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工巧匠都在哪些特殊环境中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用的什么方法?/全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经典案例展示
中国的能工巧匠都在哪些特殊环境中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用的什么方法?
来源 :管廊建设
大河下
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在苏州开工。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位于淮南-南京-上海工程输电线路在江苏苏通大桥上游1公里处过江,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和控制性工程。
工程有多壮观,看了就知道:
工程起于南岸(苏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1000千伏GIL管线单相长度达5.8公里,是长江第一条综合管廊!
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
这是水下管廊的横断面:
工程管廊综合利用,上层敷设两回1000千伏GIL线路,预留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通用管线,下层预留两回500千伏电缆。
究竟什么叫GIL呢?
GIL的中文名叫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英文名叫Gas-insulatedMetal-enclosedTransmissionLine(简称GIL)
关于GIL的详细介绍:
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等显著优点,尤其适合作为架空输电方式或电缆送电受限情况下的补充输电技术。
这是全球首次将大直径盾构越江隧道应用于GIL电力管廊,即钻过长江来送电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据担负盾构隧道施工任务的中铁十四局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底隧道长5468.5米,开挖直径12.07米,隧道最深处78米,最大水土压力达9.5巴,工程穿越的地层复杂,要穿越约1800米长度的有害气体地层,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水土压力最高的越江隧道。
大山中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9月21日,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最长的穿山隧道——发展大道管廊隧道正式贯通。29日下午,贯通仪式在该隧道西端口举行。
发展大道管廊隧道位于发展大道叶湾隧道侧下方,全长505米,隧道内地形、地质复杂,开挖断面大。开挖宽度达到16米,开挖高度达到13米,开挖断面面积达到180平方米。自2016年10月8号开工以来,施工单位面对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高、工期紧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以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法为主,进岀洞采用超前支护弱爆破开挖法进行施工。执行“短进尺、弱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确保各个工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一工区经理安应黔: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我们管廊这一块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后期接下来就是管廊(内部)结构的拼装,这个工作要在年底实现试运营的目标。管廊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我们离这个目标更加接近了一步。
淤泥里
横琴地下综合管廊从2010年5月开建,到2013年底主体完工,2014年初全线启用,建设速度惊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管廊的下方多为滩涂、鱼塘区域,淤泥平均厚25m,最深可达41.5m以上。局部区域还分布有深5-10m的块石层,软的很软,硬的更硬,施工难度相当大。
中冶集团是横琴地下管廊的投资方,而中国二十冶集团是横琴地下管廊的总承包商。作为二十冶集团广东分公司的总工程师,许海岩参与了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的核心设计和建设工作,对于如何在横琴这块“豆腐脑、滩涂地”上建起这座巨大的混凝土建筑,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这里的淤泥特性比较差,在上面有荷载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沉降。”另外,许海岩说,淤泥的高灵敏度也让开挖基坑、打桩、做支护的施工过程很难顺利完成,“就像在淤泥里插一根棍子,刚开始有一定的阻力,但要是在里面晃一晃,阻力就会下降很多。”
对此,建设方采用了排水固结法:在淤泥中插入排水板,上面加堆土增加荷载,在抽真空设备的帮助下,将淤泥中的水通过排水板排出,使淤泥逐渐固结,提高强度。最终,土壤的平均含水率成功地从65%以上降到45%。
阔湖底
我国第一条穿越湖底的隧道管廊项目——银川阅海湖隧道管廊工程28日实现东段通车。
据负责施工的中建一局二公司项目经理井玉阳介绍,阅海湖隧道管廊工程是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首个落地项目,同时也是单体最大、功能最全的管廊项目。银川阅海湖隧道管廊全长1830米,既满足双向八车道行车要求,又设置单独的非机动车道仓室满足人行要求。同时,还建有电力舱和综合舱,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等8条管线,满足各种管线敷设及全部入廊要求。
阅海湖隧道管廊连通阅海湖东、西两岸。阅海湖汇集黄河、天然降水和银川湿地等水资源,湖面相当于3个杭州西湖。目前阅海湖东岸和西岸通行需要绕到南岸,大约需要绕行8公里。阅海湖隧道建成后,东、西两岸的直线距离仅为1.8公里。
施工过程中,中建一局二公司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分段推进围堰建设,通过使用新型钢板桩和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水生环境及阅海湖湖底原始生态的平衡。
溶岩上
全球首例喀斯特地貌“管廊桥”在六盘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据悉,这座被称为全球首例的“管廊桥”,建在一座离地10米的桥上,因造型独特而出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顾名思义都应该深埋在地下,那为何会出现一段长约62米的“管廊桥”呢?
据施工项目部介绍,因六盘水特有的喀斯特山地地形,这段管廊所在的位置刚好处在落差较大的低洼处,再加上一条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将从此处经过,为了不影响高速公路施工,建设者选择在在低洼处架设一条用于管廊建设的专用桥。
据悉,这座“管廊桥”,为我国首例73.5平方米大截面(15m*4.9m),大荷载(自重达1600吨,管线安装完成后约为2000吨),上跨高速公路,现浇三舱式箱型梁管廊专用桥,在全球也为首例。“管廊桥”上部结构采用30米简支单箱三个舱室的箱形结构, 内部净高2.7米,各舱室由混凝土墙隔开,下部采用设盖梁的柱式桥墩及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最大模板支撑高度为9.8米,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山地中
金坪路位于吉首市高铁片区,规划为城市主干道。高铁片区位于吉首市乾州东南部,主要功能定位为“经济新区、产业基地、生态片区”。道路通行区属于构造剥蚀溶蚀丘陵区,主要为寒武系碳酸盐岩构成的丘陵地貌工程,相对高差较大,道路最高设计标高274.7 m,最低设计标高200.7 m;地形相对复杂,依次通过万溶江、跳岩河、焦柳铁路、X047县道、联合村深沟。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桥梁、综合管廊、道路排水、道路照明等。其中综合管廊设计主要包括管廊工艺、结构及附属工程(消防、供电及照明、监控、通风、排水)等。
相关节点处理方案
本工程道路依次穿越万溶江、跳岩河、焦柳铁路、X047县道、联合村深沟,均通过桥梁的形式穿越,桥梁段道路纵坡如图3~图5所示。可以看出,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相比,河道底或深沟底同道路设计标高差较大,最深处达25 m以上。
全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经典案例展示
来源:隧道网(ID:stecTALK) 筑龙路桥市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施工进行中,在全球范围内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典案例呢?赶紧来看看吧!
法国
巴黎下水道系统
巴黎当前使用的下水道系统建造于19世纪的下半叶,因其系统设计巧妙而被誉为现代下水道系统的鼻祖。
巴黎的下水道总长为2484千米,拥有约3万个井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每天有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通过这个庞大的系统排出城市。
设计之初,管廊里同时修建了两条相互分离的水道,分别集纳雨水和城市污水,使得这个管廊从一开始就拥有排污和泄洪两个用途。
如今,这些管廊已经不仅是下水道,巴黎人的饮用水系统、日常清洗街道及城市灌溉系统、调节建筑温度的冰水系统以及通信管线也从这里通向千家万户,综合管廊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施工挖开马路的次数。
特点:总长已达2100千米,并已制定所有大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
日本
日比谷地下管廊
1926年,日本在关东大地震以后的东京复兴建设中,完成了包括九段坂在内的多处长约1.8千米的共同沟。
采用盾构法施工的日比谷地下管廊建于地表以下30多米处,全长约1550米,直径约7.5米。日比谷地下综合管廊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承担了该地区几乎所有的市政公共服务功能。
特点:采用盾构开挖,在大深度地下建设综合管廊网络系统。
中国
上海浦东张杨路人行道地下管廊
上海于1994年在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两条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公里,共计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等管线。
特点: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的运营地下管廊。
新加坡
滨海地下管廊
新加坡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详细规划设计的:地表以下20米内,建设供水、供气管道;地下15米至地下40米,建设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实验室等设施;地下30米至地下130米,建设涉及较少人员的设施,比如电缆隧道、油库和水库等。
滨海地下管廊距地面3米,全长3.9千米,工程耗资8亿新元(约合35.86亿元人民币)。
特点:容纳供水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甚至垃圾收集系统。
德国
耶拿地下综合管廊
前东德城市耶拿的第一条综合管廊建于1945年,内置蒸汽管道和电缆,以更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如今,耶拿共有11条综合管廊,通常在地下2米深处,最深的一条位于地下30米处。
该地下综合管廊可容纳多种管线,水、气、电、通信、供暖所用管线均可共用同一管廊。这样,在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较为便捷,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廊道内,管线可放置在底部,也可用支架等固定在墙上。由于受到廊道保护,管线几乎不受土壤压力、地面交通负荷等外部因素影响,管线所用材料也可更轻便些。
特点: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无需开挖,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中国
白银市综合管廊
白银市为首批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为甘肃省域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区3县,面积21209平方公里。
市政管线现状为地下管线老旧、容量不足,管线权属众多,且存在多头管理与无人管理并存现象,新建的地下管廊将解决这一问题。
特点:总体布局结合高压线入地、地下空间和人防;无管网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天燃气管道入廊;所有管线集中出舱。
中国
珠海横琴新区管廊
横琴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程总长33.4公里,其长度是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管沟的5倍。综合管廊最窄处也有3米宽、3米高,容纳了电力、通讯、给水、中水、供冷、供热及垃圾真空系统等7种市政管线。内设通风、排水、消防、监控等系统,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实现全智能化运行。
由于建设综合管沟,总计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
特点:一次投入最大、建设长度最长、辐射面积最广、纳入管线最多和施工难度最高。
日本
横滨MM21区管廊
横滨未来港21是通过重建横滨市中心部分地区构建而成的海滨城市,是横滨的核心项目,简称MM21。区内的电线、电话线、光纤网络、上下水道和暖气系统全部预先设置在地下的共同沟内。
特点:集旅游、商务、购物、会议、展览、博物馆于一体的超大地下空间综合体规划项目。
未来大热点:地下综合管廊,不想被淘汰就抓紧看!
来源:路桥网,筑龙路桥,中建五局隧道公司,建筑管理
2016年,“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模式”、“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成为热词,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现。其中,地下管廊的建设也是一个城市科技化与发达程度的标志。
何为城市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各种生命线工程(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具有综合性、长效性、可维护性、高科技性、抗震防灾性、环保性、低成本性、投资多元性和营运可靠性等特点。
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消除城市 “拉链路”,保障交通通畅;
第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能抗震减灾;
第三、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第四、消除城市“蜘蛛网”,营造整洁环境;
第五、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第六、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
第七、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
综合管廊系统的组成
综合管廊的主体施工
从断面形式及施工方法两个方面阐述:
主体断面形式:圆形、矩形、异形
圆形:
优点:
制造工艺成熟,生产方便;
结构受力有力;
材料用量较小,成本较低廉;
缺点:
圆形断面布置管道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空间,空间利用率低,致使在管廊内布置相同数量管线是圆管的直径需加大,增加工程成本,也增加了地下空间对断面的占用。
矩形:
优点:
形状简单,空间大,可以按地下空间要求改变宽和高的尺寸,布置管线面积利用充分;
制造工艺成熟,生产方便。
缺点:
结构受力不利;
相同内部空间的涵管,用钢量和混凝土材料用量较多,成本加大;大尺寸箱涵难以应用顶进法施工,只适用于开槽施工法,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大开槽施工,对城市和居民生活影响大;大尺寸箱涵收运输、吊装重量的影响,在预制工法上受限制。
异形:
优点:顶部近似圆弧的拱形,结构受力合理;异形混凝土涵管接头全部使用橡胶圈柔性接口,能承受1.0~2.0MPa以上的抗渗要求,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顶进法施工中发生转角或受外荷载(地震等)作用管道发生位移或转角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闭水性能,抗地震功能较强;可以按照地下空间使用规划,调整异形涵管的宽和高,合理占用地下空间;
缺点:受截面尺寸限制。
主体施工方法:
开槽施工法:包括现浇施工法、预制装配式施工法;
不开槽施工法:包括暗挖法、顶进施工法、盾构施工法。
明挖现浇法
利用支护结构支挡条件下,在地表进行地下基坑开挖,在基坑内施工做内部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具有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工期长。适用于城市新建区的管网建设。
预制装配施工方法
2、预制装配式箱涵种类:普通钢筋砼箱涵、预应力砼箱涵(内宽超过2600mm的箱涵,可在顶、底板施加横向预应力,以便减薄顶、底板厚度)
3、预制装配式箱涵长度:一般分为1.0m、1.5m、2.0m三种,根据生产和施工条件划分,一般情况下单块预制的重量控制20吨以下。
4、预制装配式箱涵接口:
预制装配工法与现浇工法的对比分析:
上海世博会地下综合管廊现浇工法与预制装配工法工程实例
上海世博会地下综合管廊选用两种施工工法——现浇和预制装配化施工。整体式现浇段总长6.2km,预制混凝土管廊总长200m,施工工期与施工费用以一个标准段25m长度作为标准施工段工期与成本的分析。
顶管法
当管廊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在施工时,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撑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线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适用于软土或富水软土层。无需明挖土方,对地面影响小;设备少、工序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速度快;适用于中型管道施工,但管线变向能力差,纠偏困难。
明挖预制拼装法
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特点是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模具重复利用率高,管廊施工量大的情况下工程总造价相对比较低。
盾构法
使用盾构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撑四周围岩,防止发生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刀盘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推进油缸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浅埋暗挖法
在明挖法和盾构法不适应的条件下,浅埋暗挖法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它具有灵活多变,对道路、地下管线和路面环境影响性小,拆迁占地少,不扰民的特点,适用于已建区的改造。
综合管廊费用分摊
1、综合管廊建设费用组成:建设成本、日常运营维护成本
2、费用分摊方法:空间比例法、直埋成本法
空间比例法:是将纳入管廊的管线在管廊中所占的空间比例计算出来,公共空间也按管线的空间比例分摊,两者相加,即为管线在成本分摊中所占的比例。其优点是在管廊内部比较公平,但具体到每种管线的现实情况,如自来水管因管径较大,所占空间较大,分摊的费用就较大,但是自来水公司在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管线单位。如信息管线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在综合管廊中所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其分担的费用也相应较小。此种方法解决了公平问题,但推行实施的难度却非常大。
直埋成本法:按照管线直埋成本比例进行费用分摊。例如,1KM长度管线的直埋比例为自来水:电力:信息=1:3:2,则上述3种管线分别分摊费用的1/6,1/2,1/3。直埋成本法的公平性存在争议,但推行难度有所降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情况复杂多变,怎样确定每种管线真实的直埋成本,需要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完成测算,而不能将各家纳入管廊管线的自行报价为依据。
空间比列分摊与直埋成本法入廊费用对比(青岛):
以PPP模式参与建设及维护: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组建预制厂。结合管廊预制、雨污水检查井、电力电信进预制统筹考虑。
国家《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 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应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
现全国不少于80家制管企业和装备企业已经开发并为工程提供了城市综合管廊、电力电缆管道、城市排涝防洪和市政地铁用预制混凝土箱涵、及预制装配化混凝土检查井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产品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