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常务委员、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全燮,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常务委员、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罗胜联,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伟刚,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广慧,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李洁担任本次成果评价委员会专家。曲久辉院士担任主任委员,任洪强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
1、报告人:彭永臻院士、李健伟博士 北京工业大学
题目:主流城市污水短程反硝化+部分厌氧氨氧化强化A 2/O工艺脱氮
2、报告人:李骏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广东省勘察设计大师
题目:搭建创新交流平台,助力湾区水务发展
3、报告人:戴晓虎 同济大学 教授
4、报告人:许洲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晨水务分公司 总经理
5、报告人:吴远远 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 博士
6、报告人:陈爱朝 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正高级工程师
7、报告人:王佳伟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8、报告人:孙永利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环境研究院院长兼总工,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9、报告人:雷振 赛莱默(中国)业务增长经理
10、报告人:李云辉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 副厂长
11、报告人:姜天凌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BIM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12、报告人: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题目:威立雅紧凑型工艺在污水清洁排放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13、报告人:李军 浙江工业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14、报告人:张伟 麦斯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题目:离子气浮在给排水提标高效应用效果分析
━ ━ ━ ━
15、报告人:程忠红 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 技术推广经理
16、报告人:钱建华 绍兴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17、报告人:陈业钢 上海东硕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18、报告人:沈明军 上海市奉贤区水务局 副局长
19、报告人:邹继国 赛莱默中国产品经理
20、报告人: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1、报告人: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 ━ ━ ━ ━
22、报告人:马保松 中山大学 教授
23、报告人:安关峰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24、报告人:郁片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交通院 副总工程师
13、报告人:叶伟武 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14、报告人:赵杨 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题目:基于中长期项目的城市合流制及相关排水系统的分类、系统匹配和系统评估
15、报告人:陈希凡 中霖中科环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博士
题目:无动力截污行洪防倒灌系统在雨洪工程中的应用
3、报告人: 陈智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技术推广经理
11、 报告人:朱争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高级工程师
题目:广州市供水水质应急监测处理体系建设实践
水环境水生态专家代表
周少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 副校长
陈文龙|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 长
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管运涛教授和贾海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刘超翔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种云霄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李锋民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孙迎雪教授、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杨宏伟副研究员、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事业部蔡然技术总监
2018年《中国给水排水》第1期精华汇总
《中国给水排水》2018年1期目次
论述与研究
深层隧道排水区域液位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周午阳,孙志民,汤舒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东广州510060)
摘要:广州市东濠涌流域排水系统由浅层排水系统与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组合而成,系统构成复杂,且在国内无可参考的调度运行经验,管理难度较大。基于广州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的建设,结合给水排水、物联网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技术,设计构建了一套排水管网液位在线监测系统,使得调度人员能够远程掌握排水管网的实时液位情况,及时作出调度决策。经测试运行,该系统能有效实现内涝点液位、设备工况等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与无线远程传输,液位信息在线查询以及历史数据调用,实现对东濠涌深隧排水系统内涝监测优化,并为深隧排水系统优化调度研究提供实时、准确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最大化发挥深隧排水系统减少内涝和溢流污染的作用,同时以优先利用浅层排水系统为原则,降低深层隧道的使用频率,降低运行成本。
关键词: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浅层排水系统;液位;在线监测;调度
周午阳,孙志民,汤舒. 深层隧道排水区域液位在线监测系统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6.
铝污泥人工湿地/活性污泥法耦合工艺的除污性能
刘然彬1,赵亚乾1,2
(1.都柏林大学土木工程系Dooge水研究中心,爱尔兰;2.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和地表水水质,国家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强化对氮⒘椎娜コMü廖勰嗳斯な赜氪郴钚晕勰喙ひ盏那短捉岷隙蟹⒌囊恢中滦凸ひ�——GBR工艺为之提供了一种新的升级思路。通过小试尝试将SBR反应器优化为GBR工艺。结果表明,在维持反应器工作容积不变的情况下,GBR工艺将反应器的最大氮负荷和水力负荷分别提高了53%和33%,而且对COD、总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7.7%、93.6%和95%。分析表明,铝污泥人工湿地通过磷吸附、改善污泥性状等功能实现了GBR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总之,GBR工艺在当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关键词:污水处理;铝污泥人工湿地;提标改造;脱氮除磷;同步硝化反硝化
刘然彬,赵亚乾. 铝污泥人工湿地/活性污泥法耦合工艺的除污性能[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7-13.
SBR中生物膜促进好氧颗粒化研究
程媛媛1,2,赵珏1,2,程鹏1,2,宣鑫鹏1,2,张立楠1,2,龙焙1,2
(1.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利用弹性填料附着生物膜,在选择压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的过程中研究人工刮膜使其进入混合液对好氧颗粒化进程的影响。前23 d内颗粒化率随着生物膜刮落进入混合液中而不断增加,24 d后将弹性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全部刮入混合液中,颗粒化率大幅度提高。游离态生物膜在颗粒化过程中发挥了前驱物或晶核作用,而在较高水力选择压下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促进了松散的生物膜转化为结构密实的AGS,因而在冬季较低温度下于30 d内成功实现了好氧颗粒化。弹性填料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即使选择压法操作不当时仍可以抵抗污泥膨胀造成的影响,这一设置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崩溃的风险。运行过程中反应器表现出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对COD、TIN及TP的去除率常在90%、82%及80%以上。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膜;颗粒化;弹性填料;稳定性
程媛媛,赵珏,程鹏,等. SBR中生物膜促进好氧颗粒化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4-19.
生物沥滤法对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向少云,田永静,夏晶,黄天寅,刘锋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以城市剩余污泥为材料,通过对硫酸亚铁(FS)、硫酸亚铁铵(FAS)、单质硫(S0)三种底物的单一和复合投加生物沥滤试验,研究不同类型底物对污泥中重金属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为FAS+S0时污泥中重金属溶出效果最佳,此时对污泥中Cu、Zn、Cr和Ni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6.7%、88.2%、76.2%和65.0%。沥滤结束时,FAS为底物的污泥中TN、TP含量最高,其次为FS,S0为底物时污泥中TN、TP含量最低,FS+S0和FAS+S0为底物时污泥中TN、TP的含量较单独投加S0时有所提高但不明显,说明S0是导致污泥中TN、TP流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生物沥滤;剩余污泥;底物;重金属;总氮;总磷
向少云,田永静,夏晶,等. 生物沥滤法对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20-25.
不同工况下一体式生物滤柱反应器的氮去除特征
郭羽,王怡,黄瑞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以一体式生物滤柱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在氮负荷为0.60 kg/(m3·d)、碳氮比为0.17、曝气量为(50±10)mL/min和温度为(30±2)℃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研究进水氨氮浓度变化对氮去除的影响及反应器中微生物功能的区划。连续183 d的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600、400和800 mg/L时,总氮平均去除负荷分别为0.487、0.465和0.498kg/(m3·d)。3个工况下的进水氨氮都约有一半在反应器底部的好氧段被转化为亚硝态氮,在顶部的厌氧段氨氮与亚硝态氮均呈线性减少,且其线性减少速率随进水氨氮浓度增加而变大。与此同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好氧区微生物的氨氮利用速率(AUR)和亚硝酸盐利用速率(NUR)以及厌氧区微生物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均得到提高,且在相同进水氨氮浓度下,好氧段活性污泥的AUR和NUR均大于生物膜的对应值。
关键词:一体式生物滤柱反应器;运行工况;氨氮浓度;HRT;微生物活性
郭羽,王怡,黄瑞雪. 不同工况下一体式生物滤柱反应器的氮去除特征[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26-30.
大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泥质特性变化研究
裘湛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海201203)
摘要:以处理规模为204 tDS/d的某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运行现状、泥质特性与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形态。该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良好,2016年的沼气产率为0.77 m3/kgVSS,有机质分解率平均为45.8%。厌氧消化后由于污泥颗粒平均粒径降低,胞外聚合物由内层向外层迁移,造成污泥絮体凝聚性能下降,过滤脱水性能降低。对DOM形态进行分析后发现,厌氧消化系统能够彻底降解类色氨酸类蛋白质,部分降解芳香族类蛋白质,滤液中出现了难降解有机物(类富里酸、类腐殖酸、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类有机物)的累积。
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脱水性能;胞外聚合物;溶解性有机物
裘湛. 大型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泥质特性变化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31-35.
低频超声对生物活性炭的再生效能
刘成1,2,赵美琦2,孙哲豪2,陈卫2,王东赢2
(1.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利用小试研究了低频率(40 kHz)超声技术对生物活性炭(BAC)的再生效能,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活性炭的基本性能指标,碘值、生物量分别由480 mg/g、310 nmolP/g变为680 mg/g、245 nmolP/g,而生物活性则随着超声时间先上升后下降,5 min时达到最大值。再生过程中生物活性炭的损耗量可控制在0.7%以内。针对活性炭结构的检测结果表明,超声过程不仅恢复了其大孔结构,微孔也得到了部分恢复,但表面官能团的含量则基本没有变化;再生过程中活性炭表面附着的部分微生物细胞发生脱落、破裂,胞内物质释放入水体中。综合考虑,超声过程中空穴破裂产生的高温、高压微射流和微液流对于活性炭的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自由基的作用相对较弱。再生后活性炭的再利用显示,超声在部分恢复吸附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其生化作用,从而更适宜于生物活性炭的再生。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超声;再生
刘成,赵美琦,孙哲豪,等. 低频超声对生物活性炭的再生效能[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36-41.
技术总结
GO-ZnO共混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能
马志刚1,2,马聪1,2,王亮1,2,张宏伟1,2
(1.天津工业大学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将不同量的GO-ZnO加入PVDF铸膜液中,通过浸没沉淀法制备PVDF复合超滤膜。利用FTIR、接触角、SEM对表面化学组成、亲水性和膜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考察了GO-ZnO对膜性能的影响。同时以牛血清白蛋白和腐殖酸作为污染物进行过滤试验,分析了该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考察了污染膜清洗后的通量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GO-ZnO后的复合膜具有不同于基膜的渗透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膜通量先增加后降低,并且在添加量为0.5%时,膜通量和膜通量恢复率均达到最大,即膜分离和抗污染性能最佳。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氧化石墨烯;氧化锌;浸没沉淀法;抗污染性
马志刚,马聪,王亮,等. GO-ZnO共混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能[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42-47.
复合沉淀法去除地表原水中的硫酸盐及硬度
艾恒雨1,韩璐1,汪明明2
(1.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
摘要:采用分步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铝和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形成复合沉淀物的方法同时去除地表原水中的硫酸盐和硬度,考察了药剂种类和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AlCl3·6H2O和Ca(OH)2(以CaO计)投加量分别为30、30和100 mg/L时,对硫酸盐和硬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37%~45%和32%~41%,并且反应过程中必须有Al3+参与,其最佳使用量为30~40 mg/L(以AlCl3·6H2O计),反应生成某恋砦镏饕煞治狢amAln(SO4)x(OH)y·zH2O。复合沉淀法可使出水中的硫酸盐和硬度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
关键词:复合沉淀法;硫酸根;硬度;地表原水
艾恒雨,韩璐,汪明明,等. 复合沉淀法去除地表原水中的硫酸盐及硬度
[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48-51.
提标扩建后的扬州第一水厂运行效果评估
郑全兴
(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扬州第一水厂提标扩建改造工程已竣工投产,自运行以来,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原水水质呈周期性变化。夏天原水水质变差,应对高藻原水和淮河泄洪这些季节性微污染原水时,采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冬天低温低浊、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时,采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应对不同的原水水质,采用了不同的组合工艺,保障了供水安全,使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关键词:藻类;有机物;低温低浊;运行效果;评估
郑全兴. 提标扩建后的扬州第一水厂运行效果评估[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52-55.
滤池出水pH值异常偏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讨
贾伯林,杨志宏,王光辉,顾宇盟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9)
摘要:针对南方某水厂V型均质砂滤池出水pH值偏高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引起该厂V型滤池出水pH值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滤砂中钾长石缓慢释放。对比了多种来源的石英砂、钾长石等可能引起滤池出水pH值升高的材料,同时对如何解决V型滤池出水pH值偏高问题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采用弱酸如柠檬酸浸泡,可解决上述问题,但效率不高,而采用强酸如盐酸浸泡则可快速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水厂;V型均质砂滤池;pH值;石英砂;钾长石
贾伯林,杨志宏,王光辉,等. 滤池出水pH值异常偏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56-59.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微絮凝强化过滤的影响研究
刘宏远1,许子洋1,朱海涛2,孙海平2,叶守开1,代鹏1
(1.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2.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嘉兴市某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结合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实现了出水浊度和2 μm以上颗粒数分别稳定在0.1 NTU和30 个/mL以下的良好效果。结合该水厂的净水工艺,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了大量有机物,影响了胶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对浊度与颗粒物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Zeta电位处于-5~0 mV范围内,粒径为5~20μm的大颗粒数量减少、粒径为2~5 μm的小颗粒数量上升,总颗粒数和浊度上升,经微絮凝和砂滤池处理后,Zeta电位进一步上升直至接近于零,水中颗粒物与浊度被大幅去除。
关键词:臭氧;生物活性炭;微絮凝;强化过滤;Zeta电位
刘宏远,许子洋,朱海涛,等.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微絮凝强化过滤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60-63.
增效技术在煤化工废水生化系统检修中的应用
常功法,洪卫,邹晓凤,刘勃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某煤化工废水处理厂为对生化系统进行检修,在不减少废水量的情况下,将全部废水合并进入原两组生化池中的一组进行处理。为使单组生化池能够有效处理倍增废水量,采用投加外源硝化菌剂和污泥调理剂的方式对其活性污泥进行增效处理,使得该生化系统去除NH3-N和COD的效能显著增强,尤其是硝化能力提升了40%以上。镜检发现,增效处理后活性污泥菌胶团絮体性状明显改善。在10 d的检修期间,进水量、进水COD和NH3-N浓度均大幅超过了设计值,但在外源硝化菌剂和污泥调理剂的累积投加量分别为23.2和206.3 mg/L的情况下,生化系统依然能够稳定达标运行。
关键词:煤化工废水;增效技术;污泥调理剂;硝化菌
常功法,洪卫,邹晓凤,等. 增效技术在煤化工废水生化系统检修中的应用
[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64-67.
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生活垃圾机械脱除水
张攀1,李智勤1,李领明1,赵杰2
(1.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广东深圳518000;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生活垃圾机械脱除水是通过高压挤压等方式从新鲜生活垃圾中快速分离出的混合液,其经厌氧处理后的出水具有高氨氮、低C/N值等特征,为此,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对其氨氮进行去除,利用高氨氮浓度下的高游离氨(FA)条件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进行抑制,实现SBR中短程硝化与亚硝态氮的稳定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控制pH值为7.5~8.0、DO<1 mg/L,逐步提高氨氮浓度至700 mg/L,可实现系统中亚硝态氮的有效积累,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态氮积累率分别为92.2%、90.9%左右。将短程硝化出水进一步进行反硝化处理,TN去除率高达98.8%。
关键词:生活垃圾机械脱除水;氨氮;短程硝化反硝化;游离氨;序批式反应器
张攀,李智勤,李领明,等. 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生活垃圾机械脱除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68-73.
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市政污水厂生化出水
孙逊,杨红红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以山东省某污水厂快滤池出水为催化臭氧氧化工艺进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臭氧浓度、接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臭氧氧化去除COD的影响,并从反应动力学和臭氧利用率两方面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独臭氧氧化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臭氧投加量、提高臭氧浓度、延长反应接触时间都可以有效提高COD去除率;与单独臭氧氧化工艺相比,催化臭氧氧化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和臭氧利用率以及更低的单位质量COD消耗臭氧量,在处理市政污水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化出水;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反应速率;臭氧利用率
孙逊,杨红红. 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市政污水厂生化出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74-76,81.
以天津形某鞘兴幌低嘲踩兰垩芯�
徐瑾1,2,于志昊1,2,李梅彤1,3,李斌柯1
(1.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3.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城市水代谢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转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引入物质流分析法(MFA)的基本框架,构建天津市水代谢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基于天津市近10年的城市水代谢相关数据,对天津市城市水代谢系统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14年,天津市水代谢系统的安全状态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即前期持续性改善,中期发生下滑态势,后期逐渐趋于平稳。为了保证天津市水代谢系统的安全发展,应充分汲取后期的治理经验,保障稳定的水源供给,提高废水的再利用效率,提倡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意识。
关键词:城市水代谢系统;安全评价;物质流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
徐瑾,于志昊,李梅彤,等. 以天津市为例的城市水代谢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77-81.
剩余污泥与厌氧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对比
吴宇琦1,2,姜应和1
(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为了实现污水厂剩余污泥的资源化,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应用愈加普遍,厌氧消化过程是否会对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产生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利用加药污泥真空抽滤试验考察了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中温厌氧消化污泥(MADS)的比阻和过滤时间(TTF50)均大于剩余污泥(EAS)以及含水率接近厌氧消化污泥的浓缩后剩余污泥(TEAS),剩余污泥经浓缩后脱水速率有一定的降低,而厌氧消化过程会使剩余污泥的脱水速率大幅度降低。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显示,EAS及MAD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0.44、42.00 μm,比表面积分别为2 122、3 743cm2/mL;由紫外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析表明,厌氧消化后污泥液相中的核酸量大幅增加,细胞壁被破坏,蛋白质和多聚糖等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由污泥理化特性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断,厌氧消化污泥的脱水速率低于剩余污泥,但若加大脱水压差或延长脱水时间,厌氧消化污泥的泥饼含水率会更低。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理化特性
吴宇琦,姜应和. 剩余污泥与厌氧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对比[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82-85.
温度对剩余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凤仙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随着我国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给现有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带来较大的资本挑战。为帮助现有污泥处理工艺更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脂肪含量和细菌丰度等测试指标开展分析,并研究剩余活性污泥的周期性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细菌丰度的增加与有机物含量的降低,且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建议生活污水处理厂在低温天气期间增强对活性污泥存储介质的保温工作,以利于污泥原位稳定化和减量化。
关键词:剩余活性污泥;有机物;温度;细菌
王凤仙. 温度对剩余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86-88.
草本植物强化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研究
赵硕,刘锋,陈家斌,殷方亮,顾建辉,黄天寅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通过添加草本植物(牛尾巴草)强化剩余污泥碱性厌氧发酵生产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CFA),可克服污泥碳氮比过低而影响蛋白质利用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和草本植物总固体(TSS)的质量比为1∶2时产酸效果最佳,此时混合系统中挥发性有机物(VSS)最大产酸量为425.6 mgCOD/g,是污泥单独碱性发酵组的1.7倍,是草本植物单独发酵组的2.7倍。草本植物的投加能够强化污泥厌氧反应体系水解,在最佳混合比下,水解速率为污泥单独碱性发酵组的1.93倍。草本植物的投加对甲烷积累影响不大,产酸效果最佳混合组的甲烷累积量仅为污泥单独发酵组的103%。此外,溶解性蛋白质、多糖及酶活性检测结果也验证了添加草本植物的强化产酸作用。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草本植物;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甲烷
赵硕,刘锋,陈家斌,等. 草本植物强化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89-93.
餐厨垃圾固相物料的中温厌氧消化中试研究
王冰洁1,王金辉1,黄怡然1,涂凌波1,黄安娜2,朱建林1
(1.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宁波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76)
摘要:采用有效容积为4 m3的全混装置,对餐厨垃圾经精细预处理后的固相物料进行了中温[(35±2) ℃]厌氧消化处理中试研究,考察了进料有机负荷(OLR)及氨氮对产沼气能力、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物料具有挥发性固体(VS)和挥发性脂肪酸(VFA)高而C/N值低的特性。其厌氧消化最佳运行工况为OLR=4.77 kgVS/(m3·d)、HRT=50 d。其容积产气率最大为2.56 m3/(m3·d),且整体稳定于1.95~2.10 m3/(m3·d),气体甲烷含量维持在60%以上,总固体(TS)去除率可达93%。在高OLR[5.97~6.86 kgVS/(m3·d)]条件下,VFA出现积累而氨氮浓度可维持相对稳定。当氨氮浓度<6 000 mg/L时,系统对VFA的积累并不敏感,VS产甲烷率仍可达0.32 m3/kgVS。但当氨氮浓度上升至6 000 mg/L以上时,产甲烷微生物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因此控制氨氮浓度<6 000 mg/L是本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餐厨垃圾;固相物料;中温厌氧消化;有机负荷;氨氮
王冰洁,王金辉,黄怡然,等. 餐厨垃圾固相物料的中温厌氧消化中试研究
[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94-98.
大型截污渠箱在广州某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李骏飞,周炜峙,杨磊三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
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是实现流域范围内彻底“控源截污”。广州均禾涌大型截污渠箱工程是“控源截污”的典型案例,通过在河底设置大型截污渠箱,彻底截流旱季污水及初期雨水,减轻水体污染,提升河涌水质。通过对该工程污染源的调查及水量分析,介绍了截污渠箱及其入流井的具体布置方式,以供其他工程参考。
关键词:大型渠箱;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应用
李骏飞,周炜峙,杨磊三. 大型截污渠箱在广州某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99-102.
城市雨水管理
城市硬化地面增渗减流技术研究
龚应安1,陈建刚1,赵飞1,孟莹莹1,阴悦2
(1.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2.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北京100038)
摘要:针对城市硬化地面面积增加带来的积水、内涝等问题,研究了将硬化地面改造成透水地面、壤土地面(若种植绿草则为绿地)后在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径流外排量等方面的效果。试验表明,将硬化地面改造成透水地面、壤土地面后增渗减流效果显著,且改造成透水地面方式的下渗雨水收集率可达到30%~50%,高于改造成壤土地面方式(收集率很小或为零)。
关键词:城市硬化地面;透水地面;壤土地面;渗透量;外排径流量
龚应安,陈建刚,赵飞,等. 城市硬化地面增渗减流技术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03-105,109.
基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降雨典型年的研究及确定
白永强,刘绪为,李成江,袁胜楠,方帅,王艳芳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
摘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和雨水调蓄设施规模的确定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均需要依托于有效、合理的降雨数据。通过整理我国3个城市的多年实测日降雨数据,并运用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城市多年年均降雨量、累计降雨频率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某一年的相关性均较高,那么该年的降雨数据可以反映该城市的典型降雨特性,因此,可以把该年作为海绵城市降雨年的典型年,把该年的降雨数据作为模型法的输入数据,用于确定LID和调蓄设施规模以及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关键词:海绵城市;累计降雨频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降雨典型年
白永强,刘绪为,李成江,等. 基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降雨典型年的研究及确定[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06-109.
AutoCAD图形文件与SWMM耦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孙潭,李树平,彭绪华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SWMM是模拟动态降雨-径流的专业性软件,排水系统AutoCAD文件信息的充分利用将有助于加速建模过程。结合市政排水管道AutoCAD图形信息的存储特点,提出了使用C#语言的AutoCAD软件二次开发技术,进而形成了可在AutoCAD软件环境中交互式构建SWMM模型的SWMMTools插件。以某城镇产业新城雨水管网模型的构建为例,使用SWMMTools插件,实现了将AutoCAD图纸信息转化成SWMM软件可识别的管段、节点及汇水区域信息;将管段、节点以及汇水区域转化成SWMM模型文件,加以设置其他辅助信息,完成了SWMM模型的自动构建。SWMMTools插件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雨水管理模型构建的效率和准确度。
关键词:雨水管网;AutoCAD二次开发;SWMM;C#语言;插件
孙潭,李树平,彭绪华. AutoCAD图形文件与SWMM耦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10-114.
住宅排水卫生安全保障专题
采用定流量法的特殊双立管系统排水能力研究
张哲1,赵珍仪1,朱诗慧2,杨鹏辉1,高彬1
(1.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2.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摘要:在122.9 m高的试验塔上,采用定流量法排水,对不同的特殊双立管系统进行了比对试验研究,探究各系统的排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定流量法排水时不同特殊双立管系统的排水能力为结合通气管采用旋流配件的特殊双立管系统>结合通气管与旋流器结合(四通旋流器)的特殊双立管系统>采用H管件(斜三通)连接的特殊双立管系统;结合通气管管径越大,系统排水能力越大。
关键词:特殊双立管;排水能力;定流量;通气立管
张哲,赵珍仪,朱诗慧,等. 采用定流量法的特殊双立管系统排水能力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15-118.
特殊单立管系统立管轴线偏置的试验研究
赵珍仪1,张哲1,彭博2,高彬1,杨鹏辉1
(1.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2.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在122.9 m高的试验塔上,采用定流量法,探究在特殊单立管系统的4层分别采用3种不同偏置管设置方法,开展了比对试验研究;同时,在偏置管处采用增加辅助通气管的形式,以期缓解立管轴线偏置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置设置会改变系统的压力分布、降低系统的排水能力;增加辅助通气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轴线偏置对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特殊单立管;轴线偏置;辅助通气管;排水能力;定流量
赵珍仪,张哲,彭博,等. 特殊单立管系统立管轴线偏置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19-123.
华衍水务专题
2-MIB在某深度处理水厂中的去除规律研究
刘玉红,陈勇,俞蕴芳,张荣,张泾凯
(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针对南方某湖泊水源净水厂4月—9月易发原水致嗅物质2-MIB超标问题,进行了2-MIB去除规律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工艺对2-MIB的平均去除率可达68.6%,不采用其他预处理工艺时,混凝沉淀和砂滤对2-MIB没有去除效果。使用预臭氧和混凝前加氯方式联合预处理时,混凝沉淀会抵消预臭氧对2-MIB的去除效果,后续砂滤单元对2-MIB的去除率为15%~35%,尽管缩短了砂滤池的反冲洗周期,但对2-MIB的去除率提高不超过5%。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2-MIB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厂负荷不超过80%、原水中2-MIB的浓度不超过911 ng/L时,通过预臭氧、前加氯、常规处理与后臭氧/生物活性炭单元的有机结合,可控制出厂水中2-MIB浓度低于10 ng/L。
关键词:预臭氧;臭氧/生物活性炭;前加氯;常规工艺;2-MIB
刘玉红,陈勇,俞蕴芳,等. 2-MIB在某深度处理水厂中的去除规律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24-12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原水中多种抗生素残留
漆晴1,倪先哲1,王刚1,周彩云1,桂波2
(1.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200;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东太湖水源地三个典型点位原水中8类共31种抗生素的残留量(包括氨基糖苷类1种、林可胺类1种、氯霉素类2种、β-内酰胺类2种、大环内酯类4种、喹诺酮类4种、四环素类4种、磺胺类13种)。通过固相萃取富集、多反应监测(MRM)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65.6%~108.8%,相对标准偏差为2.35%~17.1%,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良好,灵敏度高(最低检出浓度为1.0 ng/L),可快速有效地检测东太湖原水中多种痕量抗生素的残留量。
关键词:原水;抗生素;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漆晴,倪先哲,王刚,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原水中多种抗生素残留[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28-130,134.
污水厂氯消毒尾水用作土壤除臭滤池喷淋水的研究
范志明1,刘玉安2,陈勇1,刘玉红1
(1.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2. 江苏博恩环境工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苏州某污水处理厂实施了化学洗涤+土壤生物滤池的除臭工程,该工程拟以污水厂的氯消毒尾水作为土壤滤池的喷淋用水。由于尾水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可能会影响土壤滤池内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除臭效果,为此研究了目标菌株BN8、BN15、BS15对次氯酸钠的耐受性,并检测了实际工程中土壤滤池在不同运行时间下的目标菌株数量,以及运行90 d的除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当次氯酸钠投加量达到5 mg/L时对目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尤其对BN15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土壤滤池运行30 d后的目标菌株数量与稳定运行1年以上的在同一数量级;土壤滤池运行90 d后除臭效果较好,表明该工程使用氯消毒尾水进行绿化喷淋未对土壤滤池的微生物生长及除臭效果造成影响。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尾水;土壤生物滤池;臭气处理;加氯消毒
范志明,刘玉安,陈勇,等. 污水厂氯消毒尾水用作土壤除臭滤池喷淋水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31-134.
芜湖某水厂加氯设施自动化改造
汪东,彭勇
(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芜湖某水厂以往采用人工方式投加液氯,根据出厂水余氯值反馈预估需要的后加氯量,因此具有很大的延时性和不确定性,出厂水余氯值波动较大,对供水安全影响很大。通过分析当前的加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影响出厂水余氯值稳定的主要原因。通过添加中间加氯点和补加氯点,建立了四环加氯控制模型,通过PLC不仅实现了液氯的自动投加,而且实现了将出厂水余氯值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波动范围内,保障了供水安全。
关键词:水厂;加氯改造;余氯;四环控制;反馈
汪东,彭勇. 芜湖某水厂加氯设施自动化改造[J]. 中国给水排水,2018,34(1):135-138.
微信号:cnww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