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 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二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环保支柱产业之路,走到了哪一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6  浏览次数:125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环保支柱产业之路,走到了哪一步?
中国给水排水 云直播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 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二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一个话题,就是环保产业能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过去10年里,环保产业的产值大幅增加,企业数量、从业人数都呈现了快速的增长态势,体现了其内涵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友好产业将成为新的着力点,这是环保产业的外延。
  我认为,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初见端倪。

 



 2015-12-02 王凯军 
王凯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观点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一个话题,就是环保产业能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过去10年里,环保产业的产值大幅增加,企业数量、从业人数都呈现了快速的增长态势,体现了其内涵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友好产业将成为新的着力点,这是环保产业的外延。
  我认为,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初见端倪。
三个“十条”为环保市场释放了
多少红利?

  《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被誉为环境问题治理的三大战役,一系列新政策为传统环保产业促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环境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指出,“十三五”是环保负重前行困难期和大有作为关键期。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原司长赵华林表示,每年中央政府大口径财政预算是环境保护的,大概两千亿元左右。有人估计,需要投入十几万亿元甚至20万亿元,才能基本解决“十三五”的环保任务。据此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的年产值不会低于4万亿元。而纺织产业作为现有的支柱产业,一年的投资总额在3.3万亿元左右。因此,从体量上看,环保产业有望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

  早在1999年,北京在治理大气时就喊出了口号:不要让大气污染进入新世纪。1999~2012年,北京市开展了16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雾霾出现后,北京市又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五环内工业厂区全部搬迁;完成了能源结构的调整,燃煤比例从2000年58%下降到现在的16%;促进了汽车行业的进步,淘汰老旧机动车,推行新能源汽车等。尤其是《气十条》出台后,必然会成为约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不难看出,环保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已经成为限制性和主导性产业。

  《世界能源展望》分析指出,到2030年,中国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4000亿立方米,缺口约2000亿立方米。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其中1500亿立方米的需求量可以通过煤制气来解决,剩下500亿立方米可以用生物天然气弥补。我们现在的城市污水处理费用为0.6~1元/立方米,整个城市的污水处理量约300亿立方米,全年运行费用不到300亿。而生物天然气全年运行费用超过1500亿,与污水处理市场相比,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认,新要求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会。在水治理方面也是一样,我们要从过去点源治理,逐步发展到区域联防的系统治理,带动整个环保产业体量的增加。

水处理领域还有几个技术难题?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已经相对规范和饱和。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下降幅度较小,我国工业化还在加速过程中,工业总体规模还在增加,用水需求也在相应增加。

难点一:工业废水能不能实现真正的零排放?难降解高含盐废水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难中之难,这已经成为废水处理中的顽症。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等事件都涉及了零排放问题,而现在很多涉及工业废水处理的行业,比如煤化工、制药母液,都到了攻坚克难的时期,必须要以硬手段对待硬挑战。
难点二:如何解决工业园区废水达标排放的技术难题?工业园区面临很多问题,诸如水质复杂、管理不善、排放不达标等,挑战也非常大。
难点三:城市污水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什么?我认为,是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之间的巨大鸿沟。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80%以上,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河道依旧是黑臭的,公众还是要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一级A标准推行尚且费时费力,面对质量考核的压力,技术上如何突破?
难点四:怎么治理面源污染的牛皮癣?以禽畜养殖污染为例,如果说小广告是城市治理的牛皮癣,那么禽畜养殖污染就是面源治理的牛皮癣。杭州市最早对面源污染治理进行了系统设计,接着上海市农委组织进行技术攻关,到后来农业部推广大中型沼气池,中央每年投入资金约40亿元,但治理效果并不太明显。
难点五:切肤之痛的村镇污水处理,缘何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能否解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没有很好的设计,建不起、维护不起,这些难题到底怎么破解,现在仍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能不能找到新技术?
能不能创新经营模式?

  工业废水零排放是趋势。在造纸方面,陕西省和山东省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钢铁废水业界人士认为,工业废水零排放可以实现。其实真正难解决的是,精细化工、煤化工和制药行业母液等如何实现零排放。在水专项的产业化项目里,我们协助设计了一组零排放的技术路线,在废水二级处理之后,或者废水直接排进来,通过初步浓缩、深度浓缩和干化焚烧的技术路线来实现。举个例子,北方药业当初被曝光,其浓缩液中含有可利霉素等危险废物,他们采用了MVR—喷雾干化—焚烧技术,首次将喷雾干燥技术应用于浓缩废液工程,效果非常好,这也是国家重大水专项示范工程之一。

  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不仅面临量大和高难度两个问题,同时还面临排放标准调整的可能。在同样的环境质量下,一级A排放标准和综合排放标准差距很大,各地执行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水十条》明确提出,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工业园区废水处理达标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难降解污水的问题,高级氧化必将成为主流工艺。但是,技术界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目前,工艺主要通过氧化池等形式进行,这种方式混合效果差、接触时间长、需要的氧化剂量高,导致成本较高,而且池体占地面积大。通过研究,清华大学开发了O3/UV高级氧化一体化装备,现在单体设备可以处理两万吨污水,只需3~5分钟就可以达到处理要求。

  2014年是活性污泥工艺技术诞辰100周岁。此时此刻,很多国家都在思考下一步的污水处理技术。美国认为,现有技术体系无法支撑污水处理行业创新和变革;欧洲提出了三个周期概念,就是下一代污水处理厂应该成为水资源的中心、能源的中心和营养物的中心。

  本世纪初有两个重大的水处理发现,一是主流厌氧氨氧化,二是好氧颗粒污泥。这两项重大发现,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无限可能。但是,主流厌氧氨氧化和好氧颗粒污泥是不是污水处理的最终方式?是终极未来,还是特定时期的过渡技术?或许,新能源汽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电池能量密度暂时难以满足电动汽车需要时,推出了过渡性质的混合动力汽车,满足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所以,当一种具有革命性或者颠覆性的进步发生前,总会存在中间产物。

  互联网+的时代,是模式为王的时代。关于禽畜养殖污染处理问题,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在南水北调区域范围内,一间小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农业合作社模式,利用小额贷款机制,生产生物饲料、有机肥,种植有机茶和有机蔬菜,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公司为猪提供含有益生菌的生物饲料,再把猪产生的粪便通过处理变成有机肥,作为公司茶园和蔬菜大棚生产肥料。通过循环产业链,每年销售子猪、成猪、有机农业、生物饲料,可获得收入1.1亿元。这种循环产业模式,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究竟是继续在红海拼搏,还是去开拓蓝海?近几年,万达集团发展非常迅猛,提出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包括商业、酒店、写字楼、住宅,集百货、超市、家电等多项功能,这就是模式的创新。

  我认为,我们也要创新。从生态角度来讲,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一个负资产项目,如何把它转变为一个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生态友好的正资产项目?我们需要借助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加以推广。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生态综合体的重要载体。以水为载体,把公园、湿地、景观、农业等融合进来,形成一个综合行业,这需要我们拥有跨界经营的思维,形成行业的引领。

结论
  一是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已经初见端倪,在部分经济发达和环境敏感地区,环保产业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是水处理在技术、政策、体制、模式上,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是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技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界保持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产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作者在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的发言,本刊见习记者雷英杰整理报道,标题为编者所加)

来源:新环境 

王凯军,男,1960年5月生,北京市政协委员,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导,任《中国沼气》,《环境科学》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厌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品牌委员会(中国百强期刊)邀请函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水专项“十一五”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评估体系研究项目( 2009ZX07529 )于2013年10月结题验收。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控源减排、强化工业污染综合防治的需求,承担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框架的顶层设计并提出了建设路线图。项目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首个较为系统的污染防治技术评估制度,形成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程序和环境新技术验证制度框架,建立了生物处理技术测试验证平台,建设了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编制完成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编制指南》、《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制修订管理办法》、《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国家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监控方案》等标准文件,建设环境技术管理网推动环境技术信息发布与推广,组织翻译超过20个行业的欧盟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系列丛书,2013年已出版了《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等三部专著。项目所设置的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制药等行业课题,重点开展了五大行业15个子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在项目组的指导下,各课题共完成了1000多家企业的上万条数据的技术调研工作和大部分的数据入库工作,基本建成了重点行业技术信息数据库,重点针对五大行业大型水污染治理工程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和实证,评估筛选出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清单,并完成了五大重点行业15个子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导文件编制工作,制药、电解锰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已完成发布,其它技术指导文件已进入环境保护部管理程序,通过项目研究,基本实现了国家重点行业技术指导体系的覆盖,为五大行业的污染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作为国家重大水专项总体组专家之一,与总体组专家共同完成了“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总体设计,并参与各项目、课题的择优、论证、检查等工作,为我国水专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的《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创新、装备产业化及区域解决方案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是目前我国的热点环境问题,针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发展现状与政策、技术瓶颈,全方位参与国家政策制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新技术研发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国家政策层面参与、主持制定了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各个部委文件的制定和编写工作,大力倡导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方向。在工程实践方面,不同场合积极倡导污泥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并与不同企业完成了新技术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创新、装备产业化及区域解决方案示范》项目在污泥处理处置顶层技术政策制定、国产化大型装备的创新、低碳绿色处理技术的研发及区域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形成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环境效益,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提供了技术借鉴,为推动未来我国污泥处理的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王凯军,男,1960年5月生,北京市政协委员,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导,任《中国沼气》,《环境科学》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厌氧生物发酵研究,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先后开拓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畜禽粪便处理、污泥处理、生物质气化等领域。

个人主要经历

1995年当选北京市优秀知识分子,同年当选北京市科技新星,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同年入选国家劳动人事部等七部委千百万人才工程,1998年当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其他国家、北京市、环保总局科技进步共十余项。
先后出版专著十余本,发表论文上百篇,对于水解-好氧工艺、反应器理论和设计、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膨胀控制等理论研究有独到的创造和理论。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率先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处置研究工作,编著《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一书。先后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诸多相关科研项目、示范工程的研究,承担高效厌氧反应器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等。承担第二代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获北京市二等奖)和城市污水复合肥示范工程(获北京市三等奖),并发明污泥动态堆肥设备,畜禽粪便处理设备等处理和处置工艺和专利。
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主持设计过十多个城市污水和数十个工业废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为中国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水污染控制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对水解-好氧、UASB等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获奖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第一负责人。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第一负责人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代(新型)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第一负责人。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95滚动),第一负责人。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第一负责人。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UASB反应器设备化及其配套产品开发 , 第一负责人。
北京市科技三等奖,内循环流化床设备化技术研究。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项目相关论文

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应用
给水排水 1996 11
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04
广义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与相分离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给水排水 1998 06
COD/SO4-(2-)值对硫酸盐还原率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00 04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利用途径研究 环境保护 2000 02
厌氧工艺的发展和新型厌氧反应器
环境科学 1998 01
大型集约化猪场粪水处理现状及建议
中国沼气 1998 02
厌氧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领域
中国沼气 1999 04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环境保护 2000 12
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研究 中国沼气 2000 03
厌氧处理的污泥稳定化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12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设备化研究 给水排水 2001 04
多级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开发 给水排水 2001 10
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0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对策
环境保护 2002 12
加强北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2 01
UASB工艺系统设计方法探讨
中国沼气 2002 02
污泥好氧堆肥产品(复合肥)的农田试验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01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 01

项目相关专利

过滤式高效分离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 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号200510012015.0,2005年
交替式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 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号200410009048.5,2004年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86 1 06883.1)国家发明专利,1992年
厌氧布水分配器(ZL 97 2 48906.X),实用新型专利,1998年
拼装式污水处理反应器(ZL 00 2 51159.2),实用新型专利,2001年
组合式三相分离器(ZL 97 2 48907.X),实用新型专利,1998年
滚筒式污泥堆肥发酵设备(专利号:ZL 02 2 08716.7),实用新型,2002
畜禽粪便处理设备(专利号:ZL 02 2 08716.8),实用新型,2002

项目相关著作

200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 《UASB工艺的理论和工艺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年 Integrated Anaerobic-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荷兰海牙出版社

王凯军 

1960年5月生,山东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1995年任荷兰DHV工程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技术副经理。1999年作为高科技人才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1986年开发的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连续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最佳实用技术。主持设计了多个较大废水重点治理工程。还主持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共承担了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研究和设计等项目27项。获北京市、国家环保局、北京市管委和北京市环保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次。并独立编著中文专著和英文专著各1部,在国内外的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13篇为英文论文。

 

一、教育及工作简历
2008~至今 北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2000~2008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总工程师
1995~199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环境研究和设备中心 (副)总工程师 副主任
1994~1995年 荷兰DHV工程咨询公司 技术副经理
1991~1994年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环境技术系 访问学者
1985~1991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工程师
1991-1994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环境技术系 获博士学位
1982~1985年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获硕士学位
1978~1982年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 获学士学位
二、社会兼职及荣誉
北京市政府第八届顾问团顾问 1997 北京市
沼气协会环境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7 中国沼气学会
北京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1999 北京市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城市污水国产化专家组成员 1999 国家计委
北京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 2000 北京市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1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北京市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导师 1998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导师 1997 北京矿业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2000 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7 国务院
入选国家劳动人事部等七部委千百万人才工程 1997 劳动人事部
当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 1998 北京市
北京市优秀知识分子 1995 北京市
当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1995 北京市科委
三、近年获奖项目及著作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
获奖
   
2003年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国家环保总局三等奖
2003年
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2年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95滚动)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九五攻关优秀成果奖
2001年
UASB反应器设备化及其配套产品开发(96-909-05-04-01)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国家环保总局二等奖
1999年
第二代(新型)污泥厌氧消化工艺 北京市二等奖
1998年
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 市三等奖
1987年
城市污水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城市污水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国家发明专利
1993年
中小城镇污水水解池-氧化塘处理工艺研究 国家环保局三等奖
2001年
拼装式污水处理反应器 实用新型专利
1998年
组合式三相分离器 实用新型专利
1998年
厌氧布水分配器 实用新型专利
著作
   
2001 年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
《UASB工艺的理论和工艺研究》50万字  
2000年
《发酵工业废水处理》50万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年
Integrated Anaerobic-Aerobic Sewage Treatment 荷兰海牙出版社
1991年
《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处理工艺》15万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年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的研究》20万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四、研究领域和技术创新
1、参加国家重大规划和决策工作
  1995年参加国家科委九五攻关可行性的编制小组
  1999年作为国家计委国产化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参加国产化和国债项目的评审
  1998-99年度是国家科技部十五环境规划负责编写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水污染部分)
  1999年参加科技部S863计划"环保领域高技术发展预研报告污染控制技术部分的编写
  1999年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废水处理与生物技术部分"编写为负责人并参加总体组的工作
  1999年参加两院"十五、2015年高技术发展规划"编写组,为水处理设备产业化发展建议报告撰写人和总体组成员 
  2000年参与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主持国家环保总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承担国家及市(部)级研究项目
  近年来,王凯军博士承担的国家和地方重点研究项目有(负责人):
  国家"863计划"项目: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2002AA601190)
  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2002AA601200) 
  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承担单位有北京市环科院、清华大学、中
  国环科院及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95-909-05-04) UASB反应器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制开发(95-909-05-04-01)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95滚动)(95-909-05-04A) 
  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设备化技术(95-909-05-04-02) 
  SBR反应器设备化技术研究(95-909-05-04-03) 
  北京市科委项目:城市污水污泥复合肥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项目第二代厌氧污泥消化器技术
  湿式生物脱硫示范工程研究
  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员会项目:
  北京市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利用途径的研究
  生物处理化学除磷技术研究
  农业部项目:
  农业部九五攻关项目猪粪废水处理工程研究
  农业部"948"技术引进项目
  北京市节水办项目:
  中水系统优化处理工艺示范工程研究 
3、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领域处理对象包括:城市污泥、畜禽粪便、酒糟废水和农业废弃物等等,以往该领域采用的往往是传统的厌氧消化技术。王凯军博士设计并完成了十余项示范工程,其中包括畜禽粪便(3~4项)、酒精废水(4~5项)和城市污泥(2项),其设计实施的污泥颗粒复合肥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家生产性规模的污泥综合利用厂。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有:
  留民营猪粪处理工程设计 1997 项目负责人
  琉璃河猪粪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景芝酒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茅台酒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河北省泗县酒厂处理工程设计 1997 项目负责人
  冀东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6 项目负责人
  大兴庞各庄污泥转运站设计 1997 项目负责人
4、在技术推广和产业化领域
  作为专题负责人,本人承担了多项"九五"攻关课题,其中包括:UASB技术和设备化研究,好氧内循环流化床技术与设备研究和SBR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攻关项目的要求,取得专利4项,建立示范工程近40余项(UASB 30项,内循环流化床5项,SBR 5项)。其中,UASB示范工程的总投资额达1.5亿元,以反应器的体积计占新增反应器的50%,每年产生沼气8000万立方米。UASB专题在淀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建成的示范工程项目,占全国淀粉行业的60%以上,为解决淀粉行业废水污染做出了贡献(见下表);同时形成了大量颗粒污泥的生产条件,山东省计委和国家计委已经立项计划建立颗粒污泥生产基地。

 

No 工程名称 体积(m3) 负荷 投资(万元) 总投资
1
山东三九味精集团平光明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1471 7 98 282
2
诸城市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3460 7 245 525
3
诸城市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酵母厂废水治理工程 2094 6 118 312
4
滨州金汇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4710 6 226 593
5
沂水玉米制品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2400 6 114 332
6
诸城兴贸开发有限公司废水治理扩建)工程 2136 6 136 172
7
诸城外贸成武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8540 5 360 670
8
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5784 7 314 751
9
诸城市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工程 3350 6 149 226
10
河北霸州兴禹玉米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1210 6 68 155
11
沈阳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2136 6 114 292
12
广东开平市淀粉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 2660 8 136 230
13
吉林梨树县飞跃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2251 5 128 312
14
海南琼中县淀粉厂废水治理工程 3746 7 190 243

 


5、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在目前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工作,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国家节约投资和能耗,本人继续从事水解-好氧技术的推广和开发工作,先后在北京、新疆、河南、福州、山东等地在大规模的工程上采用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累计投资20亿元,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的投资。水解-好氧城市污水工程设计,如:
  北京密云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设计 1987 项目负责人
  北京密云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二期)设计 1999 项目负责人
  新疆阿克苏12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9 项目负责人
  新疆昌吉3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1 项目负责人
  吉林梨树5万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999 项目负责人
6、国际交流、合作和国内咨询项目
  进行了大量的国际合作项目,先后从事一项世界银行咨询工作(北京市世行二期贷款项目城市污水子项目)和两次亚洲开发银行咨询工作(北京市环保局及其下属机构能力建设和国家再生能源开发计划),并且先后7次出国参与国家项目的技术谈判(亚行)、地区和国际学术会议(3次)和代表北京市市政府进行友好交流(2次)。咨询和环境评价包括如下项目:
  北京世行二期环境影响评价 1999 项目负责人
  北京水源十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999 项目参加人
  北京平安大道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998 项目负责人
  白颐路环境影响评价 1997 项目负责人
  酒仙桥污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 1996 项目参加人
  1994-1995任荷兰DHV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技术副经理,负责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可研和技术谈判。从事荷兰政府、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下列项目。
  大连15万m3/d 饮用水处理项目
  成都30万m3 /d 废水处理项目
  硕州50,000 m3/d 饮用水处理项目
  云南环保项目总体规划
  武汉环保项目
 
 

       1、水污染防治领域。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控源减排、强化工业污染综合防治的需求,承担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框架的顶层设计并提出了建设路线图。在2012年度作为水专项的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分别完成“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体系框架及评估方法研究”等相关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编制指南》、《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制修订管理办法》、《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国家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监控方案》等标准文件,组织翻译超过20个行业的欧盟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系列丛书,出版了《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等三部专著。通过项目研究,基本实现了国家重点行业技术指导体系的覆盖,为五大行业的污染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作为国家重大水专项总体组专家之一,与总体组专家共同完成了 “十一五”、 “十二五”水专项总体设计,并参与各项目、课题的择优、论证、检查等工作,为我国水专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2、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在国家政策层面参与、主持制定了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各个部委文件的制定和编写工作,大力倡导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方向。在工程实践方面,不同场合积极倡导污泥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并与不同企业完成了新技术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经过产、学、研相结合,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干化和焚烧核心技术与装备,在国内外首次将喷雾干化技术应用于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核心装备全部国产化,并建成一系列规模的示范工;在新技术研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设备)适用性研究项目”,对污泥热辅助污泥厌氧消化新技术、新型污泥热解和焚烧处理、动态好氧发酵、污泥加钙干化—建材利用等多条技术路线进行了评估及工程示范验证,其成果具有集成创新性。上述各技术的成功开发及示范应用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提供了技术借鉴,为推动未来我国污泥处理的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在水污染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上积极探索。针对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思考,特别在我国污水和污泥处理技术发展路线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环保产业化发展以及餐厨垃圾处理等新兴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上进行积极探索,并通过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活动,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对行业发展形成一定影响。在中国水网和中国城镇水务大会、沼气学会年会等重要会议就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国内外厌氧技术的发展、技术瓶颈与展望等问题与同行交流;通过水专项“十二五”产业化任务设计参与并引导水工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应前沿研究,积极探索水污染控制未来发展之路。本年度参加国内、外各种会议报告二十余次,包括在德、日等国介绍我国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和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