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利用食藻虫摄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绿藻、有机碎屑等,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构建或者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从而保持水体长期清澈,展现水下生命之美。
(1)食藻虫的驯化改良技术创新
a.对其咸水种种群稳定性淡水改良; b.对其消化吸收蓝藻的肠道改良; c.对其摄食蓝藻团块口径改良。 (2)水底植物培养和改良技术 构建耐寒型、耐污型、耐盐型、耐温型、四季常绿型沉水植物为主的水下森林,适用于各种水体和气候。构建水下森林里的沉水植物种类,在光合作用下,能够产生大量原生氧,可长久保持水体高溶解氧状态;促进氮的消化/反硝化作用及磷的沉降,抑制底泥再悬浮及氮磷营养盐释放,彻底改变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营养盐循环模式,从而达到根除蓝藻水华之目的。 (3)蓝绿藻转化成为水产品的生物链技术创新 食藻虫是一种经长期改良驯化的可控制藻类污染的低等甲壳浮游动物。食藻虫能够大量摄食蓝绿藻、腐屑、悬浮物与有害菌类,同时,其本身又是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所喜爱的食物。这样,蓝绿藻转化成为水产品的生物链有效地打通了,从而使水体的藻类污染得以根治。
自然界中的水不是单纯的H2O,它是与其它水生植物(沉水、浮叶、挺水植物)、水生动物(鱼、虾、螺、贝等)和它的访客(昆虫、鸟类)以及我们不易察觉的水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生命体。
当水体中的藻类成为水体的统治者时,藻类就像癌细胞一样,剥夺了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失去生态平衡的水体就像患了癌症一样,生命垂危。
传统治理方法在消除藻类的同时也危害了其它物种,就如同对有癌细胞的器官统统采用切除的方法一样,生命只能延长有限的时间,却再也无法恢复生机。
太和水生态在消除藻类的同时,更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帮助水体恢复其各种必备的器官,建立自身免疫力与自净力,从而达成水体的长期清澈,并绽放其生命旺盛之美。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体修复后,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等基本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1.5m以上,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