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2016年
收藏 |

手机打开
生活污泥及工业污泥与煤混烧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丘永琪
【摘要】: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工业体量巨大,随之带来巨大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产量且逐年增加。随着节能环保步伐的推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形势紧迫。传统的污泥填埋法的弊端日益显现,污泥焚烧法逐渐受到关注。利用燃煤锅炉实现污泥和煤混烧,具有处理速度快、减量化明显、回收污泥中的能量等优点,而逐渐被重视。研究污泥和煤混烧的关键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以一种生活污泥、一种工业污泥以及一种电厂实际燃用烟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取了掺混10%、30%、50%、70%的生活污泥、工业污泥的两组混样,并对这两组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探究污泥掺混比例对污泥和煤混烧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选取其中污泥掺混比例为10%的两种混样进行5、10、20、35℃/min升温速率的热重实验,分析升温速率对混烧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烟煤进行负载磷的方式,探究污泥中的磷对污泥和煤混烧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烟煤的燃烧特性优于两种污泥,活化能高于两种污泥。随着污泥掺混比例的增大,混样的燃烧特性逐渐变差,活化能逐渐降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混样的燃烧特性逐渐变好,所以在35℃/min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大升温速率来获得更好的混烧特性。生活污泥比工业污泥具有更好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在污泥和煤混烧时,生活污泥和烟煤的协同作用更显著,所以掺混生活污泥的混样具有更好的燃烧特性、更低的活化能,提高升温速率对其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改善效果也更显著。溶液负载法处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烟煤的燃烧特性,降低其活化能,但是在负载磷后,样品的燃烧特性恶化明显;烟煤负载5%磷后,综合燃烧特性和污泥相当;且随着磷负载量的增加,恶化效果加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TQ534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
|
|
|
1 |
冯莉;于晓慧;刘祥春;赵迎亚;;除灰处理对胜利褐煤的结构及燃烧特性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
2 |
钱觉时;谢从波;谢小莉;陈伟;杨海林;;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建材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5期 |
3 |
李碧清;冯新;唐瑶;贺四华;沈韵璇;胡丽娅;;城市污泥生物快速干化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08期 |
4 |
李显;朱贤青;肖黎;芦田隆一;三浦孝一;罗光前;姚洪;;酸洗脱灰及离子交换对低阶煤热溶剂提质分离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08期 |
5 |
张文强;单保庆;张洪;唐文忠;;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的河流沉积物有机磷提取剂选择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
6 |
李盛;许小华;;浅析几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J];江西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
7 |
陈晓璐;方圣琼;潘文斌;;城市污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J];能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
8 |
唐子君;岑超平;方平;;城市污水污泥与煤混烧的热重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
9 |
刘敬勇;孙水裕;;广州城市污泥燃烧性能综合评价及其燃烧动力学模型[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
10 |
刘亮;王鲁杰;倪鲲鹏;;污泥与煤混烧的孔隙结构特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
|
|
|
|
|
1 |
赵永椿;煤燃烧矿物组合演化及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
2 |
李润东;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
|
|
|
|
|
1 |
徐彦辉;准东煤热解过程中无机钠的转化及对热解产物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
2 |
刘凯;污泥干燥和热重实验及动力学模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
3 |
王艳;城市污泥及其与煤混烧的燃烧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
|
|
|
|
|
1 |
姜贤刚;刘洁;冯莉;唐杰武;;热解温度和脱灰处理对褐煤半焦孔结构的影响及分形分析[J];煤炭转化;2018年03期 |
2 |
陈海军;严骁;许榕发;原晓华;杨庆东;彭佳;任明忠;;市政污泥掺烧对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烟气中污染物排放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年02期 |
3 |
童敏;封羽涛;罗永浩;;城市污泥掺煤混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研究[J];环境工程;2018年03期 |
4 |
阮仁晖;李广林;谭厚章;白胜杰;魏博;胡中发;杨富鑫;;燃煤过程中Na对微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合成焦炭法[J];燃料化学学报;2018年03期 |
5 |
罗立群;王召;魏金明;刘斌;董毅;;铁尾矿-煤矸石-污泥复合烧结砖的制备与特性[J];中国矿业;2018年03期 |
6 |
张美兰;邓悦;周海燕;;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堆体稳定性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8年01期 |
7 |
余万;苏华山;孙巧梅;;不同加热速率和粒径下城市污泥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05期 |
8 |
张春;何敏;张思兰;梅绪东;;污泥发酵产物的土地利用及环境风险综述[J];四川环境;2017年06期 |
9 |
苗文静;宋杰;刘宁;何雪平;冯福绿;仉春华;;药厂包衣液废水的处理[J];广州化工;2017年22期 |
10 |
常进;张新建;刘清才;任山;王小青;周健;;添加城市污泥对烧结过程及烧结矿质量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7年09期 |
|
|
|
|
|
1 |
吕为智;氧/燃料燃烧条件下黄铁矿的转化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
2 |
牛淼淼;可燃固体废弃物两段式富氧高温气化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
3 |
徐荣声;煤中矿物质在热转化过程中的演化行为[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
4 |
蔡旭;生活垃圾热处置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及迁移转化特性[D];浙江大学;2015年 |
5 |
杜胜磊;生物质热化学利用过程中无机矿物质转化规律及灰熔融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
6 |
郝娟;新型干法水泥厂煤粉粒径分级燃烧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
7 |
马攀;危险废物焚烧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
8 |
陈翀;生活垃圾固定床热解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过程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
9 |
刘亮;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
10 |
栾敬德;页岩飞灰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熔融制备的微晶玻璃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
|
|
|
|
|
1 |
牛彩伟;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燃烧特性分析[D];中北大学;2017年 |
2 |
许文杰;煤与污泥掺混燃烧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 |
3 |
郭学文;准东煤气化过程中钠、硫、氮的迁移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
4 |
梅静;污泥粘滞特性的宏观表征和降粘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
5 |
张贵香;污泥干湿混合的干燥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
6 |
毛杰;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及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
7 |
王文慧;CO_2-水洗准东煤热解燃烧过程中钠的迁移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
8 |
孙琪琪;准东煤预处理及快速热解过程中钠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
9 |
丘永琪;生活污泥及工业污泥与煤混烧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
10 |
黄俊杰;槽式翻抛机的结构设计及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
|
|
|
|
|
1 |
赵茂爽;冯莉;;磷酸氢二铵法制备高产率褐煤基活性炭[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
2 |
Liu Xiangchun;Feng Li;Song Lingling;Wang Xinhua;Zhang Ying;;Effect of NaOH treatment on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Xilinhaote ligni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01期 |
3 |
刘祥春;冯莉;王新华;张曼;张营;;胜利褐煤Ca~(2+)负载量对其平衡复吸水含量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9期 |
4 |
Zhou Guoli;Wu Jianjun;Miao Zhenyong;Hu Xuelian;Li Xia;Shi Xin;Cai Zhidan;Shang Yukun;;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pore structure of semi-coke prepared by solid heat carrier with dry distil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03期 |
5 |
李碧清;唐瑶;唐霞;万金柱;严兴;冯新;;广州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3年02期 |
6 |
陈伟;钱觉时;刘军;谢从波;雷一楠;罗晖;;污水污泥页岩烧结制品的重金属固化与水环境浸出稳定性[J];硅酸盐学报;2012年10期 |
7 |
王美君;付春慧;常丽萍;谢克昌;;逐级酸处理对锡盟褐煤的结构及热解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2年08期 |
8 |
宋玲玲;冯莉;刘炯天;张营;王新华;苗真勇;;碱液处理对褐煤孔隙结构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
9 |
马勇;匡鸿;王诚;卢波;;污泥深度脱水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应用[J];上海建材;2012年03期 |
10 |
施德祥;段圆圆;袁文献;;从水泥生产处理污泥专利看水泥生产协同处理污泥技术进展[J];中国水泥;2012年05期 |
|
|
|
|
|
1 |
魏凤;燃煤亚微米颗粒的形成和团聚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
|
|
|
|
|
1 |
范建勇;准东煤结渣特性及其配煤灰熔融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
2 |
武德智;市政污泥与造纸污泥干化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
3 |
傅凤霞;污泥干化处理中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
4 |
胡建红;工业污泥热解和燃烧及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
5 |
韩晓强;干化污泥焚烧炉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东南大学;2006年 |
6 |
马侠;污泥干燥焚烧工艺的实验室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
7 |
唐汝江;污水污泥与煤混合燃烧和热解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
8 |
刘渊源;城市污水污泥在流化床中的焚烧特性及重金属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
|
|
|
|
|
1 |
王诗元,崔玉波,王翠兰,荐志远;污泥处理技术展望[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2 |
杨琦;上海市将建7座污泥处理厂[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
3 |
刘超;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讨[J];山西建筑;2003年15期 |
4 |
;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4期 |
5 |
王永昌;探索治理制革污泥的新对策[J];西部皮革;2004年12期 |
6 |
孙玉焕,骆永明;污泥中病原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及其削减途径[J];土壤;2005年05期 |
7 |
俞崇武;;资金,污泥治理不可承受之重[J];华东科技;2008年02期 |
8 |
杨琦;;亚洲最大污泥处理设施全面开建[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
9 |
王发珍;李天增;;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
10 |
;中日研讨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建设科技;2011年05期 |
|
|
|
|
|
1 |
于洪江;;污泥低温碳化技术分析和应用实例[A];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2年 |
2 |
刘静;梁轲;;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
3 |
李洪;徐庆元;王华峰;宋宝增;;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
4 |
张健;;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5 |
俞锐;左明;王菲菲;;污泥直接制砖的可行性再分析[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
6 |
黄伟;俞林火;叶静;马军伟;郑纪慈;;污泥复肥的农业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
7 |
董庆海;罗继亨;;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
8 |
王峰;乔庭明;南文哲;任洪华;高坤;;济钢球团配加利用炼钢污泥[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
9 |
陈玲;董庆海;;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
10 |
贺建峰;;炼钢炼铁污泥的处理和应用[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
|
|
|
|
1 |
佛山日报记者 孔德钦;高明现两万吨疑似印染污泥[N];佛山日报;2011年 |
2 |
本报记者 李雪梅;城市污泥处理“后遗症”[N];民营经济报;2012年 |
3 |
记者 唐爱平;污泥处理成环保热点[N];湖南日报;2012年 |
4 |
见习记者 程凤 通讯员 鄢祖海;武汉将建3座污泥处理厂[N];湖北日报;2013年 |
5 |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晏利扬;绍兴打响反偷倒污泥之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
6 |
本报记者 姚伊乐;工业污泥还有价值可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
7 |
本报记者 吴殿峰;黑龙江最大污泥处理厂投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
8 |
张岳南;妥善处置工业污泥已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5年 |
9 |
记者 杨永芹;破解污泥处理题[N];重庆日报;2005年 |
10 |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N];中国水利报;2005年 |
|
|
|
|
|
1 |
宁欣强;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
2 |
施万胜;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
3 |
吴青;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
4 |
张庆;压实污泥作为尾矿屏障的可行性及微生物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
5 |
杨珊珊;A~2MO-M工艺强化污水处理及原位污泥减量效能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
6 |
宋高举;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有害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
7 |
姚杰;污水污泥与高灰熔点煤制备水煤浆及气化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
8 |
戴前进;污泥热处置过程中二噁英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
9 |
刘亚利;剩余污泥强化预处理及其厌氧产酸产甲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
10 |
黄兢;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捕集及对污泥微泡扩增的行为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
|
|
|
|
|
1 |
拜得珍;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
2 |
王存坡;不锈钢冷轧副产污泥的优化利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
3 |
齐亮;两性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其对污泥絮体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
4 |
伍琳瑛;脉冲超声耦合水力空化浸取分离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
5 |
赵松辉;污泥粘壁与三段法干燥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
6 |
宣梦茹;污泥中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化学法去除及效果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
7 |
胡艳平;铜冶炼废水污泥电动修复装置与技术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
8 |
王雨;预干燥污泥与煤矸石混燃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
9 |
魏长河;化工废水处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累积与分布特征[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
10 |
李欢;大尺度污泥堆肥发酵槽吹吸式排风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