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地的忠诚 |
记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滨海分院院长赵建伟 |
李川 |
2011年09月20日 来源:《天津日报》 |
![]() |
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共产党员、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滨海分院院长赵建伟和他的团队,以一流的道桥设计,崭露沪上、驰骋津门、鏖战滨海,以自主创新托起“天津高度”,以无私奉献拼出“天津力度”,以科学理念创造“天津速度” ,书写着高耸于大地之上的忠诚。 崭露沪上 以自主创新托起“天津高度” 风驰电掣般的列车,从上海呼啸着驶向天津……当22岁的赵建伟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赵建伟被分配到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从事技术工作。 那刚好是这座城市首次进行交通大提速的年代,“三环十四射”的道路布局正在从美丽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八里台和中山门的互通立交桥也以宏伟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 “如果说,CAD技术是使工程设计插翅高飞的创新之翼,那么,这也正是25年前互通立交设计中的短板和软肋。”赵建伟对当时自己的重大抉择记忆犹新。 赵建伟将攻坚目光瞄向了CAD。他结合立交设计的需求,在1993年吸收国外软件先进思想,使用OOP技术,开发电算程序,形成了完全自主版权的集成化的立交交互式图形设计软件,形成了完全自主创新的城市立交CAD,成为国内先期道路CAD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赵建伟的软件开发工作尚未结束,就已在国内小有名气。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邀请他们前往上海进行设计。在上海第一座互通立交——罗山路杨高路立交桥的设计任务中,他的“立交线型布图程序”显示了天津立交设计的领先水平。 面对国内知名设计单位的激烈竞争,赵建伟带领的团队,先后中标京沪一期、杭州秋涛路快速路、昆明立交、福州机场快速路、唐山东出口立交、河北清岭高速、蓟汕高速等工程,打响了天津市政设计院品牌。 赵建伟的《城市道路CAD》系统和《城市立交CAD》系统,使立交设计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不断地“攀登”中,赵建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驰骋津门 以无私奉献拼出“天津力度” “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应该忠诚地践行共产党人那曾经的誓言。”赵建伟说。 2000年,36岁的赵建伟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承担了当时天津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在施工中,他组织项目组成员攻克多项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天津高速公路设计中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在国内高速公路设计中实现国家85攻关成果CFG桩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第一次对蓄滞洪区粉性土高路基采用土工布与水泥土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在边坡设计中采用三维土工网新材料…… 接着,赵建伟又投入到中心城区快速路工程设计之中。为实现天津快速路系统“二环、二横、二纵、两条联络线”的目标,赵建伟带领团队,对立交枢纽型式、高架与下穿地道方案、上下坡匝道与出入口设置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将快速路分解为道路工程、快速公交、智能交通、生态景观、综合服务五大系统,实现了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标准创新、景观与环保设计的创新。然而,在一个个由赵建伟设计出来的交通枢纽背后,不知还有多少人们所看不到的属于一名共产党员与忠诚相关的故事。 那是他刚刚结婚一个星期的时候。赵建伟撇下新娘,赶赴远在广东虎门的广深珠高速太平立交工程。 那是他被市委组织部派赴欧洲荷兰工作的时候。得知父亲因病去世的噩耗后,他强忍内心的痛楚,通过越洋电话嘱托家人,千万不要通知单位和同事,因为自己已经担任了设计研究院的领导职务,不能给大家增添麻烦。 事后,同事无不感慨他对自己的廉洁与自律,已经到了如此苛刻的程度…… 鏖战滨海 以科学理念创造“天津速度”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召唤着赵建伟和战友们鏖战热土的激情。 2006年春节刚过,赵建伟就带领道路、桥梁、给排水等专业的100多名精兵强将来到滨海新区,以实现“全过程零距离”服务的响亮口号,以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滨海分院的全新建制,成为全市第一家落户滨海新区的设计勘察单位。 短短3个月便完成了滨海新区大交通体系的建设方案,奏响了滨海新区大交通体系建设的序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要争科学发展之先,也要创社会和谐之优。担任滨海分院院长之后,赵建伟更多地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凝聚力,他带领他的团队,踏遍了滨海新区的每一片土地,掌握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在这里,他们设计着一条条顺畅的通衢之路。 完成了集疏港公路、中央大道、西中环、西外环、天津大道、津汉高速等重要骨架路网工程;完成了空客A320、中新生态城、临港经济区、响螺湾开启桥、南港工业区、中心渔港等重点工程的设计工作。 在这里,他们描绘着一条条快捷的通达之路。 在中央大道工程设计中,成功实现在轻轨列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一次性托换了两根重达1400吨的轻轨高架桥墩,创造了国内桥梁桩基托换技术的新纪录。 在这里,他们创意着一条条现代的通畅之路。 在海河隧道工程设计中,面对世界罕见的软土地基、地震断裂带的沉管隧道,他们先后召开12次专家论证会,制作了9个设计方案,进行了19次优化,画图15000余张,成为天津工程建设技术史上的创举。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奋勇当先、攻坚克难,赵建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忠诚依旧、奉献依旧,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