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 中国给水排水 供稿单位:江苏省住建厅、宿迁市水务局、 南京市水务局、镇江市住建局、常州市建设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7  浏览次数:213
核心提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 中国给水排水 供稿单位:江苏省住建厅、宿迁市水务局、 南京市水务局、镇江市住建局、常州市建设局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为更好地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借鉴有益做法,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规院水务与工程院联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及相关部门,从本月开始陆续推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本期案例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河、南京市月牙湖、镇江市玉带河、常州市十字河(五星公园)四条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经验介绍,以飨读者。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
中国给水排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导思想,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成效显著。
为更好地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借鉴有益做法,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规院水务与工程院联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及相关部门,从本月开始陆续推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本期案例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河、南京市月牙湖、镇江市玉带河、常州市十字河(五星公园)四条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经验介绍,以飨读者。
 
一、项目概况
1. 基本情况
宿迁市水系发达,坐拥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中运河、淮河等9条流域性河道,古黄河、西民便河等14条区域性河道,六塘河、利民河等39条骨干排涝河道,水生态已融入宿迁市民的生活。马陵河是宿迁市老城区一条重要排涝河道,1974年人工开挖而成,全长5.2km,汇水面积11.6km2,居住人口13.85万人,河道水质长期处于黑臭状态,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被称为宿迁的“龙须沟”。
 
2. 问题分析与评估
马陵河综合整治之初,用时近半年从河道两侧所有排水口向上溯源,详细摸排周边地下管网及污水来源,累计排查 28条市政道路、68.6km雨污水管网、42个住宅小区、37个单位庭院、1687个沿街商铺,找准找全了马陵河黑臭成因:一是污水收集能力缺失。马陵河由北向南自成一个污水收集系统,但污水收集管道不仅标准偏低、破裂较多,而且埋设在河道中,长期与河水贯通,丧失污水收集能力。二是老城区雨污混流严重。马陵河两岸共有144个排水口,其中9个排水口一直有污水直排河道;老城区范围内70%以上的小区、60%以上的单位庭院以及大片棚户区,都未实行雨污分流,处于雨天混流、晴天排污状态。三是河道先天不足。马陵河因是人工开挖的排涝河,上无源头活水、下无自然出路,又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开挖之初就成了排污河道。
 
二、整治目标
黑臭河道整治“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按照“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管”、“控源截污、面源治理、雨污分流”的整治理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截污、水清、岸绿、路通”的工作目标。
三、整治方案
前期工作开展了全流域的地下管网排查,形成了地形、道路、管网一张图,为水系统平面、立面分析提供准确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推进整治中,单独组织编制马陵河控制性详细规划、水质保障、片区(老旧小区、菜市场、公厕等)治理等专项方案,坚持通过城市改造和管理,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实施时序上,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管网后河道、先治污后活水的工作安排;管网系统方案上,坚持雨污共治、洪涝兼顾,强化竖向系统研究,通过三维模型开展了专项评估,精细化截流、溢流系统设计;河道水系统方案上,在强化控源截污主导措施基础上,根据河段不同位置进行源头生态湿地、活水跌水、生态浮岛等河道生态修复措施的科学布局。
四、整治措施
马陵河综合整治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由宿迁市水务局牵头负责建设,自2014年7月开工至2017年10月全部完成,累计投资4.15亿元,主要实施雨污水管网、初期雨水调蓄池、污水提升泵站、桥涵、道路、闸坝、河道扩挖、景观绿化等工程。
(1)截污纳管工程。对整个片区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并制定方案,着力完善管网配套,提升污水收集能力,累计铺设污水主干管8.6km,补建和改造雨污水支管13.3km,新建、改造2 座污水提升泵站。
(2)片区改造工程。结合城市发展,推进两岸棚户区改造,退地还河、退地还绿,实现雨污分流,累计完成小区改造28个、新建雨污水管网28km以上,棚户区征收拆迁3.66万m2。
(3)源头湿地工程。沟通马陵河与中运河,配套建设源水生态湿地,通过自然净化,为马陵河提供清水补给,日补给量可达2万吨。
(4)清淤疏浚工程。加强河道内源治理,清除淤泥,拓宽河岸,增加水面,设置堰坝,保持生态基流,累计清淤10万m3,扩挖河道面积4万m2。
(5)生态修复工程。栽植生态修复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布设增氧设施,采用生态挡墙,全面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
(6)景观交通工程。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新建沿河公园,铺设人行步道,结合路网状况,打通两岸交通道路,建成南北大通道,累计增加绿化面积14.5万m2,新建道路6.2km,最终将马陵河打造成一条“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
 
五、创新举措
1. 初雨污染控制
一是铺设沿河雨污水干管,其中雨水干管扩大指标设计,沿线点状布设三个初雨调蓄池,实现非雨天污水全截流,初雨水全收集。二是合理确定溢流堰高程,实现25mm及以下降雨时雨水不入河,解决了70%以上降雨天污染入河问题。三是溢流口采用石笼墙设置调蓄空间,结合海绵手法解决了溢流水污染少入河问题。四是对棚户区外排水采用二次截流设计,增加调节能力,提高截流精准度,降低雨天对污水干管的冲击,减少初期雨水入河量。五是系统开展雨污水收集系统优化技术,在现状污水系统及设计截流系统资料收集、信息集成的基础上,通过ICM软件,利用GIS信息技术构建雨、污水管网水力模型。以新建截流井和调蓄池的运行工况为研究重点,进行整个雨、污水排水系统的模拟计算,分别对旱季和雨季的污水过程、截流井和调蓄池的运行特征及污水厂负荷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工程系统的调蓄能力和截污效果。
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在管网窨井、箱涵(管廊)、河道挡土墙、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积极应用装配式技术,采用双面叠合板技术形成的扶壁式挡墙结构产品,形成了设计、生产、安装的全过程实用成果;实施的箱涵工程,是公共管廊产品的微缩版,确定了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实现了有效的资源节约,装配式产品在工厂预制成形、现场安装,节约了脚手架、模板、钢筋绑扎等带来的资源浪费,也减少了人工、机械等费用,大大降低工程实施的成本。质量可靠性增加,通过工厂自动化生产,在原料配备、生产养护等方面优于现场质量管理,解决了传统工艺难以避免的模板缝、对销螺栓孔、墙面排水水渍、斜立面接头漏浆甚至蜂窝麻面等问题。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因施工围挡对城市交通影响时间,装配式建筑的现场工序减少,工期有效缩短,其中挡土墙施工现场施工工期缩短达60%,箱涵、窨井工程工期缩短50%。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装配式挡土墙的实施,避免了现场钢筋焊接、砼振捣、模板加工安装等的施工噪音影响,减少了模板拆除、螺栓孔封堵、砂浆抹面等形成的扬尘影响,是实现绿色建设理念的有效实践。其中采用预制双面叠合混凝土板生产技术并应用于河道挡土墙工程,在马陵河示范段工程中节约投资约50 万元,并申请1项国家专利。
 
 
3. 调蓄池冲洗技术创新
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冲洗方式是一项新课题,国内大多借鉴国外的一些创意方法,主要有真空、门式冲洗两种,两种方案各有优势。马陵河整治工程设计方案推荐采用相对可靠的门式冲洗,但门式冲洗方案需配备供电、智能管理、机械传动、蓄水门等设施设备,设备投入大、后期运行费用高、管护成本大。经过深入研究和课题攻关,工程采用河道水直接冲洗方式,取消门式设备等的投入,通过管道、控制阀门的系统设计和布置,实现冲洗出水流态由孔口出流变为有压管恒定流,达到更优的冲洗效果。
4. 海绵理念运用
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排水体系的竖向控制和构建,强化平面的布局和消纳。一是严格按照海绵城市试点规划确定的指标体系,以整治红线为边界,逐一复核边界条件,明确区间工作条件。二是优化灰色系统设计,以管网、调蓄池、溢流堰、缓冲区设计为核心,大力度提高灰色系统的效用。三是强化海绵手法的应用,高度融合园林、生态技术的应用,提高海绵系统成效。四是依靠技术支撑,推进海绵管家服务、海绵成果评估技术管理体系,提高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和技术支撑能力。海绵或其它生态手法应用上主要采取透水铺装、石笼挡墙、下凹式绿地、雨水溢流池、雨水花园、水体增氧、生态浮岛、雾喷系统、水生植物、砂卵石、生物洄游通道等。
 
 
 
 
 
六、整治成效
马陵河历经八次整治,前七次整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多种因素,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从污染源看,是雨污混流、上无源水、初雨水污染、市民习惯、作业面窄、各自为政等原因;从组织工作来看,最根本的是没有全面厘清污染成因,未系统制定全面的整治方案,未下决心投入来全面落实整治要求。随着马陵河综合整治的不断推进,河道水质日益改善,从感官上看,黑臭变清澈,鱼虾成群,孩童戏水,市民垂钓,一片人水和谐景象;从水质参数上来看,全线从治理前的重度黑臭逐渐变成Ⅴ类、Ⅳ类水质并稳定下来,同时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浓度从治理前的70mg/L 到现在的400mg/L,有力证明了马陵河整治的成效;从社会舆论上来看,无论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还是居民的自媒体宣传,以及随机采访河边居民或行人,都对马陵河给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被评为2017年江苏省环保十大新闻之一。
 
 
 
 
一、项目概况
1. 基本情况
月牙湖作为古护城河的遗存,北承钟山之水,东纳童子仓沟、卫桥沟来水,南由七桥翁泵站抽引运粮河河水入湖,西经铜芯管闸对明御河进行补水,与西北护城河遥相呼应,是南京城墙历史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量调蓄、防洪排涝、主城区补水等重要的河道功能,是秦淮区水系引排格局和水资源区域调度中的重要一环。
月牙湖及护城河水体(不含外秦淮河副支)水域总面积达43.6万m2。月牙湖现状常水位为9.30~9.65m,东南护城河多年平均常水位为8.0~8.5m,外秦淮河副支多年平均常水位为6.5m。流入月牙湖的支流主要有三条:卫桥沟、童子仓沟和前湖溢洪通道,月牙湖汇水面积为10.6km2。
 
2. 问题分析与评估
(1)防洪排涝基本达标,但存在局部易涝区
月牙湖及东西护城河区域范围内整体的防洪排涝问题尚不突出,但局部存在排涝隐患,包含友谊村、象房村以及酒精厂路以北等易涝点,由于地势低洼、月牙湖与护城河连通性不足等因素,排水压力相对较大,湖区可利用现有优势进行海绵设施建设,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
(2)引水水源单一,补水水质有待提高
月牙湖的三条支沟——前湖溢洪通道、卫桥沟、童子仓沟,非汛期基本没有来水补给。卫桥沟和童子仓沟沿线有大量污水汇入,无法作为月牙湖的补水通道。现状主要引水水源为运粮河,水质有待提高。
(3)管网设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
月牙湖西侧片区污水主次管网已经形成,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但是部分雨水管道未进行初期雨水拦截。月牙湖公园东侧小区及企事业单位密集,雨污分流工程需进一步完善,同时截流干管难以承受片区排水需求,存在漏损现象。
(4)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够完善,湖泊内外污染源治理有待加强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月牙湖自然湿地萎缩、生态破碎、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整体较为脆弱,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月牙湖入湖水量较小、水动力较弱、换水周期长,且内外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治理,使得湖泊局部水质恶化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部分静水区存在水华爆发的现象。
(5)部分水域被侵占,保护管理措施有待提升
月牙湖南湖区和护城河区域南岸岸坡空间狭小,绿化杂乱,部分区域房屋、垃圾堆放等侵占现象较为严重,保护范围不够明确,管理难度大,水域长效管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整治目标
月牙湖整治工程通过引水工程以增加湖体流动性,利用截污工程控制污染源头,项目实施完成后,确保消除劣V 类水;2018年,各项水质监测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的要求。
月牙湖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以维护健康湖泊生命为总体目标,结合景观生态工程建设,挖掘其特有的水文化内涵和魅力,营造水活、水清、水畅的河湖生态环境。
考虑月牙湖实际情况,划定月牙湖保护范围,明确河道分区管理措施及要求,形成净化水质、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功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水源调蓄有序、人湖和谐共处等一系列目标。
三、创新举措
工程总投入约1.75亿元,于2016年12 月开工,2017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工程内容包括全线河道清淤治理、生态修复等。
1. 系统整治
(1)控源截污
为达到消除黑臭水体目标,在“截、收、清”几个方面同时用力。截:对月牙湖流域内沿湖46 个排口进行系统排查,完成26处河道排污口控源截污,并逐一编号、公示信息;收:汇水区域115个排水达标区新建雨污管网,完成雨污分流;清:月牙湖及东南护城河清除河道淤泥垃圾约37.16万m3。
 
(2)岸线整治
水陆联动,实施月牙湖与周边道路的一体化整治。以“一河一路”为整治理念,对河道岸线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拆除违章搭建,退让河道蓝线,建设人行步道,打造游园广场和休闲水品,使河道、道路空间有机衔接,景观风格协调统一。
 
(3)生态修复
在重要河段安装曝气增氧装置,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
 
2. 落实长效
对综合整治后的月牙湖及护城河等核心区域河道,按照城市水利风景区的标准提升管理要求。按照河岸区域环卫保洁、停车管理、户外广告、店招标牌、门前三包、行动执法六大管理重点,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和具体标准,部门、街道按职责分工落实任务,分片分段包干负责。
结合河长制工作,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志愿者五级河长责任体系。在全市所有河道设立河长公示牌、排口标示牌,建立微信群、河道管理手机APP、微信公众二维码等信息管理平台,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整治成效
1. 整治效果
整治前的月牙湖湖内淤积较为严重,湖边建筑物及构筑物旁淤积现象尤为明显,高温天气易发黑发臭,水环境不容乐观。周边岸线侵占现象严重,天然护坡处垃圾乱堆,步行道两侧可见菜地侵占,护岸稳固性差,植被生长杂乱。
整治后的月牙湖及护城河水清岸绿,北湖湖心生态岛点缀,亲水休闲,宜游宜居,文化历史底蕴重现,受到沿河居民纷纷点赞。
2.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虽然项目的投资没有直接的财务效益,但有间接的经济效益。月牙湖综合整治提升了整个城东片区的水环境,提升了周围居住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的改善及景观工程的实施,使月牙湖更具观赏性,作为旅游景点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带动周边商业居住土地增值,增加周边土地市场运营的收入。
(2)社会效益
项目属于政府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公益性项目,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整合城北地区旅游资源、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后,月牙湖片区既可作为生态景观及海绵城市示范区,也可作为生态景观教育的科普基地,成为市区居民休闲娱乐的极佳场所,有助于提高南京在全国的城市地位及综合竞争能力。
(3)生态效益
项目截污工程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入湖污染水量;通过实施湖泊清淤,直接清除淤泥中的N、P及有机质等污染物质,有效降低淤泥中营养物质释放对月牙湖水体的影响;通过生态工程建设,有效增加湖泊水量,改善湖泊水动力特性,增加湖泊自净能力,增加湖泊水环境容量,使得水质得到较好改善。整治后的水体基本无蓝藻、绿藻出现,透明度显著增加,在2m的水深范围内可达到清澈见底。同时,在月牙湖、护城河保持相同水位条件下,将为月牙湖、护城河增加约45万m3蓄水容量,其中月牙湖北湖调蓄容量增加约12.5万m3,成为市区范围内容量可观的调蓄水池,充分发挥月牙湖对周边水系的补水效益。工程全部实施完成后,总磷、总氮、BOD5等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的要求,将湖水提升为“草型清水态”水体,构建“排水畅通、水清岸绿、景观和谐、人水相通”的水环境,不仅能够改善局部气候,提高水环境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一、项目概况
1. 基本情况
玉带河位于镇江市城区东部,学府路以北,谷阳路以西,是江苏大学内的重要景观河。玉带河发源于孟家湾水库,最终汇入古运河,全长约2.8km,河宽10-15m,河底标高为2.5-3m,落差甚小,几近平底。由于孟家湾水库无天然水源流入,其常年水位较低,无法对玉带河进行补给。
 
玉带河穿过宗泽路进入江苏大学后,两岸共有19个雨水排放口,雨水径流直接排入,为整治前唯一水源。水质方面,整治前水体长期黑臭。
 
2. 问题分析与评估
(1)水动力不足
缺乏稳定水源,又受古运河水位顶托,水体流动性非常小,河道自净功能低,污染物无法借着水流运移与延散,几乎是停留在河道内部,以致污染物长期累积。
(2)点源污染
虽然河道两岸排入的是雨水管道,但上游雨污分流不彻底,有多处污水排入雨水管。此外,河道北岸沿线有条DN800污水干管,管材为混凝土,多处严重腐蚀、破损,污水不间断渗出,并进入玉带河中,点源污染造成水质恶化。
 
(3)面源污染
北面区域的地形落差大、坡度陡,雨水径流的流速快,累积的面源污染容易被冲刷,大量污染物快速排入河道,造成污染。
二、整治目标
以消除河道黑臭、提升河道整体环境为基本目标,充分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具体整治目标为:
(1)达到地表水四类水水质标准。
(2)旱季污水不入河,初期雨水得到有效处理。
(3)有效应对30 年一遇强降雨。
(4)修复生态,提升景观。
三、创新举措
综合玉带河现状,是个点、线、面、体的多维问题,单一的工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整治目标。因此采取源头、过程、末端、系统治理的综合改善方案,联合运用绿色与灰色设施,多管齐下,以达到整治目标。整治工程总投资约1 亿元,改造内容包括玉带河滨水空间和海绵改造,于2016年6月份开工建设,2017年10月份竣工,现已投入运行。
1. 源头削减
以LID设施控制下垫面的雨水径流,去除部分面源污染。通过雨落管断接、路牙开口或线性引导沟,将屋面、道路及其他硬质化地表的雨水径流引入LID,滞留、下渗、缓排,以减少面源污染。
 
2.过程分流
彻底雨污分流,改善雨污混流管线,将污水截入污水管,排入污水处理厂,不排入玉带河。同时修复管线老化、断裂的现象。
3. 末端处理
增设初期雨水和CSO污染入河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河两岸排口处设置水质净化设施,降低入河水质污染物负荷。沿岸两侧共建12块重力流湿地,如图所示,占地面积9194m2,日处理能力50000m3,独特的设施构造、巧妙的水力设计和科学的介质配比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同时,重力流湿地还拥有调蓄能力,暴雨时,可降低玉带河排涝的压力。在孟家湾水库也设置3800m2的多级生物滤池,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 河道改善
包括河道疏浚,将长年淤积的底泥与污染物去除,以减少河道内部的污染释放,同时增加河道空间,有利于蓄水与排涝;进行河道拓宽,扩大水面面积,增加曝气量,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满足30年一遇暴雨事件的排涝能力;驳岸生态化,将原毛石挡墙开放成自然缓坡,岸边增加水生植物,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河道的生态性、景观性与亲水性。
 
5. 活水循环
将附近京口污水处理厂每天4000m3的再生水引入上游进行补水,使河流动起来,同时沿河设置数个循环水泵,平时抽水进入重力流湿地,进行河水的净化循环,确保水质达标。
6. 模型验算
玉带河整治涉及流域水文、面源污染、河道水动力、河道水质等问题,为精准整治,采用了SWMM(美国环保局暴雨管理模式)及HEC-RAS(美国工兵团水文中心河川分析系统模式)两种模型进行耦合计算与分析。先利用SWMM计算河中各排口的流量与面源污染量,再代入HEC-RAS计算河道水位、流量、水质变化,分析及复核方案的达标性。
四、整治成效
1. 水环境有效改善
玉带河未改造前,水质为劣五类,经源头—过程—末端—水体四位一体的系统综合治理后,模拟评估显示TSS污染物指标去除率为95%,在连续20天不降雨工况下,以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水质可维持在Ⅳ类水以上,河道日渐清澈,初现容姿。
2. 打造生态栖息地
玉带河沿岸设计了蜿蜒河岸,形成多处湾、港水域,增加水岸长度和水生植物生长区域,为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地。园路蜿蜒穿插其中,休憩节点有机分布,为师生提供贴近自然、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一、项目概况
1. 基本情况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水网密布,水系发达。自2006年开始实施“清水工程”,主城区2006-2008年整治河道46条,2009-2010年整治河道14条,2011年至今,持续提升整治,城市水环境已逐步从不黑不臭向清水亲民迈进。
十字河北起古运河,南至后塘河,全长约2.3km,与西侧洪庄河一起构成五星公园水系。
 
2. 问题分析与评估
河水流动性差,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氨氮、总氮浓度等指标已达到轻度黑臭水体标准,据调查主要是由于沈家村的合流制生活污水直排十字河,而截流泵站选址方案历经两次征求周边居民意见均未通过,造成水体水质日趋恶化。
二、整治目标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黑臭水体整治,以“不黑不臭,清水向亲水递进”为目标,坚持雨污分流、源头接管和错接整治优先的原则,通过创新治理举措,全面推动水环境品质提升。
三、创新举措
治理总体方案以管线迁移为突破口,以控源截污为着力点,以生态补水为抓手,以生态修复为保障,全面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总投入约1579万元,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2017年12月完工,工程内容包括控源截污、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
1. 控源截污
在对区域排口进行充分溯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大分流、小截流”的原则,沿轨道交通2号线站点敷设D1000-D1200截污管道,因地制宜利用周边三堡街污水泵站既有用地建设截污泵站(2000吨/天)一座,较好地解决了新建截流泵站与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实现对沈家村合流制生活污水的截流,同时在截流泵站设计中优化溢流墙高度等重要参数设置,注重安全性设计,通过自控和远控相结合,构建截流系统远程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截流系统的高效智能运行,保证防汛和截流的高效统一。2006年以来,已先后在十字河周边建设5个污水截流系统,截污规模达19400m3/天,将河周边城中村的污水截流到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排放处理。
 
2. 生态补水
结合项目区域位置特点,充分利用周边京杭运河优质水质,在充分深入调研各种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基础上,将超磁分离技术与黑臭河道治理相结合,在三堡街北侧陶家村绿地内建设取水泵房一座(1.5万吨/天),运河水经超磁处理成套设备混凝沉淀后通过新建的2kmD700压力管道补充至五星公园水体,一方面可加强河道水体的流动,提升河道水动力;另一方面通过补充新鲜的洁净水源,进一步改善河道本体水质,加速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同时与水利部门构建联动机制,通过十字河南泵站和洪庄河泵站实现十字河与后塘河的有效沟通,增强引排能力,使水系保持良性循环。
 
3. 生态修复
在实施控源截污和生态补水工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面积约6000m2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示范区,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体。通过打造以沉水植物主的“水下森林净化系统”,创新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提升水体透明度,以小范围的生态辐射大水体,在达到景观水体景观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生态可持续、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实现水环境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4. 创新技术
通过在住宅小区、公建、管网、泵站等重点区域布置监测点,测定水质、水量和液位等指标,以泵站系统为单元,摸索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半定量泵站系统流量异常诊断方法,建立以水量、水质联合表征的污水截流率、实际截污率评判方法,及时发现管网渗漏、错接等问题,实现区域污染物监控全覆盖。通过“水专项”等科研课题,研发“多形式排放口截污技术”、“5SCC截流技术系统”、“重污染型初期雨水旋流快滤工艺”和阳台污水截流等专有技术,通过技术、经济、投资等综合比较,形成了“一河一策”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实现区域污染物的全收集。
 
 
5. 长效机制
通过构建完整的截流技术和管理体系,结合自控系统提高截流设施效率和智能控制水平,实现“一截二防”。同时,为保证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持续有效,建立建设与水利部门之间的互动联动机制,将区域治理措施与水利活水换水相结合,将水环境治理与水利防汛相协调,并坚持对五星公园水质进行长期跟踪,密切关注区域水质变化情况,保证五星公园治理效果的持续性。
四、整治成效
1. 整治效果
通过控源截污工程,实现了十字河周边污染物全收集、全处理,确保从源头上遏制污水入河;经超磁处理后的运河水透明度比原水提高约10倍,总磷去除效率也高达85%,从长期监测数据看,五星公园水体已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清水亲水的转变,沿河居民满意度达到91%,五星公园的碧水风貌已成为一大亮点。
2. 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五星公园是常州市区最大的公共绿地之一,整治工程受到周边居民的好评,提高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为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促进了民众幸福指数的提高。
(2)经济效益
五星公园区域水体面积约47000m2,区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约1579万元,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与周边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相比,具有低投入、高效能的特点。
(3)生态效益
项目全面贯彻生态思想,结合控源截污、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实现良性生态循环,从而获得水体整治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最佳效益。
 
 
供稿单位:江苏省住建厅、宿迁市水务局、
南京市水务局、镇江市住建局、常州市建设局
编辑:马晓虹 审核:姜立晖 审定:龚道孝
来源 :中规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