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市场版图逐步扩大 谁能掘金碳交易   碳交易盈利模式尚在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3  浏览次数:130
核心提示:我国首批7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的5个碳交易试点市场在2013年这个被业界称为碳市场元年中已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进入实际交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我国首批7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的5个碳交易试点市场在2013年这个被业界称为碳市场“元年”中已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进入实际交易阶段。但是,碳排放权交易毕竟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2014年,碳排放权交易在拥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困难,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步入关键期

  
  为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提出建立中国国内碳市场。“十二五规划”对碳排放交易成为一种机制特别关注,这将有助于中国达到其国内的目标:到2020年,碳浓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将较2005年碳浓度水平减少40%至50%。
  
  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天,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完成协议交易5笔,成交量4.5万吨,交易额125万元。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当天共完成7笔交易,成交120029吨碳排放配额。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启动过半,有消息称,湖北、重庆将在2014年启动碳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但对于如何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路径,这就需要在2014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运行中总结经验。2014年,我国政府会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宏观目标等方面发布一些政策。而更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比如市场交易准则、交易规范等,还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发布。
  
  碳交易盈利模式尚在探索
  
  目前,碳排放交易制度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它同时也是环境公共治理框架的一部分。碳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其交易市场被称为碳市场。
  
  当前,由于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这就形成了价格差,也为碳交易提供了市场空间。根据测算,过去4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每年500亿欧元,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随着我国的碳排放交易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会加入到碳排放交易中来。整个碳排放金融的市场规模并不会有巨大的增长,但活跃度将会有很大提升。尽管国家只批准了7省市试点,但是其他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尝试的大门也并未关闭。一些地方即使没有列入国家碳交易试点的范围,也可以在省内进行碳排放交易。业内专家表示,只有各省先行先试,未来才能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建成后,进行跨省以及全国大范围的交易。透过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版图”可以看到,碳排放交易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还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
  
  虽然目前国内碳交易量规模有限,但是巨大的减排空间和碳交易具有的独特金融属性和强制性,将使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从国外发展碳交易的经验来看,这是一种综合减排成本较低的市场手段。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国家开发碳交易进程的逐步深入,碳交易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推手,国内碳交易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部署开展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世界银行支持中国开展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目前项目已经确立,正在招标。现在正在研究设定全国的碳排放总量,同时研究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总量控制基础上确定全国的碳交易总量。据了解到,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即将建立的全国碳交易市场。这一体系一旦建立,将有望让全国的碳金融真正流动起来。
  
  尽管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队”正在跑步入场。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版图”的逐步扩大,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渐行渐近,绿金时代,就此开启。
  
  企业准备好了吗?
  
  2013年被看作中国碳交易“元年”,随着碳交易体系的逐步完善,2014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试点之中。在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信息将不再是秘密而成商机,温室气体排放权可换来“绿金”。可是面对碳交易当前,中国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明显不高,“春眠不觉晓”的企业不在少数。部分企业认为当前的排放数据核查仅仅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没有充分意识到碳交易作为节能减排重要的无形之手,对行业发展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也有企业觉得目前自己的排放数据在行业中排名尚可,距离排放额度还有一些距离,结果在等待中失掉了碳交易的商机。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碳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是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分享碳交易蛋糕。
  
  不可否认的是,碳交易、碳信息这样的概念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许多企业的“碳意识”还有点弱,未能在管理上予以足够重视。此前就有媒体就报道过,在深圳、北京等开始碳交易试点工作中,有关政府工作人员就遭遇过开展碳核查时难以找到企业对接部门、对接人的情况。
  
  政府在碳交易体系建立和维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对碳排放实施配额管理,向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后,企业可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业内专家解释说,政府要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最基础的一步是要了解企业有多少配额可以用来交易。因此,优质的排放数据披露对设置一个有效的总量目标非常重要。通常摸清排放数据和界定可交易的配额离不开“核算—报告—审查”这几步。参与交易的企业要负责核算其碳排放,并向监管者报告核算结果,核算结果还需通过第三方验证机构的审核。但显然,大部分中国企业未认识到碳排放数据核查应是企业管理的有机部分。专家建议,中国政府应推动企业尽早开始对排放源数据的收集核算,并建立排放汇报体系。
  
  有专家还发现,企业在关注碳信息等绿色环保议题方面极易按行业“扎堆”。比如一个行业如果排名前几位的旗舰企业都在积极应对碳盘查,就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显著影响,甚至生发新的竞争规则;反之,如果某行业旗舰企业漠视碳核查,那么即便有的中小企业意欲有所作为,但也很难形成行业主流声音。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参与碳排放交易已经成为企业必须去做的事情。一些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会面临碳排放的限制,这会让企业更加积极地研究交易规则,并且关注自身的碳资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个人也能掘金碳市场
  
  此外,每个普通人与碳交易、碳金融的联系也将愈加紧密。值得关注的是,在已经开启碳排放权交易的5个试点城市中,深圳和天津都以不同形式允许个人直接参与碳交易,上海目前也在考虑制定个人参与碳交易的相关规则,这些可能代表了今后我国碳交易的一种发展趋势。
  
  当然,除直接去交易所开户炒“碳”,普通市民也可以购买一些专业金融机构设计的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从而降低直接参与碳交易的潜在风险。目前,多家金融机构都在计划设计推出适于个人购买的碳金融产品,这也是建立统一碳交易市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