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调整污水处理费的全国性政策要点(2025年)
一、政策核心调整方向
-
覆盖成本与合理盈利机制
明确污水处理收费需全面覆盖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成本,并允许合理盈利空间,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运营模式35。 -
差异化定价与区域统筹
推行分区域、分行业定价策略,例如:- 居民用水:参考武汉等城市标准(1.10元/立方米)4;
- 非居民/工业用水:根据污染程度分级收费(如重污染企业污水处理费可达2.70元/立方米)68。
-
“按效付费”转型
试点将污水处理费与污染物削减效果挂钩(如进水浓度、污染物去除率等),逐步替代传统“按量付费”模式,提升处理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37。
二、政策实施范围与目标
- 覆盖主体:全国14637家污水处理厂(截至2024年底),总设计处理能力达3.35亿吨/日,年处理污水量近940亿吨1;
- 重点区域:广东、江苏、山东等污水处理量前五省份优先推进,同步强化中西部地区的成本补偿机制14;
- 污泥处置配套:要求全国污泥处置率超99.7%(2024年处置量5316.6万吨),新增处置项目需符合地方环保标准(如天津污泥处置单价最高限价435元/吨)13。
三、地方执行与监管要求
-
地方定价权限
允许各省结合经济水平与污染治理需求调整基准价,例如:- 武义县2024年将非居民污水处理费提升至1.70-2.70元/立方米6;
- 武汉中心城区居民污水处理费上调至1.10元/立方米,非居民达1.37元/立方米4。
-
监管与考核机制
- 强化水务、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督查,严查自备水源企业缴费漏洞56;
- 对未达标企业实施限产或罚款,倒逼污染物削减目标实现78。
四、行业影响与挑战
- 企业成本压力:提标改造与按效付费可能增加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营负担,需通过财政补贴或市场化融资缓解37;
- 技术升级需求:推动高效脱氮除磷、污泥资源化等技术应用,匹配更高环保标准18。
注:政策调整背景源于2024年中央深改委会议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旨在通过价格杠杆促进水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转型
近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