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王凯军:高耗能污水处理不可持续 污泥沼气或将影响中国新能源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7  浏览次数:158
核心提示:王凯军:高耗能污水处理不可持续2014年06月23日 11:16 来源于财新网中国现有的多数污水处理厂工艺陈旧,以高能耗换取水质改善,资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王凯军:高耗能污水处理不可持续

2014年06月23日 11:16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现有的多数污水处理厂工艺陈旧,以高能耗换取水质改善,资源回收基本空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
资料图:污水处理。


【财新网】(记者 刘虹桥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近日在公开发言中指出,国内现有的多数污水处理厂工艺路线落后,资源回收基本空白,高耗能、高排放的运营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

 

  王凯军是在6月20日举行的“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

  据王凯军介绍,国内污水处理目前仍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沿袭的仍是国外六七十年代工艺路线,技术发展几乎停滞,污水处理厂的资源回收几近空白。

  王凯军认为,中国污水处理厂多以高能耗换取水质改善。2011年,中国污水处理厂的总电耗也已达到100亿千瓦时。

  他还引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的观点称,“以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城市废水处理厂是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之一”。

  于1912年发明的“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通过曝气、沉淀等工艺,污水中的许多污染物与活性污泥结合,污水得以净化。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品,对这些饱含污染物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方向。

  王凯军介绍说,百年间,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随着治理重点的变化一直发生着改变。18世纪因传染病盛行,控制病原体、去除细菌是污水处理的主要需求。进入20世纪初,随着城市聚集,去除有机污染物成为新的需求。20世纪后半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脱氨除磷成为主要问题。

  王凯军认为,中国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也不符合国际趋势。目前,荷兰、新加坡等国已提出一些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和建厂理念,趋势是将污水处理厂从能量消耗大户转变为能量净产出设施。

  “国际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从污水中发现价值,创造正资产。开阔起来是追求极限水质、重视资源和能源的回收、重视设施的环境价值。”王凯军说。

  2014年初,包括王凯军在内的六名国内顶级水环境专家自发组织,提出“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根据他们的设想,概念厂需要实现“水质可持续、能源回收、资源循环、环境友好”四个目标;在现有能耗基础上节能50%以上;在有适度外源有机废物协同处理的情况下,做到零能耗。

 

王凯军:污泥沼气或将影响中国新能源格局
 
2013-10-30 | 作者: 杨瑞雪 | 来源: 中国水网 |  
 

  “城市污泥通过处理产生沼气,具有10亿方的能源潜力。”近日,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王凯军在“2013(第五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 ”上大胆假设道。但他同时指出,污泥处理沼气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污泥沼气将在我国能源格局中占多少份额,目前并不好界定。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王凯军发言 

  

  我国污泥处理技术路线中,以沼气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为主的厌氧消化是最主要的技术路线之一。污泥厌氧消化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已有百年历史,粗略统计全世界有100万座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使用该技术处理污泥。王凯军表示,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厌氧消化的技术,大型消化池、卵形消化池技术已普遍使用。同时,国际上的高浓度厌氧发酵、新材料(设备)应用和水热等技术要求高的新技术也均已掌握。

  但在技术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的厌氧消化水平与国际尚存在较大差距。王凯军表示,运行稳定性差、项目管理水平低是市政污泥消化项目的现状。虽然他假设城市污泥的沼气潜力为10亿方,但以目前污泥厂的运行情况,经过核算,产生的沼气尚不足1亿方。

  王凯军指出,市政污泥厌氧消化仍处于半封闭时代,政府半垄断状态造成竞争不充分,市场不活分。若想突破这一瓶颈,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引入污泥行业,打破旧模式下的垄断局面,让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到污泥厌氧消化项目中,在这种情况原有的成本、运营、管理等问题会随之逐渐解决,污泥沼气影响中国新能源格局的想法或将实现。

  

  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王凯军强调,污泥处理处置作为公用事业的一部分,必须走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道路。破解污泥沼气能源化的困局是学习德国等发达国家,按照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城市污泥的厌氧处理处置。

  王凯军透露,在近日科技部的会议中,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今后中国4000万吨的燃气中,除了2000吨的天然气外,另一半的2000吨将靠煤和生物燃气(沼气)来解决。在这一能源结构中,污泥处理产生的沼气将占据多少比例呢,在破解污泥困局的道路上,我们拭目以待。  




王凯军:污泥厌氧消化叫好不叫座 前途未卜

 2011年09月16日15:34中国固废网


为推进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设立“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研究”科研项目。本项目由四个课题组成,分别为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调查、污泥减容减量化研究、新技术(设备)适用性研究、并最终形成江苏省污泥处理处置使用技术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

    该项目汇集了各参加单位的数十种技术,体现了技术的多样性。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大致分为污泥厌氧消化新技术、干化焚烧及热解为主的污泥热处理技术、动态好氧堆肥技术、加钙稳定干化+建材利用。

    王凯军认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自我国前途未卜,目前在我国确实叫好不叫座。而干化焚烧及热解为主的污泥热处理技术有望形成具有适用性的技术路线,但对于污泥掺烧和混烧技术应该谨慎评价。王凯军指出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的定位问题值得思考,是中国过度性、应急性的技术,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

    王凯军指出了几条有望形成污泥处理处置适用型技术路线:

    一是以生物菌污泥源头减量为主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

    二是以喷雾干燥-焚烧等为主的环境友好型污泥热处理技术路线以厌氧消化。

    三是建材利用为主的污泥低碳处理区域解决方案。

    四是以土地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污泥好氧发酵技术路线。

 

污泥脱水干化处理是应急和阶段性技术

2010/9/15/10 来源:中国固废网

    

    在由中国水网、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投污水、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0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上,专家公布了“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十大推荐案例”和“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特别关注案例”评选结果。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凯军对污泥脱水、干化处理处置案例进行的评点。

    王凯军介绍说,污泥干化、调理、脱水都属于污泥减容减量范畴,它是污泥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焚烧等主流污泥处理技术的基础。如果污泥减容减量工作做得好,后续处理费用都会降低。

    北京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污泥石灰处理工程采用的污泥处理工艺是石灰干化法,经过专家组讨论,认为这项技术只是一个应急性和阶段性的应用技术。五、六十年代时,在日本、欧美等国污泥石灰干化法应用较多,八十年代后就逐渐不用了,这或许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趋势。从碳减排角度来看,石灰在建筑行业中也是能耗较高的。

    上海嘉定污水处理生化污泥石灰稳定处理项目中,技术系统的完整性及设备规范性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但遗憾的是该项目处在一个瓶颈状态。北京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污泥石灰处理工程今年5月刚投入运行,运行也非常有特点,因为石灰干化后是为后续水泥应用做准备的,解决了后续资源化的衔接问题。但由于该项目运行时间较短,被评为“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特别关注案例”。不过,该项目可以作为下次案例评选考察的目标。而北京市方庄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工程在08年北京奥运会时,对北京污泥处理处置起了很大作用,之后也一直稳定运行,因此被评为“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十大推荐案例”。  

    此外,在征集的案例中还有一些项目采用的是污泥半干化技术。北京市清河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技术应用燃气作为能源,不符合国家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政策,因为我们提倡采用余热、废热,不鼓励采用一次优质能源。

    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污泥电渗透脱水工程,是仿照韩国开发的污泥脱水技术,这是比较好的污泥减容减量技术,专家对该技术寄予厚望,希望该工程能够在近期内投入生产。因此被评为“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特别关注案例”。

    厦门城市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和资源化处置利用案例中,采用的是深度脱水处理技术。该技术现在应用较多,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达到深度脱水的效果。该项目运行稳定,经深度脱水后的污泥可采用土地利用、工程制砖、焚烧、填埋等方式来处置,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故被评为“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十大推荐案例”。

    王凯军最后对这些污泥深度脱水、干化处理技术做了总结:

    第一、目前各种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石灰干化工艺应用较多,但从国际发展态势来看,这些技术只是应急性和阶段性的应用技术,不是非常正规。随着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的完善,这些技术很可能会被淘汰,希望相关的厂家对这方面能多关注。

    第二、大家往往希望污泥经过深度脱水和干化后,可作为后续工艺的原料。比如,有人认为污泥经深度脱水后可以卖给水泥厂作原料,怀着这个想法来开发技术产品,成本往往较高。但还存在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有可能生产出来的污泥需要付钱才能进行处置。因此,在选择污泥处理技术时还需要跟后续的处置方法密切结合。

王凯军谈污泥技术政策出台始末与意义

2009年03月13日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网 

近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下称文件)发布了,许多业内人士对此感到欣喜,说它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国固废网就这个技术政策及污泥处理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该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环境系王凯军教授,他向水网记者介绍了文件出台的背景、随后在执行中的监管、我国污泥处理的技术现状等。

谁在决定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政策

“九五”末期,国家已开始意识到污泥问题,认为污泥处理处置政策非常重要。大约在“十五”期间,科技部向建设部下达了编写污泥政策的任务,主要负责的机构是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环保方面的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对污泥也非常重视,委托王凯军当时所在的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做了一个污泥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课题,并形成了科研成果。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方力量在编写污泥方面的政策。

王凯军教授说,在五、六年前,已经有政府部门、专家等开始推进污泥政策的制定,因为时机不成熟,或者说认识不是非常清楚,所以,着手这项工作的几个部门——建设部、环保部(当时是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当时都没有出台污泥技术政策的文件。但是,三个部门编写污泥技术政策的工作没有停止,几年前就已经编写完成了。

到了2008年8月份,王凯军等受环保部委托起草的污泥技术政策即进行了一次意见征集,与此同时,建设部也在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进行相关的研究。两个征求意见稿先后发布,环保部和建设部发现是同一问题后,开始协调,希望通过商讨共同发布一个文件。本着以事为先、顾全大局的方针,环保部同建设部一起开了几次专家会议,把两个文件合并成一个版本,终于使得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政策顺利颁布。

王凯军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发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污泥是我国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问题,文件的发布距离最初着手推进的时间已经相隔几年,这里面既有时机问题,也有大家的观点、认识问题。

“从出发点上来讲,建设部和环保部都是为了解决污泥污染的问题,这是一致的,基本的思路应该也是一致的。但是,两个版本的污泥政策在合并的过程中,由于部门分工不一样,考虑的重点也不太一样。”王凯军评论道。建设部考虑的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所以侧重点是建设和运行方面;而环保部是考虑污染控制的,在各个环节里头,会注重如何控制污染。以后在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相应的部门也有自己不同的职能。

两个部门合作出台的污泥政策,也体现了各自的特点。比如从程序上,要求环评、审查前置,并且以前叫“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政策,现在叫“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这都体现了两个部门的不同——处理处置是建设部关注的,污染防治则是环保部的职能。

当然,在一个文件里体现两个部门的意志,也存在困难的地方,强调了某个方面,也许其他方面会有欠缺,好在这些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说到监管问题,文件里写明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王凯军说,从国家各部门的分工来讲,从原则上来讲,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既不是环保部,也不是建设部,这是个广义概念。在不同的领域,环境主管部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农业环境上,主管部门很可能是农业部。污泥处理的各个环节里头,涉及到的主管部门也是不同的,所以把这个强调成环境主管部门。相应地,根据国务院的“三定”方针,各个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这个新近的污泥技术政策里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哪些是建设部的责任,哪些是环保部的责任,这样太狭义了。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及走向
 

这个污泥政策的文件里规定:“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如何,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吗?

王凯军说,在污泥的稳定化方面,我国以前的技术政策导向上走了很大弯路,与国际上通常、合理的做法有比较大的差距,没有体现节能减排的观念,主要一点是没有使用厌氧消化技术。我国最早的技术政策确定10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要上厌氧,导致了10万吨以下的项目普遍不上,目前10万吨以上的项目也主要是北京和山东两地有。厌氧消化技术是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在我们国家倒变成了“支流”。

那么一个项目上不上厌氧,到底有什么差别?王凯军说,在我国,厌氧技术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厂本身能耗的20%-30%。在国外,因为食品结构不一样,能够满足50%以上。而如果采用好氧延时曝气解决污泥问题的话,要比传统的活性厌氧增加20%-30%的能耗,因为它要用氧去稳定污泥。这一进一出,能耗相差50%,这个就涉及到了运转费用。但是我国目前一些做厌氧的技术、建设力量,使用的都还是30年前的概念,同样的东西,在工业废水方面能够很便宜地做出来,到市政污水这里就需要很大的投资。目前国际上的厌氧技术发展迅速,设备、脱泥脱水药量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操作也比以前简化很多,而我国,却连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都放弃了。

这是在稳定化方面,而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各种探索都有,百花齐放,有了很多独特的技术,基本能满足要求。在干化和焚烧方面,我国的技术则大大落后,是刚刚起步。
 

文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作为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没有把“资源化”列入。王凯军说,在资源化方面,专家们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污泥首先是废弃物,首先要解决它的安全处置问题。污泥作为一种物质,本身含有营养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能够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利用,但是它的安全处置是首要任务。要知道,污泥并不是资源,它是含有营养物质,但是这个营养物质能够利用的时候是资源,不能利用的时候,就不能说它是资源,这次是很明确了它的地位。

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走向问题,王凯军认为,下一步,污泥干化焚烧技术是研究的热点。中国也完全有可能在现有的污泥干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综合的处理模式,比如污泥处理后炼制水泥,做燃料发电,焚烧余热利用,走循环经济的技术路线。

文件并非纸上谈兵

很多专家评价文件是一个很好的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政策,但是也有人认为,文件中的一些规定要求过高,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实现起来有困难。对此,王凯军说:“我个人觉得没有困难,在技术上、投资上,都没有困难,包括在收费上也没有障碍。”

王凯军介绍,就大家都关心的收费问题上来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早已明确“污水处理费应该包括污泥处理的费用”,不需要再出台其他的政策。只是地方政府没有理清这个责任,在审批、建设里,都把污泥处理处置做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二期工程或者干脆不做打算。而从运行费用上说,采用现有的一些技术,其运行费用折合到污水处理费里的话是有限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如果污水处理运行费用是0.6元,污泥处理费用0.1元就可以了,没有太大的负担。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做,所以对这个费用问题没有概念。他强调说,污泥处理处置就是“为或不为”的问题。在政策导向上没有问题,投资上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实际上,在这个文件出台的过程中,“专家们考虑的东西很多,但是并没有把目标设置得高到实际需求之外。”

这个文件真正落实还需要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措施,根据环保法,环境保护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污泥一定要做到安全处理处置,这是首要的一点,目前已明确各地政府是污泥安全处理的责任主体。至于今后的政策方向,建设投资方面、污泥的综合利用、收费、价格补贴等等都会有相应配套的政策。

污泥的政策是一个系列的,王凯军说,不同的国家政策解决不同的问题,此次这个文件是技术政策,定位是技术方向的引导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环保部也在对最佳可行技术征求意见。最佳可行技术的文件出台后,就能够使设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选择有所依据。另外,还应该有工程技术规范。在这个技术政策之前,其实还应该有国家层面的标准。

污泥市场的形成具备了前提条件

“应该说,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现在已经有一些机构和单位在做市场化的工作。”王凯军说。他认为,污泥市场要形成,第一个要素是有足够的量。在去年的污泥处理行业论坛上,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指出,按照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一天超过一亿吨,如果按这个量算的话,每年污泥的产生量就会达到3000多万吨。王凯军说,3000万吨左右的量,建设投资平均10万元的话,那就需要上千亿;污泥处理处置运营费用平均100元的话,每年这方面的费用需要30个亿。当然,这是假定污泥全部处理得出的数据,百分百处理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即使只实现20%-30%的处理,运营费用也上千亿,建设投资也需要几十个亿。这样一个量,使污泥具备了市场化的前提。

另外,在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方面,现有的体制和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多元化的,文件里明确提出“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接下来,各种配套政策完善的情况下,建设架构的进一步要求下,可能促进一大批项目上马,这个自然使得污泥市场化具备全面启动的条件。

最后,王凯军对中国固废网记者总结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这个文件的出台,是点了一把火,这把火是烧到炉子里了,烧到柴火上了,还是烧到其他什么地方了,这还要看其他的配套政策以及具体实施的情况。
 

 
来源 
2007-9-11  
 

王凯军:专注成就事业

 

 

     8月份的一个周末,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阎中是在导师王凯军的家里住的。   

“王老师花了2个白天1个晚上集中指导毕业论文,师母给我们做饭。”阎中笑着说,论文已是五易其稿,毕业后他将成为导师的同事。   

作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总工程师,王凯军是个大忙人。但是,他对学生的关心丝毫没有减少,经常利用午休和周末时间“开小灶”。   

这一点王凯军秉承了自己的导师、第二代厌氧技术发明人lettinga教授的风格。1991年,他在荷兰赫瓦宁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经常被导师“请”到家里面授机宜。   

在此之前,王凯军已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了6年。那时,30出头的王凯军头顶已经笼罩着不少光环。   

1987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北京密云污水处理厂的技术设计工作。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他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课题负责人。   

“那时对这个领域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了通盘考虑、把握全局的能力。”王凯军说,他在荷兰学成后放弃了国外的工作机会,回国继续水污染控制研究。   

在“九五”、“十五”期间,他承担了多项国家863、攻关课题,多项北京市科委重点研究任务,以及数十项科研咨询、服务、设计任务。他对水解-好氧工艺理论、好氧和厌氧反应器理论和设计、活性污泥膨胀控制等研究有独到的见解,还相继开拓了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和处置、畜禽粪便厌氧消化和生物质气化利用新的研究领域。   

1999年,王凯军成为研究院里最年轻的研究员。说起这些引人瞩目的成绩,王凯军谦虚地说,他“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专注”。   

王凯军回忆说,他在攻读硕士期间,就开始了“低浓度污水处理技术”课题的研究。毕业后,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他一直专注于该课题的研究开发,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能耗低投资的水解-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987年“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研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最佳实用技术。此后,他又投入了该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先后在北京、新疆、山东等地的城市污水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中获得应用,累计投资20亿元,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的投资。   

在王凯军的一份履历表中,记者注意到,他取得的7项专利都已转让,应用于我国多个领域的水污染控制中。   

“与纯粹的研究单位不同,我们更关注开发技术的可应用性,解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王凯军说,他们是开发、研究、应用“一条龙”服务,也就是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与示范工程“全过程都做”。   

“九五”期间,他主持了高效厌氧和好氧单元反应器的设备化工作,取得近10项专利,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计委产业化国债资金的资助,建成示范工程近60项,总投资3亿。课题组在淀粉废水应用领域大量开展了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工程实践。“这一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应用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应用为高效的颗粒污泥床厌氧反应器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高效颗粒污泥床厌氧反应器正是“十五”863计划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课题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厌氧反应器已在全国建成30多个示范工程,正成为我国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主流。   
人物自述:多年来一直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在科学研究上,开拓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脱硫、畜禽粪便处理、污泥处理等领域,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在工程实践上主持设计过多个城市污水和数十个工业废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承担了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研究和设计等项目数十项;获国家、北京市和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王凯军,1960年5月生,山东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1994~1995年任荷兰DHV工程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技术副经理。1999年作为高科技人才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1986年开发的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连续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最佳实用技术。主持设计了多个较大废水重点治理工程。还主持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共承担了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研究和设计等项目27项。获北京市、国家环保局、北京市管委和北京市环保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次。并独立编著中文专著和英文专著各1部,在国内外的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13篇为英文论文。 (科技日报)

附:

 工作简历: 
2000~至今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总工程师 
1995~199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环境研究和设备中心 (副)总工程师 副主任 
1994~1995年 荷兰DHV工程咨询公司  技术副经理 
1991~1994年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环境技术系  访问学者 
1985~1991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工程师 
1991-1994年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环境技术系  获博士学位 
1982~1985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获硕士学位 
1978~1982年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 获学士学位

社会兼职及荣誉:
北京市政府第八届顾问团顾问 1997  北京市 
沼气协会环境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7  中国沼气学会 
北京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1999  北京市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城市污水国产化专家组成员 1999  国家计委 
北京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 2000  北京市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1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北京市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导师 1998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导师 1997  北京矿业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2000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7  国务院 
入选国家劳动人事部等七部委千百万人才工程 1997  劳动人事部 
当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 1998  北京市 
北京市优秀知识分子 1995  北京市 
当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1995  北京市科委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名称: 中国给水排水     微信号:cnww1985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三期) 国合环境  本期网络会议将分享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日 16:00—18:00 2022-11-03 16: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会议预告 |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国合环境
精彩预告 | 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颗粒污泥水处理创新与应用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 BEST):电活性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能提升、生物修复、金属腐蚀以及新型电子设备    报告人: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Derek Lovley教授
彭永臻院士直播预告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与发展/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 直播预告 | 8月21日 中外雨水管理经验和挑战研讨会 中国给水排水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  潘伯寿博士,于1991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德国GKW工程设计及咨询公司,贝
清水绕村庄,农家换新颜 山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8月9日上午,山东省在日照市召开2022年全省东部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学习了岚山区、高新区等 【水大会直播二位码】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管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再生水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会目次及报告日程
威立雅应对碳中和愿景的思路 原创 Veolia 威立雅水务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八届年会暨水安全保障及水环境综合整治高峰论坛日程
污水千人大会参观典型项目:长春英俊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技术介绍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预告 | 排水系统数字孪生的核心:借助排水模型开启全面诊断模式   窦秋萍  Vivian Dou   华霖富中国区总经理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六届)邀请函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大会(水环境综合治理)邀请函(污水千人大会同期会议)  中国给水排水 “高标准”下的苏伊士工业园区污水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水务企业如何实现智慧水务创新升级?这场直播告诉你:工业互联网专题第三期(汪秋婉 水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百度智能云开物-智慧水务行业创新与升级 重要线上培训| 城镇排水管道养护与管理培训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6月9-11线上见!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跟踪及定位分析解决方案SimOn-Water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2022中国给水排水线上大会|《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解读/《基于管网模型的污水管网外水入流量和入流点估计》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在流域河湖生态整体修复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亚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 重要线上培训:关于举办“《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宣贯  暨室外排水设计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三位智慧水务专家同场直播 | 奥格科技 AWater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云上分享会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 报告题目:“东京都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孙跃平,东京都立大学土木工程硕士,教授级高工,日本国家注册技术士(P.E.Jp),亚太地区注册工程师(APEC
QDTX型智慧推流器 |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题目:污水提标改造也能事半功倍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智晓,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工,工学博士。 直播赠送5套得利满水处
【重要培训】关于举办2022非开挖顶管施工及探测培训班(在线培训)的通知(专家日程) 2022年中国排水管网水环境大会:报告题目:“东京下水道事业2021经营规划”解读和思考   报告人: 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孙跃平 总经理 /博士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报告题目:集约快速型BFM用于雨季溢流污水的处理   报告人: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迪 博士 ,男,正高级工程师,青岛市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2022年中国污泥大会(第十三届)/工业污泥大会/固废大会/渗滤液大会--鼎力打造中国污泥固废渗滤液碳达峰碳中和核心品牌生态圈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同臣环保-浙江绍兴滨海污泥清洁化处置示范项目----2022中国污泥大会计划参观项目之一 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 系列讲座  之  生物滤池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课程内容包括十多种生物滤池介绍: ·         苏伊士第六代生物滤池首发介绍 ·
报告题目:膜技术在饮用水水源污染因子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机械设备委员会委员,全 直播题目: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气浮池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
课程名称: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活性炭吸附池 会议主题:饮用水风险性有机物控制(直播平台:中国给水排水 cnww1985)
苏伊士云课堂 -《得利满水处理手册》系列讲座之  高密度沉淀池(转发有奖) 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活动周——“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
直播题目:威立雅水务技术——助力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   报告人:威立雅亚太地区设计平台中国区技术总监  平文凯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 直播题目:威立雅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除臭通风采暖的一体化设计  演讲人:周立-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平台入口:微信公众号cnww1985 )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恒截流,堰溢流——德国截流井精确截流清污分流理念及中国实践     陈亮,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题目:因地制宜的苏伊士污水提标改造解决方案    报告人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学博士,苏伊士水务工程市政总工程师,十几年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经验
题目:城市智慧水务与洪涝模拟    报告人 :王浩 院士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暨“推荐免试”及“萃英计划”线上夏令营通知 直播时间:2020年9月20日 09:00—17:30 2020.09.20 09:00
德国深度水处理技术应用介绍  主讲人:     杨帆,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经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工程方向主修水处理 题目: 新时代中国水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直播时间 8月12日下午 14-16点   主讲人:侯立安 院士,环境工程专家。2006年毕业于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题目 :ThermylisTM – 一种城市污水污泥无风险处置的最佳解决方案     主讲人:  史平     苏伊士水务工程污泥领域技术负责人    直播时间:2020年7月31日 (周五)下午 题目:中国污泥堆肥25年     直播时间 : 7月24日周五下午 14-16:30分   内容提纲:  堆肥技术在中国污泥处理领域的实践回顾、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  主讲人 :王涛,研究员,研究生导
直播时间:8月3日14:00-16:00 (包括答问) 直播题目:威立雅先进的污泥焚烧解决方案 报告内容:威立雅公司介绍、威立雅的污泥焚烧技术以及与其他国内污泥焚烧工艺的一些对比。 演讲人:宫曼丽博士 宜水环境章卫军:应对极端气候不确定性的韧性城市建设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