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如何提质增效?第三届全国“水业国际大讲堂”在广州举办

日前,第三届全国“水业国际大讲堂之三:凝聚共识,推进排水管道提质增效——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技术与装备”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大设计院、高等院校、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水务集团和排水公司等5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届会议。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举办,以“凝聚共识,推进排水管道提质增效、助力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为主题。
大讲堂深入探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排水管道检测、非开挖修复的有效模式和适用方法,本着“精、准、透”的原则,注重突出行业热点,以“排水管道检测、非开挖修复和质量管控”为核心,邀请了日本下水道新技术机构、技术评价部部长宫入笃,德国莱茵工业服务市政工程与基础建设高级专家Markus Maletz等专业人士,与广大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内容贴近需要,贴近实际。
排水管道提质增效的重点就是要截住直排污水、堵住倒灌河湖水、赶出入渗地下水、分流山溪水、改造雨污混接,实现“清污分流”、雨污水各行其道,系统提高城市排水、溢流污染削减和污水处理的效益。其重要措施就是摸清现有排水管道存在的缺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修复治理。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为57.7万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总量、人均占有量、管网密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受污水腐蚀、污物沉积与荷载等影响,排水管网存在破损、渗漏、淤堵等不同程度的结构性或功能性缺陷。加之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粗放,排水管网建设、管理不善,引发了城市内涝与黑臭水体的外源污染问题。
为推进排水管道提质增效工作,需借鉴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及质量管控方面的先进经验,科学、规范、有质量地组织实施现有排水管道的检测与修复,第三届全国“水业国际大讲堂”通过国际专家、我国排水管道主管部门、设计、技术研发、运营管理和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