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设计分析及植物配置 园艺 王守亮

标签:
杂谈 |
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它收集地面和屋顶雨水,在地势较为低洼的区域,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目前常见的雨水花园可分为二类:一是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的雨水花园,一般适用于停车场、广场、道路的周边,处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二是以控制径流量为目的的雨水花园,一般适用于处理水质相对较好的小汇流面积的雨洪,如公共建筑或小区中的屋面雨水、污染较轻的道路雨水、城乡分散的单户庭院径流等。
一.雨水花园的特征
雨水花园以天然降水为唯一水源,且花园面积有限,因此花园中的水流速度和水量与降雨息息相关:降雨期间花园中充满雨水,且水流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冲刷作用;降雨过后花园中的水体处于平稳的渗透、蒸发阶段,水体的水平流动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局部区域的干枯现象。
二.雨水花园的适用植物
3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 因雨水花园中的水量与降雨息息相关,存在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三.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1.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的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方法此类雨水花园可用于停车场、广场、道路的周边,由于所处理的雨水污染较为严重,需选择对于各类污染物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花园可以人工湿地的形式来进行设计,通过植物、动物、土壤
在植物的配置上,自然式湿地沉淀池的沿岸可成片种植芦苇、香根草等湿生植物,规则式人工湿地的沉淀池可沿岸边设计梯台式的植物床种植湿生植物,池塘中限制性得种植凤眼莲、大漂等水生植物,让悬浮物质得以沉淀的同时,也去除雨水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自然
式湿地沿线带状种植各种既能去除有机污染物又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如:香蒲、灯心草、莎草、茭白、慈菇、美人蕉、姜花等,并要适当配置常绿湿生植物,如石菖蒲、旱伞草等,保证冬季的净水能力,随着水质的逐步改善,在一些水流较缓的区域可种植荇菜、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观赏性。
此类雨水花园一般用于处理公共建筑或小区中的屋面雨水、道路雨水等,水质相对较好,植物的选择范围更广,同时这些场所为人员密集区域,花园不仅仅是处理雨水的工具,还要满足人们活动和观赏的需求。
与人员活动相结合的雨水花园适合营造于居住区、公园中,花园面积较大,形成与周边区域平缓过渡的低洼地,其设计形式类似于公共绿地。根据雨水渗透和回收利用的要求,花园中铺设砾石层和填料层后,表层的植被以耐踩踏、耐涝的草本和耐水湿的乔、灌木为主。花园的草坪活动区可选用狗牙根、雀稗等耐涝能力较强的草坪草种,与花园周边道路和园内小径相衔接处可选用香菇草、三白草、鸭跖草等既耐涝又对污染物有一定吸收作用的地被植物,整个区域内配合道路、活动、休息设施栽种湿地松、落羽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的高大乔木,增强花园的立体层次及遮荫效果。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