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MBR膜组件工艺比较
作者: @曾阿牛TM
( 纯转, 留个记录, 2011年9月帖)
GE、 西门子(现在为 苏伊士)是有名声在外, 不敬仰都不成, 膜也不错, 工程也不错, 但是他们在中国的业绩很差。 这些欧洲大公司是比中国国企还要国企的地方, 他们的行政一级运转模式不像国内企业一样如饥似渴的开拓业务, 占领市场, 欧洲公司已经在务虚, 在玩虚拟, 天天倒腾其实什么也没有做。
三菱、 旭化成, 是日本集团的代表, 膜生产的绝对不错, 工艺也好, 但是他们只做膜, 在国内工程很少。 再加上国仇家恨, 小鬼子的业绩在中国也是很差。
碧水源和膜天膜是中国的代表。 碧水源又是一个买办的典型, 自己号称有膜, 其实都是买亚东公司的膜丝组装的, 自己生产的没有办法用。 但是碧水源在中国有政府罩着, 发展很快, 每个工程的盈利也很好, 没办法, 在中国有关系才有一切。
膜天膜是一根膜丝打天下, 超滤、 微滤、 MBR都是一种膜丝, 组装成不同的形式。 客观说, 这根膜丝还不错, 在各行各业都有些业绩。 但是膜天膜的组织结构太差, 是一个内部矛盾不断, 创造性不足, 市场又不讲策略和道义的公司, 膜天膜的前途在上市, 如果能上了市, 圈了钱, 拿着别人的钱在不心疼的情况下可能还有发展, 不然只能倒下。
最后, 中国股民很悲哀, 所有隐藏的危机、 灾祸, 都在股市里面包着, 成全几个富翁, 倒下一片股民。
http://bbs.co188.com/content/1870_2224958_2.html
旭化成, 三菱的最好, GE, 西门子其次, 国内做的不错的就是膜天膜了。 碧水源用的是三菱的膜, 自己做的膜自己都不用, 天子的企业, 虽然现在都以套现走了。
预处理最重要的。
当然楼上说的膜天膜内部的是我就不做评论了, 呵呵, 中国的企业都这德行。 别太较真。
另外现在又有很多生产膜的企业了, 招金膜天, 膜华科技等。 这两家也还是可以的。
我就是做这一行的。
我觉得膜天膜的膜还不错, 碧水源是个环保的新宠儿还没有试过?
GE、 西门子这些老外为什么这么强, 因为他们是带着一个强大阵容来中国打劫—— 不同于八国联军的文明强盗, 看看他们的网站就知道。 中国的很多重特大工业系统需要他们, 东西方方面面都有, 相对资源也比我们多, 第一手信息也比我们多。 一段时间内技术与技术革新都比我们快, 比如你说电力系统只是做他一个补给水或是凝结水, 但是他在电力系统还有, 输变电这一块也有产品, 气机那一块也有他的产厂, 就算你做下了这个工程, 有时候老外还来你的工程里分一杯, 膜, 滤芯啊, 膜壳啊, 软件技术什么的。 我们庆幸的是, 这样的外国公司在做国内项目时受到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控制和政府扶持, 要不我们狗屎都吃不上。
本人是MBR的专业从业人员, 自2005年至今, 5年时间一直在开拓MBR的市场领域, 碧水源公司还在密云、 怀柔做小中水站的时候, 我已经在做几千吨的工程了。
时光荏苒, 碧水源凭借MBR三个字母上了市, 清华大学有位日本留学归国的小巧女人也每年组织MBR技术培训班, 一力推进这项技术的前进。 当然这几年来, 我也一直在思考MBR的前途和将来的道路。 不过得到的结果是, MBR在大的市政污水处理上的使用, 在中国的当下会越来越少, 一是MBR不能达到直接回用到高端水领域的要求, 因为把水做到中水是没有价值的, 一般的回用都有TDS的要求, 但是MBR不能直接和RO系统联接( 风险很大) , 那么既然MBR的产水不能直接进RO,这一项就限制MBR没法在市政领域大力推广, 谁也不能接受上了MBR后面再接超滤, 然后再进RO, 那样的话, 三膜工艺, 造价是任何一个投资公司所不能承受的。 而中国毕竟又是发展中国家, 还没有做到像中东、 北欧那样把市政污水处理后排入湖泊的纯追求环境效益, 虽然北京上了门头沟等把水处理后排入河流, 广州有京溪污水处理厂把水处理后排入珠江, 那也只是绿色奥运和科技亚运的瞬间烧包行为, 全中国不会再有, 即便是有, 也必须由政府埋单才可以实施。 毕竟政府也要为纳税人的钱稍微负点责, 所以应该会越来越少。
碧水源最近股价很不错, 似乎MBR应该大有作为才对, 但是资本市场那是在炒作一个概念, 在可以预测的将来, 如果碧水源不改变经营方向, 那么将会很难堪, 因此他不可能再像前几年一样把MBR当做盈利的利器, 把北京的官老爷忽悠的大把往里砸钱。 市政废水的处理, 必然回到传统工艺+超滤+反渗透这条路上去, 我相信碧水源也会走到这条路上, 高碑店和小红门就是例证。
但是MBR是一个有自身特点的工艺, 他的确能够提高生化效果, 的确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 也能够处理一些特殊的污水, 因此他将来的领域会向特殊行业发展, 比如发酵行业, 化工行业, 石化行业, 制药行业等, 因为这些行业的污水需要处理, 需要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但是又没有必须回用的迫切压力, 因此在这些行业会有不错的发展。
另外, 以上为个人对MBR这项工艺的看法, 不负责法律责任。 国内无论自认为多么高级别的MBR领域的人物, 如果您有雅兴, 都愿意和您坐而论道、 或者华山论剑。
首先对楼主做了这么多年的MBR表示敬仰。 我是刚出道的小生, 用过几次MBR, 包括帘式膜和管式的。 应该说就目前的MBR膜来看, 他的应用和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基本上就是楼主说的这种情况, 走不了多远的。 MBR膜处理后的中水就是一鸡肋。 达标排放吧, 绰绰有余; 回用到生产吧又还有些距离。 只能回用到杂用水, 用于景观用水、 绿化、 冲厕、 外清洗等方面, 用水量不大。 但是MBR就算是应用于这些方面也是有一定市场的。
另外, 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觉得, 不能固定地去看问题。 MBR是有很多局限性, 包括运行费用、 膜的投资费用、 膜的使用局限等方面。 但是一旦膜的局限性被打破, MBR膜就能给污水处理行业带来一系列的革命。 本人一朋友研究出一种微孔膜, 膜通量大( 1.25m3/h.m2) ,出水无需动力。 因为膜通量大( 一般为传统MBR膜的5到10倍通量) , 所以膜的投资就**减少了。 核算起来单次比传统的工艺更便宜。 在这个基础上, 如果膜的使用寿命能达到2年以上, 我认为这应该能算是打破了MBR膜的一些致命的局限了。 目前还不知道这种膜的正常使用寿命如何。 我做了个简易小试: 用一个塑料软管接上膜后直接虹吸出水, 连续1个多月, 出水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需要曝气清除表面积泥) 。
最近我也接触了MBR, 由于近水楼台, 所以能够得到较多的有关MBR的市场和技术信息。
MBR这个名词在中国的水处理业也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 以至于谈到废水回用就说MBR。 一遇到项目就说上个MBR吧。
这已经开始进入一个误区了。
MBR, 全称是membrane and bioreactor。 翻译过来叫膜生物反应器。 这个意思很混淆,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 生长素” 、 “ 生命源” 一样飘渺。 其实MBR不是一个设备, 也不是一套系统, 而是一种设计理念。
他是把生化处理工艺和膜分离工艺“ 完美滴” 衔接起来的水处理解决办法。
这其中, 重点的两大要素是: 1, 生化处理工艺, 包括厌氧, 缺氧, 好氧等; 和2, 膜分离工艺。
前一个要素, 可以说是各家水处理公司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 这段工艺直接影响了水体溶解性杂质( 不是TDS) 的处理能力。
而后一个要素, 则是以膜产品本身的特征和性能来决定的。 这段工艺是将非溶解性杂质脱除的工艺。 此处使用的膜为浸没式超滤系统。 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浸没式超滤是GE的泽能, 第二位是SIEMENS的产品。
甚至被市场上滥用为GE的浸没式超滤直接叫做MBR了......
基于上述的MBR基础工艺, 废水被处理为中水。
而继续延伸出来的前级工艺( 化学处理, 沉降气浮等) 以及后级处理( AOP, RO等) 完善了回用水系统工艺, 达到了厂区用水的标准, 实现了废水回用。
$碧水源(SZ300070)$ $津膜科技(SZ300334)$
=======

GE
三菱
碧水源和膜天膜是中国的代表
膜天膜是一根膜丝打天下
最后
http://bbs.co188.com/content/1870_2224958_2.html
旭化成
预处理最重要的
当然楼上说的膜天膜内部的是我就不做评论了
另外现在又有很多生产膜的企业了
我就是做这一行的
我觉得膜天膜的膜还不错
GE
本人是MBR的专业从业人员
时光荏苒
碧水源最近股价很不错
但是MBR是一个有自身特点的工艺
另外
首先对楼主做了这么多年的MBR表示敬仰
另外
最近我也接触了MBR
MBR这个名词在中国的水处理业也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
这已经开始进入一个误区了
MBR
他是把生化处理工艺和膜分离工艺
这其中
前一个要素
而后一个要素
甚至被市场上滥用为GE的浸没式超滤直接叫做MBR了......
基于上述的MBR基础工艺
而继续延伸出来的前级工艺
$碧水源(SZ300070)$ $津膜科技(SZ300334)$
=======

作者:高兴的加菲
链接:https://xueqiu.com/8489104454/25824450?from=tonghuashun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