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低碳日,你知道全球哪些城市最低碳吗?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低碳生态化的吗?小编搜集了全球11个低碳城市的简介,供大家赏析~
瑞典哈马碧生态城
哈马碧原本只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市边缘的一处普通的小型工业区和码头。在瑞典学者和企业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之后,哈马碧脱颖而出。“生态城市”又被称为“建造给未来的城市”,它是指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舒适程度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到对下一代居民的可延续性。
哈马碧滨水新城的规划者首先在环境指标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严格要求,包括每户公寓都应拥有不低于15平方米的绿地;到2010年前80%的居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新城内的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沼气、垃圾;人均用水较斯德哥尔摩平均水平减少1/3;污水全部得到循环使用等。
为此,哈马碧的建设者还设计了被称为“循环链”的解决方案。例如居民生活垃圾被要求分类放在不同的回收箱中;通过地下的垃圾抽吸系统,可燃烧垃圾被运往热电厂用作供电;有机垃圾则到了肥料厂去转化为田间肥料,这样,除电池、化学品等需特殊处理的危险废物外,其他垃圾都在新城内得到了再利用,构成“垃圾循环链”。而“垃圾循环链”又与“供水排水循环链”、“能源循环链”等相互整合,最终形成了哈马碧地区整体上的“环境—能源循环链”。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
日本目前共有26个生态工业园区,其中,建于1997年的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充分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以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集产、学、研于一体,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实施地区政策的产业园区。北九州环保产业振兴战略是,将环保教育及基础性研究与技术验证研究、产业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给予充分的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环保产业集群。
园区主要设计三大区域:验证研究区、综合环保联合企业群和响(Hibiki)再生利用工厂群区。
芝加哥中心区“脱碳”规划
AS+GG(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事务所完成了芝加哥市中心区“脱碳”规划的一期工程。将帮助芝加哥减少25%的碳排放,到2020年降至低于1990的水平,到2030年实现所有的新建和改造建筑的碳排放减少100%。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连接Pedway地下系统,使得该区在极端天气状况下也适合步行;创建绿色走廊和Monroe街的地下联运轴线,方便居民、通勤者和游客;循环利用环线中的地下隧道,构成流动性的废物处理系统;将芝加哥现有的河畔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延伸开来,增加环线地区的机动性;为学校印制城市设计和“脱碳”方面的手册。
Gordon Gill表示,破旧的房屋经过改造后,不仅节省了资金,还使得新建建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将改善能源和碳排放,并提高环线区域的生活品质。
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区规划
“这是第一个如此高效率使用太阳能的的项目,配备有雨水收集装置。这个项目是园林设计师和其它设计师通力合作的结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应该进行公开展示。”——2009年ASLA专业奖评委会
吉奥斯将成为美国最大的零耗能,多功能城市地区。地热能和太阳能取代了化石燃料,满足了整个社区的能量需求。这个地区和自然系统、雨水园林、居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雨水和融雪是行道树雨水花园、渗流公园、广场和社区花园的用水来源。吉奥斯发展计划得到了阿瓦达市政府的批准,于2009年夏季动工。
阿拉伯马斯达尔
2006年4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达比邦决定通过启动“马斯达尔创始”(Masd盯Illitiate)项目,创建第一个以碳氢化合物生产型为经济发展模式的城市—马斯达尔。玛斯达尔:阿拉伯原文意思为“资源、来源”。玛斯达尔城是正在建设的全球首家环保城,用新能源解决石油枯竭与污染问题,该项目由阿布扎比政府投资150亿美元的造,预计将耗资超过222亿美元。
马斯达尔生态城发展的理念包括创新、科技和可持续发展。这座生态城将完全通过再生能源供电,包括风力、水力、太阳能与氢气发电并行,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比例(若光能转换电能的效率再提高,80%建筑屋顶将改设太阳能板)。整个城市都将采用清洁能源,不仅仅实现碳的零排放和零废弃物;同时还限制零关税、零税收、零资本流动。与其他相似规模的城市进行比较,马斯达尔将减少75%的石化燃料的消耗量、300%的用水、400%的废弃物。马斯达尔生态城建成之后将拥有四万居民;每日的通勤人数将达到五万人次。城市规划和设计主要以步行为主,狭窄的、有树荫的小道将公共广场与住宅、餐馆、戏院和商店全部连接起来,城市内的建筑都采用传统的麦地那式的建筑风格。城市内将设置阿拉伯式的露天市场、风塔等,充分体现当地民族的特色和象征。根据总体规划,一个人的步行出行距离在200米以内就能够抵达基本的设施。
虽然阿布扎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但Masdar城不会使用一滴石油。绕城种植的棕榈树和红树将成为制造生物能源的原料。
福斯特说:“Masdar项目的环境目标十分远大——零碳和零废物,这在世界上来说是第一个。这给我们带来了设计上的极大挑战。Masdar项目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设定了新的基准。”
德国弗赖堡
弗赖堡是全球四个公认的"生态城市"之一,从弗赖堡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以下几点值得研究借鉴。1建立适用的法规体系弗赖堡在1996年就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2010年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2030年降低40%。这在整个欧盟是最早采取行动的。弗赖堡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排放得到明显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使能源供应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奖励基金,用于交通和房屋建设项目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奖励。
虽然被称为‘绿色之都’,但是绿地建设在德国弗赖堡的生态建设中只占很小的比重, “绿色之都”的含义包括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合理制定经济和生态保护方案、坚持科技与经济手段的有效结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长期重视知识和技能、政策配合,以及公民的积极参与等。 在开发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技术方面,弗赖堡市有值得夸耀的地方。比如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技术博览会就诞生于此。该市还拥有德国著名太阳能研究机构,并形成了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服务部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这对弗赖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巴西生态之都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受到世界的赞誉,以发展公共交通著称,并受到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推崇。1965年,由圣保罗建筑师若尔热维尔海姆制定的《库里蒂巴总体规划》经公众讨论后开始实施。其3项主要任务是:沿着5条交通轴线进行高密度线状道路开发;改造内城;以人为本而非以汽车为本。这项颇有前瞻性的规划使库里蒂巴走上以低成本交通方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区别于巴西大多数城市依赖于私家车出行的交通发展定式。
目前,库里蒂巴市有约170万人口,私家车保有量为50万辆,但是三分之二的库里蒂巴市民每天乘坐公共汽车。该市公共交通服务无需财政补贴,其燃油耗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并且很少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
该市的废物回收和循环使用措施以及能源节约措施也分别得到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节约能源机构的嘉奖。
瑞典马尔默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基地。大约30年前,这里从船坞变成萨伯汽车的组装车间。
由于受到高科技产业的冲击,车间后来被关闭,员工失业。1996年, 马尔默市政府决定在这片废弃的老工业基地上建立一个既节约能源,又对环境生态友好的生活居住区。
由马尔默、瑞典、欧盟等有关公共和私营机构一起组织了一次欧洲建筑博览会,通过地区规划、建筑、社区管理等进行持续发展的超前尝试,这个项目称为B001,也被称为“明日之城”,这个住宅示范区项目在2001年荣获欧盟“推广可再生能源奖”。
十多年来,瑞典马尔默众多知识密集型企业,如IT和清洁能源技术企业取代了以往的制造业工厂。通过大学、科技园区和公司三方的广泛合作,马尔默找到了富有创造力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城市注重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自然资源使用方面追求高效,这一理念涵盖了能源、建筑、交通和消费各个领域。
美国伯克利
美国的伯克利市,以其在技术研发与咨询服务业方面的优势成为硅谷的“后花园”。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则有助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世界各地吸引来各类优秀人才,使其在全球顶级研究型大学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加上优厚的薪资待遇,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医学研究人才前往定居,从事医药研发工作,并将研发成果输送到其他城市实现技术转化。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是并行不悖的。环境改善了,会有很多人愿意来居住,并且制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反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诸多生态城市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Brisbane)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港,是被誉为“智慧之州”的昆士兰州的首府和该州的主要工商业中心。
布里斯班市议会在城市建设中全面推行“GreenHeartCitySmart”计划,目标是在2026年将布里斯班建设成为一座“无碳城市”。“GreenHeartCitySmart”计划目前主要包含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金融支持体系和生态多样化城市建设等几方面的内容,通过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制定环保法规政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城市生态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构建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智慧城市。目前,布里斯班人均日用水量为140升,低于中国2007年人均日用水量150升的水平(中国目前这一指标已远高于2004年的水平)。2006年布里斯班市每户居民的CO2、甲烷等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为16吨,市议会努力到2012年将这一指标降到10吨。研究表明,为了阻止全球气候变化,地球上每年人均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应不高于1吨,这也是布里斯班节能环保计划的终极目标。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均能耗和废气排放量在不断上升。布里斯班市每户居民每年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已经从2000年的10吨增长到2006年的16吨。布里斯班市市议会希望通过节能环保计划的实施,到2012年将这一指标降到每户家庭年排放量10吨,到2026年进一步降低到4.5吨。
为此,布里斯班注重绿色清洁电力的开发和利用,包括鼓励和推广太阳能电器、LED节能灯、高效天然气燃器等绿色节能电器的使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电力的开发和利用等,计划2008-2009年度使绿色清洁电力的使用占城市总用电量的50%。通过公共节能设施的建设、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布里斯班的年度用电量每年递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有效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阿德雷德(Adelaide)是澳大利亚南澳州的首府,位于澳大利亚的南部,人口约一百万。阿德雷德城市的规划及架构很集中,市区内有许多保存完善的老建筑物,整个市中心都被公园绿地包围,位于阿德雷德的澳大利亚城市生态组织(Urban Ecology Australia)致力于将人类居住区转变为生态城市——有活力的、公正的、生态可持续的和经济可行的社区。该组织成立于1991年,是联合国认可的非赢利和非政府组织。阿德雷德的生态城市项目大部分得益于澳大利亚城市生态组织的努力和推动。
澳大利亚城市生态组织认为,生态城市应该使得居民在使用最少自然资源的情况下获得优质的生活。他们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使用本地的材料和本地能源、空气和水流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城市地区、引入本地的野生动植物、提升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植被控制城市小气候-以稳定温度和湿度;通过创造欢乐的社会环境,增强社区生活和社会人际关系;支持创新文化,使人们能繁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潜力并使用新技术改善建筑的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