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烟台:每天3万吨再生水排入大海 若用好可缓解缺水状况 《烟台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9  浏览次数:120
核心提示:烟台:每天3万吨再生水排入大海 若用好可缓解缺水状况 《烟台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为此,在淡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烟台积极推广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推动再生水设施建设。“再生水利用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于德利说,“既有资金不足,再生水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又有潜在用户担忧再生水水质的原因。

 

每天3万吨再生水白白排入大海

用好城市第二水源,可有效缓解烟台缺水状况

    □记者 赵丰 于冬亮 报道
本报烟台讯 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可产出4万吨再生水,水质达到工业用水及城市杂用水水质的标准,可用于工业冷却以及绿化等,但目前仅有1万吨作为冷却水用于烟台市发电厂,其余3万吨因无用户使用只能排入海中,这就是烟台再生水利用的现状。
“大部分再生水资源直接排入海中,浪费了资源,也会造成海洋生态失衡。”长期关注烟台水资源状况的市人大代表于德利,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再生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其大规模利用,可有效缓解烟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烟台作为沿海城市,水资源却很匮乏。当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无入境客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属严重缺水城市。
为此,在淡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烟台积极推广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推动再生水设施建设。经处理后的再生水,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成为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又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但目前烟台市绿化、景观、洗车、小区冲厕等均未使用再生水,再生水规模化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烟台市相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2015年将建成投运,届时可生产出10万吨/日再生水,目前尚待认领。“根据调研情况,开发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的古现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达到2万吨/日以上的再生水处理能力,而处理后的再生水,除了沿海防护林灌溉之用,完全有可能用于古现热电厂工艺使用及各企业生产所需,解决古现部分工业园企业用水困难。”于德利说。
“再生水利用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于德利说,“既有资金不足,再生水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又有潜在用户担忧再生水水质的原因。”据介绍,目前有不少高校急切想引进再生水使用,却因无法与再生水管道对接而作罢。
对此,于德利建议,应严格执行《烟台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规划居住人口4000人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公寓、高层住宅;日取水量超过250立方米的企业、大专院校和工业小区必须自建再生水利用设施,并使用再生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从设计之初,就必须将再生水设施列入设计,预留出再生水管道接口,对此,规划、建设等部门应严格把关。
同时,应提高水资源管理费的征收标准,实施再生水回用鼓励政策,用经济杠杆调节促使企业使用再生水。再生水处理企业的运营则可按照PPP(公私合作模式)市场化运营模式,由专业公司一次性买断再生水的销售权,并负责再生水输出管道的铺设、安装和管理。
“使用的同时,必须严把监测关,保障回用水水质,启用社会第三方监测机构共同参与对再生水质量的监测,确保达到工业产品生产所需用水质量要求。”于德利说。


 

烟台:每天3万吨再生水排入大海 若用好可缓解缺水状况

2015-03-0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赵丰 于冬亮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