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 | 首创污泥处理服务模式及产物出路实践
▼
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 梁远 总经理
本文看点
★ 首创股份简介
★ 污泥处理产物出路实践
★ 污泥处理的服务模式
首创股份公司简介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旗下国有控股环保旗舰企业。公司于200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08。作为首批从事环保投资的上市公司,首创股份率先践行国内水务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环保事业发展,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商。
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公司业务从城镇水务、人居环境改善,延伸至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资源开发与能源管理,布局全国,拓展海外,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水务环境运营企业。
1、发展历程
➤1999:公司成立
➤ 2000:上交所挂牌上市
➤ 2001:确立水务主业,收购当时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100万吨/天)
➤ 2002:成功运营第一座供水厂——组建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公司
➤ 2011:收购新环保能源,更名为首创环境,进入固废处理领域
➤ 2015:成立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
➤ 2018:积极布局“生态+”战略
2、数字首创
➤ 5th水务环境运营企业
➤ 总资产636亿元
➤ 10000名员工
➤ 服务总人口>5000万
➤ 业务遍及3个国家,国内23个省100+城市,
➤ 日污水处理能力1044万吨/日
➤ 日供水能力1537万吨/日
➤ 固废处理能力>4万吨/日
3、污泥业务
首创污泥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有机固废处理服务商。
(1)运营模式
● 市政污泥处理处置;
● 污泥应急处理处置;
● 有机固废协同处理;
● 河道底泥处理处置。
(2)业务涵盖
● 91座自来水厂;
● 268座污水处理厂;
● 61个固废处理项目;
● 12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公司。
(3)外部市场拓展
运营服务;
投资服务;
轻资产业务;
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维一体化模式)
4、典型业绩
(1)投资服务——新加坡57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
● 2015年:2015年7月收购新加坡ECO 特殊废弃物管理有限公司;
● 570吨/日:此污泥处理厂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中心;
● 50%:50%的热能会被回收再利用;
● 首个: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清洁发展机制认证的污泥处理厂。
(2)设备总包——黄梅县污泥处置综合利用项目
● 规模:30吨/日
● 采用高温仓式好氧堆肥工艺
● 提供设备供应和安装服务
(3)EPCO——鹰潭市污泥处理厂项目
● 65吨/天:污泥处理厂,负责鹰潭市的5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总处理规模65吨/天;
● 从80%到20%:采用污泥连续深度脱水系统和污泥低温除湿干化系统,将含水率80%污泥脱水干化至含水率20 %。
(3)运营服务——延庆区污泥处理处置项目
● 2017年:2017年12月由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接管运营;
● 130吨/日:项目处理规模为130吨/日,主要负责收集处理延庆区县所有污水厂内的污泥;
● 好氧发酵:污泥经好氧发酵工艺处理后产物达到农用和园林绿化用泥质的要求,然后用于园林绿化或土壤修复等用途。
(4)轻资产业务(应急服务+装备研发和制造+药物研发)
污泥处理产物出路实践
1、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全国设市城市、县污水处理厂个数:约5000座;
➤ 污水处理能力:1.88亿m3/日;
➤ 污泥年产生量:约5000万吨(80%含水率);
➤ 无害化处理处置率:仅为30%。
➤ 处置方式:土地利用≈焚烧利用≈卫生填埋>建材利用>其他,部分污泥处置方式虽然归为填埋和土地利用,但存在随意、无序处置现象,伴随产生二次污染风险。
2、污泥处置方式的趋势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
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选择
处置决定处理,处理产物必须满足处置的要求;
目前已经形成4条主流的技术路线:
4、污泥利用现状
5、污泥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1)背景介绍
● 研究方向: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活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 技术路线:好氧发酵+土地利用
● 研究目的:验证处理后污泥产品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 研究内容:1. 生活污泥对园林苗木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2. 生活污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 生活污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地点:蚌埠市
● 研究启动时间:2016年
● 试验处理:空白、常规施肥、污泥处理产物、不同污泥处理产物和复合肥配比等
(2)生活污泥对园林苗木生长发育影响
● 种植品种:乔木类大叶女贞、球灌类石楠与红花檵木、扦插苗金森女贞;
● 大叶女贞和球灌类处理方式:空白、常规复合肥施用、1kg/m2污泥、3kg/m2污泥和5kg/m2污泥;
● 扦插苗处理方式:空白、常规复合肥施用、0.14kg/m2污泥、0.29kg/m2污泥和0.52kg/m2污泥。
通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富集系数的测定,以及实际生长情况观察,确定了污泥可替代复合肥,促进园林苗木的生长,且乔木和球灌类的最佳污泥施用量为1-3kg/m2。
(3)生活污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施用污泥普遍降低了园林苗木种植土壤的容重,对pH值无显著影响。
施用污泥普遍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NPK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4)生活污泥对土壤的环境影响
施用污泥未引起园林苗木种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
总结:处理后满足处置标准要求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是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
6、污泥建材利用的现状和途径
据相关统计,从2006年到2016年,污泥建材利用的比例逐年增加,从0.19%上升至17.4%,但2017年较2016年下降3.8%。
途径1:污泥制水泥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CJ/T 314-2009);
➤ 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中,污泥含水率不低于80%,污泥添加比例控制在10%~20%;
➤ 湿法水泥生产工艺中,污泥含水率不低于80%,污泥添加比例不高于30%。
途径2:污泥制砖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
➤ 污泥除可直接用于干化污泥制砖外,也可用于污泥焚烧灰制砖;
➤ 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应对污泥的成分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
➤ 利用污泥焚烧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较接近,可直接制砖。
途径3:污泥制陶粒
➤ 目前,污泥制陶粒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以脱水污泥为原料制陶粒,另一种是利用生污泥或厌氧发酵污泥的焚烧灰制陶粒后烧结;
➤ 由于陶粒具有内部多孔结构,因此强度高、密度小,且防火、防冻、耐酸蚀和抗震等,使其在建筑业、农业和环保业的应用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污泥处理出路问题引发的思考:
1、解决污泥最终出路的问题依然是现在的主要难点;
2、对于目前大多数地区,解决污泥问题还需要时间,在环保压力下,环境友好且快速响应的应急处理方案是过渡期的解决方案之一;
3、部分地区的污泥处理费仍低于正常运营成本,限制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发展。
污泥处理的服务模式
首创的服务模式
➤ 河道清淤工程:河道底泥深度脱水;
➤市政污泥:污泥处理处置和应急服务;
➤ 管沟清淤:城市管网清淤和维护。
1、市政污泥
(1)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综合理念
● 处置决定处理:根据当地特点,确定处置方向,进而确定处理技术路线;
● 土地利用为主:污泥稳定化后以土地利用为处置方向,重金属超标污泥以建材和焚烧为处置方向;
● 合理排序目标:无害化、稳定化为首要目标,减量化、资源化要兼顾;
● 环境友好建设:关注污泥处置方向的同时,兼顾污泥处理过程,合理控制臭气排放,做到环境友好。
(1)市政污泥的应急服务
污泥处理处置痛点
● 80%含水率的污泥无法满足处置的要求;
● 与现有污泥脱水设施可兼容的深度脱水技术;
● 快速响应。
首创解决方案
基于高压带式脱水和污泥改性原理,针对脱水污泥(含水率80%)的连续污泥深度脱水技术。
污泥应急处置效果图
(3)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
服务能力:
● 最大单台处理能力范围:120吨/日(以80 %含水率污泥计算)
● 系统额定功率:<45KW
● 现场条件:
供电:380V
占地面积(含污泥调质和传输系统):~20m×10m
用水(中水):8~16m3/h
地面要求:常规水泥硬化地面(厚度>10cm)
服务模式:
深度脱水运营服务(包含设备、药剂及现场运行人员)或设备租赁。
(4)典型案例
呼和浩特污泥应急服务项目
处理率:300吨/日
进泥含水率:83%
出泥含水率:59%
主机占地面积:7m×12m
设备型号及套数:SCSD-2, 4套
2、河湖底泥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为改善自然水环境,首创污泥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推出了河湖底泥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1)第一步:清淤
(2)第二步:预处理
(3)第三步:脱水
(4)河湖底泥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特点
● 占地面积少:处理能力为100m3/h水下方的机械脱水系统,设备占地仅200㎡,陆地设备可根据实际施工场地灵活安置,便于移动安放到露天场地,不需要建设专门的处理车间等建筑物。
● 运行能耗低:总装机功率60kw,实际运行功率30~40kw左右。在供电线路不易到达的场地,方便采用移动发电设备。
● 药剂用量少:投加药量约为淤泥绝干量的0.4‰,脱水淤泥酸碱度为中性。特制调理药剂具有除臭、稳定钝化重金属及其它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 脱水周期短:从淤泥泵送进入系统到出泥饼,大约需要5~10分钟。
● 环境影响小:带水清淤没有臭味。脱水过程可除去淤泥中的臭味。
● 运行噪音低:可在城市夜间施工,设备运行噪音小于50分贝。
● 处理完善:垃圾、砂石及淤泥分离,脱水淤泥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被稳定住,不易释放,方便于后续的淤泥资源化利用。
3、管沟清淤和淤泥处理
(1)管沟清淤
● 对于箱涵,采用清淤机器人,实现“人不下井、路不开挖、水不断流、泥不落地”的机器人环保清淤新模式;
● 对于中小型圆管和检查井,采用专业的清淤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管道清淤作业。
(2)管沟淤泥处理站
● 淤泥通过罐车运输至管沟淤泥处理站;
● 淤泥处理站通过垃圾分拣装置和脱水装置对淤泥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
携“首”合作,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