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宜兴环保产业迈上朝阳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9  浏览次数:111
核心提示:宜兴环保产业迈上朝阳之路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宜兴环保产业迈上朝阳之路
环保产业是公认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宜兴就较早涉足环保产业,并在9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环保科技工业园,这是当时设在县级市的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进入新世纪,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继续加速,成为著名的“环保之乡”。近几年,宜兴加大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力度,突出问题导向,着眼于成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基地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流载体,着重吸引国内外高端要素,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施工、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呈现出迈上朝阳之路的广阔前景。
   环保企业的集聚速度加快。现拥有15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4万多人的专业队伍,环保产品和装备配套齐全,环保产品涉及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保物联网等五大类、2000多个品种,水处理市场占国内的40%,95%以上原辅材料可在本地配套。一批重大的部、省平台加快落户。科技部的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国家质检总局的环保装备检验检测中心、环保部中国东盟环保与技术示范基地等10多个部、省级平台落户环科园。一批重大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体相继成立。与国内80多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与哈工大、清华、南大、西交大等15所知名高校建立实质性合作体,吸引钱易等国内外上百名知名环保专家加盟,李学勇省长去年在考察时对哈工大一宜兴环保研究院合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先进环保技术的进入通道逐步打开。新建了国际环保展览中心,先后与德国、丹麦、芬兰等8个环保产业发达国家的政府或专业组织建立清洁技术对接中心或办事处,并吸引一批国际知名环保公司到宜兴寻求合作。奏响环保产业发展的“宜兴之声”。先后在宜兴成功召开首届国际水工业发展论坛、中日韩环保圆桌会议等高层次专业研讨会,“政、产、学、研、用”各界人士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2013年科技部联合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宜兴主办了“首届中国宜兴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并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探究宜兴环保产业这几年风生水起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晰环保产业新一轮发展战略,奠定转型升级坚实基础
   为跳出原有产业较局促的格局,宜兴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依托空间、目标路径和组织经营者这三大战略支撑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推动产业进入更高平台发展。
   调整优化环科园空间部署,以高端定位布局一流产业。环科园是宜兴推动环保产业提质、提升的主阵地。为此。宜兴对环科园的空间部署进行了重大调整优化。首先,下决心改变过去“小马拉大车”的窘况,进行空间上的较大规模扩容。2011年,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展到103平方公里。2012年,又于紧邻北部并且环保生产厂家密集的高塍镇实施托管统筹,面积扩展到212平方公里。其次,确立“瞄准世界一流、打造中国第一”园区发展目标,聘请成功规划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时匡大师,重新编制环科园总体发展规划,形成“一园三区”空间布局。在核心A区,突出一个“优”字,重点提升品质,做强高端承载能力,优化新城功能;在新街B区,突出一个“控”字,涵养好自然生态环境,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在高塍C区,突出一个“拓”字,把有形空间拓展为有用空间,布置重大产业项目,从而奠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框架基础。
   查找影响环保产业提质的症结,理清产业跃升的目标路径。前几年,宜兴发现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拳头产品,产品大同小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制作水平较低;缺乏骨干高级人才,普通生产人员多;缺乏产业链上的纵向合作,污染全过程治理能力弱等。为此,在明确环保产业“做大、做尖、做高、做精”的基础上,确立环保产业的“五大转型”要求,即:产业门类上,从单一的水处理为主,向气声固仪和资源利用全面转型;产品功能提供上,由单一的装备制造,向系统集成和成套化设备转型;污染治理流程上,由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治理和控制转型;市场拓展上,由产销型为主,向产销型和技术型同步转型;业态进展上,由环保制造业为主,向环保制造和环保服务业并举转型。此举,为环保产业突破原来的狭窄单一状态、同质化过度倾向、内部竞争过激等局面,进而向融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综合服务的大环保产业跃升,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路径指导。
   激发企业家对环保产业发展的责任感,以企业家素质的提升带动环保产业的提质增优。宜兴环保企业以本地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家们往往偏重于乡情、关系,视野和胸襟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开拓。这几年,宜兴通过积极承办国际环保会议,带领企业家参加欧美、日韩等招商活动以及2013年上海环博会等,使当地企业家在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中,切身感受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仅仅是环保生产技术方面的差距,而是对环保产业发展的理念和责任上的差距。经过一番思想上的冲刷,企业家们意识到只有破除小富即安和单纯赚钱的局限,树立环保产业有益于企业、社会和个人的信念,把环保做成良心工程、信誉产品.才能真正成为环保产业领域的领跑者。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端环保技术落地开花
   环保产业是一个技术进步相当快的产业,宜兴为此利用人文底蕴丰厚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环保科技界的合作,形成了吸引环保技术创新资源的强大磁场效应。
   在环科园内加紧与著名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近几年,环科园内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力度加大、速度加快。首先是与著名大学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先后与国内环保领域实力雄厚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在园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先进的环保技术到环科院孵化。其次是与国内外其它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每年从这些院校转化科技成果达120多项。良好的产学研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上百名知名专家、院士的加盟,许多高端环保技术在宜兴落地开花。如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均落户宜兴。北控、中节能、长青控股等国内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已经把宜兴作为采购目的地,投资20亿元的中节能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已落户,助推宜兴环保产业层次的提升。
   加快构建国际先进环保技术进入的便捷通道。国际先进环保技术能不能放心进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知识产权保护。为此,宜兴环科园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先后与市检察院联合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保护检查室,与市法院联手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巡回法庭等。在这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下,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8个国家与环科院先后建立了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并设立了专门办事处和专业商务代表,另有20多个国家在新能源、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与环科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对接,哈工大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还与国际水协会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合作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江华集团等一批企业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耶达研发公司联合成立创新研究院,一批国际知名环保公司多次到宜兴洽谈合作,促成一批国际先进环保技术落地宜兴转化。
   探索出全省产学研合作的示范案例一“哈宜模式”。这是环科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重大成果,它立足哈工大雄厚的环保科研实力,以“一品、一所、一公司”的专门合作业态,推动研发产业化的一种运作机制,已成为全省产学研合作的示范案例。其运作模式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正式启动之时,就成立了有限公司实体进行公司化运作,其中技术团队占股51%、园区占股49%,形成以哈宜研究院为母体、“哈宜”品牌和专有技术输出管理为脉络,通过“一个科研产品+一个研究团队+一家产业化企业”的方式,催生一批具有成为“单项冠军”潜质的成长型企业。这一模式运营2年来,已孕育出13个单项技术公司,承担了10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29项工程,签署的工程项目合同额超过了2亿元,打造了一批环保细分领域龙头、技术冠军和行业标杆。
三、推出环保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
   针对环保技术产品需求、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宜兴从展示产品良好形象、推进标准化建设、提供综合环境治理服务等方面着手,扩大环保产品市场。
   建设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提升环保产品、技术交易市场水平。本着环保产业不能停留在单一制造业态,不能局限于生产领域的理念,近年,宜兴坚持立足高水平高层次,在环科园内着力建设国际环保城,努力提升环保产品、技术交易市场水平。目前,已建成总面积13万平米的宜兴国际环保城,设有信息服务、产品展示交易、科技成果转化、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10大服务平台,并在国际环保城内成功举办了4届环保产品和技术装备交易会,吸引近千家国内外环保企业入驻交易,入驻率达到90%以上,众多国际知名环保品牌在环保城扎堆集聚,有望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最大的环保产品、装备技术的采购交易中心。
   积极推进环保产品标准化,扩大环保产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环保产业、产品门类较多,一般在市政公共服务领域环保产品技术有较好的通用性,而在工业服务领域则较难标准化,显然,谁在标准化上迈出更早步伐,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就会明显提高。近几年,宜兴在推动环保装备、产品、工程的标准化方面下了较大力气。如环科园通过建立环保标准工场,加强技术检测,提供标样服务等,推动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环科园还建立了国家环保装备监督检测中心,与清华大学设立了环保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推广应用清华环保技术标准;设立中宜环保仪器检测有限公司,对在线水质毒性检测仪提出监测标准,为标准化检测提供示范。据此,培育了一批品牌化、标准化的高端产品,扩大了环保产品、技术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打造提供综合服务的“环境医院”,开拓专业市场和总包市场。这是宜兴在探寻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又一种新方式,其实质是由于环境治理的综合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许多污染治理项目单个企业已难以承接和解决,需要环境专家会诊提出解决方案、企业提供治理装备和设备、相关方面确定综合运行方案等等,以集团为载体综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医院”就应运而生。环科园已经利用产业技术上的优势,带领一批优质企业共同承担了区域总包、流域治理等一些大工程,成为环保问题系统方案的解决者。同时,环科园也在哈尔滨、伊犁等多个城市,着手组建“环境医院”载体,把环保专业市场拓展得更宽更广,在全国获得更多的总包市场。
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龙头
   企业素质和竞争力决定产业层次、竞争力。近年,宜兴强化服务,全力推动环保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了一批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培育环保旗舰型企业。2013年,环科园优选首批20家当地骨干企业,组建了宜兴环保产业集团,通过联合抱团,以集团为平台、资本为纽带、资质为支撑,打造资质齐全、实力雄厚、能征善战的环保企业集团,同时加快吸收其它一批本地优质企业、战略伙伴加盟。集团还收购了宜兴建工资质,已拥有海外施工、国家工程总包一级资质,加速了集团跨入国内外环保市场。同时,集团还和以色列一家水务企业并购合作,注册成立新公司,作为中以合作跳板,重点推进在以色列的海水淡化、高效农业、节水环保方面的业务合作。现在,集团正在成为一艘产业航母,领航全市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间优化重组,将“游击队”改造为正规军。之前,宜兴由于环保企业规模较小,业态同质化倾向明显,错失了许多叠加优势机遇。近年,宜兴加大了环保企业的整合力度,大力引进央企等大企业、大资本,采用股权收购、资产重组方式,通过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整合,国企和民企的整合,技术和资本的整合,尤其是及时引导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主动加入兼并重组,借力谋求企业脱胎新生,在“集团军”的带领下,把环保产业的“拳头握紧”,在有序竞争中努力形成几个龙头企业,以引领产业发展。
   设立产业基金,培育优秀种子企业。2012年,环科院与深圳中科招商创投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设立首期规模为工0亿元的环保产业基金一一宜兴中科环保产业基金,用于投资宜兴市内乃至国内环保领域的拟上市优质项目。其它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如华软基金、中昱创业投资等也在宜兴建立产业基金。同时,宜兴还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行产业提升计划,培育100家中小型环保企业,以资本的扩张动力助推企业成为环保细分行业的龙头。
   总之,从近几年宜兴环保产业壮大规模、提升素质的实践看: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有其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环保产业的政策制定,除了需要在重大载体建设、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以便增强环保产品供给能力外;更需要在规范环保市场运行、拓展环保市场需求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环保监管标准,强化激励约束,形成对环保产业的有力拉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