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吴江城镇黑臭水体整治走在全市前列 寻求解决办法,对“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进行逐条审核把关,明确从源头上“控源截污”破解黑臭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14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吴江城镇黑臭水体整治走在全市前列 寻求解决办法,对“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进行逐条审核把关,明确从源头上“控源截污”破解黑臭难题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
 

吴江城镇黑臭水体整治走在全市前列

来源:吴报全媒体作者:周成瑜 徐飞悦 

记者 周成瑜 徐飞悦 | 编辑 沈振亚 周於芳

近日,全市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17年度考核结果公布,吴江获评优秀等次,这是对我区一年来黑臭河道整治的极大肯定,也为吴江争创“江南水乡标杆”增加了动力。  


2017年初,区政府办下达了当年度城镇14条黑臭河道(其中中山河、油车河、九龙河、横港四条为市级考核河道)专项整治任务,明确治理的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疏浚、清水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原则进行整治。到12月底,经多次水质检测,14条黑臭河道均已达标,消除了黑臭现象。


如今,漫步于垂虹桥上,清澈的中山河倒映着垂虹塔,一如欣赏着一幅古色的水墨画。水墨画失去了水便失去了灵魂,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一年多前,望着发黑发臭的中山河水,人们大抵不会有如此美好的联想。


中山河全长1324米,平均河宽7米,由于河道窄而长且弯折较多,排涝泵站开启后过流能力不足,而沿线部分餐饮服务类店铺、花鸟市场、老旧居民区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又都直排河道,再加上雨污分流建设滞后、管网不完善等原因,河道水体日益发黑发臭。


通过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治理过后的中山河黑水变清、异味消散,连庙前街花鸟市场临河沿街占道经营的“老大难”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受到居民的一片好评。

与中山河沿岸居民感同身受的还有油车河两岸的居民。过去几年,闸门老旧、过流能力不足、污水入河等问题让这片老城区的居民“望水”生厌 。去年,经过河道疏浚,雨污分流等工程,黑臭“肿瘤”被切除。现在,通过城西泵站的引清换水,小河再次成了临水人家的门前风景。

 纵观去年以来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吴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有用经验。

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由区水利局具体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涉及的河道进行治理,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同时对沿河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前期,全区抽调住建、环保、水利、市政、农委等部门业务骨干,成立了吴江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技术智囊团。智囊团现场为各区镇会诊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对“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进行逐条审核把关,明确从源头上“控源截污”破解黑臭难题。

整治过程中,相关部门及时借助媒体和现场公示牌等对治理任务、进程和责任人等进行公示,通过开现场会、走访等形式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了百姓的知晓度与配合度。每月,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并将情况向各区镇政府通报,有序推进整改。

将河道生态修复和长效保洁管理引入黑臭河道治理是吴江的另一大特色。2017年,吴江在根治“岸上问题”、主治“水里问题”的同时,引进了专业环保公司,开展实施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对河道沿线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岸绿、景美”目标。同时,区水利局还引入了社会化长效保洁管理机制,确保“水清、河畅”常在。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