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20日,同济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甘肃祁连山等地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集成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兰州召开。甘肃省科技厅傅小锋副厅长,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中心代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廖利教授等,以及兰州大学李玉民副校长等项目承担单位代表110余人参加会议。
傅小锋副厅长指出甘肃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背景下,祁连山沿线多源固体废弃物问题突出,期望项目通过高标准高要求组织实施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全省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表示将落实项目组织单位职责,为项目实施做好服务和保障。项目管理专业机构21世纪中心代表介绍了中心落实“放、管、服”精神的有关管理改革措施,并就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一体化实施、目标和结果导向、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进行了具体介绍。项目承担单位同济大学代表和项目主要实施单位兰州大学李玉民副校长均表示将切实落实法人责任,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负责人邵立明教授从项目目标、考核指标、任务分解、进度安排、组织管理机制和风险分析应对等方面就实施方案进行了总体介绍。6位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实施方案。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开展了充分的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论证,并建议项目要充分结合祁连山地区特点开展研究工作和示范工程建设。
甘肃祁连山等地区是我国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面临气候旱、寒并存,土壤贫瘠退化等共性问题。针对该地区工农城多源固废产生特性、时空分布及资源环境属性,项目拟开展典型固废分类收运、定向发酵制有机酸液土壤调理剂及应用、农牧和旅游区有机废弃物土壤循环利用、多源无机固废材料利用、黄土区域填埋场衍生污染源头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预期建立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农牧区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转化产物土壤改良3类典型示范基地,建设5项以上示范工程,形成适合于典型西北生态脆弱区域特征的多源固废安全处置综合性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祁连山等地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集成示范”项目在甘肃兰州启动
近日,由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甘肃祁连山等地区多源固废安全处置集成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仲平副处长、朱干宇专员等专项管理团队代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傅小锋和处长王学明等项目组织单位代表,我校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李晓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柳建雄,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以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管委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会议聘请了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陈勇院士、清华大学王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廖利教授、同济大学何品晶教授、重庆大学彭绪亚教授、复旦大学刘燕教授、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吴文伟教授级高工、浙江大学詹良通教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蔡辉教授级高工、兰州理工大学张继义教授和科技日报社财务中心原主任李志明高级会计师为项目咨询专家。项目参与单位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傅小锋代表项目组织单位致辞,他回顾了项目立项过程,对项目成果提出了期望。李玉民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李晓军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支持措施。仲平代表专项管理团队讲话,指出项目应从东西部科技交互协同的高度、为东西部科技整体推进探索新路。朱干宇专员详细介绍了国家关于“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各项制度文件。李志明就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事项进行了讲解和培训。
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邵立明教授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重点汇报了关键问题、项目目标、研究内容、任务分解、经费分配及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等内容。6个课题负责人先后汇报了课题实施方案。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并进行了充分的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论证。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作出了肯定,并从研究方案设计、管理机制和经费使用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与建议。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执行周期为2018年11月到2022年12月,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兰州大学、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建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德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和玉门市润泽环保再生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9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针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地域特点,研发多源固废智能化收运、转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技术及装备,进行区域示范,并提出甘肃祁连山地区背景下多源固废安全处置和利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