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思路 作者:胥树凡 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 副司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12  浏览次数:116
核心提示: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思路 作者:胥树凡 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 副司长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
 

 

作者:胥树凡 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

历时两年,30次易稿的“水十条”正式发布,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环境保护市场的释放,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E20环境平台举办的“第56期环境战略沙龙”上,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强调,“水十条”确实描绘了很广阔的水环境市场,但是这个市场还是一个潜在市场,真正要靠企业的努力、政策的刺激,才能成为现实市场。胥司长长期从事指导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工作,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他对“水十条”要如何真正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阐述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学习和思考。他在署名文章《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思路》一文中,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产业发展现状”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等八大方面深入分析了产业的发展路径。

据预算,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在内的三大环境战役,将带来8.5万亿投资,这都将推动环保产业向实现更大目标发展。

那么,美好的宏图要如何落地?相信胥司长的思想分享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启迪。以下为《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思路》全文: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上次环保产业调查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2.4万家,从业人员319.5万人,年营业收入3万多亿元,年营业利润2777.2亿元,年出口合同额333.8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27.2%。其中,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两个领域年均增速分别达28.7%和 30.5%。依此计算,预计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万亿元,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有望达到6000亿元和5000亿元的规划目标。在环保新常态新政策新举措推动下,甚至可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就我国目前环保产业技术基础和供给能力来看,环保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除尘、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研发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在我国已广泛应用,通过多年的技术吸收转化创新,一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除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口范围遍布30多个国家或地区;布袋除尘应用水平较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火电脱硫、脱硝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因此,基本能够满足环保产业市场的供给需求。

从当前的环境服务市场来看,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加快,各类环保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随着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保公共服务、PPP模式和环境监测社会化铺开,提供各类综合环境服务的公司不断涌现,并积极进行环保服务的范围、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探索拓展和创新,合同环境服务正在成为替代传统环境治理方式的新模式;环保投融资绿色金融服务业也在积极的酝酿和筹划之中,有些地方甚至进行了绿色金融实践的探索。可以说环保服务业发展迎来了春天。环保产业将进入以环境综合服务为龙头,带动投资、工程、设备和产品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但我国环保产业原发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和质量仍然有待于提高。企业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低端传统产品占比较大,技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环保产业发展环境,特别是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具有激励与制约作用的经济政策环境亟 待优化和完善。

二、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意义。

环保产业不是自成体系的产业门类,除个别技术产品领域以外,绝大多数都分布于其他行业之中,涉及50多个行业,渗透性强、经济拉动作用大、对传统产业改造 提升显著,吸纳就业能力强。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环保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估算,2004年—2011年,国民经济每增长100单位产值,环保产业平均直接贡献7.11 个单位, “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占绿色经济产值的55%左右。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产业将成为以环境需求激发环保市场释放经济发展新红利的增长点,成为引领绿色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UNEP的统计口径估算,中国“十一五”期间的绿色经济产业投资约为6.08万亿元。

三、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带来了环境保护的新常态:生态文明、环保优先、严格执法、创新发展。环保新常态带来环境保护的新局面:环境全要素保护、污染全因子治理、生产全过程控制、管理全方位发力。环境保护的新局面将有利于巨大的环保潜在需求市场转化为现实需求市场,以及新的环保服务需求市场的扩展和释放,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当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四、环保产业巨大的需求市场空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体、大气、土壤污染严重,治理任务繁重,这对对环保产业发展是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国家推出了环境保护新的政策:谁污染谁付费、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PPP制度,改变了环境保护传统的主要依靠政府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由市场要素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在推进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主要是加强环境监管,综合运用政策法规和市场的手段,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多要素的作用,可以释放巨大环境保护市场,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已经开始实施和即将开始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简称“三大战役”),将带来8.5万亿投资,实施一系列重大环境工程,带动环保装备制造、产品开发、工程建设和各类环境服务业等全面发展。仅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就将达到1.7万亿元。

五、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具备。

环保产业有了较好技术基础和集群效应,技术开发、设备成套和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市场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国家环保新政的出台,使环保产业从技术和管理上都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市场的需要。另外,国家环保相关法律建设不断加强,《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抓紧 修订;标准、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大量制定颁布,有效促进了环保治理水平提高和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环保产业需求被有效释放;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为引领,生物膜技术、生物脱氮等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焚烧烟气控制,高效除尘和烟气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都取得长足 进步,需求市场不断被开发扩展;上述法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实施,全面提升了环保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条件。

六 环保产业发展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前适应和具体落实环境新政策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还处于探索期,还没有全面地系统地建立起来,环保潜在市场的释放有限、市场缺乏平等竞争规则、党委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不落实、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措施,环境执法不严导致的不平等、环境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备,导致劣币驱逐 良币、优汰劣胜的逆淘汰现象还存在,好的技术和服务得不到应用市场,阻碍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环保部门的定位来看,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基本的发展战略路径就是要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环境执法为重点,以释放需求市场为引导,通过环境管理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的转变,即由污染总量削减为目标转变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标、由考核总量削减转变为考核质量改善、由重点监督 企业环境责任转变为重点监督党委政府环境责任、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环保项目转变为政府财政对环保作出实际贡献的项目的奖励,以此来推进环保市场的转变和释放,带动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的发展,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

1.首先要解决就环保产业论环保产业,就污染治理论污染治理,没有把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形成两张皮,相互脱节,也导致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脱节的问题。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推进发展环保产业,来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2.解决环境市场释放和转化不足的问题,我们不是直接去抓环保产业本身,而是采用一切措施释放和规范环保服务市场,通过市场释放,扩大环保市场需求空间,带动环境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促进环境污染治理。这些释放和转化环保市场的手段和措施,包括环境质量管理目标转变、环境质量改善和治理绩效考核、落实党政负责人环境质量负责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以及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和PPP模式、严格环境执法,环境违法问责,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公开环境信息,建立多元和市场化环境投融资渠道和环境政策激励机制。

七、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促进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

1.抓环境质量。环境管理目标由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由 注重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变为注重环境容量,把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联系起来,改变过去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两张皮的状况。这既体现了环保部门环境管理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向改善环境质量的转变,也能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效果。

2.抓党政责任。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督查, 使环保法中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加强对各地党委政府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考核,落实党政负责人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公布环境质量改善的考核结果,对履责不力的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责任追究,以此带动全面的环境执法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3.抓严格执法。健全环境统一管理和部门以及地方分工负责的环保管理体 制,在分工管理方面,要坚持责权结合的原则,把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标准,以及对社会和企业具体的环境管理与执法监督的职责,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去落实,企业环境违法都由这些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去问责和处罚。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统一管理部门的职责,要从具体的环境事务性管理中解脱出来,由抓微观管理转为抓宏观管理,由重点监督检查企业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地方党委政府,重点抓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制度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对行业 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法律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和完成环保计划规划治理措施以及治理绩效、以及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督查和年度考核,将督查和考核结果报告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对保护环境履责不力的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问责。

4.抓市场释放。推进环境服务市场的大幅度释放,要对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 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PPP制度的实施等制定可操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和引导地方全面贯彻实施这些政策和制度,推进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全面落 实,从而促进巨大的潜在环保市场向现实环保市场的转化,促进环保技术服务市场更大程度的释放,推进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的快速发展。

5.抓绩效考核。环境服务市场的发展治理绩效和环境质量考核是关键,要推动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环境治理绩效考核制度和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程序规则,和绩效考核的追责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监督环境治理服务合同的执行,公开绩效考核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的有效性。

6.抓服务平台。以大型的有实力的环保公司、研究机构为依托,建设环境污 染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环保技术研究开发、设备成套、示范工程、技术转化、污染治理的产业化服务,为环保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保障的综合性技术平台;同时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协会、中国环科院、环境规划院、环境经济对外合作中心等单位为依托,建立国内外环境技术、市场、 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平台,以及提供技术交流、技术推广、技术验证、咨询服务、人员培训、信息收集、数据调查、信息共享的技术服务平台,为环保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提供完备的市场服务,为环保产业走出国门服务。

7.抓融资平台。改变传统的国家财政对环保投资按项目实现立项拨款的方 式,应该建立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国家按年度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社会捐助,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基金进行管理,建立基金使用制度和基金审计制度,每年公布基金年度使用情况,产生的环境绩效和基金财务审计结果,想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基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转化、示范工程应用、国家 重大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的周转资金、贷款贴息,或者这些活动取得实际环境绩效后的奖励,或者用于对地方政府环境质量改善考核成绩突出的奖励。用经济手段激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际成效。

8.抓产业规划。改变环保部门过去只重视污染治理不重视环保产业发展,把 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分离成两张皮的状况。实际上,环境污染治理是环保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要围绕环境保护的供方市场和需方市场,制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阶段性规划,和与之配套的年度实施计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紧密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型基础建设 工程、区域流域环境治理工程相结合,使环保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八、需要配套的国家政策措施:

1.国家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改变传统的事前直接投入项目建设的方式,改为产生了实际效果后的事后铺贴或者奖励。每年国家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建立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基金,用于环境保护先进技术的开发转化、示范工程、产业化应用产生实际绩效后的奖励资金,以及国家重大环境治理项目的周转资金、贷款贴息、污染物 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优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奖励、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成就突出的奖励等。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通入也可以照此办理

2.为民间资本进入环保市场提供渠道和保障,平等对待民间投资者,消除投资障碍,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合理的投资利润,加强环境服务质量考核,严惩违反环境服务合同行为,保障相关方的合法利益。

3.按排污水平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以国家环境污染物标准(排放许可总量),设定基本的税收基数,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或排放许可总量的),按基本的基数收税;对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或者排放许可总量的),按照超标排放的倍数(或超出排放许可总量的排放量)收税;对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低于排放许可总量) 的,按照低于的排放倍数(或者减少排放许可的数量),减税或者免税。建立环境服务所得税减免政策、环保设备和服务出口退税政策。

4.环境服务提供的环境质量产品实行按质论价或者优质优价政策,把环境服务质量绩效的好坏与环境服务企业的经济收益挂钩,加快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权交易政策。


 

创新思路构建环保新常态 齐抓共管开创治理新局面
 
 
 

  ——2015年环保工作思路点击

  2015年,市环保局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环保新常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契机,着力推进法治环保建设,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在“率先”、“带头”、“先行”的内涵中,为太仓打造田园城市新样本、民生幸福首善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太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法律责任

  着力构建环保法治新常态

  将2015年作为环保法治推进年,严格执行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从严落实生产者治污主体责任,把新《环保法》实施转化为强大的铁腕治污威力。

  更加促进环保行政法制化。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建立环保权力清单,取消重复交叉环节,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实行同一项目多个审批一次受理、一并办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审批验收、污染处罚、信息公开等程序执行,重点放在打击未批先建、久试不验、规避监管等违法排污的行为。建立环境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

  更加促进环境监管法制化。继续开展环境执法规范年建设活动,研究出台环境监察履职尽责规定,完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程序和考核标准,创新监察工作绩效化管理办法。完善环保与司法衔接配合,对符合两高司法解释立案条件的,坚决依法查处,确保环境执法、司法到位。联合市公安局设立环保警务室,成立环境司法联动中队,由市公安局派驻2~3名干警驻环保局开展环境执法工作。环保、公安部门通过集中培训、相互派员培训等形式,重点加强案件调查取证、移送办理及有关法律适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升环境违法案件办理水平。严格环保监管职能,对违反9类管理职责的环保工作人员一律按法律规定严格处理。

  更加促进环境监测法制化。完善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和程序,健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三个说清”能力。扎实做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其它专项环境监测工作,强化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完善基础设施

  努力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

  以环保基础设施完善年为契机,坚持把环保优先融入“两个率先”全过程,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整体水平。

  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纳污管网建设,确保城东、城区、沙溪、璜泾、双凤5家污水处理厂总新增处理水量达到8000吨/日以上。完成港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部分污水厂扩建工程,完成化工园区污水管网老化、渗漏翻修工作,着力提高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

  加快建设集中供热管网。推进太仓港协鑫电厂到市区、华能电厂到璜泾、宏达电厂到老闸及归庄北等供热管网建设。采取清洁能源替代、提标改造等措施,到2016年完成沿线309台高污染燃料锅(窑)炉整治任务。

  加快建设危废焚烧中心。由政府牵头,国资控股,拟建设年处理能力3万吨/年(不含污水处理系统)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中心,彻底解决我市焚烧类危险废物处置问题。

  构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优化调整,建设双凤、璜泾、金仓湖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和杨林塘水质自动监测站,着力提高环境质量预警预测水平,拓展服务应用功能。

  创新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按照“非禁即入、平等竞争、分类指导、优化服务、有效监管”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向市场公布环境基础设施未来需求预测和总体布局规划,通过BOT等方式,鼓励民资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包括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不断增值的资本,实现政府与民资的双赢。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助推绿色发展新高度

  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合力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以科学规划来引领。本着高点定位、着眼长远的原则,逐步清理12个工业区外各类新、改、扩建工业项目,区外一律禁止新建工业企业,除热电联产外一律禁止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未完成规划环评的工业园区一律禁止审批单个建设项目,推动各地有序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引导工业企业进区入园。执行最严格的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区域限批制度,控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化解过剩产能矛盾,更大力度地调轻调优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开展政策环评、战略环评试点,把环境承载约束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

  以污染减排来倒逼。科学编制减排工作方案,建立污染减排和污染防治项目库,实时跟踪项目进度。重点推进电力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完成玖龙、宏达4台机组脱硫脱硝工程,关停城区保利协鑫热电公司。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采取种养结合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措施,完成一批养殖场整治。提升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运行质量,督促企业规范运行治污设施,确保完成年度和“十二五”减排目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以长效机制来巩固。建立内部监管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从项目审批到项目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监控,提高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对新、改、扩建排放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行现役源2倍减量替代或关闭类项目1.5倍减量替代,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实施“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重点关停(淘汰)28家技术装备落后、安全隐患较大、高能耗低产出企业。

  强化污染防治

  奋力实现环境改善新跨越

  重点强化水环境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精神,结合实际编制部署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年度治太目标责任书项目。根据国家即将发布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制定排污许可证发放细则,规范排污许可证发放,扩大发放范围。确定水质达标考核工程,细化《太仓市水环境质量整治工作方案》,排出2015年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点工程,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分年度实施推进。在全市设立74个监测断面,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单月监测各区镇相关断面水质情况,由市政府每季度进行情况通报。继续开展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专项整治,鼓励工业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提高中水回用率。

  全面提高治雾霾水平。坚持“严控”,确保细颗粒物PM2.5实现年度下降2%。完成港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和500家企业有机废气治理任务,开展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提标改造。大力推动“黄标车”提前淘汰,适时提高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奖补标准,强化机动车抽检,建设完善机动车尾气监控平台。抓好码头、工业堆场扬尘防治。摸清码头、工业堆场扬尘污染状况,建立详实的数据清单,全面推进码头、工业堆场扬尘密闭化改造。各加油站(点)全面供应国Ⅳ标准车用柴油,完成城区2条商业街餐饮油烟整治试点工作。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严控煤炭消耗,延续青奥期间电煤标准,采购优质煤。

  坚持铁腕治污

  合力提升环境安全新水平

  以专项执法为抓手,将日常监管与整治违法排污有机结合,强化环境风险排查,坚守环境安全底线。

  重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以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系列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义务的环境违法企业,采取查封、扣押、行政待执行等强制手段,并实行按日计罚制。加大夜查和节假日检查频次,对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省级信访以及上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后督查率100%。创新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环保员作用,划分144个区块,实施“责任到人、一企一人”环境监管责任制。引入市场化机制,试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由排污企业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确保达标排放。

  强化环境风险源头管理。全面提升环境应急预案规范化水平,力争实现预案全覆盖、较大以上污染源企业预案全覆盖。加强重大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健全环境风险排查预警机制,把安全隐患控制在未发状态。建立重点产废企业日常监管动态档案,确保危废处置(利用)率100%。建设环境应急处置物资库、专家库和队伍库,排出每日应急值班表,形成一支24小时备战的环境应急队伍。

  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把信息公开作为提升环境监督水平的动力,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接轨融合,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制定环境信访有奖举报实施办法,对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奖励,定期公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及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信息。在环境敏感的工业区设置电子显示屏,将企业废水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让附近群众随时了解企业废水排放情况。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构建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机制、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提升全民意识

  鼎力打造生态文明新亮点

  在生态机制上打造亮点。抓好环保规划编制衔接。回顾“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任务和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目标,完成《生态文明规划》修编,科学编制“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实现环保规划与城市、土地规划有机衔接,发挥环保规划在专项规划编制中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落实《太仓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方案》,逐块建立生态红线区保护机构,规范设置生态红线区保护标示牌和边界标志,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以目标化、时限化、责任化的要求全力推进,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完成率。根据苏州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编制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目标任务书。强化生态监管考核,下达太仓市2015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努力做到责任落地、措施落地、考核落地。

  在绿色创建上打造亮点。以更严格的要求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在全市筛选1所学校和1个社区,集中力量开展省级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创建质量。组织开展第十一批24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2家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根据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需要,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完成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任务。认真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依托美丽城乡建设等,提升农村环境保护水平。

  在环保宣教上打造亮点。利用“6.5”世界环境日、“12.4”普法日等重大节日,加大新《环保法》及其配套文件学习,邀请专家作环保法律政策、环保行政执法、新环保法配套文件、环保涉刑案件衔接等专题讲座。编印《预防环境污染犯罪宣传手册》。继续发挥环保志愿者队伍宣传效果,加强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埃克森美孚环保志愿者、娄城单车、“绿主妇”工作室等社会环保组织合作,开展环保公益宣传活动。

  夯实队伍基础

  全力实现环保发展新跨越

  提认识,进一步提高队伍凝聚力。紧密联系环保实际,继续开展“领导干部领题导读”及“局中层导学”活动,采取分组学习、专题讲座、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研讨和学习交流,进一步集聚环保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提高业务能力。深化“五好党支部(标兵)”建设,开展主题党日、结对共建等党内活动,继续开展“红色1+3”和“三访三促”活动,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抓创新,进一步提升队伍服务力。实行“重点管理、示范创建”的示范引领机制。以“绿色家园”星级品牌创建为重点,结合星级示范点创建,积极探索创新环保服务的思路和举措。强化“作风效能建设示范点”的引领作用,推动工作提质、服务提效、形象提升。运用读书演讲、书画摄影、拓展训练等载体,着力打造充满激情的活力环保。

  抓保障,进一步增强队伍战斗力。升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新建5个“智慧环保”业务系统,进一步拓展环保数字化平台。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形成挥发性有机废气、烟气中汞的监测能力;对LIM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大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开展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着力提升干部服务群众能力。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注重发扬民主,强化团结意识和集中意识。完善监督机制。继续开展“四群双评”预防监督工作,建立重大专项工作负责制,严格落实督查督办制度和监察制度。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