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年底前,41条黑臭河道有望“摘帽” 已连续三个月以上达到消除黑臭河道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3  浏览次数:100
核心提示: 年底前,41条黑臭河道有望“摘帽” 已连续三个月以上达到消除黑臭河道标准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今年是杭城消除黑臭河道“收官年”

年底前,41条黑臭河道有望“摘帽”

最近“摘帽”的罗家斗河是杭城首条用“初期雨水治理系统”的河道

通讯员 郭李飞 本报记者 霍翟羿

本报前段时间曾报道:杭州和睦港支流江干区横一港顺利通过消除黑臭河预验收,成为今年杭州市首条“摘黑帽”城市河道。这几天,罗家斗河和芦荡漾也完成了消除黑臭河的验收。

今年是杭城消除黑臭河道的“收官年”,年底前,要给41条黑臭河道“摘帽”,完成市区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目标。

“摘帽”的罗家斗河,是首条用“初期雨水治理系统”的河道

这几天,记者从拱墅区城管委了解到,又有两条黑臭河道顺利通过验收,摘除了“黑臭帽”。

这两条河道,是位于杭城城北祥符街道的芦荡漾和罗家斗河。

“两条河道的水质抽检各项指标,已连续三个月以上达到消除黑臭河道标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现场检查,罗家斗河和芦荡漾河水没有发黑、发臭现象,河面干净整洁,河岸环境良好,再结合最近几个月的水质报告合格情况,验收代表认为,这两条河道已完成消除黑臭河道工作。

一直在关注五水共治的读者可能还记得,西起芦荡漾、东至花园桥港的罗家斗河,是杭城首条使用初期雨水治理的河段。

2014年底,罗家斗河被列入2015年消除黑臭河计划后,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了杭城首次用的“初期雨水治理”系统。

通俗地讲,这是一个把雨水“过滤”一遍的系统:所谓的“初期雨水”,就是指刚开始下雨时的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尾气和废气,又冲刷了建筑物表面和沥青道路路面的灰尘和污染物。专业人士说,这种雨水,污染程度相当高,尤其是重金属等含量,甚至可能超过一般的城市污水。

一般来说,初期雨水都会直接排入河道。而罗家斗河用的初期雨水治理系统,设置了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和消毒的设施,能对初期雨水进行简单处理,减少对河水的污染。

这套系统启用后,不少周边居民都反映罗家斗河的黑臭现象确实有所改善;这次,罗家斗河也顺利通过了消除黑臭河工作的验收。

今年底,杭城城市河道要让黑臭现象绝迹

今年初,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确定了今年将要消除的41条黑臭河道。

这41条黑臭河道,包括下城区3条,江干区11条,拱墅区8条,西湖区3条,滨江区3条,经济开发区1条,余杭区6条,萧山区6条。

这些河道,一部分是河道监管中心通过前期排查确定的,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市民的反映。


每条河道,都有工作人员根据河道位置、黑臭原因等多方面因素,量身定做方案。截污纳管、曝气增氧、生态治理等,都是消除黑臭河道的常用手段。

随着治理工程的展开,不少河道已满足了预验收标准,今年8月开始,这一批41条黑臭河道中,达到标准的河道如横一港、罗家斗河等,已陆续开始验收。

其他的河道,也会确保在12月底前完成黑臭治理。

同时,为了防止黑臭现象反复,河道监管中心还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水口的监管。

今年是杭城消除黑臭河道的收官之年,年底前,城市河道要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作者:霍翟羿
 

年底前,41条黑臭河道有望“摘帽”

2015-09-14     来源: 今日早报(杭州)
netease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