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中国学者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2019-11-17 编辑:何莉
24位中国学者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1月1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曹晓风、曹雪涛、高福等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里,中国科学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产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届到第二十一届)8次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大会,选举并产生来自中国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83人。
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拥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
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设在莫斯科,分别在欧洲(法国)、欧亚(俄罗斯)和亚太地区(中国)建立区域中心,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是15个国家科学中心中人数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申报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
此次当选院士名单如下:
(以姓名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曹晓风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表观遗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
曹雪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南开大学校长、教授。
陈 曦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自然地理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邓中亮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无线网络定位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杜冠华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医药理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冯长根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安全生产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 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顾行发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亚洲遥感协会副秘书长。
何建坤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李付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物工程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荣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李世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信息科学与技术专家,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研究院联席院长。
刘耀林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理信息科学专家,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史文中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智慧城市专家,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宋永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控制理论及应用、人工智能专家,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
孙 松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海洋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王常勇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组织工程与神经工程专家,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王 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生、教授。
吴德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专家,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教授。
吴岳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
严小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藻类)专家,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叶甜春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中科院微电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赵生捷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无线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专家,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明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原院长、研究员。
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人数创新高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研究员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近日,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院士大会选举推荐,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审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研究员正式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朱明,1958年1月生,湖北荆州人,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农业工程管理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将农业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与工程管理技术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棉花、玉米种子加工技术体系和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体系的创建做出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开创性的贡献,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工程科技、工程管理和决策咨询支撑,实现了技术研究、战略研究和工程管理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融合。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得专利12项。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团体,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拥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46个国家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设在莫斯科,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
国际欧亚科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院士选举,只接受院士推荐提名,选举程序严格。经院士推荐提名候选人、候选人资格审查、学部和大学科分片会议评议、中心主席团审议、院士大会选举,选出正式候选人,经主席团审议通过,候选人正式当选;其中,中心主席团审议和院士大会投票选举两个环节,候选人均需获得2/3以上赞成票,方能通过。目前,已有近200位国内外著名的中国(或华裔)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通讯院士及荣誉委员。
编辑|张可臻
审核|张瑜
文章内容由“温室园艺资讯”公众号编辑整理。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