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中国五矿与中冶重组 整合后资产规模超7000亿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昨天(2号)举行重组大会,这是继去年12月8号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宣布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战略重组消息后,两家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0  浏览次数:120
核心提示:* 所属分类 外部链接 * 行业资讯标题 中国五矿与中冶重组 整合后资产规模超7000亿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昨天(2号)举行重组大会,这是继去年12月8号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宣布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战略重组消息后,两家世界500强央企重组整合迈出的关键实质性一步。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2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原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战略重组形成的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属矿业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商。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掌控的资产总规模达到1.6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资产总额8600亿元,金融业务管理资产8200亿元,境外机构、资源项目与承建工程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利润总额130亿元。在2016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20位,其中在金属行业中排名第一。

中国五矿有着独特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公司在全球金属矿业领域率先打通了从资源获取、勘查、设计、施工、运营到流通、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为金属矿产企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

公司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境外矿山遍及亚洲、澳洲、南美和非洲等地,在国内外拥有一批世界级优质矿山,铜、锌、镍等资源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钨、锑、铋资源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冶金工业建设领域,公司积累了贯穿各环节的核心技术优势和设计施工能力,承担了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超过90%的设计施工任务和全球60%冶金建设任务,是冶金建设的“国家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钨资源生产商,硬质合金产量全球第一;公司拥有遍布全球的贸易流通网络,全球采购、全球营销,金属矿产品流通规模稳居国内第一。

公司还拥有合理的多元资产组合,可有效应对金属矿产行业周期波动、实现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中,公司完成了多个城市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是国内领先的城市建设全方位方案解决专家;在金融业务中,公司拥有金融业务全牌照,信托、租赁、证券等业务优势显著;在房地产业务中,公司是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旗下五矿地产、中冶置业,享有较高知名度;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公司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特色主题工程建设等六大方面提前布局,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公司人才和技术优势突出,公司拥有3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超过8万名,累计有效专利超过2万件,是中国金属矿产领域当之无愧的技术龙头和领跑者。

新形势下,全体五矿员工正秉承“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通过打造金属矿产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努力承担“资源保障主力军、冶金建设国家队、产业综合服务商”的光荣使命,为打造世界一流的金属矿业企业集团而不懈奋斗。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是中国特大型企业集团,是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从1948年投身“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建设,到建设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隶属于冶金工业部。2008年12月,中冶集团发起设立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2009年9月,中国中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

  中冶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基本建设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2016年公司荣获中央企业负责人2015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中央企业负责人2013~2015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290位,在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中位居第8位。

  中冶集团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13家甲级科研设计院、15家大型施工企业,拥有5项综合甲级设计资质和29项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其中,双特级施工资质企业数量达10家,位居全国第一。拥有21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1,025件,连续四年(2013~2016)位居中央企业第四名,2009年以来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52项(其中2015~2017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000年以来共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6项,累计发布国际标准44项,发布国家标准430项。累计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92项(含参建),国家优质工程奖158项(含参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4项(含参建),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543项。拥有530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3人,中央直接联系的院士、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00余名。同时,集团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2人,全国技术能手51人。

  中冶集团按照“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始终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始终以卓越的科研、勘察、设计、建设能力为依托,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四梁八柱”综合业务体系,锻造成为国家基本建设的主导力量;始终以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担当起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突破者、创新者、引领者的重任,不断打造新常态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靓丽新“名片”。

  面向未来,中冶集团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大力提升质量效益,全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懈倡导并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奋力踏上“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的新征程。

中国五矿与中冶重组 整合后资产规模超7000亿

2016-06-03  来源: 央广网(北京)举报
 
 

(原标题:中国五矿与中冶重组 整合后资产规模超7000亿)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昨天(2号)举行重组大会,这是继去年12月8号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宣布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战略重组消息后,两家世界500强央企重组整合迈出的关键实质性一步。

重组后的中国五矿资产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境外矿山遍布亚洲、澳洲、南美和非洲等主要资源地,境外机构与工程项目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合计营业收入超过4300亿元,体量超过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中冶集团总裁张兆祥介绍,发挥两家重组之后的协同优势,致力于世界领先的金属和矿产资源集团这一个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

此前的重组方案显示,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决定将重组分三步走:第一步即是在2016年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第二步是加强管控和企业业务的进一步融合;第三步,从各自的优势角度和业务分类进一步进行业务整合,更细化地加强管控,规避风险。


据了解,重组后的中国五矿将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率先打通从资源获取、勘查、设计、施工、运营到资源流通的全产业链通道,大幅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沈翎表示,共同看好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是需要大型的、能在国际上竞争的公司,两家走到一块,基于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来参与的是全球竞争。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重组大会上表示,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的重组,是落实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流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原标题:中国五矿与中冶重组 整合后资产规模超7000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