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任洪强教授研究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月10日,从北京召开的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我校环境学院任洪强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污染物微生物净化增强技术新方法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日趋复杂的污染物抑制影响以及国家不断提高的环境管控标准,导致大批建成的生物治污工程面临着增效提标的巨大压力。该项目发明涵盖微生物活性、反应器效能、净化工艺等全程增效的微生物净化实用工程技术方法,在江苏、浙江等 23 个省(市)106个制药、化工、发酵等废/污水处理和低浓度恶臭气体净化的重要工程中成功应用,为实现我国污染物减排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形成了工程设计、反应器制造、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技术创新链,引领了我国生物净化增强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生物治污行业技术进步。该成果获授权有效核心发明专利 36 项(含美国发明专利 2 项)、授权有效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获国家或省环保优秀(示范)工程 3 项、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4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曾获教育部和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计3项等。
另悉,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周志华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基于不充分信息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左为任洪强,右为周志华

团队成员:张徐祥(教授)、耿金菊(教授)、李梅(教授)、丁丽丽(副教授)、吴兵(副教授)、许柯(副教授)、张宴(副教授)、叶林(副教授)、黄辉(副教授)、李侃(助研)、刘苏(助研)
本团队以生物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为核心,重点开展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与转化机理、氮磷营养物的增强净化机制、环境微生物菌群解析与调控、高性能微生物固定化新材料、高效微生物反应器、污染物毒性筛查与致毒机理、水质安全评估与保障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006年以来,主持国家及省部重大科技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48项(获授权:中国88项/美国13项/欧洲1项/澳大利亚3项/南非3项),专利转化率70%以上,产业化应用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共获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产品36个、国家(省)级环保优秀(示范)工程20余项。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团队领衔建设了南京大学第一个校外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建成教育部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工程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ISO/TC282/SC4)主席单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环保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十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环保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区域中小环保企业发展和产业高端转型进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引领作用,被区域产业界誉为“水医院”,获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这些高校最牛气!来戳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高校榜!
发布时间:2017-01-10 15:52 来源:中青在线
导读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今天,不仅有赵忠贤、屠呦呦获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这样的大热门,小编还为你整理了获奖的高校榜单,快来看看你家学校排第几?
118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三大奖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全国共有118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其中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21项的77.8%。其中,有75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数为130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58.8%。
根据统计,全国共有12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防专用项目16项,占授奖总数的27.6%。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一等奖1项。
而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高校获得的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和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充分体现了高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工作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编选取了新鲜出炉的部分高校获奖情况,大家一睹为快哇↓↓↓
厉害了word浙大!
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共有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表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这份抢眼的“成绩单”包括了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此外,浙江大学作为参与单位共荣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一个奖项听起来都不明觉厉!小编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奖项和大家分享:
★ 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创新团队
完成人:倪明江、严建华、骆仲泱、樊建人、高翔、周俊虎、周昊、周劲松、池涌、王智化、王树荣、黄群星、薄拯、张彦威、岑可法
(获奖团队部分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筑
完成人:钱国栋、崔元靖、杨雨、徐绘、王智宇
8篇代表性论文总影响因子119.198,SCI他引3105次。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增益电力变换调控机理与拓扑构造理论
完成人:何湘宁、李武华、杨波、张军明、钱照明
电力电子变换实现电能形式多样化,显著提升电能利用效率,其中高增益电力变换是电力电子核心变换之一,但存在严峻的挑战。项目发现了高增益电力变换的多自由度调控机制;提出了自适应箝位软开关原理;建立了高增益电路的普适构造法则。
★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
完成人:严密,吴琛,王新华,何时金,柯昕,张瑞标
成型生产线
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43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推动我国软磁复合材料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领衔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领衔的“消化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该团队以第四军医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相关专家为骨干,由来自消化内科学、肿瘤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与发育学等学科的40余人组成,91.5%拥有博士学位,带头人及核心成员担任国际学术任职7项,牵头和参与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和传染病专项等项目近百个,发表SCI论文665篇,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21项、发明专利32项。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就瞄准胃癌这个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的预防策略成为目前欧美及亚洲地区5个胃癌诊治共识的依据,相关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航两项重要成果获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迎光教授团队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飞机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薛松柏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智能数控加工技术助力我国新型飞机研制
李迎光教授(右一)与项目合作单位代表的合影
西北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由西北大学张兴亮教授主持,舒德干院士、刘建妮、张志飞、韩健教授为主要完成人的“地球动物树成型”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舒德干院士领衔的西北大学古生物研究团队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舒德干院士(左一)领衔的古生物研究团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项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你的学校上榜了吗?
获奖的高校太多了!小编为你整理了高校获奖榜单,快来给你家高校点赞吧!
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
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
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二等奖28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学 校 |
1 |
奇点量子化理论研究 |
范辉军 |
北京大学 |
2 |
共振情形哈密顿系统的稳定性 |
李 勇 |
吉林大学 |
3 |
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 |
汤 涛 |
香港浸会大学 |
4 |
Ricci 流理论及其几何应用 |
朱熹平,陈兵龙,邓少雄,顾会玲 |
中山大学 |
5 |
碳碳键重组构建新方法与天然产物合成 |
涂永强,樊春安,张辅民,王少华张书宇 |
兰州大学 |
6 |
化学修饰石墨烯可控组装与复合的基础研究 |
石高全,徐宇曦,李 春,白 华吴 穹 |
清华大学 |
7 |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
杨 震,陈家华,唐叶峰,龚建贤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8 |
地球动物树成型 |
张兴亮,舒德干,刘建妮,张志飞韩 健 |
西北大学 |
9 |
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与环境致因 |
谢树成,赖旭龙,宋海军,孙亚东罗根明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10 |
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别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 |
张徐祥,张 彤,任洪强,程树培吴 兵 |
南京大学 |
11 |
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 |
钱培元,徐 颖,王 勇,贺丽生 |
香港科技大学 |
12 |
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基础 |
张启发,邢永忠,何予卿,余四斌范楚川 |
华中农业大学 |
13 |
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 |
沈祖尧,于 君,胡嘉麒,吴兆文陈家亮 |
香港中文大学 |
14 |
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机制 |
尚永丰,王 艳,石 磊,孙露洋杨笑菡 |
北京大学 |
15 |
视觉场景理解的模式表征与计算理论及方法 |
郑南宁,薛建儒,孙 剑,刘 铁杜少毅 |
西安交通大学 |
16 |
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 |
高新波,李学龙,邓 成,袁 媛陶大程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7 |
碳基纳米电子器件及集成 |
彭练矛,张志勇,丁 力,王 胜梁学磊 |
北京大学 |
18 |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
洪 伟,郝张成,许 锋,罗国清陈继新 |
东南大学 |
19 |
非金属基超常电磁介质的原理与构筑 |
周 济,赵 乾,李 勃,孙竞博宗瑞隆 |
清华大学 |
20 |
长寿命耐高温氧化/烧蚀涂层防护机理与应用基础 |
李贺军,付前刚,李克智,黄剑锋张雨雷 |
西北工业大学 |
21 |
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筑 |
钱国栋,崔元靖,杨 雨,徐 绘王智宇 |
浙江大学 |
22 |
基于晶体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 |
任晓兵,张立学,丁向东,杨 森刘文凤 |
西安交通大学 |
23 |
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与宏观尺度组装体的功能化研究 |
俞书宏,梁海伟,从怀萍,刘建伟姚宏斌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4 |
储能用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的构筑及协同机理 |
黄云辉,周 军,胡先罗,袁利霞沈 越 |
华中科技大学 |
25 |
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机理、方法及新材料制备的基础研究 |
姜 澜,曲良体,李 欣,王素梅李晓炜 |
北京理工大学 |
26 |
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设计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
李 杰,陈建兵,陈 隽,吴建营 |
同济大学 |
27 |
高增益电力变换调控机理与拓扑构造理论 |
何湘宁,李武华,杨 波,张军明钱照明 |
浙江大学 |
28 |
求解力学中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廖世俊 |
上海交通大学 |
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二等奖38项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学 校 |
1 |
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 |
张 涌,周欢敏,权富生,李光鹏王勇胜,刘 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 |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 |
李建生,严建兵,杨小红,胡建广陈绍江,王国英 |
中国农业大学 |
3 |
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术 |
袁宗辉,彭大鹏,王玉莲,陈冬梅陶燕飞,潘源虎 |
华中农业大学 |
4 |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 |
张英泽,侯志勇,陈 伟,张 柳郑占乐,王 娟 |
河北医科大学 |
5 |
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多肽新药创制中的应用 |
王 锐,袁建成,方 泉,马亚平刘 建,张邦治 |
兰州大学 |
6 |
复杂结构井特种钻井液及工业化应用 |
蒋官澄,孙金声,蒲晓林,高德利王 玺,王平全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7 |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 |
孙友宏,郭 威,陈 晨,张永勤祝有海,高 科 |
吉林大学 |
8 |
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压裂酸化高效改造技术及应用 |
赵金洲,郭建春,李勇明,卢 聪林 涛,李 雪 |
西南石油大学 |
9 |
深海高精度超短基线水声定位技术与应用 |
孙大军,郑翠娥,张殿伦,勇 俊张居成,吴永亭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0 |
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有害生物的新技术及应用 |
白敏冬,张芝涛,黄凌风,白敏菂田一平,张均东 |
大连海事大学 |
11 |
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 |
陈文兴,金 革,严旭明,刘 雄王建辉,张先明 |
浙江理工大学 |
12 |
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
陈志荣,仇 丹,尹 红,陈建峰石立芳,李建东 |
浙江大学 |
13 |
木质纤维生物质多级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
孙润仓,彭万喜,程少博,袁同琦许 凤,肖 林 |
北京林业大学 |
14 |
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 |
张淑芬,唐炳涛,马 威,吕荣文朱海根,毛志平 |
大连理工大学 |
15 |
基于声发射监控的聚烯烃流化床反应器新技术 |
阳永荣,王靖岱,蒋斌波,黄正梁廖祖维,杨宝柱 |
浙江大学 |
16 |
水泥基压电复合监测材料与器件成套制备技术及在混凝土工程应用 |
程 新,黄世峰,徐东宇,徐跃胜王 蕾,秦 磊 |
济南大学 |
17 |
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 |
严 密,吴 琛,王新华,何时金柯 昕,张瑞标 |
浙江大学 |
18 |
新型合金材料受控非平衡凝固技术及应用 |
陈 光,徐 锋,孙国元,傅恒志王志华,陈 栋 |
南京理工大学 |
19 |
灵巧假肢及其神经信息通道重建技术 |
朱向阳,姜 力,熊蔡华,傅丹琦盛鑫军,刘 宏 |
上海交通大学 |
20 |
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与应用 |
王树新,王延辉,张宏伟,刘玉红孙秀军,吴芝亮 |
天津大学 |
21 |
高性能轻量化构件局部加载精确塑性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技术 |
杨 合,孙志超,詹 梅,李 恒樊晓光,李光俊 |
西北工业大学 |
22 |
多工位精锻净成形关键技术与装备 |
王新云,夏巨谌,夏汉关,周红祥金俊松,黄廷波 |
华中科技大学 |
23 |
飞机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及应用 |
李迎光,牟文平,刘长青,楚王伟隋少春,刘 旭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4 |
直流配电系统大容量断路器快速分断技术及应用 |
荣命哲,吴 翊,杨 飞,纽春萍王小华,朱忠建 |
西安交通大学 |
25 |
强容错宽调速永磁无刷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
程 明,朱孝勇,花 为,全 力鲍文光,曹瑞武 |
东南大学 |
26 |
基于燃料多样化的压燃发动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
黄 震,乔信起,缪雪龙,张武高俞建达,朱 磊 |
上海交通大学 |
27 |
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 |
张 荣,闫 锋,陈敦军,陆 海唐光华,郑有炓 |
南京大学 |
28 |
超大型精密仪器装备气/磁阵列隔微振技术与装置 |
谭久彬,王 雷,崔俊宁,赵 勃杨文国,闻荣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9 |
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工程安全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
刘铁根,江俊峰,刘 琨,孟凡勇张红霞,张以谟 |
天津大学 |
30 |
广域宽带协同通信技术与应用 |
陆建华,朱洪波,陶晓明,杨龙祥冯 伟,汪园丽 |
清华大学 |
31 |
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 |
刘 胜,罗小兵,陈明祥,裴小明王 恺,郑 怀 |
华中科技大学 |
32 |
钢铁生产与物流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 |
唐立新,孟 盈,汪恭书,杨 阳郭庆新,赵 任 |
东北大学 |
33 |
支持服务创新的可扩展路由交换关键技术、系统及产业化应用 |
徐 恪,尹 霞,甘玉玺,何均宏吴建平,赵有健 |
清华大学 |
34 |
基于移动位置数据的城市出行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 |
吕卫锋,诸彤宇,杜博文,李建军郭胜敏,于海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5 |
复杂岛礁水域无人自主测量关键技术及装备 |
谢少荣,罗 均,彭 艳,蒲华燕狄 伟,赵建国 |
上海大学 |
36 |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 |
王 平,朱 颖,刘成龙,陶 捷苏 谦,陈 嵘 |
西南交通大学 |
37 |
地铁环境保障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李安桂,李国庆,潘展华,耿世彬尹海国,孟 鑫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38 |
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刚性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 |
刘汉龙,陈永辉,丁选明,孔纲强陈育民,陈 龙 |
河海大学 |
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特等奖1项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完成单位及名次 (未注明则为独立完成) |
|
1 |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 |
曹淑敏,王晓云,徐学兵,陈山枝张 平,赵先明,黄宇红,王志勤杨 骅,魏丽红,边燕南,王映民邓爱林,向际鹰,吴 迪,沈 嘉杨 光,刘光毅,汪恒江,魏贵明邢宏涛,蒋 远,徐 菲,孙晓南万 蕾,徐慧俊,刘迪军,高全中张万春,聂宇田,蔡亚莉,段晓东李文宇,魏 然,李 星,孙韶辉白 欣,柏燕民,张玉胜,肖善鹏周世东,果 敢,王东明,王 可江立红,张诗壮,李 斌,蔡月民熊 兵,邱 刚 |
北京邮电大学(9) 清华大学(10) 东南大学(11) |
|
一等奖7项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完成单位及名次 (未注明则为独立完成) |
|
1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 |
||
2 |
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 |
汤 涌,孙华东,易 俊,宋新立仲悟之,林伟芳,张剑云,刘文焯罗剑波,李文锋,何 剑,卜广全文劲宇,张恒旭,郭为民 |
华中科技大学(5) 山东大学(6) |
|
3 |
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沛芳,王 超,侯 俊,崔远来钱 进,饶 磊,徐俊增,顾斌杰敖燕辉,茆 智,杨士红,程卫国何 岩,罗玉峰,张剑刚 |
河海大学(1) 武汉大学(2) |
|
4 |
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 |
徐向阳,周立亭,王书翰,苏成云程火平,于新涛,李卫强,鲁 曦戴振坤,郭 伟,郑 磊,郭明忠李文冠,单丰武,尹 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 |
|
5 |
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 |
陈香美,蔡广研,王永钧,邓跃毅司徒卓俊,唐海涛,彭佑铭,郑 丰冯 哲,孙雪峰,陈洪宇,张雪光谢院生,朱 斌,陈万佳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4) 香港中文大学(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6)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 |
|
6 |
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杨知行,潘长勇,宋 健,王劲涛戴书胜,黄浩东,叶 进,余 雷张 超,杨 昉,王 军,王昭诚彭克武,张 彧,骆训赋 |
清华大学(1) |
|
7 |
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 |
童小华,谢 欢,徐卫明,李景朝刘世杰,舒 嵘,姜作勤,金雁敏吕 刚,李 军,陈 鹏,张松林叶 真,栾奎峰,刘向锋 |
同济大学(1) |
|
创新团队2项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完成单位及名次 (未注明则为独立完成) |
|
1 |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创新团队 |
倪明江,严建华,骆仲泱,樊建人高 翔,周俊虎,周 昊,周劲松池 涌,王智化,王树荣,黄群星薄 拯,张彦威,岑可法 |
浙江大学 |
|
2 |
第四军医大学消化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 |
樊代明,沈祖尧,吴开春,于 君聂勇战,药立波,杨安钢,韩 骅韩国宏,郭学刚,时永全,潘阳林梁巧仪,梁 洁,夏丽敏 |
第四军医大学 |
|
实习生 常江 编辑 杨利伟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叶雨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学术汇、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