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行动】异化的“环保” 黄河“抢水”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28  浏览次数:94
核心提示:【行动】异化的环保2014-03-27青年环境评论---------民间环保观察----------3月27日2014年第4期,总第86期 出品:鸿芷工作室导语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行动】异化的“环保”

2014-03-27 青年环境评论

---------民间环保观察----------

 

3月27日 2014年第4期,总第86期   

出品:鸿芷工作室  

 

导语

 

雾霾影响每个人,但治霾、节能减排及相关融资,却已深入到政策、行业、产业的深处,成了专业人士的工作,陌生而神秘,离公众越来越远。


能源每个人都使用,但核能、水电等这些所谓的新能源好不好,要不要,均已超出普通公众的分析能力,难以轻易判断,在话语场域中更是难以插上话。


公众需要好环境,倡导环保,但老大哥眼里的“环保模式”一旦起势后,又会异化为一个黑箱,和社会公众无关了,公众参与变得困难。

   

专题:异化的“环保”

 

三峡集团高层调整 董事长和总经理易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出现调整。几周之前的一项反腐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问题。


三峡集团的一位发言人周三表示,董事长曹广晶和总经理陈飞并未被指存在不当行为,目前为止也没有员工因反腐调查而受到处罚。该发言人表示,周二晚间宣布的曹广晶和陈飞被免职是中央政府要求的“正常工作调整”,二人的新职位尚未确定。


上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公开指出三峡集团存在铺张浪费、重大事项决策不透明以及未指明的人员问题。巡视组发现的问题包括: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办公用房面积过大、超标购置公务用车、有的领导人员违规占有多套住房。(华尔街日报中文网,3月27日)

 

三峡的海外扩张


在海外方面,截至2013年底,三峡集团已经在海外拥有在建投资和承包项目76个,但重心在东南亚。


三峡集团控股的缅甸孟东水电站开发项目已于去年11月动工,该项目将以BOT模式建设,中、泰、缅三国联合开发,规划装机约700万千瓦,预计投资额约100亿美元,建设工期为15年。在此之前的2010年8月,由三峡集团投资的老挝南立1-2水电站已竣工投产,该电站总投资1.49亿美元,建成后将由三峡负责运营25年,之后再移交给老挝政府。


有专家表示,三峡集团的昆明基地除辐射东南亚之外,还将有助于投入到云南本身的水电资源开发中,并且当地与三峡集团在太阳能及风电方面也将有很多合作。(时代周报,2月27日)

 

习近平连续两天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期间,连续两天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见时提出要在核电等领域打造示范性强的“旗舰项目”之后,法国巴黎当地时间26日下午,在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订关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工业合作协议。此举开启中法合作新模式,系首次在第三国共同开发核电项目。(南方都市报,3月27日)

 

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中国广核集团阳江核电公司26日宣布,全球最大在建核电站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我国大陆在运核电基地数量增至6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586万千瓦。其中,中广核在运核电基地数4个,总装机容量达到941万千瓦,占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总装机的59%。(科技日报,3月27日)

 

亚洲的核安全风险


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此次峰会聚焦“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尽管这一主题与前两届峰会相比,并无太大新意和突破,不过,多达53国领导人或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的盛大规模,仍然昭示出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及核安全议题的高度重视。


无论用哪种指标来衡量,当今亚洲都是核扩散的“重灾区”。全球九个拥核国家,亚洲集中了五个。加上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以及为日韩、台湾、东南亚部分国家提供“延伸威慑”的美国,这里成了名符其实的核弹药库。一条巨大的核动荡带,环绕在中国周围,并处于模糊不定的变幻之中。(联合早报,3月27日)

 

以市场化融资带动节能减排


201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要求积极发展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节能减排。清洁发展基金就是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合作搞节能减排的尝试。


据清洁发展基金年报,中国清洁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通过《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收入中属于国家所有的部分。其次,清洁发展基金还有基金运营收入和机构、组织和个人捐赠等。


近日发布的 《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1年中国在能效领域的投资约为4162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总融资额接近一半,财政资金占比超过3成,其余渠道资金仅占20%。节能减排项目中,更多是企业依靠自筹资金和政府补贴操作,而通过贷款等市场化融资依然较少。(财新网,3月26日)

 

黄河“抢水”战


记者采访发现,密集拜会黄委会总部的城市,除了鄂尔多斯,还包括河南开封、甘肃金昌、甘肃白银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均位于黄河沿线,拜会的目的大多与黄河水有关:开封市委书记、市长拜会时,与陈小江等黄委会领导们谈话的重点内容,是如何建设引黄调蓄工程、综合利用黄河水资源,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黄河水资源有力保障;金昌市委书记、市长拜会的背景,则是由于当地正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产业,正在实施“引大济西”,以解决金昌的资源型缺水问题,希望黄委会能对该项目给予支持。


市委书记、市长们密集拜会的背后,显示着沿黄城市不断高涨的用水需求,与此对应的,却是黄河总体水量日益下降的现实。这种需求与现实的矛盾,正在逐步演变成为一场沿黄省份、城市之间对黄河水的“争夺战”。(第一财经日报,3月5日)

 

治理雾霾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雾霾是与贫困同样严重的问题。一个解决方案是:针对乘用车制定新的燃油效率标准。环境研究组织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nternational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的信息显示,中国的车辆能效新规将要求汽车厂商在2016至2020年期间使油耗平均每年降低6.2%,这是同期主要市场中力度最大的节能要求。


一些汽车厂商将比同行受到更大的打击。以塔塔汽车(Tata Motors)旗下的捷豹路虎(JaguarLand Rover)为例,这个品牌通过销售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获利,这是中国最畅销的乘用车型。此前给出的2015年标准给了较重车型额外的转圜余地,而在新标准下这些车型不得不迎头赶上。假设一家汽车厂商只生产2.5吨重SUV,则2016至2020年间该公司需要将百公里油耗降低多达40%;相比之下,只生产1吨重轿车的汽车厂商仅需将百公里油耗降低31%。(华尔街日报中文网,3月27日)

 

油耗门暴露检测乱象


3月18日,因被央视新闻频道点名称油耗造假而深陷舆论漩涡的海马汽车在紧急停牌一天之后,重新开盘。复牌后低开高走,一度出现高达3.49%,收盘涨2.69%。


与股价同样表现的还有外界的反应。“这只不过抓了只苍蝇,老虎没打着。”不少人以这样的比喻表明对海马被央视新闻频道点名后的同情,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油耗造假是汽车业界常态,不足为奇。(时代周报,3月27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