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五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2万亿盛宴切分在即 海绵城市重在盈利模式  全产业链催生战略新兴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4  浏览次数:115
核心提示:2万亿盛宴切分在即 海绵城市重在盈利模式  全产业链催生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2万亿盛宴切分在即 海绵城市重在盈利模式
 
 
 
  由于“海绵城市”的投资额巨大,单靠政府投资对政府压力太大,中央补贴也能有助于打开行业兴起的开端。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为期3年的资金补助,补助分3档,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续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近期,“海绵城市”成为热词,迎来了新一轮建设大潮。再加上PPP模式的助推,“海绵城市”受到有关部门和全国各地的重点关注,有关政策也密集出台。这将使生态环保领域订单和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产生新变化,大量资本的涌入也引发了业界人士的担忧。 
 
全产业链催生战略新兴产业 
 
“‘海绵城市’虽然投资额巨大,但是对城市的发展又是必不可少的,市场规模潜力非常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表示。据测算,“海绵城市”的单位建设成本约为1.5亿—1.9亿元/平方公里,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相应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到两万亿元。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提出,希望到2020年,建成30个适应气候变化的试点城市,其中主要措施就包括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此次试点城市数量较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数量(16个)增加近一倍,预计涉及投资额不低于2000亿元。 
 
业界资深人士潘晓军指出,“海绵城市”的“风口”突然到来,这对所有企业是一个机遇。“海绵城市”内涵外延并不是孤立的,他包括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维护,智慧“海绵”和相关产业化等具体内容,被称之为“全产业链”。 
 
如今,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技术储备,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知识、技术、资本运作层面,目前参照的多是美国的标准。“虽然国外经验不少,我们必须明确,‘海绵城市’跟城市的内涝、水资源的紧缺和城市水污染等都密切相关,是技术性强和交叉性强的综合学科,这就需要新模式新做法,我们按照‘全产业链’的模式布局,就能赶上这次产业盛宴,催生‘海绵’战略新兴产业。”潘晓军解释称。 
 
收益模式成为最关键点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海绵城市”的投资额巨大,单靠政府投资对政府压力太大,中央补贴也能有助于打开行业兴起的开端。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为期3年的资金补助,补助分3档,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事实上,大多数试点城市也都采用了PPP模式。 
 
从2014年末开始,PPP模式逐步推广,很多环保公司手中订单快速增长。据公开资料,PPP项目计划投资量超过8万亿元,同时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如专门基金支持、奖补政策、融资支持、示范引导。自此,积极推广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运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将是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的主要选择。 
 
既然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那收益模式则成为“海绵城市”PPP项目市场落地和推广的最关键点。国外相关案例显示,“海绵城市”项目收益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主要外部收益包括减少地表径流进而防治内涝、降低排水负担、增加供水、改善供气质量和增加房产价值等。谁来为外部收益买单即成为了运营模式的关键问题。 
 
“如何落实?找不到现金流,找不到营利模式,谈判过程中的参与度就上不去。再加上PPP的核心理念是伙伴关系,这是新的一种工作方式,如果转变不过来,就会制约部分社会资本走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邱爱军称。潘晓军则表示,社会资本还会考虑如政府如何付费等其他因素。 
 
因为对于部分公益项目,譬如说河道的治理及雨水的利用等,部分城市并没有这个商业模式,也没有形成回报机制,这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并不等同,如果企业盲目进行此类PPP的参与,收益上将存在风险。如果再加上“海绵城市”考核,民间资本参与建立的PPP公司,如果没有通过考核,就会直接导致政府奖励资金减少,这很可能又会对民间资本在PPP模式上的投入带来风险。 
 
据了解,住建部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每月报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信息,并将其作为政策及金融支持的重要依据。而近期湛江、成都、陕西、辽宁等多地政府也出台了具体的海绵城市实施规划,“海绵城市”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