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名单。其中,Mark van Loosdrecht(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Mark对中国一直有着好奇和向往。2002年9月Mark第一次到北京,开启了中国之旅。他受聘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协助校方培养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并资助青年教师前往荷兰的实验室进修。Mark几乎每2年都举办一次面向全国的学术讲座。2016年Mark教授与北京建筑大学邀请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就“污水高标准排放,污水处理工艺数学模拟及运行优化,污水处理碳足迹核算,下一代污水处理技术开发”等4个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 关于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
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应用科学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系教授,可持续污水处理及资源化世界顶级学者!为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及荷兰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中国工程院(外籍)四院院士。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也是水资源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杂志《Water Research》的前总编,国际水协(IWA)战略委员会的主席。
他发表800多篇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12部(单篇文章最高引用次数超过500的有多篇;H指数为114),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成果已应用于全球上千项工程;先后获得荷兰国王骑士勋章、斯宾诺莎奖、斯德哥尔摩水奖、李光耀水奖、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基金卓越教师奖等。他提出的NEWs理念目前是水资源环境利用的主导理念,由于其在废水处理研发方面突破性与可持续性技术的开拓性贡献和卓越成就,被国际污水生物处理界广泛誉为大师级领军式人物。
▷ 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部分研究成果
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在环境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领域从事30多年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享誉世界的杰出学术成就。他创新性地将胶体表面化学理论、代谢途径模拟等引入到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及其附属物与不同界面(膜、生物膜载体等)作用过程,阐明了生物膜结构的形成与形态学机制,为膜生物反应器、好氧颗粒污泥等工艺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引领生物脱氮除磷等新理论、新工艺发展。他系统揭示了反硝化除磷细菌(PAOs/DPB)代谢途径,建立生物除磷代谢数学模型,推进BCFS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工程化应用。在深入研究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等工艺原理基础上,他作为主要推动者实现了ANAMMOX、CANON、好氧颗粒污泥等新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工程化应用。他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可持续污水处理并资源化的新理念,开创性地从污水中实现了生物塑料、藻酸盐、蓝铁矿等高附加值产品回收,完成技术中试或工程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