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环保部门开展了多种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及污染源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包括污染源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和公共编码等。近10年来,一些新的环境管理工作,如污染物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辐射管理职能的全面调整、环境诉讼和公众监督的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兴起等,又产生了大量崭新的环境信息。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现数字环保,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环保领域需要建立一个平台,用于集成各类环境信息数据资源及其他业务数据,对环境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的适应当前大数据、云平台的发展要求。
★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全国各地的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导致“信息孤岛”。目前,环境数据管理主要面临4方面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严重不足 很多地区现有机房无法满足日益剧增的数据业务需求,没有足够承载信息系统的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也有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设备陈旧,造成数据丢失频发。
二是基础软件平台建设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人工参与过多,原始数据的分析汇总过程完全依靠手工抄录、异常数据的分析判断和剔除依靠个人经验,这种原始的数据处理方式经常造成错误和纰漏。
三是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各系统有各自的标准和规范,甚至有些系统没有专门的标准和规范,这就造成数据“烟囱”,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性差、数据交换难以开展。
四是信息资源开发滞后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环境信息资源,但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不强烈,数据的挖掘、大数据的利用与信息化应用结合不紧密,与信息化发展地位不相称。
★解决措施
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环境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总体框架,按照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的指导,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
归口管理,协调一致 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效益,环境信息能力建设遵循“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规范标准、统一归口管理。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环境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信息标准规范,大力推进标准的贯彻落实。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应致力于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制定并完善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信息运行管理机制,确保网络、信息与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学习调研,去粕存精 环境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关注整个环保体系内的信息化发展和技术,还应该与时俱进,学习和调研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思想。
整合资源,协同共享 环境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发挥投资效益,避免信息孤岛,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建设中心数据库,合理规划数据体系 中心数据库首先需要对环境数据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对环保业务涉及的众多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在数据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体系和数据库体系,最后形成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元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为数据分析和数据服务提供基础。
加强平台的实用性与易用性 很多地区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环境平台,但是部分数据平台的利用率很低,有的是人员编制不够,有的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完全运用大型数据平台,久而久之造成平台的搁置。因此,在建设大规模平台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实际工作者的用户体验,提前做好需求调研,使得平台更好地提供服务。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境信息中心
环境信息资源亟须开发整合
时间:2015-04-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曦 郭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