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开讲啦:彭永臻院士分享精彩人生感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12-11
【编者按】工大开讲啦,首期重量级访谈嘉宾——彭永臻院士,和年轻学子一起分享精彩人生感悟。另有工小V独家采访彭院士科研团队成员,为您全方位展现彭院士的人格魅力。快来看看吧!
提问1:我们都知道,中国工程院于12月7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您被增选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首先向您表示祝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校上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朋友圈都被您刷屏了。您可以描述一下当选院士之后的心情吗?
彭院士说: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我首先要表示感谢。感谢广大学生的支持、厚爱和帮助,我们的实验研究百分之百都是学生完成的,没有学生的帮助,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就没有我们的成果。我还要感谢哈工大,感谢培养我的老师,哈工大是我的母校,我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我在那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工业大学对我的培养,可以说,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科研成果都是在北京工业大学取得的,特别是在院士的评选过程中,我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关爱,在此,我向郑吉春书记、柳贡慧校长、原校长郭广生等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北京工业大学所有的师生表示感谢。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都一直支持我,为我付出了很多。
提问2:当选院士后,您最想做什么?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彭院士说:我每周只要不出差,依然都会到实验室和同学共度研究时光,至于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我和原来一样,既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也不会松口气,我会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但是我也有一些想法,虽然当院士之后压力很大,但我想把培养年轻人、培养接班人、培养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放在工作的首位。
提问3:您作为一名教师,您觉得最幸福的是什么?
彭院士说:我觉得幸福的是为祖国培养年轻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教师,我最幸福的是我有那么多的学生,他们是我个人的宝贵财富。我举个例子,我有很多学生在外地工作。我一到外地出差,不敢和学生打招呼,要不然学生会蜂拥而至地招待我,我怕耽误他们的时间,所以每到一个外地城市,我都悄悄地走,但学生不这样想,很多学生非常懊悔没有跟我聊一聊他们的工作近况,他们觉得能跟我交流十分兴奋,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
提问4:正值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1935年12月9日,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请问您对当下的青年学生有哪些期待?
彭院士说:我觉得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一二九”运动,都是中国青年学生非常优秀的传统,我们今天也应该发扬这样的传统,特别是在新的情况下,我们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无论是“一二九”运动还是“五四”运动都是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使中华民族强大起来,让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但是我感到,现在的学生中这种热情有些少,当然他们都比较用功,他们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学习、工作、科研中,但是玩占的比重也不小,反而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政治时事的关心有些少。我觉得我们学生应该发扬“一二九”精神,我个人认为应当防止两个方面,既要防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现象,又要防止“香港占中”等类似现象。同学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的命运,关心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祖国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问5:大家都知道,您的学生也很出色,前面也提到了,您培养的学生中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有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请问,您的窍门是什么?
彭院士说:基本没什么窍门。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学生的素质和哈工大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我们学校做了很大努力来提高我们的生源素质,另一点我也承认,我们的学生还是很优秀的。我和学生一样,几乎都是处于一种笨鸟先飞的状态,但是在科研工作中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第一,我们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们的研究方向都是围绕着我国城市污水急需解决的一些研究任务展开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就业找工作相对比较容易;第二,现在呼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要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我每次在和同学们讨论的时候,都鼓励同学们创新,只有抓住这一点,我们才能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第三,在科研过程中,我们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让学生自己选研究方向,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把课题搞好;第四,我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推行“过程控制”,不是到最后只帮学生修改论文,所谓”过程控制“就是从学生刚刚入学到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再到学生制作实验设备、模型,包括学生的中期研究成果,我们都给予充分的关心与支持,到最后学生写论文就会十分轻松,在“过程控制”中学生的收获也会比较大。
提问6: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哪件事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彭院士说:我就举一个例子,在美国学术界,博士生毕业之后,就不能再搞他博士期间的课题了,要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否则就说这个学生没有断奶。在前几年,一个教授就跟我说他的困惑,他说:“你说要是你学生毕业之后,跟你搞一个课题,一块儿申请国家基金,跟你有没有冲突?”我说:“有啊。”他说:“那我的学生有我的所有东西,那他就是我的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我说:“根据美国学术界的做法,你可以让他断奶,但是断不了奶的话,可以在申报基金的时候把导师名字挂上,和导师合作”。我觉得美国学术界的做法在中国不太现实,比如,我的学生搞了那么多年生物处理,再改方向非常难,所以我就说,我的学生没有断奶之说,我不怕跟你竞争,也不一定要跟你合作。我的学生到现在,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没有断奶。我有一个学生他当年是兰州交大的在读博士,他跟我搞的方向一样。他当年要毕业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饭,我说:“你现在该写国家基金的申报书了。”他说:“那我写的申报书要是跟您的研究方向一样,那我不就是没有断奶吗?”我说:“没关系,你写吧,你写完了我帮你看。”当时旁边的人说:“彭老师,您不但没有给学生断奶,而且连学生毕业后的奶都准备出来了。”结果我那个学生的申报书写的非常好,获得了国家基金、地方基金,我感觉很欣慰。
提问7: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对科研有很大的热情,您觉得我们学生做科研最需要具备那些品质?
彭院士说: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十个人回答有十个答案。我认为首先是兴趣,学生一定要对科研项目感兴趣,热爱科研、热爱自己选的方向,我有的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说,“我看好哪个方向,我非常愿意干。”我觉得这非常好,只有热爱才能干好;其次就是要勤奋,笨鸟先飞;再有,就是应该学会敏锐,在生活中捕捉创新点;当然,还需要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较好的基础,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学得好才能在硕士、博士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提问8:听说您是篮球高手,您每周都去球场打打球,有时候还是带着自己的学生去打。在同学中您被称为与学生一起打球的教授,现在得改成与学生一起打球的院士啦。
彭院士说: 我不是有时候带学生打篮球,学生不打的话我也不打,我每次都跟学生打。教工俱乐部约我去馆内打球,我问了让不让学生进,他们说不让,我说那就算了。我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和学生在室外打篮球,只要实验室来客人,我们球场上的人就变得特别多,学生们也都很兴奋。现在,我每次打球进球都比较多,也算主力,分拨的时候都把我当成强者,我很高兴。
提问9:我们也知道您现在是国家教学名师,您到现在大约培养了多少名学生?毕业的学生们现在都从事哪些行业的工作,现在还经常保持联系么?
彭院士说:经我亲自指导的博士毕业生有62人,硕士毕业生有100人左右。我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有,但他们中百分之八十还是从事了我们专业的研究,也有从事管理等工作的,也有自己开公司的,都做得很不错。比如,我的学生在咱们学校留校了7、8个,他们都在自己岗位上做得挺好。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他们干得都很出色,经常跟我汇报他们的工作状况。我也有学生在中科院干的非常好,被破格晋升,而且还发了几篇水平很高的论文,我也一直让我的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提问10:现在我们的毕业生对于以后未来的规划和方向会很迷茫,您对这样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彭院士说:我觉得我的学生都有规划,至少一大半,都对自己规划的不错。但是也有像你说的,很多学生比较迷茫。我经常跟学生说,一定要找好毕业之后你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要根据自己的所长,根据自己的性格,选好你的方向,定好你的规划,这样才能发挥你的作用、所长,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提问11:很多大一的学生都对大学乃至人生的未来的规划比较渺茫,所以希望您能给我们大一新生一些寄语,可以为我们指点一下迷津。
彭院士说:我想,大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包括基础课、外语、专业课,每个老师,家长都是这么说的,为今后考研也好工作也好,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肯定是标准答案之一;其次,我建议大学生要参加各种活动,例如社团活动,这些都可以锻炼自己社会工作能力,也对每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我感到我的学生中那些工作保研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都很好,我觉得这也非常重要;最后,要有一个坚强的体魄,这对今后的学习、今后的工作,都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编者按】彭永臻教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有里程碑意义的荣誉,是每个北工大人的骄傲。一起来听听彭院士科研团队成员们此时的心声吧。
采访对象:崔有为老师
问:您在彭永臻老师这个团队多少年了?
答:我是2006年毕业留校加入了这个团队,到现在已经有9年了。
问:您觉得彭永臻老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整个团队意味着什么?
答:如果以此为时间节点,一方面,这是对彭老师以前工作一个很好的总结;另一方面,前瞻性地看,彭老师领导我们将接受更大的挑战。
问:在这个团队里,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彭老师领导的团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出色的平台和空间,我个人就是受益者。体会很深的方面有:第一,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很多青年人并不是很了解平台的作用,仅仅关注眼前,而彭老师一直关注学科的发展,从申请博士点、一级博士点到重点学科建设,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团队给了我一个长远的前瞻力;第二,在承接科研项目方面,彭老师的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生态,我们可以积极辩论、交流、完善项目,这给了我们青年人一个更好的平台去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第三,从教学角度来说,彭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人才的培养上,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青年教师,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根本,所以我门团队青年教师也以本科生教学为根本,呕心育人;第四,对于我个人的历练和为人处事方面,彭老师除了指导我做学问,在思维能力和为人处事上都让我学到很多,我想这些都是我无形的收获。
采访对象:曾薇老师
问:您在彭永臻老师这个团队多少年?
答:从1997年读硕士研究生算起已经有18年了。
问:您觉得彭永臻老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整个团队意味着什么?
答:我认为这意味着彭老师能够把我们的团队带领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可能在未来更有利于我们团队去承担一些国家级的重要的科研任务,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问:在这个团队里,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团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也受益颇多。例如,我们团队有很好的研发平台和实验条件,能够迅速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一个很好的集体环境,自然也就能够很好地推动我们个人的发展。
采访对象:王思萌研究生
问:你此时此刻最想对彭永臻老师说什么?
答:彭老师一直以他严谨的态度、坚韧的精神从事工作,获得院士称号也是实至名归,由衷的祝贺彭老师。现在作为彭老师的学生,会有一些荣誉感,我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彭老师为榜样,更加努力地做自己的课题,做出一定成就来。
问:你觉得彭永臻老师最大的人格魅力是什么 ?
答:我感受最深的是彭老师对人非常亲切真诚,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对每个学生关怀备至,完全像朋友一样,平时的言谈举止间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会经常讲述自己的故事,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让整个实验室像一个大家庭,并且大家在彭老师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有劲一起使,十分团结。平时彭老师还会组织大家打篮球,和同学们的接触比较多,和同学打成一片,是大家的良师益友,感觉自己很幸运成为彭老师的学生。
问:作为彭永臻老师的学生,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彭老师心比较细,在课堂上,他会讲一些平时大家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注重细节。在平时的讨论中,也很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同学提出了错误的观点,也不会批评,而是帮助同学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同学多思考。这样我不会有负担,更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从彭老师那得到认可。在生活中,彭老师会帮大家分析就业情况,也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应聘中演讲等方面的能力。
采访对象:杜睿博士生
问:你此时此刻最想对彭永臻老师说什么?
答:彭老师,成为您的学生,是我学生生涯中最大的骄傲,感谢您让我成为您的学生,感谢您带领我们在科研和人生的道路上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景。也恭喜彭老师当选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多年的努力终有回报,院士称号实至名归。
问:你觉得彭永臻老师最大的人格魅力是什么?
答:彭老师对人谦和真诚,对事坚持拼搏。作为学生,感受最深的还是彭老师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平时无论多忙,彭老师都会来到实验室,询问大家实验的进展,耐心的帮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彭老师自己也有很有事情,但在指导学生时,从来不会说怕耽误自己的时间,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每周彭老师都会带着大家打篮球,在球场上谁也不让谁,有球友的感觉。除了实验科研,彭老师也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像谁家里人生病啦,谁经济状况出问题啦,谁情感方面出问题啦,都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彭老师也不会硬性规定任务,希望大家能劳逸结合,学习之外也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给同学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彭老师做事非常拼,有股韧劲,讲了许多年的课,虽然内容大致相同,但每次上课前还是要斟酌PPT上的内容,思考加入新的元素,传递给学生。
问:作为彭永臻老师的学生,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在科学研究上,彭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从早到晚待在办公室,来的甚至比学生早,走得比学生晚,连节假日也仍然坚持。彭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都是他亲自参与指导,他也提出了许多灵感,在这样的努力下,才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彭老师的勤奋、执着、敬业非常值得我学习。在待人方面,彭老师非常真诚,同学都愿意跟他聊天,感觉自己收获了一个好友。总之,彭老师不只是我们科研上的导师,也是我们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