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张污水处理工艺动态图 据说90%的技术人员都给跪了!
二 污水生物处理生物膜法


三 污水深度处理法

四 污泥处理




五 自然生物处理法
六 工业废水物理化学处理




原标题:24张污水处理工艺动态图 据说90%的技术人员都给跪了!
来源:给水排水 2016/7/12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三个趋势——来自IFAT水展的观点
来源:污水处理观察微信
目前,水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污水处理作为水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格外的关注。上个月,第50届IFAT水展在慕尼黑拉下帷幕,在这次展会上,污水处理发展的三个趋势成为讨论的集中热点。
水回用:缩小处理与回用的差距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水的回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但事实上,世界各地的水回用并非如人意。在北美,75%的污水得到了处理,但只有不到4%的水得到了回用。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直接排入了当地的河流,当今的污水回用可以将其处理到适合于农用、工业用水以及杂用等非饮用目的,这样的案例已经在世界各地很多。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这种从马桶到龙头的恶心概念(toilettotap),现今的技术可以将污水处理到饮用水的水平。实际上,水回用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可能是政策,而非技术。例如,沙特提高水的税收来刺激水回用,而阿联酋则更提倡水回用,而非选择海水淡化。
能量中和
水与能量密切相关,没有水无法生产电能,没有电能无法生产水。所以,当我们想到污水中所蕴含的能量是其处理所需能量的2~4倍时,实现污水处理的能量中和就不足为奇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能量中和,但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并没有,很多污水处理厂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发展。
微污染物
城市污水中含有多种多样的物质,有机污染物、氮磷污染物,最近新兴污染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些新兴污染物来自药品、个人护理品等等。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导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这取决于如何在污水处理厂处理。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并没有来处理它们。现在对新兴污染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欧洲,瑞士和德国提供显著经费研究微污染物,并在某些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应用。
原标题: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三个趋势——来自IFAT水展的观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可是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各类污染源不断地侵蚀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其中,水污染就是一个污染源众多的复杂课题,而在我国水污染处理工作中,含油污水的处理工作又是一项有很大难度的工作,我们应充分的分析含油污水的来源,分析其危害,理清含油污水处理的工作流程,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对策。本文便对含油污水的来源和危害、含油污水处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以及含油污水处理的关键技术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论述了我国的含油污水处理工作。
1含油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1.1 含油污水的来源分析
我国的含油污水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在钢铁的炼制、工业的生产、石油的开采以及农药和食品加工生产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含油污水,并且这些油类污染物主要以四种形式存在,分别为溶解油、分散油、浮油以及乳化油。
(1)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中,从最初的开采到最后的运输和消费,几乎任何一个阶段都会产生含油污水,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三次采油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改进了驱油的效果,但是却也使得污水的成分更加复杂了。
(2)化工制药工程。其主要来源为高浓度工艺的含油污水,在制造的过程中,原料反应、产物分离和原料预处理等阶段会大量的使用水和润滑油,所以在后期就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
(3)金属冶炼行业。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无论是与油品接触的材料还是与油品接触的设备,我们对要对其进行冷却、清洗和润滑,并且润滑油还可能与其直接接触,因此就会形成含油污水。
(4)食品加工和生产。在我国的食品加工和生产的过程中,设备清洗以及机器润滑等阶段都要产生含油污水。
1.2 含油污水的危害分析
(1)含油污水污染饮水水源。如果我们日常的饮用水水源遭到了含油污水的污染,那么不但人畜会感染疾病,甚至还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危害非常大;另外,含油污水中也是含油一定量的致癌物质的,因此就可能会提高含油污水所污染区域的癌症的发病率;
(2)含油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含油污水的密度比正常的纯净水的密度要小,所以一旦含油污水排入到江河湖泊中,那么其是会附着在水面之上的,大气与水中气体就无法正常的交换,水中氧气的含量不断下降,那么水生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水体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幅度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3)含油污水进入土壤。如果含油污水被当做灌溉水用于灌溉土壤了,那么油渍就会沉积在作物的表面,土壤无法与外界的空气有效交换,土壤的代谢速度变慢,从而影响作为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导致作物的死亡,如果含有油渍的作物被人类食用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危害。
2 含油污水处理工作的工艺流程
通常情况下在我们处理含有污水的过程中,其工艺流程为先对含油污水进行第一次的油水分离,之后再通过混凝或是上浮的方法进一步将油水分离开来,此时我们应定量的投加PAM和PAC,保证絮化反应和混凝反应的充分发生,这种工艺流程能够避免油品堵塞处理装置的情况出现,同时每一个装置的除油性能也能够发挥完全。在含油污水进入到高效组合气浮时,大量的SS和油就已经被除去了,这时我们应先对水质进行测量,如果水质还是不符合标准的,那么我们应采用活性炭过滤罐或是石英砂过滤罐对其进行过滤,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排放。我们所进行的第一次油水分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如果是凝固点高并且粒度大的含油污水,那么处理时应有保温和加热的设备,如果是油水比重差较小的含油污水,就应采用过滤装置。在选择处理装置的材料时,我们应充分的考虑温度这一参数。而在高效组合气浮浮渣排放到污泥储池时,由气动隔膜泵打到厢式压滤机压滤脱水,最后将其外运处理。
3 含油污水处理的关键技术方法
3.1 混凝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含油污水中的微小的悬浮油粒以及胶状油粒分离的方法,首先,我们应在含油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品,使其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之后就会逐渐凝结成絮状或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混合体;之后,我们便会将混凝剂加入到污水之中,这样原来污水中的胶状油粒就不再是负电荷了,而是呈电中性,絮状的聚合物或是稳定的混合体就会慢慢下沉。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常使用三氯化铁、碱式氧化铝、硫酸铝以及硫酸亚铁等混凝剂,加速澄清池则通常被用来当做构筑物。
3.2 过滤法。所谓的过滤法就是指在滤膜的作用下将含油污水中的颗粒物拦截下来,从而使油水分离开来,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一般情况下,过滤法应是混凝法和上浮法的下一级处理方法,在形成聚合物或是稳定的混合体后,采用过滤法就可以取出污水中的胶状油渍。采用这样的处理方法,最后处理完成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不超过10mg/l,压力滤池和普通快滤池通常被当做构筑物。采用过滤法的管理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应进行热水反洗或是空气反向曝气的操作,否则就容易出现滤料堵塞的问题。
3.3 气浮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去除含油污水中的乳化油和较小油粒的工作中,采用此方法处理后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不超过30mg/l,其工作原理为:先向含油污水中灌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污水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同样也会上浮,这时就形成了一个由气泡、水和油共同组成的不均匀体系,气泡会与密度更为接近的油相结合并逐步的向上运动,也就达到了油水分离的效果,根据其产生气泡方式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上浮法分为以下几种:
(1)溶气气浮法。这种方法实现油水分离的方式是从饱和的含油污水中析出气泡,在溶气罐中分别加入含油污水和空气并逐步的加压,确保空气已经很好的溶解在了污水中,溶解时间约为4分钟,之后将污水送入到上浮池中,空气突然减压时就会出现很多细小的气泡,气泡与油粒一起上浮,此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污水和空气之间能够充分的融合;
(2)布气气浮法。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将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剪碎,常用叶轮气浮、水泵吸水管吸气浮、扩散板曝气浮以及射流气浮等设备,这种方法易于操作和管理,并且耗能减小,但是无法准确控制气泡的破碎程度,上浮的效果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3)电气浮法。这种方法也叫做电解凝聚气浮法,其工作原理为在含油污水中安装一个正负电极,这样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就会发生电解作用同时阴极还会产生气泡,油粒同样会与气泡逐步的结合并向上浮动,最后实现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含油污水的来源和危害、含油污水处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以及含油污水处理的关键技术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我国也在积极的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已经逐步的深入人心,广大老百姓也更加重视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了。含油污水的处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详细的分析含油污水的来源以及危害,不断优化含油污水的处理工艺,同时科学的采用含油污水的关键处理技术,真正的做好含油污水的处理工作。
原标题: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
1 小城镇污水的特点及处理要求
1.1小城镇污水的特点
小城镇污水的特点是由各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小、自来水普及率低,因此一般情况下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在3000~30000m3/d。而小城镇的工农业发展水平决定了污水的50%以上是生活污水,且工业废水以农产品加工的废水为主。因此,水中氮和磷的含量高,水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水的水质和水量波动比较大。大部分小城镇的污水性质相差不大,其中BOD5在100~150mg/L,COD一般为250~300mg/L,SS在200mg/L左右。
1.2小城镇污水对处理工艺的要求
小城镇污水处理的要求是由其污水的特点和小城镇自身的条件决定的。一是由于小城镇污水的水质水量波动比较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也小,时变化系数大,因此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要强。二是由于小城镇的经济实力薄弱,所选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应尽量做到运行费用少、造价低,基本上不投加药剂或者投加药剂少。同时,工艺的污泥产量尽量少,以减少二次污染,降低污泥的处理费用。三是小城镇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工作者,因此处理工艺应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
2 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
我国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同大城市相比,小城镇受到经济实力和自身地域的限制,在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面比较缓慢。由上述情况可知,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核心要点是:工艺流程操作简单、便于维护。现介绍几种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并提出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2.1污水自然净化处理系统
常见的污水自然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以及湿地处理系统。
2.1.1稳定塘。稳定塘又称为氧化塘或者生物塘,是一种天然的或经一定人工构筑的污水净化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简便、节省能耗的特点。世界各国从20世纪初开始了对稳定塘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我国对稳定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稳定塘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稳定塘按照塘水中微生物类型可以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与其他工艺相比,稳定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处理成本低。稳定塘的结构简单、施工周期短、处理耗能低、运行维护方便且成本低,因稳定塘的污水处理成本低。二是由于稳定塘的容积大,因此能够承受污水水量的波动,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负荷强。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要求。三是稳定塘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现有的湖泊、池塘等。因此,可以因地制宜,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四是稳定塘的污泥产量少,从而减少二次污染,降低了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由于氧化塘具有以上优点,所以氧化塘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氧化塘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占地面积大,处理的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可能产生臭味滋生蚊蝇,不宜建在居民区的附近。
2.1.2土地处理系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4]是指利用农田、林地等土壤―微生物―植物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净化处理的生态工程,它能够在处理城镇污水的同时,实现污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目前,常用的工艺有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而在土地处理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成熟的就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不可缺少的5个部分分别是具有透水性的基质、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能够生长的植物、水体、无脊椎或者脊椎动物以及好氧或厌氧的微生物种群。土地处理系统便是利用这些部分通过物理过滤、物理吸附与沉积、物理化学吸附、化学反应与沉淀、微生物代谢与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等过程来处理污染物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优点有:一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可以促进污水中植物营养素的循环,污水中的有用物质通过作物的生长而获得再利用。二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基建费用少,能够充分地利用土地和洼地等。三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方便,而且能耗低。四是污泥得到充分地利用,二次污染少。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以上一些有点,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如果设计不当,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特别是造成重金属污染、有机毒物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也会散发臭味、滋生蚊蝇,甚至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2.1.3湿地处理系统。与上述的自然净化处理系统类似,人工湿地的主要优点就是操作简单、投资省、能耗低。但是,其占地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比较适用于用地不太紧张的农业区小城镇。
2.2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20世纪50年代荷兰工程师在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型活性污泥法。根据氧化沟的构造特征以及发明者和专利情况,可以将氧化沟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主要有Carrousel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除磷脱氮双沟式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ObraI氧化沟以及一体化氧化沟。在传统的氧化沟用于去除COD和BOD的基础上,第2代氧化沟还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氧化沟的应用前景。氧化沟工艺具备以下几个优点:一是由于氧化沟的构筑物少,可不建初沉池以及污泥消化池,因此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二是氧化沟适用于高浓度工业废水,能够承受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克服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抑制活性污泥菌活性的缺点。三是当需要进行脱氮除磷时,相对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具有降低运行费用以及能耗的优点。四是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但是,由于一般不建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所以氧化沟工艺增加了反应池的负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部分能耗,同时由于氧化沟的曝气装置比如表面曝气器或者曝气转刷等机械部件需定期维修,因此检修工作量较大。
2.3SBR工艺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又叫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池是该工艺的核心系统,均化、初次沉淀、生物降解以及二次沉淀过程都在SBR反应池发生。它通过在运行上的间歇操作,实现了对有机物的有效降解。作为活性污泥处理技术,SBR的主要优点有:一是工艺处理设备少,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因此运行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二是不受污泥膨胀的困扰。三是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四是可以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出现,脱氮除磷的效果好。由于以上特点,SBR系统更适合水量小、分散点源、污染物间歇排放的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但同时,SBR工艺也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缺点,由于滗水深度一般是1~2m,因此污水提升的说水头损失比较大。设备对自动化控制要求严格,因此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由于SBR工艺不设初沉池,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浮渣。
2.4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就是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2]是:一是工艺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不需污泥回流设备,同时也不受污泥膨胀的影响,产泥量也少。二是其单位容积的生物量大,因此处理能力比较高。三是由于工艺的设备较少,操作运行简单,便于维护。但是,对小城镇来说,该工艺的造价比较高,而且布水和布气时不易均匀。虽然设备少,但是构筑物构造比较复杂,这就增加了设计施工的难度。因此,选用时需要酌情考虑小城镇的现实情况。
2.5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是近年来为了适应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特点而产生的处理工艺。该工艺主要是将预处理工艺由传统的初沉池改为厌氧水解滤池,同时在传统高负荷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对其工艺构造进行了重要的技术创新。改造后的工艺既具有高负荷、高效率的优点,又通过采用具有高空隙率、高附着面积和高二次布水性能的新型塑料模块填料,取消了滤池出水回流系统,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操作运行的能耗以及建设投资费用。作为新型工艺,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一是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相比,该工艺的产泥量大大减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也降低了二次污染。二是由于该工艺处理系统集初沉池、曝气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等与一身,因此污水处理流程简单,管理运行简单。三是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比较强。这些优点都决定了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能够适应我国小城镇污水的要求。
3 结语
通过对上述几种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小城镇污水处理应从节约成本和管理方便入手来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此,不同的城镇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工艺。对于用地不紧张的城镇,可以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实践证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不仅投资省、处理效果好,而且有助于美化生态环境,是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最优方案之一。从成本出发,氧化沟工艺以及SBR工艺设备简单,基建投资省且占地面的小,因此对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应优先考虑这些工艺。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投资省、耗能低、运行管理方便、效率高。这些已经成为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近年来开发的新工艺,比如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便是成功的代表。
原标题: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如何选择?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降低废水浓度、减少污染,达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一般畜禽废水处理工程由前处理、厌氧处理、后续净化处理及沼气利用等部分组成(也称三段式污水处理工艺)。其中前处理工艺是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过程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原则中的首要原则。
畜禽养殖废水的特点:一、排水量大、集中、水力冲击负荷强;二、有机质浓度高,水解、酸化快,沉淀性能好;三、污水中常伴有消毒水、重金属、残留的兽药以及各种人畜共患病原体等污染物。通过前处理工艺对鲜粪水进行固液分离、排除沉(浮)渣和预处理(调整水质、水量),可达到有效提高后续厌氧生物处理效果,同时降低投资费用的目的。
1.工程简介
某养猪场地存栏生猪5000头,养猪场实行雨污分离和干清粪工艺,废水主要来自猪舍每天两次的冲洗水,废水总量50~60m3/d。原水水质:CODcr=15000mg/L,SS=12000mg/L,NH3-N=500mg/L,采用环保型处理工艺。废水经前处理后水质:CODcr=4170mg/L,SS=3802mg/L,NH3-N=292mg/L,处理效果明显。
2.工艺介绍
前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集水井、固液分离机、沉淀调节池、干化场等设备和设施,以及猪舍应采取雨污分离和干清粪等措施。
2.1格栅
拦截畜禽废水中较长纤维、毛等杂物。采用人工方式定时清理格栅表面杂物。
平面尺寸为0.6m×0.7m,设置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为25mm,细格栅栅条间隙为15mm,设置倾角为45º。
2.2沉砂池
沉淀畜禽废水中较大颗粒砂粒,定时进行清理,减轻集水井中污泥提升泵的磨损和后道工序的污泥量。
平面尺寸为1m×1m,有效水深为0.8m,砖混结构。该沉砂池针对畜禽废水特点专门设计,在沉砂池前部设一水流挡板,废水与挡板发生冲击,形成漩流,流速降低,达到悬浮物快速沉降的效果。
2.3集水井
用于暂时存贮畜禽废水,保证后续固液分离机正常工作。井内设有搅拌装置、污泥提升泵和水位自控液位探针。
总体尺寸φ2.5m×2.5m,有效水深2.3m,有效容积11.3m3,砖混结构,搅拌装置功率1.1KW。
2.4固液分离机
固液分离是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废水通过固液分离可达到以下目的:一、防止较大的固形物进入后续处理环节,避免通道堵塞,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二、降低有机负荷,缩短厌氧停留时间,达到降低投资费用的目的。
2.5沉淀调节池
利用畜禽废水中固体物沉降性能好和有机物分解(水解、酸化)快的特点,充分降低粪废水浓度;贮存、调节厌氧发酵处理的水质、水量,使集中、间歇性进水变成均衡、连续性出水。
平面尺寸为4m×3m×3格,有效水深2.5m,设计水力停留时间1d,有效储水容积60m3,采用半地下式砖混结构。池顶设有浮渣斜板,底部设有倒锥沉井和污泥排渣管,沉淀废水上清液通过出口调节器均衡进入后续厌氧发酵装置。沉降的污泥通过污泥管(沟)可自动排入污泥干化场,浮渣从池边的浮渣斜板排入浮渣干化场。
2.6干化场
畜禽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浮渣、沉渣不仅是各处理设施通道容易产生堵塞的主要原因,而且大量的浮渣、沉渣加重了处理负荷,最终影响废水处理效果,所以干化场工艺是保证废水处理工程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的一项有效措施。
本项目在各类处理池底部均设计了排沉渣(浮渣)设施,定期排出的沉渣(浮渣)通过污泥管道(沟)集中到污泥干化场,利用自然条件(3~7天)进行脱水、干化。干化场滤出的废水回流至集水井,进行再次净化处理。
因沉(浮)渣的性质较特殊,排入干化场后,很快产生沉渣、浮渣和清液明显分层现象,清液处于沉渣和浮渣的中间,较难排出。干化场滤屏设计采用定位式滤屏,可根据清液高度调节滤屏间隙的位置,达到截留住沉渣、浮渣,而仅将清液排出的目的。
3.前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见下表)

4.前处理工艺的优点
①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和蛋白质、油脂、表面活性剂及Ca+、NH4+、S2-等物质,在前处理阶段通过清除粪渣、沉渣、浮渣过程充分减量化,进入厌氧池的粪污水CODcr浓度降低50~70%,有效降低了上述物质(含消毒废水)对厌氧污泥活性造成的冲击和毒害影响,缩短了厌氧停留时间,减少了厌氧池容积,同时避免了厌氧池发生堵塞的现象,保证了厌氧发酵装置正常工作。
②通过调整水质,废水进入厌氧池前已初步水解、酸化,使兼性、专性厌氧细菌迅速繁殖、活性强,有利于沼气的产生。
③采取均衡出水,使水力负荷均匀,废水厌氧降解效果稳定。
5.结语
经工程运行实践,该工艺具有创新性强、工艺先进、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经过后续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可达到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原标题:【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前处理工艺
今天,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而贡献“正能量”的厌氧技术,也正在改变存在了一百年的市政污水传统工艺。未来的一百年,会是哪项技术独领风骚?
改变百年市政污水传统工艺 厌氧技术独领风骚
今天,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而贡献“正能量”的厌氧技术,也正改变着存在了一百年的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未来,哪项技术会独领风骚?我们的答案是:厌氧,必大行于世!
实际上,经过无数人几代时间的努力,厌氧技术的应用,现在早已应用到了各个行业,各个介质。现在已经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反应器,在什么样的场合发挥着什么样的贡献。因为厌氧技术,早已和公路、电线、手机一样,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伴随着厌氧技术的发展和环保产业的进步,人们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探寻厌氧本身的机理。在探寻Lettinga所说的“黑箱”的过程中,每一个精巧的架构(UASB反应器的设计),每一次不经意的发展(颗粒污泥和硫循环),每一次大胆的假设(厌氧氨氧化的发展),每一次富于浪漫主义的联想(从厌氧颗粒污泥到好氧颗粒污泥)都带来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突破进展。同时,这种密切的正反馈大大改善了“创新”本身的组织架构,使厌氧技术每一次发展和推动都较前次大大加快。
这种正反馈,还体现在科技与人的关系上。当科技的性格成为了人的性格,科技的诉求也就成了人的诉求。Lettinga教授在其回忆录的末尾,用四级火箭发射来形容自己的学术生涯。其中,第一级是高效厌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第二级是结合自然生物矿化和合成处理工艺;第三级是补充性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第四级是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他在文中写到,这似乎是厌氧科技工作者的某种共同命运路径。而在期刊采编过程中,接触过的几位厌氧领域的专家,McCarty、Lettinga、钱易、王凯军、左剑恶、贺延龄、任洪强等,他们虽然年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研究方向也不同,却都体现出一些令人着迷、跨越时空的相似性,甚至形成了某种学派。可能,科研本身殊途同归。
在不同的地域和实践,他们都不停地奔走呼吁,希望人们系统反思之前的市政卫生系统。他们一致认为“抽水马桶—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构成的市政卫生系统是能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是人类会迈向可持续文明的重大阻碍。Lettinga甚至直截了当地说,稀释就是污染。他甚至在1972年就不顾各方阻挠和反对,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文章,提出他的质疑,并认为既得利益集团是阻碍社会反思并采取进步技术的主要原因(可以设想,如果当时当政者要存心报复,也许UASB的技术要晚一段时间才能发明出来了)。
这种战斗的韧性,Lettinga保持了一生,据王凯军教授的回忆,Lettinga甚至以此为乐,渴望与反对观点的人辩论,也自信一定能说服别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反思目前在欧洲已经不再新鲜,荷兰提出的2030年污水处理路线图,将NEWs(资源工厂,能源工厂,水源工厂)的概念推广于世。对手的缺失,有时也会让已入晚年的Lettinga有些寂寞。
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将厌氧技术在社会领域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尤其是市政污水领域,并以厌氧技术为核心,构建一个物质与资源充分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社会。McCarty与Lettinga在近期都提出了基于厌氧的市政污水处理模式,钱易院士更是在此方面不遗余力。每次公开演讲,在钱院士PPT的显眼处,总是她的两位老朋友分别提出的技术路线图。这时的钱院士,就如同举起了一面旗帜——“要耗能?还是要产能?”
今天,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而贡献“正能量”的厌氧技术,也正在改变存在了一百年的市政污水传统工艺。未来的一百年,会是哪项技术独领风骚?厌氧的黑箱仍在持续馈赠他的信徒,厌氧氨氧化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并力求用最快的方式突破到大规模的工程推广领域。一个遍布全球的创新之网已然形成,正等待新时期的McCarty、Lettinga们续写他的传奇。
一千多年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行至陕西延安一带,发现当地人可以从河岸地下抽取一种黑色液体,“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沈括被这种神奇的液体所深深吸引。虽然当时,这只是制备上等文墨的绝佳材料。然而,注视着这团漆黑的液体,沈括的思绪飘向了更远的未来。后来,他在其传世名作《梦溪笔谈》中对这种黑色液体如此表述——此物必大行于世。此物,被后世人称为石油。
一千多年后,地球上的另一群人也发现了一种黑色物体。虽然,他并不能如当初的石油一样被用来“舞文弄墨”,也并没有大行其道。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充满欣悦地将身心与年华奉献给他。因为,他们相信,总有一天,此物不但可大行于世,而且必将改变世界。此物,被我们称为厌氧。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