经普及,而在中国,我们刚刚起步,普兰德未来的目标是打造新一代自给自足的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处置完整产业链。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