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16城试点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池州市计划投入40.45亿元,用于内河水系、湖泊湿地、雨污水附属设施等八大类55项配套项目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03  浏览次数:180
核心提示:16城试点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池州市计划投入40.45亿元,用于内河水系、湖泊湿地、雨污水附属设施等八大类55项配套项目建设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据新华社合肥5月2日电(记者杨丁淼)安徽池州市,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兴的城市。与城市排水管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华今年1月接任安徽池州排水公司总经理,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是绘制一张特殊的“地图”。

  通过每天的揭盖式检查、定位、输入,这张“地图”——池州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正一天天地清晰起来。

  1个月前,池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城市管网运营维护则是海绵城市的基础。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对于我国的城市居民来说,这句调侃既熟悉又无奈。据住建部对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

  然而,我国又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

  无论是缺水还是内涝,城市蓄水能力下降都是重要原因。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院长佟庆远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占用了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出现“逢雨必涝”“雨停即旱”。

  4月初,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包含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在3年建设期内,中央财政将给予直辖市18亿元、地级市15亿元、其他城市12亿元的专项资金,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被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将逐渐变得可以自由呼吸、自然吐纳。这是从以排为主的传统“工程治水”理念向“生态治水”方式的突破。

  池州市住建委主任贾瑄介绍,池州市计划投入40.45亿元,用于内河水系、湖泊湿地、雨污水附属设施等八大类55项配套项目建设。



16城试点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2015年05月03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