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19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第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2019年中国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大会——鼎力打造高质量、高效能,与城市水环境相融合,网厂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打造中国生态型城市的一盘大棋——权威部门详解“海绵城市”建设蓝图 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订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6  浏览次数:101
核心提示:打造中国生态型城市的一盘大棋——权威部门详解“海绵城市”建设蓝图 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订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大会
 

打造中国生态型城市的一盘大棋——权威部门详解“海绵城市”建设蓝图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韩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号角。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指导意见勾画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图景背后,是一盘需多个政府部门、市场和民众综合发力的大棋。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负责人19日接受记者采访,为如何下好这盘大棋支招。

破解“城市看海”难题有了时间表

当前为何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住建部城建司负责人表示,这一部署正是为了解决当前饱受诟病的“城市看海”等问题。

这位负责人指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特别是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带来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根据部署,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订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江苏、安徽、辽宁等省还发文在全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此次国办印发指导意见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时间表,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老城区要避免盲目全面翻挖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对传统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的革新,也带来了城市新区和老城区如何协调推进的挑战。

对此,住建部城乡规划中心副主任邢海峰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城市以及城市中不同的地段如城市新区和老城区,其地质、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建设现状、拆迁难易、造价高低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差异,在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和措施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分类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

他指出,城市新区应以目标为导向。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开发区由于现状制约条件较少,可按海绵城市建设的理想目标,制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目标要求系统地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中,并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其中的刚性约束指标,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

老城区改造则应以问题为导向。海绵城市建设应当从经济承受能力、轻重缓急、资金利用效率、建设时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综合评估,避免不分轻重地全面开建。对老城区要避免盲目地全面翻挖,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工作同步推进。

多方资金投入“护航”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完善融资支持,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财政将发挥中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海绵城市建设,今年已为16个试点城市投入67亿元。今后,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统筹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地方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省级政府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的统筹,城市政府要在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政府对海绵城市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负责人说,下一步会将海绵城市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予以资金支持。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海绵城市建设运营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收益票据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负责人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将给予海绵城市建设优先的信贷支持。在海绵城市项目开发评审中,开发银行将根据国家政策和各地情况,结合项目的行业属性及特点,综合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评审等模式,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关融资融智服务和中长期信贷支持。

农业发展银行客户四部负责人也表示,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农发行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信贷便利,将在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期限最长可达30年;并积极开展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还将开通绿色办贷通道,提高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贷款审批效率。

来源: 重庆市铜梁区政府  
 
 

建海绵城市不只为防内涝

 

发表时间: 2015-10-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徐琦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

  可事实是,只要有大雨,哪怕是一场预知的大暴雨,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统总是经不住考验。面对城市内涝,年年都说解决,年年却也解决不了。官员也承诺了,也问责了,但再遇暴雨,内涝依旧,可见城市内涝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投资管理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就能迎刃而解的。也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人们看待这个问题渐趋冷静,着眼长远,海绵城市这个概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流行。

  何为海绵城市?

  形象地说,就是让城市像一块海绵一样呼吸,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以有效地防止出现城市内涝。也就是说,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水在城市中自由吐纳呼吸。

  海绵城市在国际上还有个学名,叫“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一个低影响、三个自然,恰恰说明,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一大关键,就是要让城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

  其实,城市里原本有一些海绵体,如水塘、湿地、沟渠等。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原先的农田、河流、湖泊因开发建设变成了房屋、广场和道路,雨水或无法直接下渗,或无法直接进入水系或湿地,只能从管道、箱涵进行排水,而管道和箱涵的设计标准偏低、排水能力有限,

  因此在低洼处易形成城市内涝。

  这些年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地淡化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灰色基础设施过分注重人工化的工程,比如混凝土管道、混凝土池子等等。而绿色生态的基础设施,就是用生态自然的,或者模仿自然的生态措施实施。其实,应该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是为了弥补和偿还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的“欠账”。多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把农村变成城市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抹掉其自然特性,打造一个个水泥森林。当然,如此折腾的恶果还得自己吞下。而现在想要治好这些城市顽疾,也只能追本求源,从根子上转变城市建设理念。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勾画的未来城市图景背后,是一盘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市场和民众综合发力的大棋,早已超越了解决城市内涝的范畴。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水务、交通、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海绵城市需要力破管理体制的障碍,如果做不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势必事倍功半,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除了海绵城市,现代城市还有很多名片,包括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等。比较这些城市名片的考核评价指标,就会发现生态指标的地位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的“走红”跟这种趋势非常吻合。

  如果建设海绵城市仅仅为解决内涝问题,那就太肤浅了。海绵城市的实质,是最大程度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要严防再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名出现新的破坏行为,要找准病症再开方。比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很多区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内涝,因为它处于北京的东南部,地势低;太湖流域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目标就是污染控制,保证入河径流水质,有利于太湖的生态恢复;济南的第一建设目标就是促进雨水渗透,进而“保泉”。

  总而言之,一座真正意义的海绵城市,肯定是生态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离开生态建设的海绵城市,注定捉襟见肘,也注定走不远。


 

2015年10月26日  山西新闻网




本报讯“海绵城市”究竟是什么?10月25日,太原市规划网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进行公示。该规划除对城市排水管渠、泵站等设施作了明确规定外,还要求通过源头控制、调蓄、增加地表雨水通道等综合措施来建设城市“海绵体”。

  规划研究范围北至上兰和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西至西山边山地区,东至东山边山地区,南至姚村,面积为695平方公里。规划确定期限为2014年~2020年。规划核心是创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形象地说,其实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释水的城市。即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为有效提高省城现有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合理安排涝水出路,规划明确表示,新建、改建项目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等等。 (赵彩萍)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