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海绵城市建设概况
题 要
翔安新城是厦门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布局多,目前已初具规模。此外,翔安新城区域严重缺水,水环境日趋恶化,也迫切需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因此,为使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更具典型性和示范作用,经充分论证,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大海绵城市试点区范围,将翔安新城列入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试点区域。
PART1:区位及试点区范围
翔安新城位于翔安区南部,南临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北至翔安文教区,西接刘五店,东临九溪,具体区位如下图所示。
具体试点区范围北至翔安南路,东至翔安东路,西至东界村,南至滨海东大道,总用地面积为15.4平方公里。
翔安新城区位及规划范围示意图
PART2:系列规划概况
01《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
《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是指导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性文件。《实施方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刻把握翔安新城试点区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和重点解决问题,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目标、指标;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和排水分区单元,划定15个控制单元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开展实质性管控,明确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策略;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排水防涝标准、地表水环境IV类和雨水利用等要求,落实分解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各项指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对“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出具体指标和要求,将建设工程任务以项目为依托分配到各单元中,安排各项目的年度建设实施计划;分析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预期效益,论证各工程项目的可达性,同时提出各项保障措施。
13-径流控制单元划分图
02《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针对翔安新城南北地势高差大、流域面积小且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位偏低、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等特点,以防洪排涝、水质达标、径流污染控制、河面率、生态岸线恢复等各项考核达标为导向,根据翔安新城城市建设发展的定位,在对城市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生态状况、水文地质状况、降水及径流特点等综合状况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水环境现状与综合整治目标和指标之间的差距,以试点区资源容量、环境容量、空间容量为约束,以满足城市防洪排涝、水质达标、径流污染控制、河面率、生态岸线恢复考核目标为条件,确定本次治理任务和总体布局;进而制定防洪排涝达标、水质达标与保障、生态岸线恢复达标的治理方案,确定治理重点工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及匡算投资,并制定项目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综合分析效益及目标可达性,构建完整体系,确保目标实现。
规划水系连通方案示意图
03《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年)
该规划针对试点区水循环特征和突出水问题开展,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学习和借鉴新加坡、香港等类似地区经验,形成针对试点区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重点在宏观上确定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海绵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确定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重点任务,为后续不同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控制性指标应在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及非常规水利用整个社会水循环全过程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协调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予以确定,并为下级分区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海绵专项规划》的目标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促进人、城市、水和谐相处,打造“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的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划分图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并结合实际问题和需求,选取6大类共20项建设指标,并确定规划目标如下:
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表
翔安南部新城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两轴、六区、多带”。“一心”:市民服务中心,“两轴”:公共设施中心轴、东山公园生态景观轴,“六区”:翔安大道商务办公区、生态田园生活社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商贸服务中心区、文教配套区和现代都市生活区,“多带”:多条景观带。
04《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规划结合原有地势水文情况,进一步细分排水分区,并结合排水分区建设设定管控单元。区域分三期进行分期建设,近期:2015-2020年,中期:2020-2025年,远期:2025-2030年。结合多规平台生成项目及翔安区近期招商情况,规划建议近期3年规划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民中心、翔安CBD、厦航居住区及海西商贸物流中心周边区域。其余建设用地区域结合项目招商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着集中连片建设原则,分期实施开发建设,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图
05《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市政专项规划(调整)》
市政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再生水工程、燃气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有线电视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
确定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域内主次干路及支路坐标、标高和横断面形式,计算各专业管线管径、平面布置和竖向控制高程,确定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的位置、用地规模,为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切实可靠的规划设计依据,并为片区的土地开发提供必要的市政建设指导意见;并且,为区域排水防涝安全预留的
翔安新城雨水工程规划图
06 《翔安新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城镇防洪防涝体系,以高标准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洪涝灾害防治设施防止城市洪涝灾害,以制度化的灾害应急机制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形成“布局合理、蓄排结合、髙效安全、水清景美”的与建设“美丽厦门”相适应的的排水防涝生态安全体系。
由源头径流控制系统、雨水管渠系统和内涝防治系统共同组成的城市化地区排水防涝体系全面建成,雨水径流总量有效控制,标准内降雨地面可基本不积水,片区内涝防治重现期达到50年一遇。
针对翔安新城南北地势高差大、流域面积小且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位偏低、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等特点,以防洪排涝、水质达标、径流污染控制、河面率、生态岸线恢复等各项考核达标为导向,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为技术手段,研究治理任务,制定总体治理布局,确定防洪排涝、水质达标保障、生态岸线恢复等工程规模和措施。
为了配合海绵城市建设总体验收要求,至试点期末(2017 年),试点范围内主要河湖能够达到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水质能够持续满足考核要求,河面率和生态岸线能够得到合理修复与保护,水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翔安新城水系能够实现“水安、水净、水美”、溪塘湖库水景观交相辉映、人水和谐的海绵城市生态廊道。
翔安新城雨水管渠优化规划图
07《翔安南部新城鼓锣水系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结合翔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将海绵城市理念和措施进一步落实,统筹解决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鼓锣流域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面临问题,明确其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进一步分解和细化控规层面确定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明确各类地块的具体设施方案及相关技术要求,提出各类建设技术、工程方法,直接指导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
该规划从流域、管控单元和地块三个层次进行了SWMM模型指标分解,同时选取了典型的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绿地系统、城市水系四个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很好地衔接规划与设计环节,并进一步明晰建设要点,解决规划指标落地难的问题,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鼓锣流域SWMM模型概化图
08《翔安新城试点区港汊流域PPP建设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该规划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系环境、供水保障4个方面构建新区“海绵城市系统”,该系统分为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体系、内涝防治安全体系、水质改善保障体系、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城市生态海绵宜居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区内,进一步落实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
港汊流域PPP建设区海绵城市建设新建项目分布图
转载: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