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厌氧氨氧化实现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报告人:北京建筑大学 吴莉娜 副教授


一、个人简历
学术生涯: 2005年9月~2011年7月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2011年7月获工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导师彭永臻院士); 2013年4月-2016年9月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从事水污染控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张杰院士、彭永臻院士;2017年3月进入北京建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副教授;2018年9月-2019年10月为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visiting fellow),从事微生物、氮循环和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基金,1项青年基金)和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此外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留学项目资助,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现正同时主持国家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自养深度脱氮研究”(No. 51678057)和“亚硝酸盐型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耦合协同实现晚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除硫” (No. 51978031),以及正在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厌氧氨氧化-电氧化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深度除碳脱氮” (No. 8192010);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厌氧-好氧处理垃圾渗滤液”及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各1项, 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SCI检索11篇(含8篇一区, IF=7.92,7.539,6.792,5.714,5.715, 5.589,5.107,等, 合计影响因子60.115), EI检索6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为«中国给水排水»期刊的青年编委,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水协会(IWA)的会员。
二、科学研究
科研工作详情如下: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031)。现正主持该国基面上项目,主要进行亚硝酸盐型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在高浓度有机污水中协同脱氮除硫方面的研究,该项目直接费用60万元,项目起止时间:2020.1-2023.12。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057)。现正主持该国基面上项目,主要进行厌氧氨氧化方面的研究,该项目直接费用60万元,项目起止时间:2017.1-2020.12。
3.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208040)。作为项目主持人,全面负责项目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有序运行。目前,该项目已结题。该项目的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积累经验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该项目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本人曾在国家大型甲级设计院(化工部第一设计院现为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从事5年的环境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现场工作,这为本人将该工艺放大,力争将该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奠定了工作基础。目前在该国基项目支持下本人作为第一作者已发表SCI论文5篇, EI论文1篇,核心收录3篇,申请、授权国家专利2 项。
以该项目为依托,指导5名学生进行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URT)项目的研究工作。将科研融合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 主持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2010)。现正主持该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进行厌氧氨氧化耦合电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研究。该项目经费20万元,项目起止时间:2019.1-2021.12。
5. 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1382)。作为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研究,该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并结题。
6.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003)的研究,主要负责反应器运行、调试、测样、分析数据和撰写学术论文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结题,且取得多项学术成果,发表多篇SCI和EI等高水平论文。
7. 作为一般研究人员,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91001)和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QAK200802)、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项目(PXM2008_014204_050843)等,主要负责一些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目前,这些项目均已结题,高水平、高标准地完成了各项科研要求。
三、荣誉奖励
1.2016年获得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微课大奖赛北京市优秀奖。
2.硕博期间,获北京工业大学学习优秀奖,2008-2009、2009-2010和2010-2011各个学年的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
四、 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教授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环境工程原理、污水管道课程设计、工程测
量、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曾获优秀班主任称号,指导多项国家或北京市级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URT)5人/年完成且发表论文多篇 (获得优秀URT指导教师称号)。参与许多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
积极探索教学教改,已主持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1篇;5次参加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高等学校环境类课程教学论坛,并在2015、2016年分别作了“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实践与思考”、“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和实验体系建设” 两个分会场报告。被学校推荐参加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微课程大赛,获北京市优秀奖。
五、 挂职经历
于2015.4-2015.10在北京市安监局挂职处长助理:
在挂职期间参加了市安监局监管一处的各项工作,收获很大,确实锻炼了自己,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安监局、处同志们的好评,总结鉴定为表现优秀。
六、近期发表主要论文
(1) Lina Wu, Zhi Li, Shan Huang, et al. Low energy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using 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with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9, 127, 452-461 (doi.org/10.1016/j.envint.2019.02.071). (SCI)(JCR一区、中科院分区一区, 影响因子7.92)
(2) Lina Wu, Dawei Liang, Yingying Xu, et al. A robust and cost-effective integrated process for nitrogen and bio-refractory organics removal from landfill leachate via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in tandem with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6, 212, 296-301 (Doi:10.1016/j.biortech.2016.04.041). (SCI)(JCR 一区、中科院分区一区, 影响因子7.539)
(3) Lina Wu, Lieyu Zhang , Xiao Shi, et 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eflux ratio on coupled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for co-treatment of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and domestic wastewate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5, 198, 207-214 (Doi:10.1016/j.biortech.2015.08.072). (SCI)(JCR一区、中科院分区一区, 影响因子7.539)
(4) Lina Wu, Mingyu Shen, Jin Li, et al. Cooperation between partial-nitrification, complete ammonia oxidation (comammox), and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anammox) in sludge digestion liquid for nitrogen removal[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9, 254, 112965 (doi.org/10.1016/j.envpol.2019.112965). (SCI)(JCR一区, 影响因子6.792)
(5) Lina Wu, Zhibin Yan, Jin Li, et al. Low temperature advanced nitrogen and sulfate removal from landfill leachate by nitrite-anammox and sulfate-anammox[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9, 259, 113763 (doi.org/10.1016/j.envpol.2019.113763). (SCI)(JCR一区, 影响因子6.792)
(6) Lina Wu, Zhi Li, Chen Zhao, et al. A novel partial-denitrification strategy for post-anammox to effectively remove nitrogen from landfill leachate[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33, 745-751(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8.03.213). (SCI)(JCR一区, 影响因子5.589)
(7) Lina Wu, Lieyu Zhang, Yingying Xu, et al.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using bio-refractory organics as carbon source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6, 170, 306-313. (SCI, JCR一区、中科院分区二区,影响因子5.107)
(8) Lina Wu, Chengyao Peng, Shujun Zhang, et al.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from municipal landfill leachat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11):43-49. (SCI,影响因子4.302)
(9) Lina Wu, Yongzhen, Peng, Xiao Shi, et al.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from Municipal Landfill Leachate Using A Two-stage UASB-A/O System[J]. Chin. J Chem. Eng., 2015, 23(7):30-36. (SCI,影响因子2.12)
(10) Lina Wu, Lieyu Zhang, Shujun Zhang, et al. Co-treatment of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with combined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5, 12(24): 18-24(SCI)
(11) Lina Wu, Zhibin Yan, Shan Huang, et al. Rapid start-up and stable maintenance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at low temperature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20,accept (已录用). (SCI,影响因子5.715)
(12) 吴莉娜, 彭永臻,王淑莹, et al. 游离氨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8, 29(12): 56-66.(EI)
(13) 吴莉娜, 彭永臻,王淑莹, 等. 碳源对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5(4): 34-42. (EI)
(14) 吴莉娜, 王淑莹, 宋艳杰, 等. 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两级UASB-A /O-SBR工艺深度脱氮[J].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40(6):12-17. (EI)
(15) 吴莉娜, 宋艳杰, 刘牡, 等. 两级UASB-A/O-SBR工艺深度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8): 33-40. (EI)
(16) 吴莉娜, 彭永臻,刘牡, 等. 晚期垃圾渗滤液两级UASB- A/O- SBR工艺短程深度脱氮[J].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2011, 43(3): 45-50. (EI)
(17) 吴莉娜, 史枭, 张杰, 等. 单级UASB-A/O-后置UASB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8):162-166. (EI)
(18) 吴莉娜, 徐莹莹, 史枭, 等.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J].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29(4):115-122.
(19) 吴莉娜, 史枭, 柳婷, 等. 煤化工污水特性和处理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5(9):130-136. (核心)
(20) 吴莉娜,涂楠楠,程继坤,等.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和处理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4(31):140-144. (核心)
(21) 吴莉娜, 陈家庆, 孔惠, 等.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5: 5-10. (核心)
(22) 吴莉娜,涂楠楠,王建龙,等. UASB-A / O-ASBR 工艺实现晚期垃圾渗滤液深度除碳脱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 44(1):27-31. (核心)
(23) 沈明玉,吴莉娜(通讯作者),李志,等. 厌氧氨氧化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中国给水排水,2019, 35(6):16-20. (核心)
(24) 吴莉娜,闫志斌,李进,等. 厌氧氨氧化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0,46(4). (核心,将于2020年4月出版)
(25) 李志,吴莉娜(通讯作者),沈明玉.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环境与健康杂志,2020. (核心,将于2020年5月出版)
(26) 蔡杰, 吴莉娜. 国内外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J]. 中国氯碱, 2009, 5:2-10.
(27) 吴莉娜, 吴融权, 等. 我国氯碱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J]. 氯碱工业, 2013, 5:20-25.
(28) 吴莉娜, 孔惠. 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 237:55-57.
(29) Lina Wu.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artial nitrification of the municipal landfill leachate. IWA world water congress, Lisbon, Portugal, 2014.
(30) 刘牡, 彭永臻, 吴莉娜, 等. FA与FNA对两级UASB-A/O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J]. 化工学报, 2010, 61( 1):22-30. (EI)
(31) 彭永臻, 吴莉娜. 两级UASB+A/O+SBR工艺处理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装置,已授权, ZL 20102 0146134.1, 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
(32) 彭永臻, 吴莉娜. 两级UASB+A/O+SBR工艺处理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方法
已授权, ZL 20101 0136220.9, 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
(33) 吴莉娜. 发明专利:采用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电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消化液实现深度除碳脱氮的方法. 已授权,ZL 2018 1 0559093.X.
(34) 吴莉娜. 发明专利: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缺氧/好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方法. 已授权,ZL 2015 1 0272723.1
(35) 出版学术著作:吴莉娜,李志,沈明玉,垃圾渗滤液新型处理技术及应用,2020,化学工业出版社.
(36) 出版学术著作:吴莉娜,闫志斌,李进,高浓度有机污水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及应用,2020,化学工业出版社.
(37) 出版学术著作:吴莉娜,闫志斌,李进,新型氨氧化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2019,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污泥大会邀请函暨征稿启事.doc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固废资源化大会邀请函20201218.doc
中国给水排水2021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大会邀请函暨征稿启事20201218.doc
2021年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主办的主要会议.doc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docx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排水管网水环境大会.docx
-
昨天 17:04已群发
-
星期二 00:00已群发
-
星期一 11:41已群发
-
星期日 00:00已群发
-
星期六 00:00已群发
-
星期五 10:03已群发
-
02月18日已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