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会1227.doc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征稿启事暨邀请函1227.doc

2016年11月18-19日,中国水业发展之路高峰论坛暨中国木土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换届大会在北京的新大都饭店举办,会议邀请行业主管领导、院士、专家以及水工业分会下属的给水、排水、建筑给排水、工业给排水、结构、机械、电气等7个专业委员会,围绕水行业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主题交流。
在此次换届选举大会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原巡视员张悦当选新一届理事长。据悉,换届之前,水工业分会理事长是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张悦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市建设司巡视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工作。
长期以来,张悦支持并积极参与学会、协会工作,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主任、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利学会常务理事等。2016年6月,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提出,并由住建部研究同意,张悦被推荐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韵,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清华大学教授刘文君等业内人士出席会议并发言。
附:张悦部分精彩观点一览
我丝毫不反对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技术,解决我们的污泥的无害化的问题和减量化的问题。但我们也能看到,现在可能是我们欠缺一些顶层考虑,说是做肥料,名义上拉出去,结果就是这么一个结果,造成污染。
重水轻泥,是过去的一个弊端。水中污染碳氮磷,泥中资源碳氮磷,高效回收碳氮磷,好水不过副产品。目前的污水污泥治理,是把氨氮变成硝酸盐,然后变成氮气,只讲分解,不讲组合,只讲无害,不讲资源。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思路,进行一下颠覆?
城市河道、湖泊等水系将来肯定是建设系统水治理工作的主战场。现在谈成绩总是讲建了多少座污水厂、污水处理率达到多少,管道修了多长,但这些只是间接成效,而终极效果应该是水体环境的改善。许多部门都在治污,都在谈减排的成绩,但水环境质量没有根本好转。为什么?是我们把手段变成了目标,渐渐迷失了方向。
治理黑臭水体必须因地制宜,首先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病急乱投医”。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但我国相当多城市雨污合流的截流干管已经名不副实。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污水的水质同发达国家的区别不大。可是垃圾特性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水分高;可降解的有机质含量高,高达50%;分类收集还待时日。前两个特性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垃圾处理要同国外有所区别。综合处理的方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有三种思维模式:灰色、绿色、蓝色。灰色思维是单一目标的孤岛思维,一利百害,人天相悖,会引发串联问题;绿色思维是多个目标的联系思维,内外兼顾,人天相容,但产生成本问题;蓝色思维是综合目标的系统思维,使各要素之间形成串联循环,达到人天两利、社会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
壮大环保产业不仅需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更需要一批优秀的“五心”企业家。第一,要充满希望,实现环保梦想要有信心;第二,要执着、专注,做好环保事业要有恒心;第三,总要不断探索未知,要不断创新,得有童心;第四,做环保为行业、为社会、为家国,要付出与奉献,承担这份社会责任需要有善心;第五,要融入市场,谋求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多少得有点野心。
当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从原挂靠在铁道部转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接管后,市政工程学术委员会也由建筑学会调整到土木学会。1985年2月由城乡建设环保部城建司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提出了成立给水排水学会的申请报告,并上报中国科协。同年9月中国科协批复,同意在土木学会内成立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1985年11月在泰安市召开的市政工程学术委员会年会期间,举行了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1987年,更名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1999年改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第一届理事会(1985.11-1990.5)理事长为王业俊先生(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原总工程师),第二届理事会(1991.5-1996.6)理事长为许保玖先生(清华大学教授),第三届理事(1996.6-2002.5)理事长为聂梅生女士(建设部科技司司长),第四届理事会(2002.5 - 今) 理事长为聂梅生女士。
第一届理事会期间学会挂靠在建设部城建司。1991年上级学会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分科学会组织条例》,分科学会应挂靠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热心支持学会工作,并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资助的企事业单位的规定,决定自1991年起挂靠在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985年在泰安成立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时,为了健全下属组织机构,便于开展深入学术交流活动,便决定成立专业学组。在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改称学会后,学组改为专业委员会。1986年5月排水专业委员会在天津成立,挂靠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1986年10月给水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挂靠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同期机电专业委员会在贵州成立,挂靠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1987年3月结构专业委员会在贵阳成立,挂靠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同期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在西安成立,挂靠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现在的上海现代建筑集团);1990年4月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在绍兴成立,挂靠在北京化学工业研究院,1994年起挂靠化工部第三设计院。
为了专题研讨的需要,在专业委员会下还先后设立了不作为常设机构的专题研讨会30余个。
水工业分会是以设计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广泛联系水务管理、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等水工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学科学术组织。其宗旨是开展学术交流,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水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与繁荣。
自1978年开始学术活动至今已32年,自1985年成立独立的给水排水学术组织以来也已25年了,一句话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部领导下,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带领、指导下,始终围绕以完成“六五”至“十一五”各历史阶段的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和环境治理为目标,以分会为平台,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与技术交流研讨活动,为促进我国水工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取得了大量的学术专著、科研与科技交流成果,以及关于中国水工业的系列论著;二是这些成果直接促进了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从科技信息、设计技术、设计手段和装备落后的状态中迅速摆脱出来,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给排水现代化工程设计,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的工程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三是促进了我国自己的各专业配套齐全的完整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四是促进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事业的进步与研究开发,为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智力与科技支持;五是直接促进和带动了我国水工业制造业从无到有、到发展和繁荣;六是引领和促进了教育、研究、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制造业企业,或者按照水工业体系的组成部分说,水工业企业、水工业制造业和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合作共赢的产业链的建立和密切联系。同时作为对外窗口之一,也与国外同业组织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和联系。
回顾分会的历史沿革,我们不能忘记我国给水排水学科的奠基者、开拓者顾康乐、陶葆揩、过祖源先生,不能忘记我们学会的倡建者并为学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王业俊、吴正淮、钟淳昌、钱崇湛等老总和杨钦先生等已经谢世的前辈,他们的大师风范长留我们心中!不能忘记至今仍然健在但年事已高的以许葆玖名誉理事长为首的,曾经担任过学会领导或名誉理事为学会工作和行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至今仍然关心学会发展的李远义、许京骐、宋仁元、沈大年等德高望重的老学者、老专家,让我们敬祝他们健康长寿!不能忘记历届建设部的领导与城建司、科技司、人事司等有关部门所给与的的领导、支持和监管,不能忘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历届领导和秘书处的指导与支持,以及兄弟学会、协会给与的帮助与协作。我们的给水排水事业、我们的学会就是这样在新老交替、继往开来中,在不断地传承、改革、创新和协作中发展壮大的。
来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